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郭灵凤

内容提要: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他们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关键词:欧盟对外文化关系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文化与发展

2007年5月10日欧盟委员会首次发表了关于文化的战略文件,题为《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A 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e in a globalising world)。这份文化战略文件以及附加参考的委员会成员工作文献《文化领域共同体行动目录》①是自1977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文化领域共同体行动》②以来欧盟文化政策领域的一次总结性回顾和战略性前瞻,对未来欧盟文化政策的目标、政策工具、协调手段等进行了系统化论述。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信息交流通畅、人员往来频繁,欧洲社会内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同时欧盟外部世界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的威胁。欧盟委员会认为,在全球化世界中,文化具有两个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进不同人群间的相互理解。文件将文化在欧盟内、外政策中的作用分别予以说明,为欧盟机构、成员国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三个目标③:

——推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对话;

① SEC(2007)570, Inventory of Community actions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② COM (77) 560 final,Community action in the cultural sector. Brussels ,

③ COM(2007)242 final, A 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e in a globalizing worl

——在里斯本战略框架下,发掘文化作为创意产业催化剂的作用;

——促使文化在欧盟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共同体应在各项行动中将文化方面的问题考虑进去”①的笼统提法、也不同于以往欧盟文化政策对“塑造欧洲认同”这个目标的特别关注,这份政策文件特别强调了文化因素在欧盟对外关系中应起的作用。那么,文化究竟应该在欧盟的对外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欧盟使用了哪些理念和工具服务于其政策目标?它在对外关系中对文化维度的强调又有什么意图呢?

一、理念:“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正当性话语”

我们仿佛已经进入和正在经历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其显着特征表现如下②:——20世纪通讯技术和交通方式的变革已经为更为迅捷的跨国文化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涌现出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为文化交流制定全球性的规则;

——不同于历史上各大陆间的文化交往,借助广播、电视、商业广告、电影出口和书籍杂志,今天的文化交流在数量和速度两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即时文化联系(real-time cultural link)的可能性实现;

——这一套先进的信息传播和即时通讯系统主要被用于商业性质的交流,便利了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精英文化、学术和科学性质的文化交流虽然也使用了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但却被淹没在商业信息系统和商品化的大众文化浪潮之中。另外,这一轮大众文化国际范围传播的主要语言工具是英语。

——文化交流的主导模式已经改变。历史上,帝国统治、知识分子网络和神权政治体制曾经是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动因。今天,跨国公司成为“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机构。大型传媒通讯公司的文化影响力无以伦比。

而且,这一轮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的“文化全球化”是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西欧和美国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形态和各种制度经验扩散至世界各个角落,将越来越多的地区、民族卷入“全球化”进程当中。这个球形的世界彷佛越来越符合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的世界观:超越了生物、社会和精神层面的种种不同,人类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正是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因此,继“人权”、“民主”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其“政治正确话语”的地位之后,“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文化与发展”也成为国际政治语境中的“正当性话语”,尽管不同的人群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它的。

1、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已经从人类生活的现实境况描述演变为一种策略性话语③,它服务于不同层次想象共同体(次国家、国家和超国家)的政治诉求,并通过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程序,成为国际政治语境中的“正当性话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发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④、《保护

①详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第128条第4款,《阿姆斯特丹条约》第151条第4款,又称“文化意识条款”(Cultural Awareness Clause)。

② David Held ,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and Jonathan Perraton, Gol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③ Yudhishthir Raj Isar, Cultural Diversity,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23(2-3)..

UNESCO: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Paris: UNESCO,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