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拆解了斗拱构件,带你看斗拱结构

合集下载

斗拱(共10张PPT)

斗拱(共10张PPT)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三拽架的斗供。 延至宋朝倾向于复杂和精美,到明清时期结构逐渐淡化,成为柱檐之间奢侈的装饰品,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意义。
斗拱是中国木建筑一个优越的中间要素,它的演变历程是中国建筑史不可或缺的一页。
如果翘重昂七踩斗拱有头翘一件,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世博会中国馆中的斗拱意象
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 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拱构件。
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
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 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斗拱种类之一,大斗之上进深方向构件依次为头翘、头昂、
斗拱构件。 作为中国木建筑中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构件,斗拱不仅有着与传统木建筑如影随形的兴衰史,而且蕴含着中国精神生活的一个侧面,意义至为深刻
。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的结构
斗拱的作用
• 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 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
斗拱的结构
•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 处,从柱顶上加的 一层层探出成弓形 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 形木块叫斗。合称 斗拱。也作枓拱、 枓栱。
斗拱的结构
斗拱种类之一,大斗之上进深方 向构件依次为头翘、头昂、 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拱构件。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 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 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 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 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 处的加强节点。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 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翼角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 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 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

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

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每昂),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中国传统建筑斗拱结构课件

中国传统建筑斗拱结构课件

中国传统建筑斗拱结构课 件
探索斗拱结构的历史和发展,并了解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关系,包括构成 要素、分类特点、构造方法和技巧。还探讨斗拱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优点 和不足,以及保护、修缮和文化价值。最后分析斗拱结构的国际影响、传承 和未来发展趋势。
斗拱结构的历史和发展
探索斗拱构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从古代木构到砖构和石构,展示它在中国传 统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展示斗拱结构在寺庙、宫殿和园林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与 建筑整体美感的协调性。
斗拱结构的优点与不足
探讨斗拱结构的优点,如强大的结构稳定性和装饰效果,以及可能的不足之 处。
斗拱结构的保护与修缮
讨论斗拱结构的保护和修缮方法,包括文物保护、仿制与传统技艺的传承。
斗拱结构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 力
斗拱结构的构成要素
认识斗拱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斗拱、斗栱、斗拱板和斗栱板的角色和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斗拱结构的分类及特点介绍斗拱结构的不同分类,如单边斗拱、双边斗拱和多层斗拱,并探讨它们 的独特特点。
斗拱结构的构造方法与技巧
深入了解斗拱结构的构造方法,包括零件间的榫卯连接、斗拱面的雕刻和装 饰技巧。
斗拱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
探索斗拱结构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它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斗拱结构的国际影响与传承
展示斗拱结构对国际建筑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斗拱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斗拱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和创新,以及其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斗拱结构的意义与现实意义分 析
从历史、文化和社会层面分析斗拱结构的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其在建筑与 人类关系方面的价值。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斗拱结构详解》课件

《斗拱结构详解》课件

斗拱的抗震性能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水平消能
斗拱的水平构件能够有效 地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 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榫卯连接
榫卯连接方式能够允许斗 拱在地震中产生一定的位 移和转动,减少应力集中 ,增强抗震性能。
整体稳定性
斗拱的整体构造保证了建 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能 够保持建筑的完整性和安 全性。
03
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中斗拱的创新应用案例
总结词
创新设计、绿色建筑理念
VS
详细描述
一些现代建筑师通过将斗拱结构与现代技 术和材料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韵味 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建筑作品,同时也 有助于降低能耗和环境负荷。
THANK YOU
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保持建筑 的风格统一,还能更好地传递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04
斗拱的传承与创新
斗拱的传统工艺与技术
斗拱的传统工艺
斗拱的传统工艺包括选材、雕刻、拼装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要 求和经验积累,以确保其坚固耐用和美观。
传统斗拱的特点
传统斗拱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装饰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结构 特点包括承重、传递荷载和抗震等功能,同时也具有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02
斗拱结构分析
斗拱的组成与构造
斗拱的组成
由斗、拱、昂、枋等部分组成, 各部分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斗拱的构造
斗拱的构造遵循严格的尺寸和比 例,整体结构稳定且富有节奏感 。
斗拱的力学原理
承重作用
斗拱作为梁与柱之间的过渡结构,能 够将屋面荷载传递到立柱上,减轻梁 的承载压力。
抗震性能
斗拱的构造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震 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减 少建筑物的损坏。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中国古建筑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分——墙身和木构架,今天介绍古建筑中分的另一重要构件——斗栱。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宋式铺作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斗栱由早期出现的挑出、撑托、支顶等简单的构件,逐步发展成为“模数”的复杂结构系统,成了大型甚至小型重要建筑关键性的结构部分。

它不仅是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构成古建筑优秀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国木结构发展、古建筑年代鉴定、古代建筑艺术等问题重要的依据之一。

铺作的名称宋代每一组斗栱称为一朵,根据位置又分别称之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平坐铺作、攀间铺作等。

铺作的两层含义(1)铺作首先表明了一组斗栱在构成上的层数与斗、栱等组成部分的相叠关系。

如四铺作,即一组斗栱由四层构件相叠而成;五铺作,即一组斗栱由五层构件相叠而成。

(2)其次表明了铺作数与出跳数之间的关系,如四铺作即出一跳,五铺作即出两跳,八铺作即出五跳。

再次,规定了斗栱出跳的次序,如八铺作通常是先出二华栱,再施三昂,而不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譬如不能先出一华栱,然后出三昂,再出一华栱等。

因此铺作在表示栱、昂的出跳情况及其多寡时,又有了“次序”的限定。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详见图5-7。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宋代铺作——基本构件组成宋式铺作由斗、栱、昂及其他附件组成。

知识点1:栱需要清楚宋式斗栱-栱种类宋式斗栱中用栱有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五种基本类型。

(1)华栱,也称抄栱、卷头、跳头。

垂直于建筑面阔方向上、向内外出挑。

华栱(广义)为主受力栱,按照其使用的位置又分为华栱(狭义)、骑槽檐栱、角华栱、丁头栱、虾须栱等。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什么是斗拱,斗拱又称铺作(宋式),牌科(吴式)等。

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结构,由许多斗性木块,与肋形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远,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

一、斗拱的基本组成斗拱基本构件:斗,拱,翘,昂,升。

1、斗斗是斗拱中的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形状如斗而得名。

2、拱拱是矩形断面外形似弓的短枋木,一般为横向承挑作用,有瓜拱,万拱,厢拱之别。

3、翘翘外形与拱相同,其承挑方向与拱不同,翘为纵向出挑的短枋木。

宋法式中翘被称为“华拱”,或“抄拱”。

4、昂昂与翘一样是纵向出挑构件。

其前后伸出贯通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伸于屋内。

5、升统一指代槽升子、三才升、十八斗等小型斗形构件。

位于拱、翘、昂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拱之间,用于承托上层构件,实际上是一种小斗。

二、斗拱的作用1、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斗拱由纵横交叉的拱件自下往上层层累叠、逐渐扩展,使出檐宽度增加。

无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有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斗拱出踩,随着斗拱出挑踩数增加,整体出檐尺寸随之增加。

出檐变大,墙体和基础的遮盖面积变大,对保护台明免受侵蚀的作用也增强了。

2、将檐口荷载均匀传布屋面荷载通过桁檩传递给屋架梁,由梁传到柱。

有斗拱的建筑的檐口荷载由若干斗拱组承接,分散传递檐口柱枋上,使受力更加合理。

3、增强抗震能力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的薄弱点,除刚性接点外,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

斗拱构件纵横交叉,严密咬合,可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分解其破坏性,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4、丰富檐口造型斗拱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立体造型,拥有了很强的装饰性,时整座建筑显得或生动活泼,或富丽庄严,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一、斗拱简介
斗拱即斗形拱门,是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拱形结构,
它一般由拱心和拱环组成,内外同时围绕着半圆形,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
常常见的形式之一
斗拱具有独特的结构,显得十分精巧,在当时的建筑中十分流行,它
的构造与工艺也变得非常复杂,可以说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集大成者,
它的技术既和当时的石刻技术有关,又和当时的瓦饰技术有关,而且具有
很强的象征性,象征着家庭的繁荣与富足。

二、斗拱的构造
斗拱是一种非常精细的结构,它的构造分为内拱心、外拱环、内外拱时、外拱顶四部分,它有一种十分独特的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拱环、拱时、拱心、拱顶,其主要由拱心和拱环组成,上图为斗拱构造图:
1、拱心
拱心是斗拱最重要的结构,它由两个半圆构成,外拱环和内拱心依次
紧贴着拱心,它具有半圆形的结构,它是斗拱的主要支持构件,也是斗拱
的贯穿点,在其上利用投影原理,可以把其他三大结构紧密地组合在一起。

2、拱环
拱环是斗拱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它可以是整个斗拱构造的关键,它的
外部有一个较深的凹槽。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
宋斗拱
宋代清代斗拱比较
清斗拱
C斗 拱
作用
斗拱在建筑物的柱 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 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 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 接的先纳至额枋(fāng) 上再转到柱上。起着承 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 用。
C斗 拱
作用
斗拱可以使屋檐向外 伸展,把最外层的屋檐 挑出一定距离,让建筑 更加飘逸灵动,出檐更 加深远、壮观。同时更 好的保护柱子和墙体等 免受雨水侵蚀破坏。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 数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角楼
斗拱
山东曲阜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 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 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 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 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 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木材逐渐短缺,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 柱上,致使斗拱结构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 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 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 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构件,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及斜放的昂等构件组成的。

本期推送就为大家逐一拆解各个斗拱构件。

斗口
清代带斗栱的建筑,部位与构件尺寸是以“斗口”为基本模数,其实也是以“斗栱”作为建筑尺度衡量标准。

斗口就是斗栱的坐斗(最下层的斗)上用来按瓜栱和头层翘(“翘”,也就是宋代时的华栱)的十字形的卯口。

千万不要错过|有人一一拆解了斗拱构件,带你看斗拱结构

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为状如量米的斗而得名。


矩形断面的短枋木,外形略似弓,有瓜栱、万栱、厢栱等种类。


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实际是一种小斗。


昂位于斗栱前后中线,且向前后纵向伸出贯通斗栱的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则向上伸至屋内。


“翘”是清式名称,“翘”的形象与栱相同,但方向与栱不同。

清式斗栱中的栱是横向的、向左右延伸的矩形短木,而翘是纵向的、向前后伸出并翘起的短木,因前后翘起而得名“翘”。

其实,“翘”在宋代时也是一种栱,名为“华栱”、也叫“抄栱”。

坐斗
在一朵或一攒斗栱的最下层,直接承托正心瓜栱和头翘或头昂的斗,叫做“坐斗”,也叫“大斗”。

栌斗
坐斗在宋代称“栌斗”。

十八斗
在翘或昂两端的上方,承托上一层翘、昂或栱的斗,叫做“十八斗”。

十八斗的形状与坐斗相同,但比坐斗小。

因为它的长度的一点八斗口,相当于宋代“材”制度的十八分,故而叫“十八斗”。

交互斗
交互斗是宋代斗栱构件名称,也就是清代斗栱中十八斗。

平盘斗
平盘斗是斗的一种,多用在角科斗栱中,一般没有斗耳,用来承托两个方向的栱或宝瓶。

斗耳
斗耳是斗上面突出的部分,它的形象类似倒置的短腿小桌子的桌腿,下面平的一层类似桌面的为斗底。

斗耳的高度是斗高的五分之二。

宋代时也称斗耳为“耳”。

由昂
在角科45°斜线上,与耍头齐平的昂,叫做“由昂”。

本图是清式单翘单昂五踩角科斗栱中的由昂。

万栱
在瓜栱上面承托正心枋或拽枋的栱,叫做“万栱”。

万栱是栱中最长者。

下昂
斗栱中纵向斜置的昂类构件,一般所说的昂就是指下昂,昂斜插着承接落在两端的斗拱构件,起到了杠杆的作用,增强了斗拱的稳定性。

有的建筑不是真下昂,而做出装饰性出跳的假昂,这也是建筑断代的重要依据。

慢栱
慢栱是宋式斗栱构件名称,相当于清式的万栱。

厢栱
斗栱中最外一踩承托天花枋的栱,叫做“厢栱”。

厢栱置于最上层的昂或翘上面。

令栱是宋代斗栱构件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厢栱。

瓜栱
瓜栱是斗栱构件中最短的栱,也是处于最下层的栱。

一般来说,瓜栱和万栱多相叠并用,瓜栱托着万栱。

瓜栱在宋代称为“瓜子栱”。

正心瓜栱
位于斗栱左右中线上的瓜栱,也在檐柱中心线上,这样的瓜栱叫做“正心瓜栱”。

泥道栱是宋代斗栱构件名称,相当于清代的正心瓜栱。

因为宋代时两朵斗栱之间的空档,也就是栱眼壁,当时是用泥坯填塞,所以有“泥道栱”之名。

华栱
华栱是宋代斗栱构件名称,相当于清代斗栱中的翘。

华栱是宋代斗栱中唯一纵向放置的栱。

耍头
在斗栱的前后中线的翘或昂上,有两层与翘或昂平行的构件,其中下面的一根构件叫“耍头”。

耍头出现于隋唐时期,样式比较多,有的没有雕饰,有的加以雕饰。

卷杀
“卷杀”是对中国建筑木构件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形式,如将梁架中的“梁”做成“月梁”形式,将斗栱中的“栱”两头削成曲线形、将原本方形或圆形的柱子做成梭柱形式等,都是用的卷杀的方法。

麻叶头
麻叶头是翘或昂后端的一种雕饰。

麻叶头的线条非常圆润柔顺,从侧立面看犹如一团云朵,非常漂亮,具有极好的装饰作用。

三才升
在单材栱的两端上面承托上一层栱或枋的升,叫做“三才升”。

它在宋代是属于散斗。


“科”是清代是对每攒斗栱的称呼,如柱头科、平身科等。

柱头科就是位于柱头上的斗栱,平身科是两柱头科之间的平板枋上的斗栱。

铺作
“铺作”是宋式建筑中对每朵斗栱的称呼,就是自斗栱最底层的斗算起,每铺加一层构件,算是一铺作。

《营造法式》中就有“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之说。

凡是自底层斗口内出一栱或一昂,都称之为“出一跳”,一般最多出五跳。

单翘单昂五踩斗栱
一攒斗栱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和单翘单昂、单翘重昂、重翘重昂等规格与区别。

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就是斗栱中使用一翘一昂,而翘、昂自大斗斗口向内外各出两踩,加上中心一踩,合为五踩。

出踩
“出踩”为清式名称,就是指斗栱中翘、昂自中心线向外或向里伸出。

如果正心是一踩,而里外又各出一踩,则合称“三踩”,这就是出三踩。

如果正心是一踩,而里外各出两踩,则为“五踩”。

以此类推,多者可以出到九踩,甚至是十一踩。

每踩长为三斗口。

出跳
“出跳”与“出踩”的意思相同,只是“出跳”为宋式名称。

宋式斗栱中出一跳相当于清式斗栱中的出三踩,出五跳相当于出十一踩。


唐代时,斗栱样式已趋于统一,并且栱的高度还成了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这种基本尺度逐渐发展成为周密的模数制,即宋《营造法式》中所说的“材”。

在文物保护资格考试的备考中带大家温习过,材的大小有8等,材高为15分,材宽为10分,这就是“材分制”。

营造建筑时要先根据其类型定“材”的等级,其他相关构件以“材”为标准来决定。

其实,不论是唐宋还是明清,制定建筑标准与尺度除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避免施工时偷工减料。

《工程做法则例》也具有同样的目的。

斗栱的作用
明朝以前,斗栱主要是作为结构构件存在,对建筑的构架起着较为重要的承重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明代以后,斗栱的承重作用逐渐向装饰性作用转变,并且成为宫殿、庙宇等大式建筑彰显地位的标志,以显示皇家与神佛的威严与尊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