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15《曹刿论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古诗文复习(15)----《曹刿论战》《丑奴儿》
作答时间:20分钟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词语。
①齐师伐.我()②曹刿请见.()③衣食所安.()
④牺牲
..玉帛()⑤神弗福.也()⑥公将鼓.之()
⑦又何间.焉()⑧何以.战()⑨再.而衰()
(二)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
1.《曹刿论战》选自《》,这是我国著名的史书,叙述的是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
2.用文中的词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曹刿请战”的主要原因是
②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③“忠之属也”具体是指
④在曹刿看来,反击的有利时机应是;追击敌军的有利时机应是敌方、
3.从第①段的论战中可知,取胜的关键是,从第②段的战斗经过中可知,取胜还要。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曹刿论战》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叙述了历史事件。
C.题目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分析鲁庄公治理国家的特点。
B.交代了鲁齐两国作战的具体时间。
C.分析了作战前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D.交代了曹刿请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解释词语①不识:②层楼:③强:④识尽:
2.这首词的作者是朝词人。
3.下列对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丑奴儿”是词的标题,“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副标题。
B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C词的上片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核心,回忆了年少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
D词的下片表现“而今识尽愁滋味”,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的深沉和悲愤。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识尽”概括了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C.“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D.“强说愁”说明少年已有强烈的愁绪。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少时无愁“强说愁”,描绘出词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B.下片写出词人历经沧桑,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
C.全词以“愁”贯穿,上片的“愁”与下片的“愁”在内涵、程度、意境上是相同的
D.全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
15.《曹刿论战》《丑奴儿》(答案)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词语。
①齐师伐.我(攻打)②曹刿请见.(拜见)③衣食所安.(养)
④牺牲
..玉帛(猪牛羊等祭品)⑤神弗福.也(赐福,保佑)⑥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⑦又何间.焉(参与)⑧何以.战(用,凭)⑨再.而衰(第二次)
(二)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的勇气就开始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勇气已经消失了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