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老畲族风情美
走进畲乡说课

《走进畲乡》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老师探讨地方课程的教学,希望今天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畲乡》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走进畲乡》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的第15课内容,是一篇典型的了解一个地方民俗风情的课例。
本课先简介畲族分布概况,再从畲民的服饰、歌声、编织工艺、节日以及畲乡名产五个方面来介绍畲族的特色文化。
这些畲乡特色,反映在我们的课本教材上就是几幅分类的图片,以及几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内容有趣。
其次,说学情:我设想,在学完《家乡物产》《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但考虑到我们虽同为浙江人,可是对畲族不甚了解,周围也很难遇到畲族的同胞,所以对畲族的了解有限,只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期待有条件的学生能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一些知识,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再次说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畲乡人们的民俗、风情、特产,感受畲族人们的文化生活魅力。
2、培养尊重与热爱畲族人们的感情。
3、关注少数民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对畲族的民俗风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借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带领学生旅游的形式展开教学。
除此以外,课堂中我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评价激励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
然后我来说说教学流程:依据“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生活为主线”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我设计的这节课有以下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谈话激情,导入新课·上课问好时,我会用奢语与同学们打招呼,让学生立即进入一个奇妙的感情世界。
走进畲乡教学设计

走进畲乡教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走进畲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畲乡人们的民俗风情、工艺特产,感受畲族人们的文化生活魅力。
2、培养尊重与热爱畲族人们的感情。
3、关注少数民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养成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习惯。
4、知道畲族是浙江省主要的少数民族,了解畲族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畲族的民俗风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2、难点:畲族服饰的特点的掌握,感受涉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魅力。
三、教学流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说说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齐:56个民族。
师:那么,你是什么民族的?生齐:汉族。
师: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生:藏族。
生:蒙古族。
生:维吾尔族。
生:傣族。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我们浙江省最大的少数民族——畲族师点击多媒体出示:文字简介畲族。
学生自由读,初步了解畲族。
畲族,现有人口70万余人,是我国的散居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自称为“山哈”,“哈”畲语为客人,“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
畲族人主要姓氏为“蓝”、“雷”、“钟”等,历史上曾有“盘”姓。
师:我们班里姓蓝、雷、钟或者盘的同学有没有?没有啊,在我们隔壁的丽水市肯定有,因为那里有全国唯一的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
(出示课件地图)师:谁能在地图上找到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所在?(请生上来指)指名一位学生上前在地图上指出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师:没错,这里就是咱们中国的畲乡,我们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到景宁这个畲乡去感受下他们的风土人情。
(板书:走进畲乡)(二)、走“近”畲乡,初步了解畲族播放视频1师:看视频,说说你对畲乡景宁有哪些了解(学生看)师: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生答)师:那想不想更深入地去感受畲乡的风土人情呢(想),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0页,自学课本知识,了解那里的民族风俗习惯。
《畲族、黎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导游基础知识

《畲族、黎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教学分析近些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民族教材也得到了不息的完善和更新。
其中,《畲族、黎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教材是一部涵盖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教材,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特点和教学价值。
起首,该教材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宏扬。
在教学内容上,该教材详细介绍了畲族、黎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服饰、风俗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通过进修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多元文化,增强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理解,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认识和民族认同感。
在教学设计上,该教材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同时,该教材还设置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历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
再次,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该教材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等,让学生在进修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该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该教材注重与时俱进,不息更新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民族文化也在不息演变和发展,因此,教材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
《畲族、黎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思量了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教材内容更加切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畲族、黎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教材是一部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和教学特点的教材,对于增进我国民族团结、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部教材,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认识和综合能力,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开发畲族文化的幼儿课程

摘要闽东畲族文化是诞生于闽东地区的一种灿烂文化,挖掘畲族文化资源,开发畲族文化的幼儿课程,是保护、发扬畲族文化的重要路径。
其内容丰富多彩,且源于社会生活,非常适用于大班美术教育活动中。
通过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实践观察发现,畲族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使用较少、活动形式单一、畲族文化特色不突出、幼儿兴趣低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畲族文化的重视度不高、选用题材与活动形式不匹配以及畲族文化脱离幼儿生活,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源、加深认识选用适当活动、多种形式教学挖掘其特色以及遵循生活化原则等策略,以激发幼儿对畲族文化的兴趣、引起幼儿园及教师对畲族文化的重视,丰富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大班;闽东畲族文化;美术活动AbstractThe she culture in the east of Fujian Province is a splendid culture born in the east of Fujian Provinc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she culture to tap the she culture resources and develop the she culture preschool curriculum.Its content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originated from social life, which is very suitable for large class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the practice observation in the kindergarten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he culture has some problems in the kindergarten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less use, single activity form, less prominent sh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low interest of children, etc.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the low attention to she culture,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selected theme and activity form, and the separation of she culture from children's lif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problems and cau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introducing social resource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activities, 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forms of teaching 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life, in order 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she culture, arouse kindergarten and teachers' attention to she culture, and enrich art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Key words:Senior kindergarten;She culture in eastern Fujian;Art activities目录引言 (1)一、概念研究及意义 (1)(一)闽东畲族文化 (1)(二)幼儿美术活动 (2)二、闽东畲族文化在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情况 (2)(一)畲族文化普及率 (2)(二)开展畲族文化活动频率和情况 (3)(三)畲族文化展示方式 (4)(四)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4)三、闽东畲族文化在大班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一)存在的问题 (5)1、畲族文化在大班美术活动中较少使用 (5)2、畲族文化在大班美术活动中形式单一 (5)3、畲族文化的特色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未能凸显 (6)4、大班幼儿对畲族文化的兴趣程度较低 (6)(二)原因分析 (7)1、幼儿园及教师对畲族文化不够重视 (7)2、教师未能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开展美术活动 (7)3、教师对畲族文化的特色没有深入挖掘 (7)4、畲族文化教育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脱离 (8)四、提高闽东畲族文化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应用的对策研究 (8)(一)引入社会资源,重视畲族文化 (8)(二)提高教师对畲族文化的认识,根据内容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 (8)(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深入挖掘畲族文化特色 (9)(四)遵循生活化原则,激发幼儿兴趣 (9)结论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1)引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可以看出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当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省级优秀课件(有视音频)赣美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民族服饰》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 王。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凤凰 成为畲族凤凰装中最主要的图案。
畲族服饰图案主要有植物花卉类、动物 类、文字类、人物类、二方连续纹样等类型。
松鹤延年
喜上眉梢
双凤朝阳
双龙戏珠
小组合作,设计一套畲族凤凰装。
注意: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神奇美丽的古老传说 历史悠久的畲族族谱 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 斑斓绚丽的传统服饰 热情养身的凤凰茶道 地域特色的节日美食 蕴含深意的对歌舞蹈 强身健体的畲族武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赣美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民族服饰
汪家园畲族居民是明嘉靖十六年(1538),由安 徽、德兴蓝姓迁居而来,他们世代沿袭居住在汪家园, 以种植蔬菜培育菜秧为生,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已有 18代之久。
1. 畲族人以什么图案作为他们的民族象征?( B )
A.龙
B.凤凰
C.麒麟
2. 畲族居民在农历三月初三会举行什么节日? 三月三 乌饭节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佛缘遗珍|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佛缘遗珍|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了解中国佛像的艺术特征;3.掌握用线条、笔墨表现形象的基本技巧;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了解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掌握笔画、线条的表现技巧和构图技巧。
2.难点:学生绘制佛像形象的技巧掌握,如神韵凝重、内敛恢弘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佛缘遗珍相关的话题展开教学,主要内容包括:1.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史;2.佛缘遗珍的介绍;3.佛像的艺术特征;4.佛像的创作方法。
(二)教学方法1.演讲法:引导学生了解佛教历史及佛教文化;2.展示法:通过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展示佛缘遗珍;3.指导法:讲解佛像的基本构图和画法;4.实践法:让学生使用铅笔和绘画纸进行练习,并互相交流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演讲介绍佛教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展示佛缘遗珍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佛教艺术之美。
(二)学习内容(25分钟)1.讲解佛像的艺术特征,如法相净相、神韵凝重、内敛恢弘等;2.讲解佛像的构图方法和画法;3.学生尝试用铅笔画出佛像的轮廓和光影。
(三)练习与评价(30分钟)1.学生进行绘画实践,互相交流评价,互相提出建议;2.老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佛像为主题,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幅画作,可发挥想象和创意。
五、板书设计1.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佛缘遗珍的介绍;3.佛像的艺术特征;4.佛像的构图方法和画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识到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独特之处。
学生对佛像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用线条、笔墨表现形象的基本技巧并基本掌握了佛像的构图方法和画法。
同时,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畲族文化》校本课程钟亚虹

鸢峰小学__畲族文化__校本课程_2013_年__秋_季负责人:_钟亚虹___鸢峰小学__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简介鸢峰小学___畲族文化__校本课程学生名单鸢峰小学____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纲要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课程实施计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课程实施计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走进畲乡》说课稿

体验畲族风情,促进民族团结——《走进畲乡》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浙江省地方课程教材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第15课《走进畲乡》。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产生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畲族自治区,因此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走进畲乡》属于全套教材中“主题1浙江沿革”板块。
本篇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反映了地方人文素养的主要特征和风貌,对学生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花团锦簇、流光溢彩的畲族服饰显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明珠。
畲乡的工艺特产享有盛誉,闻名中外的惠明茶,精细漂亮的彩带等。
畲族传统节日很多,尤以“三月三”、“二月二”最具有民族特色。
所有这些都反映着畲乡古老独特的风格,孕育着畲乡人们的智慧,象征着畲族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说学情教学面向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初步形成,还没有达到正确的认知水平,家乡的荣誉感不强。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对于咱们汉族的孩子,畲乡是那么遥远,那么神秘,处处闪耀着诱人的风采,这一切都吸引着孩子们前去探个究竟。
三、说目标及教学法《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地方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制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畲族的民俗风情、工艺特产,感受畲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魅力。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体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与热爱畲族人民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其它少数民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其中感知畲族的民俗民风是本课的重点,而畲族语言和歌舞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
已排版四年级上册海西教案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
寿山石资料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师生活动内容设计
教学随笔
教学过程
一、基本阅读
阅读书本P54-55的有关寿山石的介绍
二、阅读加油站
石雕之都惠安
介绍惠安的石雕艺术。
你喜欢石雕么?
三、拓展阅读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005、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三年级的耍大刀,四年级的上子弹。五年级的一开枪,六年级的就滚蛋。
教
学
反
思
第一单元
课题
11、美丽石头会唱歌
第课时
累计总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故事,了解福建的寿山石。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课题
5、都市海岛鼓浪屿
第课时
累计总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具准备
收集的有关大海的知识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师生活动内容设计
教学随笔
1、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师生活动内容设计
教学随笔
3、学生阅读课文,对鼓浪屿了解有进一步的了解。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精)

民歌民谣
畬族民间故事以口头传承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包括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等。
民间故事
畬族舞蹈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舞蹈动作矫健有力,音乐旋律优美动听。
舞蹈音乐
《高皇歌》
又称《盘瓠王歌》,是畲族长篇叙事史诗,主要叙述盘瓠的战功及其与高辛公主婚配、繁衍子孙的历程。
畬族音乐舞蹈及民间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畬族服饰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和时尚界的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兼具时尚感食文化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畬族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新的烹饪技术和食材也不断被引入到畬族饮食中,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VS
畬族主要信仰盘瓠教,也有部分人信仰道教、佛教等。盘瓠教是畬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以盘瓠为始祖,崇拜祖先和自然神灵。
祭祀仪式
畬族祭祀仪式主要包括祭祖、祭神和祭鬼等。祭祖是畬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通常在春节、清明等节日进行,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祭神和祭鬼则是祈求神灵保佑、消灾解难的一种方式。
生活习惯
畬族语言文字及文学艺术
畬族语言有八个声调,声母和韵母比较复杂,具有独特的语音体系。
语音特点
畬族语言中保存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同时吸收了一些周边民族语言的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汇系统。
词汇特点
畬族语言语法结构严谨,句子成分清晰,语序灵活多变。
语法特点
畬族民歌民谣是畬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劳动歌、情歌、生活歌等。
发展趋势
未来,畬族饮食文化将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和创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畬族饮食文化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校本教案-----畲族文化

第一课我是福鼎佳阳人一、教学目的了解佳阳畲族乡的设立时间、所处地理位置及人口等状况。
感受佳阳畲族乡成立当天的热闹情景。
二、教学准备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的地图,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一)简介佳阳畲族乡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
1、出示佳阳畲族乡的地图。
2、找出佳阳乡在地图上的位置。
3、让学生说说心中的佳阳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介绍说明。
了解:佳阳畲族乡位于福鼎市东北部,距市区22公里,与浙江省苍南县交界,面临天然良港沙埕港。
5、简介佳阳乡人口状况全乡总人口2.1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2.6%,有近万人,主要是畲族和回族,人口占30%以上的少数民族村就有六个村。
(二)介绍佳阳乡成立当天情况及双华“二月二”会亲节。
1、了解我的家乡—佳阳畲族乡正式挂牌成立的时间。
(2009年1月5 日)2、展示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懂得:佳阳畲族乡成为福建省第19个畲族乡,福鼎市第二个畲族乡。
3、了解“二月二”会亲节(1)“二月二”是畲族民间传统佳节(2)出示“二月二”会亲节的民俗文艺演出照片。
挂牌当天双华畲族村举行了规模宏大、热闹非凡的民俗文艺演出。
(三)小结2009年1月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福鼎市佳阳乡,设立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所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从而使佳阳畲族乡成为福建省第19个畲族乡,福鼎市第二个畲族乡。
同学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以后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第二课双华会亲节一、教学目的走进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双华畲族村落,了解双华村会亲节的传统特色。
二、教具准备1、录有畲歌《畲家庄歌谣》、《畲山茶歌》的录音带。
2、畲族男女对歌的照片3、记载,二月二“会亲节”的相关材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播放畲歌《欢乐畲乡迎客来》,导入新课。
2、简介:农历二月初二(2月26日)是畲族传统的会亲节,在浙闽交界的畲族集居地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来自苍南县和福建福鼎市的上万名畲族同胞在这天走亲访友欢聚一堂,举行畲语对歌舞蹈会。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框住记忆 丨赣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框住记忆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细节的重要性,培养观察能力;2.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表现感受;3.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细节表现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知晓装饰细节对于美术作品的重要性;2.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感受;3.真正体验细节表现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画笔、颜料、画板等绘画工具;2.一张简单的围绕目标主题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张简单的围绕目标主题的图片,例如一个花园里的小草丛。
教师:同学们,这张图片里有什么细节吸引了你们的眼球?(任选3-4位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细节是如何提高了这张作品的质量,以及这些细节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感受。
2. 呈现新知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几条线条、几个形状等,然后把它扩展成一些小细节。
教师让学生一一观察,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计算方式、有没有什么颜色,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学生看完后,教师可以朝他们问一些有关细节表现的感想。
例如,可以问:“你们如何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有细节?”或“你们有没有尝试纳入其他细节来增强画作的效果?3. 实践操作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画板、画笔等绘画工具,然后询问大家你将会画什么?很可能,学生会说想要画小动物、花等。
在学生们开始画画之前,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画原图的美术期刊及书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使用支撑来传达感受?•你想让你的绘画作品显得是什么性质?4. 总结和归纳教师理解学生完成作品的过载,然后向他们展示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作品。
可以评价他们画得好的细节,高兴他们可以运用更多的美术元素来表现感受。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里画一些对他们有格外吸引感的事物,并在下次课堂上展示出来。
五、教学评估•学生是否明白了装饰细节对于美术成品的影响?•学生是否理解了如何利用绘画元素来表现感受?•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体验和享受创作和绘画的过程?六、教学延伸对于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教师应该关注到他们的作品。
第9课古老畲族风情美

• 花边衣 :女子服装领、袖、右襟、裤管镶 花边,衣袖、裤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镯、 项圈、耳环等银饰品,戴形似犬头帽子。 男子穿对襟衣、大管直筒裤。婚礼上腰系 新娘亲手织彩带。不论男女,都用蓝布绑 腿。现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 敬酒:当宴请到一定时候,新娘新郎双双 向客人敬酒二蛊。(意思一是向客人见面, 二是表示谢意)
• 同房:宴请下席后,一般待客人稍退,碗 盏收好,再由两个理事请男方父母、祖父 母站在中厅,新娘、新郎站在下边,向长 辈微笑鞠躬作辑(表示孝敬长辈),然后由理 事将新娘新郎送入洞房,关上房门,从房 边放小鞭炮到门外。
• 喝红糖茶:花轿抬进夫家,刚到门边,新娘滚进 两红鸡蛋(表示新娘从娘家嫁到夫家),然后,由 男方理事端上红糖茶给新娘喝,便唱山歌,“新 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 了,花轿小心息下来。花轿小心息下来,红糖泡 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 食了糖茶到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 传代,蔴布袋子摊下来。蔴布袋子摊下来,代代 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 岁”。
• 尝新米: 新谷上场,要请长辈尝新。由年 纪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饭,用筷子把碗里 米饭挑一点桌上,以示年年有余,然后大 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将新收稻谷置 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触。开镰时,要 割几株稻头、稻秆饲牛,让牛尝新。此俗 今尚有。
• 对 歌 :节日、喜庆场合彻夜欢唱,对歌系礼仪活动组成 部分。嫁女,聘请女歌手与男方派来“赤郎”对唱,有劝 酒歌、嫁女歌、姻缘歌等。若来善歌客人,衬里和来客性 别不同之青年要来对歌。对歌前,大家要凑点钱给客人中 的歌手,主人以夜点心招待大家。对歌内容有固定的历史 歌、故事歌等,也有用于互相诘难的传统对答歌曲,更多 即兴编唱的。劳动、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对歌,随编随唱, 称‘唱山歌。,有因此相爱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内 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对。现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对歌在 青年中已不流行。
市级精品课程(3)《畲乡风情》纲要

《畲乡风情》课程实施纲要一、课程背景1、我国课程改革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背景《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畲乡乡土资源背景畲乡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被誉为“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境内畲族资源丰富。
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
畲族文化以其独特性、民族性、民族性、开放性和兼容性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个性。
畲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牵系着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级精品课程(2)《传承畲乡民俗文化》纲要

《传承畲族民俗文化》课程指导纲要一、教学材料:自编教材《传承畲族民俗文化》。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三、授课对象:7年级学生四、课程目标(1)通过利用畲族地方特色文化,对少先队员开展热爱家乡教育活动,增进少年儿童对党、社会主义祖国和家乡的朴素感情。
(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中队辅导员的辅导能力,不断更新辅导员教育教学观念,建设一支具有高品位、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和实践,畲族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丰富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的经验和成果。
(4)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编写课程的理论依据1、在20世纪80年代,课程多样化的问题已引起课程学者的关注。
有学者指出,课程开发有国家、地方、学校三个不同的层级,但一般趋势是,学校在课堂开发中起着创造性的作用,课程开发的主体是第一线的教师。
因此,要有扎根于学校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
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
要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2、《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指出,少先队活动要开发利用各类资源。
要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有效整合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利用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包括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开展少先队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重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调动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3、《浙江省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强调各基层少先队组织要注重开发利用各类资源,体现校本特点、地方特色。
要从少先队员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加强少先队活动设计,精选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抓住有利教育契机,创造性地设计开展主题鲜明、有吸引力、时代感强的活动,不断增强少先队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试论畲族文化如何融入美术教学

试论畲族文化如何融入美术教学景宁县民族小学毛荣飞【摘要】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沉积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在美术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畲族文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还能使畲族文化得到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畲族文化美术教学景宁是中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自然的山水孕育了一方畲族美景,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畲族上千年留下的历史传统文化,给景宁的山水增添了神韵的一笔。
美术课程标注实施建议里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生活是美术的源泉,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们就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美术资源,基于景宁良好的自然文化资源,我在美术的教学中充分结合畲族文化,开展本土美术教学。
一、畲族文化的概念所谓“畲族文化”,就是畲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畲族特点的文化。
它是景宁本地的,是可以直接见到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二、畲族文化的内容畲族文化设计范围很广,但我认为以下这些方面能有效地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
1、畲族服饰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
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
有的用文字排列组合成图案。
文字的形体有原始的,也有楷书,常用一些旧的吉祥语,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财进宝”等。
再如象征农田的方格图案、象征江河的彩条图案、象征林木的十字图案,都作为一种较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来。
这些实用的美术元素,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出异彩粉呈的艺术风格。
如在教学二年级第3册《自己做帽子》、《美丽的丝巾》等内容是,就可以让学生欣赏畲族的头饰和彩带,从中激发想象,设计出具有民族风味的帽子和丝巾。
最新四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铁路修到苗家寨湘艺版优选教学课件

23.有一个异性死党,你们不谈性,而且彼此的配偶相信你们。 24.循规蹈矩久了,脱离常规去做一件事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5.自己做的一件事情有了好的结果,但那只是花了你些许力气而不是经过了千辛万苦。实际上,来得容易的成功会给你更多的快乐。 26.在父母三十周年结婚纪念日,你发现你们生活的称呼司正在全线放映经典 爱情片,你买到两张豪华包厢的电影票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7.看着婴儿天天成长,不但呈现新气象,仿佛你一直屹立在玫瑰树前,凝视花朵的开放。
10.在花季结束的时候,采摘到最后一朵玫瑰。多情的人,最后一次恋情以最美的方式成为标本。 11.说话投机:有些迷乱豁然开朗,如同苗圃除尽了杂草;有些感觉处处共鸣,如同鲜花映照在清潭。
12.没有预谋的闲聊空谈,却生出实际漂亮的事情来。如同野游采摘到美味的山果。 13.一张好碟,自己单独看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看一次。
宁亚喊她,蕊敏,你去哪?她头也不抬地回,去死。 因为心里憋闷,杨蕊敏决定去护城河边溜达。她总觉得数学成绩不好跟她小时候摔破过脑袋有关,要不就是自己资质太差。转来转去,才发现后面有个人跟着。杨蕊敏心下一惊,想八成是遇上劫匪了吧?怎么办,这僻静的地方,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她只好抱住书包往前面使劲地跑,还不忘回头看看。因为心慌,她一个踉跄摔在地上。书包里零碎的东西散了一地。正在无措的时候,后面男生撵了上来。 你想干吗?蕊敏清了清声音,故作勇敢地说。
畲族风情文化课程设计

畲族风情文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畲族文化的独特风情,掌握畲族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畲族的起源、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基本文化特征,掌握一定量的畲族文化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畲族文化主题的讨论和表达,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畲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畲族的起源和历史、畲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畲族的起源和历史,介绍畲族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2.第二课时:畲族的语言文字,介绍畲族的语言、文字及其特点。
3.第三课时:畲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畲族的节日、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习惯。
4.第四课时:畲族的宗教信仰,介绍畲族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畲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畲族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畲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畲族文化教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收集关于畲族文化的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畲族文化的特点。
4.实验设备:如有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畲族文化。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分为三个方面: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小组合作等,占总评的30%。
四年级上册地方海西家园教案

总7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山岛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各种途径深入了解东山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
难点
了解东山岛的有关知识。
教具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你们是否有到过这些地方游玩过呢?”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九龙飞瀑的地理位置?
教学随笔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福建的瀑布有哪些?
你对负离子了解多少呢?
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阅读课后的资料。
4、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5、说一说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特点?
6、总结本课。
教学随笔
教
后
记
课时计划
课题
第四课客家圣山冠豸秀
1、集体讨论
2、个人发言
教学随笔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3、小结
教学随笔
教
后
记
课时计划
课题
第十二课脱胎漆器美名扬
第1课时
总1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脱胎漆艺的有关知识及制作工艺。
过程与方法: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
教学随笔
教
后
记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五课都市海岛鼓浪屿
第1课时
总5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了解海岛鼓浪屿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编织工艺是彩带和竹编. 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彩带一般长1.3米, 宽0.2米. 竹编中堪称一绝的是斗笠.斗笠上分别编织有 斗笠燕,顶四格,三层屋,云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 多种不同的花纹.
畲族的舞蹈-祭祀
畲族舞蹈成为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民族各种重大祭典礼仪活动中留传下来。我们所能 看到的和所发现的畲族民间舞蹈几乎无不与宗教祭祀仪 式浑然一体,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 牛三旦: 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办酒宴 请本家、村邻,分麻核给全村小孩。这天 母牛要吃红糖拌米饭,喝混有鸡蛋、红糖 的黄酒。比俗今已消失。
• 草 案 :过去大多住茅铺,筑泥为墙,盖稻 草、茅草,称“草案”。分三间,中堂屋, 靠墙处摆祖宗香案;右厨房;左卧室。卧 室上部用竹为筋,抹泥巴成泥楼,称有泥 楼卧室为“土库”。现已无住草案者。
•米饭,用筷子把碗里 米饭挑一点桌上,以示年年有余,然后大 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将新收稻谷置 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触。开镰时,要 割几株稻头、稻秆饲牛,让牛尝新。此俗 今尚有。
• 对 歌 :节日、喜庆场合彻夜欢唱,对歌系礼仪活动组成 部分。嫁女,聘请女歌手与男方派来“赤郎”对唱,有劝 酒歌、嫁女歌、姻缘歌等。若来善歌客人,衬里和来客性 别不同之青年要来对歌。对歌前,大家要凑点钱给客人中 的歌手,主人以夜点心招待大家。对歌内容有固定的历史 歌、故事歌等,也有用于互相诘难的传统对答歌曲,更多 即兴编唱的。劳动、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对歌,随编随唱, 称‘唱山歌。,有因此相爱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内 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对。现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对歌在 青年中已不流行。
• 敬酒:当宴请到一定时候,新娘新郎双双 向客人敬酒二蛊。(意思一是向客人见面, 二是表示谢意)
• 同房:宴请下席后,一般待客人稍退,碗 盏收好,再由两个理事请男方父母、祖父 母站在中厅,新娘、新郎站在下边,向长 辈微笑鞠躬作辑(表示孝敬长辈),然后由理 事将新娘新郎送入洞房,关上房门,从房 边放小鞭炮到门外。
• 喝红糖茶:花轿抬进夫家,刚到门边,新娘滚进 两红鸡蛋(表示新娘从娘家嫁到夫家),然后,由 男方理事端上红糖茶给新娘喝,便唱山歌,“新 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 了,花轿小心息下来。花轿小心息下来,红糖泡 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 食了糖茶到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 传代,蔴布袋子摊下来。蔴布袋子摊下来,代代 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 岁”。
• 秘 语 :对来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语考察;如问” 一行毛竹打几来(一根毛竹剖几片)?”来客姓蓝,就应答 “六来“.如姓雷、姓钟.就回答“五来”。来客能对答, 就待为上宾。外出者要学会秘语,并严守秘密:现在有些 老者尚懂一些秘语。
• 祖 担 :系两只竹箱,1只装本支始祖香炉、 神器,另1只装布质彩绘“祖图”1套;图 长20余米,宽0.5米,绘畲族历史连环回 20多幅。祖担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举 行祭祀仪式时必挂祖图。
• 同姓通婚 :贪族旧时不与异族通婚,内部 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现在同支者在 五代后也可结婚。男子入赘在意族不受歧 视.旧时除童养媳外,还有“童养子”。 民国时当地汉人偶有娶畲女为妻的,以女 嫁畲民则无,现时通婚已不存禁忌。
• 问口饼 :媒人去女方做媒,带去糕点两包叫“问 口饼”。女方收下一包,表示愿意考虑这门亲事; 女方到男方相亲后退回问口饼,就表示不同意这 门亲事;未将问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此俗 今存。
畲族是我国56个民 族之一,是一个具 有悠久历史、勤劳 勇敢的民族。目前, 畲族约有70万余人, 主要居住在福建、 浙江、江西、广东 等省的部分三区, 多数与汉族杂居。 福建是畲族的主要 聚居地,目前居住 的畲族人口约38万, 占有全国畲族人口 总数的55%。
阅读课本P46-P49:
想一想,畲族有哪些民间习俗和 文化艺术?
• 理事请新娘下轿:扶着新娘站在中厅, 另一个理事陪新郎到中厅,举行拜堂 仪式。 (现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家,未进 门由理事扶着新娘坐在板凳上换上夫 家的新鞋,再进门举行拜堂。拜堂时, 男方父母亲及女方大舅均回避)
• 传代:童男童女端上蜡烛火,照新郎 新娘传代,两个理事把蔴袋铺在地上, 让新娘新郎踩上进房,几只蔴袋轮换 使用,一直慢行到床边。新娘新郎双 双站立床边,理事端上煮好的两个鸡 蛋,给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 同住)。
•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给在场的客人泡上 一杯白糖茶,对夫家的父母各敬上一双新 鞋(以示新媳妇精明手巧),同时,父母亲各 以红包还礼。
• 送大舅:新郎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先 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给 红包后,新郎才回家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 门。
• 火炉塘 :灶门前挖一长坑,叫火炉塘,供 烤火用,大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 时待客、吃饭、对歌都围坐火炉塘,故对 来客要待其进厨房才致礼。除夕,要将一 块烧着的大柴根埋火炉塘热灰中过夜,叫 “煮过年猪”,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 废。
• 花边衣 :女子服装领、袖、右襟、裤管镶 花边,衣袖、裤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镯、 项圈、耳环等银饰品,戴形似犬头帽子。 男子穿对襟衣、大管直筒裤。婚礼上腰系 新娘亲手织彩带。不论男女,都用蓝布绑 腿。现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畲族有着本民族的图腾信仰,而宗教祭祀是他们精 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教祭祀舞蹈就是这种精神生 活的表现之一,带有迷信色彩,起到了精神鸦片的麻痹 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宗教祭祀舞蹈在历史上、文化 史上、民族史上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多功能作用。
畲族民俗
•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 畲族大多居住山区, 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林业、茶叶、狩 猎。畲族女子无缠足的习俗,和男子一样 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种菜; 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现已无此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