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学设计——反相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三极管放大电路教案

三极管放大电路教案
同步
回顾
布置
作业
1’
上面随堂训练的电路中。设三极管β=50,其余参数见图。试求:
(1)静态工作点;(2)rbe(3)Av;(4)ri;(5)ro。
学生
记录
教学设计亮点
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放大器的放大原理],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分别从放大电路电路图和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图两个角度来阐述放大原理,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又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反相放大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分析电路时要将电路图和特性曲线图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了更加全面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校
名称
学科
电工电子
授课
教师
章节
2.1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
课时
1
授课
对象
中职一年级机电专业
学情
分析
三极管放大电路是电子类学科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电子专业知识,大多数学生只对二极管、三极管元器件有一些基本认识,因此,学习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电子专业产生兴趣,并为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放大条件
1、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电流放大),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防失真。
3、输入回路将变化的电压转化成变化的基极电流。
4、输出回路将放大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
认真
听讲
教师
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此处教师手画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并引导学生分析输入信号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
求静态工作点就是求IB、IC、UCE。

电子技术教学设计——反相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教学设计——反相放大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教学设计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稳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六、板书设计
反相放大器
∵0==-+i i ∴0==P N i i ∴P u =0 ∵-+=u u ∴0==P N u u 又f N R i i i += 那么
f
o
N N i R u u R u u -=
- ∴i f o u R R u -
=
R :外接电阻 f R :反应电阻 'R :平衡电阻,R R R f //'
=
附录1-形成性检测
学习目标层次检测题内容
理解1.求解o
u
与1i
u
和2i
u
的关系。

应用2.某反相比例运放电路的放大倍数
20
-
=
v
A
,外接电阻和平衡电阻均为Ω
K
1,请设计出该反相比例运放电路图。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电子技术课件)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电子技术课件)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一、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三、负反馈放大电路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一、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1.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将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叠加。

负反馈:引回的反馈信号削弱了净输入信号,或反馈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减小;正反馈:引回的反馈信号增强了净输入信号,或反馈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增大。

这里所说的信号一般是指交流信号,所以判断正负反馈,就要判断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放大电路的反馈框图开环闭环反馈网络:能将输入和输出回路相联的通路正反馈:两量同相,净输入量增加。

用于振荡器。

负反馈:两量反相,净输入量减小。

用于放大器。

问:为什么引入反馈?输出量应该只由输入量决定,但事实上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使输出量在输入量一定时,发生变化;所以为了使放大电路在输入量一定时,输出量也保持一定,从而引入反馈;即将变化的输出量引回到输入回路,在输入量与反馈量共同作用下,使输出量保持一定。

俗语说:以“毒”攻“毒”现在是:以“变化”应“变化”2.反馈的判断(1)有无反馈判断:有反馈通路;并影响净输入-++A 0u ou I -++A 0u ou I R -++A 0u o u I R 1R 2有反馈通路,但没有影响净输入有反馈通路,并且影响净输入(2)反馈极性的判别:瞬时极性法利用电路中各点交流电位的瞬时极性来判别。

交流电位为正半周时,瞬时极性为正;交流电位为负半周时,瞬时极性为负;不管瞬时极性如何,各点之间的相位关系(同相还是反相)不会改变。

步骤:①假设输入信号的极性(+),②由此判断各相关点电位的极性、电流方向(主要是判断出输出信号的极性),③结合输出信号的极性判断反馈信号的极性,若使净输入量增大的就为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和未引入反馈时比较)。

试判断电路的反馈极性正反馈负反馈注意:1) 反馈量仅由输出量决定,与输入量无关。

反相放大电路

反相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知识点:
反相放大电路
R 1v i v o
R 21.基本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
+
反相放大电路虚地!
负反馈
R 1v i v o R 2i 1
i 2
i 12o v R R v -=2o 1i 00R v R v -=-21i i =2.技术指标的近似计算

+反相放大电路(1)电压增益A i N =0i P =0
(2)输入电阻R i i i i v R i ==R 1(3)输出电阻R o 0
→o R 输入电阻低,对输入信号的负载能力有一定要求。

R 1v i v o R 2
2.技术指标的近似计算
+
反相放大电路
例:试根据下列要求,设计比例放大电路。

1、设计一个电压放大倍数为-5,输入电阻为100kΩ的放大电路。

2、设计一个输入电阻极大,电压放大倍数为100的放大电路。

v i v o
-+R f R 1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R 1v i v o R f R P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i 1100kΩ
500kΩ
1kΩ99kΩ
模拟电子技术
知识点:
反相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余娟 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余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余娟 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余娟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电子技术是与电信号有关的技术。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信号,比如温度的高低、压力的大小、声音的强弱等等,它们对应的电信号属于模拟信号。

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能够处理模拟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及其构成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功能电路的科学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虽然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无论器件、工艺如何发展,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与分析方法都未发生本质变化。

因此,课程主要学习电子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其构成的基本电路、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习者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思政故事培养学习者与人沟通、团结协作、规范操作、唯物辩证、核心价值观、科技创新、工匠意识、质量意识等职业道德与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第1章二极管、三极管及开关电路【知识目标】K1-1:了解PN结的形成过程,理解单向导电性;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掌握使用二极管的等效模型分析电路的方法;了解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二极管的种类,理解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初步理解数据手册的识读方法;了解发光二极管的种类和主要参数,掌握发光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K1-2:掌握晶体管的结构、种类和电路符号,理解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特性;理解晶体管的输入伏安特性与输出伏安特性,理解晶体管工作区的条件、特性及等效电路;理解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掌握晶体管开关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了解晶体管的选用原则。

K1-3:掌握场效应管的结构、种类和电路符号,理解场效应管的放大特性;掌握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了解场效应管开关电路的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T1-1:熟悉万用表的使用,初步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

T1-2: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七讲负反馈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七讲负反馈放大电路
由图知
Xi + – Xf F Xid A Xo
32 / 82
&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A = Xo & & X id 增益(开环增益 开环增益) 增益 开环增益 )
反馈系数
& Xf & F= & Xo
& 负反馈放大电路 & Xo AF = & 增益(闭环增益 闭环增益) 增益 闭环增益) Xi & Xo & 所以 AF = & Xi
25 / 82
• 四种负反馈组态的特点
1) 电压串联负反馈 ) RL↓ vO↓ vO↑ 输入端有 -vI+ vID + vF =0 即 vID = vI -vF vF↓
vID ↑
电压负反馈: 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 串联反馈:输入端电压求和( 串联反馈:输入端电压求和(KVL) )
26 / 82
• 四种负反馈组态的特点
2) 电流并联负反馈 ) RL ↑ iO↓ iO↑ 输入端有 iI - iID - iF =0 即 iID = iI -iF iF↓ iID ↑
电流负反馈: 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 并联反馈:输入端电流求和( 并联反馈:输入端电流求和(KCL) ) 其他两种组态有类似的结论。 自己归纳 自己归纳) 其他两种组态有类似的结论。(自己归纳
27 / 82
作业
• P226: 7.2.2
28 / 82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7.3.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 构成 • 信号的单向化传输 • 开环时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 7.3.2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 表达式推导 • 反馈深度的讨论 • 环路增益

反相放大电路原理

反相放大电路原理

反相放大电路原理
反相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它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并反向输出。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特性来实现放大功能。

在反相放大电路中,运算放大器是核心组件。

它由一个差分放大器和一个输出级组成。

差分放大器由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组成,输入信号可以通过其中一个输入端口输入,而另一个输入端口接地。

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特性,将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通过反馈电阻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负反馈放大。

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信号的电压升高时,差分放大器会放大该信号,并输出一个反向的电压信号。

这个反向的输出信号会经过反馈电阻,并与输入信号进行相减,产生一个误差电压。

这个误差电压会通过反馈电阻流入差分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口,并抵消掉输入信号的一部分。

通过调整反馈电阻的阻值,可以控制放大倍数。

因为反馈电阻引入的负反馈,能够使得放大电路的增益稳定,并提高电路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此外,反相放大电路还可以实现相位反转的功能,即输入信号的正半周会被放大电路放大为负半周,从而实现信号的反向输出。

总结起来,反相放大电路通过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特性实现输入信号的放大,并产生反向输出。

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并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许多电子设备中。

电子技术放大电路部分1网络授课内容及习题

电子技术放大电路部分1网络授课内容及习题

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学习要点1、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会估算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2、了解射极输出器的电路组成及主要特点点和作用。

3、了解多级放大器信号耦合方式及特点。

4、会判断反馈的极性和类型。

5、了解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特点,会反相放大器和同相放大器等典型电路放大倍数的计算。

6、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类型及特点。

7、了解常用振荡器的作用及特点。

概念1、放大电路又称放大器,即能够不是真的将微小信号放大到所需数值的电路,基本特征是功率放大。

2、集成运放将多级放大电路完整的制作在半导体材料上,引出输入端、输出端、正负电源端及输出端,再加以封装,就制成一个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

8.1 基本放大电路是指由一个放大元件狗的放大电路,也称单管放大电路。

8.1.1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电路组成VT——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起电流或电压放大作用。

+V CC——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给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发射结正向偏压,集电结反向偏压),同时为输出号提供能量。

R b——基极偏置电阻,电源V CC通过R b向基极提供合适的偏置电流I B。

R C——集电极偏置电阻,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转化集电极电压的变化量。

C1、C2——分别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起“通交隔直”作用。

2、静态(1)直流通路指将交流信号视为零,直流信号所流经的通路。

即利用电容的“通交隔直”作用,将电路中所有的电容器视为开路,绘制出的电路。

(2)静态工作点静态时三极管的直流电压U BE、U CE和对应的直流电流I B、I C,统称为静态工作点Q,,通常写为U BEQ、U CEQ、I BQ、I CQ。

估算公式如下:II BQ=VV CC−UU BEQ bb≈VV CC bbII CQ=ββII BQUU CEQ=VV CC−II CQ RR cc当电源电压确定后,R b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设置起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R b,可以得到合适的I BQ,从而确定I CQ和U CE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教学设计
4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 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 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概括;D.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提 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六、板书设计
••• i i 0
二 i N i P 0 …U p =0 -u u 二 U N U p 0
又 i R i N i f 则 U i U N U N U o
R R f
R :外接电阻
R 「反馈电阻 R :平衡电阻,R ' R f //R
例:当R f 20K , R 1K ,求解放大倍数 A v 及R ' 七、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 U o
R f
R
U i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点;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堂实施上注重动手操作,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开展以动手为核心的教学,使职高电子电路教学充分体现动手探究的思想,从而改变只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

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技能实训项目为主体是职业学校的特色,因此实验室教室的设计以及器材的配置是为理实教学提供了保障。

本节课所需教学环境:实验室
八、教学方法
我所面对的受教者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别在于日后将直接就业或者继续升学两大选择,由于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较为薄弱,因此在理论的教导之下,将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基于上面学情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形式,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讲授法,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我通过讲授法,带领学生一步步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慢慢得建立相应的意识;二是练习法,通过教和练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三是实验法,通过理论讲解、练习以及实验验证,使得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兴趣及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四是探究法,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 让学生在合作中,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并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学生在探究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实验方法探索的过程。

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理论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学习目标层次
2.已知某反相比例运放电路的放大倍数
A
20
,外接电阻和平衡电阻
应用
均为1K ,请设计出该反相比例运放电路图。

附寸录1-形成性
检测
理解
1.求解U 。

与Ui1和U i2的关系。

检测题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