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合集下载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教学设计课题:第10章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10.1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执教人:黄笑颜时间:2013年5月9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课班级:高二(1)班(机电专业)地点:安庆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高二(1)教室课题:10.1 基本放大电路(第十章放大电路和集成运放)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工作情况。

(2)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3)了解放大电路动态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循序渐进地从简单的放大电路引入,引导学生运用所有电器元件的基本特性逐一分析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情感目标本节内容在第十章里起到开篇的作用,课本第十章介绍的都是模拟电子电路的知识,后面的分压式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OCL功率放大电路都是在此基础上慢慢的展现,所以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这一开篇电路对于学生学习模拟电路很重要!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作用和地位: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中职学生来说,这一章又至关重要,对于电子部分来说,放大电路将是所有模拟电路的一个起点。

2、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是中等职业机电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有限,想象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变的具体才能让学生去认识与接受。

三、过程与方法1.教学方法设计:利用多媒体方式,将基本共发射机电路波形特点展示给学生,通过讲解、图形收集、网络资料,建立长期记忆模式。

2.教学流程设计思路:复习前面放大电路知识→导入新课→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小结→作业四、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图。

难点:基本共发射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什么?那么晶体管的作用是什么?(找学生回答):核心元件是晶体管。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精编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精编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精编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能够分析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交流增益和输入输出特性;3.了解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应用场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直流工作点的确定;3.交流增益的计算;4.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进行前导导入:首先,回顾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回顾一下什么是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以及它的特点是什么。

2.进行理论讲解与分析:(1)工作原理: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由一个PNP型晶体管和相应的偏置电路组成。

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基极电流也是正弦波,通过PNP型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结。

在PNP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上有个正向电压,可以将输入信号的负半周削弱,并将正半周放大。

在输出信号的基础上进行放大。

(2)直流工作点的确定:(3)交流增益的计算:交流增益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电压之间的比值。

可以通过计算输入信号效应的增量与输出信号效应的增量的比值来计算交流增益。

(4)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输入特性是指输入信号电压与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

输出特性是指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

3.进行实例演示与实验操作:(1)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具体讲解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过程和计算方法。

(2)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巩固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

4.进行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可以分为基础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5.进行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让学生重新回顾一下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直流工作点、交流增益和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方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直流工作点的确定、交流增益的计算和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的训练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和技巧。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

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编号:QD-0707-03 流水号:授课教师:备课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一、教学回顾及导入课题放大电路电路结构示意图放大电路主要功能:将输入信号不失真地放大。

即把微弱的输入信号,转换成一定强度的、随输入信号变化的输出信号。

放大电路放大的本质是能量的控制和转换;是在输入信号作用下,通过放大电路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成负载所获得的能量,使负载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大于信号源所提供的能量。

因此,电子电路放大的基本特征是功率放大,即负载上总是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电压或电流,有时兼而有之。

这样,在放大电路中必须存在能够控制能量的元件,即有源元件,如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等。

二、新课讲授§2--2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一、电路组成图2—1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a)阻容耦合式 b)直接耦合式二、各元件的作用1.三极管V:放大电路核心元件,正常工作时主要起电流放大作用。

2.电源Vcc:放大器的能源与恰当阻值的配合,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以满足三极管放大的外部条件。

3. 基极偏流电阻RB:和Vcc一起,给基极提供一个合适的基极偏流IB。

三极管只有建立了合适的基极偏流IB,输出信号才不会失真4.集电极负载电阻Rc:将放大后的IC电流变化转变成RC上电压变化,从而引起VCE 的变化,这个变化电压就是输出电压vO。

5. 耦合电容C1和C2:电容C1用于连接信号源与放大电路,电容C2用于连接放大电路与负载,这种在电路中起连接作用的电容称为耦合电容。

“耦合电容的作用是“隔离直流,通过交流”。

利用电容交流阻抗小,直流阻抗大的特点实现耦合交流信号,隔断直流信号,从而避免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放大电路与负载之间直流电流的相互影响。

三、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为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当放大器未加信号,即当ui =0时,称放大电路处于静态。

在输入回路中,基极电源VBB使晶体管b-e间电压UBE 大于开启电压Uon,并与基极电阻Rb共同决定基极电流IB;在输出回路中,集电极电源VCC应足够高,使晶体管的集电结反偏,以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因此,集电极电流IC =βIB;集电极电阻Rc上的电流等于IC,因而Rc上的电压为ICRc,从而确定了c-e间电压UCE =VCC-ICRc。

共射极放大电路教案

共射极放大电路教案

共射极放大电路教案篇一: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教案设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篇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劳动第四版)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2)教案篇三: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案第2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课题】2.1 三极管【教学目的】1.掌握三极管结构特点、类型和电路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

3.理解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并会判断三极管所处的工作状态。

4.理解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1.三极管结构特点、类型和电路符号。

2.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

3.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及特点。

【教学难点】1.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对电流放大作用的理解。

2.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的条件。

3.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教学参考学时】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搭建一个简单的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通过对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的测试,引导学生认识三极管,并知道三极管能放大信号,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2.1.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出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构成的。

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基片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分别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NPN和PNP两种, 2.1.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

要使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必须给管子的发射结加正偏电压,集电结加反偏电压。

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发射极电流IE)之间的关系为:IE?IB?IC、??2.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IC?IC、?? IB?IB三极管外部各极电流与极间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又称伏安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是指当集-射极之间的电压VCE为定值时,输入回路中的基极电流IB与加在基-射极间的电压VBE之间的关系曲线。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参评组别:B 组 专业分类:电工电子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教学内容分析:§2-2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中的“近似估算法”:近似估算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教学对象及分析:1、基础知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2、分析与理解能力: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刻,并且动手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有待提高。

所以本次课堂将结合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演示测试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的:1、了解、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近似估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耐心调试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演示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实验板、示波器、万用表。

教学重点:1、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估算;2、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教学难点: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及新课引入:1、复习旧知识:(1)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提问:简述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静态和动态。

(3)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提问: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什么?)2、启发、提出问题:(1)放大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产生非线性失真,那么如何设置静态工作点才能避免非线性失真呢?(2)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那怎样计算放大器的放大能力呢?引入新课题:必须学习如何分析放大电路。

新课教学:⑤ 计算I B ;思路:确定I B 的流向,对I B 的回路应用电压方程有V CC =I B R B +U BE难点突破:解释U BE 的含义。

得到: I B ===4.0×10-5A=40μA分析:由于V CC >>U BE ,故U BE 可忽略。

I B =。

⑥计算I C ;由 b`=得到 I C =b`I B 又因为b ≈b`所以 I C =bI B =50×40mA=2mA⑦计算U CE ;对I C 回路应用电压方程有: I C R C +U CE = V CC 得: U CE = V CC -I C R C =20-2×16=8(V )⑧总结静态分析的解题步骤;⑨学生课堂练习:在演示板电路上让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其静态工作点,然后根据线路元件参数估算静态工作点,+U CCVR B R CI CQI BQU BEQU CEQ2.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1)、动态分析需要计算的物理量。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放大倍数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符号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3. 发射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基极电压的关系4. 放大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4.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 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

3. 实物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4. 实验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放大电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引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演示:利用仿真软件,演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工作原理。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5. 实践: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共射极放大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仿真实验:评估学生在仿真软件中搭建和分析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动手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包括电路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共射极放大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介绍其他放大电路(如共基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基本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基本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授课教案课程:模拟电子技术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课号:5课题: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2.1 简单交流放大电路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

(2)重点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建立条件、作用教学内容:放大的概念,共射电压放大器及偏置电路,放大电路的技术指标和基本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放大过程中交直流的叠加教学时数:2学时课前提问及复习: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构造原理和特性参数新课导入:放大的概念,应用场合以及放大电路。

新课介绍: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2.1 概述2.1.1 放大的概念放大对象:主要放大微弱、变化的信号(交流小信号),使V或I、P得到放大!OOO放大实质:能量的控制和转换,三极管——换能器。

基本特征:功率放大。

有源元件:能够控制能量的元件。

放大的前提是不失真,即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放大才有意义。

2.1.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为了反映放大电路的各方面的性能,引出如下主要性能指标。

、放大倍数1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根据输入量为电流、电压和输出量为电流、电压的不同,可以得到四种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为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入电阻Ri Ri=Ui/Ii。

和输入电流有效值Ii之比,即定义为输入电压有效值Ui 、输出电阻3任何的放大电路的输出都可以等效成一个有内阻的电压源,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

内阻称为输出电阻Ro 、通频带4 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

-f=f 上限截止频率 f 中频放大倍数下限截止频率LbwH页15共页1第章2第《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5、非线性失真系数6、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定义:当输入电压再增大就会使输出波形产生非线性失真时的输出电压,用U表示。

om7、最大输出功率与效率最大输出功率P: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负载上能够获得的最大功率。

om效率η:直流电源能量的利用率。

《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放大电路》教案教案:《基本放大电路》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学会计算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4.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调试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实验设备3.相关实验器材和元器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张基本放大电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基本放大电路的兴趣。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应用基本放大电路的设备?请举例说明。

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基本放大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定义和分类a.什么是基本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是由电子器件和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

b.基本放大电路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性质,可以分为功率放大电路和线性放大电路。

2.常见的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放大电路b.共基放大电路c.共集放大电路d.差分放大电路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将一台示波器和一个函数发生器与基本放大电路连接,演示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2.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3.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设备,体验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

四、知识巩固(30分钟)1.基本放大电路的计算a.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b.频率响应的计算方法2.给学生一些基本放大电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计算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3.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五、拓展应用(2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基本放大电路的其他应用领域,并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提供反馈和补充。

3.示范一些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功放、音频放大等。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总结: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基本放大电路的重要知识点。

2.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教案名称: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学目标:1.了解共射放大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参数;3.理解共射放大电路的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4.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分析和计算共射放大电路的各项参数。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2.实验材料:实验电路板、导线、电源等;3.教学PPT。

教学流程:一、引入(5分钟)1.展示晶体管和放大电路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描述;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共射放大电路?二、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解释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和关键参数: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3.讲解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模式:放大电流和放大电压。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自带一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2.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电路图和参数,组装共射放大电路;3.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输出信号的波形;4.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四、实验讨论和分析(30分钟)1.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确定电路的增益;2.计算并比较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3.比较不同元器件参数(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型号等)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2.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解答和讲解;3.总结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延伸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共射放大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优缺点;3.提醒学生掌握更多的放大电路的知识,如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共射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组装电路、调整参数,并通过测量和观察进行实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教案设计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教案设计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掌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3.学会设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二、教学内容:1.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3.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4.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放大电路的作用和应用领域,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音频放大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介绍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和放大倍数等。

3.实例分析(30分钟)通过一个实例来分析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给出一个具体的三极管型号和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等参数,引导学生计算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指标。

4.实验设计(20分钟)根据实例分析的结果,设计一个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并选取适当的元器件。

要求学生解释选取元器件的原因,并预测电路的性能和指标。

5.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和选取的元器件,进行实际的电路搭建。

并进行实验测量,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的差异,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并展望其在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提出改进的建议。

2.学生讨论参与度;3.学生对电路图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的解释和推理能力;4.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符合程度。

五、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其他类型的放大电路,如共基、共集电路等;2.探究其他参数和指标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放大电路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共射放大电路设计方案

共射放大电路设计方案

共射放大电路设计方案1.需求分析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需求。

例如,需要放大的信号的频率范围、输入电压幅度、输出电压幅度、增益要求等。

2.放大管的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放大管。

常用的放大管有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其中,BJT 具有较高的增益、线性度好;MOSFET具有输入阻抗高、噪声低等优点。

3.设计放大管的偏置电路为了确保输出信号的正常工作,需要设计合适的偏置电路,使放大管能够工作在其工作区域的线性范围内。

偏置电路通常包括电流源。

4.计算放大电路的增益根据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幅度,计算放大电路的增益。

放大电路的增益可以通过追踪放大放大管的参数进行计算。

5.设计输入和输出电路输入电路主要是为了提供合适的输入电压幅度,并适应放大管的输入阻抗。

输出电路主要是为了提供合适的输出负载电阻,并适应放大管的输出阻抗。

6.进行仿真和性能测试使用电子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并进行性能测试。

根据仿真和测试结果,对电路进行调整和改进,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7.布局和布线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进行电路的布局和布线。

布局时需要注意高频和低频电路的分离,以减少互扰。

布线时需要注意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分离,以减少噪声。

8.制作和调试根据布局和布线,制作电路板,并进行调试。

调试时需要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工具对电路进行测试和测量,以验证电路的性能。

9.性能测试和优化将制作好并调试好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改变元器件的参数、调整偏置电流等方式对电路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

10.产量化测试和验证最后,对量产电路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来进行测试和验证。

总结:共射放大电路设计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放大管的选择、偏置电路设计、增益计算、输入和输出电路设计、仿真和性能测试、布局和布线、制作和调试、性能测试和优化、产量化测试和验证等步骤。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固定偏置电路)【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了解工作原理。

4、学会画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5、学会计算静态工作点。

【自主梳理】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由哪些元器件组成?试画出电路图(含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什么是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如何计算固定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课堂探究】一.电路结构现具体以简单常用共射电路为例,晶体三极管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可分:共基电路,共射电路,共集电极电路。

图2.1.20(1)放大电路中各元作作用如图2.1.20所示,输入信号电压为Vi,输出外接负载R L,输出交流电压为V O。

图中各元件作用:①三极管V,电路中担负放大作用,是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

②电源Vcc,一是为放大器输出信号提供能量,二是通过电阻R B和Rc给三极管的发射极结加正向电压、集电极加反向电压,使三极管处于放大电路。

③基极电阻R B ,决定基极直流电流I B的大小,以保证三极管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

R B一般在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④集电极电阻Rc 将输出电流的变化转换成输出电压的变化,防止输出交流信号被电源短路。

Rc的阻值一般为几千欧。

⑤耦合电容C1、C2 在电路中起“传送交流、隔断直流”的作用。

⑥负载电阻R L经放大后的信号输送给它使用。

待放大的输入信号Vi通过电容C,接在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通过电容C2从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取出。

输入、输出信号以发射极为共同端,故称共射极放大器。

(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未加输入信号时,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电流和基极一发射极、集电极一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分别用I BQ、I CQ和V BEQ、V CEQ表示。

当电路参数一定后,这组数值就确定了,在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上体现为一个点,所以习惯上称之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要使三极管不失真地放大输入信号,必须合理地设置静态工作点。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教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课题第二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授课班级电气142133班授课时间2015.4.17 第1.2.3.4节、2015.4.27第1.2.3.4节教学目标1.能识读共射极放大电路,并说出各组成元件的作用。

2.能说出静态工作点的基本概念,并能解释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原因。

3.能熟练画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4.能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教学重点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纲要教法与说明上次课内容的回顾1.请描述出三极管的结构、分类、型号和主要参数。

2.请说出下列三极管的种类,并判断出其极性。

3.3DQ56是材料型三极管,3AD30C是材料型三极管。

4.如何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极性?5.若测得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三个引脚对地的电位U1、U2、U3分别为下列数值,试判断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是NPN型还是PNP型,并确定三个电极。

(1)U1=2.5V,U2=6V,U3=1.8V(2)U1=2.5V,U2=-6V,U3=1.8V(3)U1=-6V,U2=-3V,U3=-2.8V(4)U1=-4.7V,U2=-5V,U3=0V6.根据下图所示三极管对地电位数据,分析各管处于何种工作状态提问法、练习法一、概述1.放大电路时电子设备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单元电路。

它是利用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把信号源传来的微弱电信号不失真地放大到所需要的数值。

即在输入信号作用下,把直流电源提供的电能转换为较大能量的电信号。

2.放大电路的种类 详见表2-17二、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放大电路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基极电阻R B :其作用为电路提供静态偏流I BQ 。

耦合电容C 1、C 2:其作用隔直流通交流三极管V:其作用可以将微小的基极电流转换成较大的集电极电流,它是放大器的核心。

集电极电阻R C :其作用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变换成电压放大作用。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案教案: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掌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能够利用分析方法进行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二、教学内容:1.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演示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频放大器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了解程度。

2.讲解(25分钟)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讲解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解释并展示电路图。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电压放大率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线性放大信号。

(3)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信号输入、输出的特点。

(4)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表达式。

3.分析(2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包括:(1)求解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2)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阻抗。

(3)考虑电容耦合情况下的频率特性。

(4)分析直流工作点和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4.实验操作(30分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搭建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包括以下实验内容:(1)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电路元件的数值,并进行元件的选择和安装。

(2)观察输出波形,并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和频率特性。

(3)调试电路,使其达到理论预期效果。

5.总结与评价(15分钟)总结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内容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资源:1.投影仪或黑板白板。

2.教学PPT或板书。

3.实验装置和元件。

4.计算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表现、实验结果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评估学生对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评估其实践能力和调试能力的提高。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EDA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PSPICE软件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486以上IBMPC机或兼容机,8M以上内存,80M以上硬盘)。

2、操作系统Windows95以上。

三、预习要求1、熟悉PSPICE中的电路描述、PSPICE的集成环境、PSPICE中的有关规定和PSPICE 仿真的一般步骤。

2、了解电子EDA技术的基本概念。

四、实验内容(一)画电路图单极共射极放大器电路如图1-1所示,画出电路图。

1、放置元件(1)用鼠标单击“开始”按钮,再在“程序”项中打开Schematics程序(单击Schematics)则屏幕上出现Schematics程序主窗口如图1-2所示。

图1-1单极共射极放大器(2)选择菜单中Draw|Get New Part 项或单击图标工具栏中“”图标,弹出如图1-3所示的元件浏览窗口Part Browser 。

(3)在Part Name 编辑框中输入元件名称。

此时,在Description 信息窗口中出现该元器件的描述信息,这里我们先输入BJT 名称Q2N2222。

(如果不知道元器件名称,可以单击Libraries ,打开库浏览器Library Browser,在Library 窗口中单击所需元件相应的库类型,移动Part 窗口中右侧滚动条,单击列表中的元器件,在Description 中查看描述信息,判断所选器件是否需要,若是,则单击OK 关闭Library Browser ,此时,Part Browser 对话窗的Part Name 编辑框中显示的即为选中的元器件。

(4)单击Place ,将鼠标箭头移出PartBrowser 窗口。

这时箭头处出现该元器件符号。

(5)移动箭头将元器件拖到合适的位置,若需要,可以用快捷键Ctrl +R 或Ctrl +F 旋转或翻转符号(也可用菜单项Edit|Rotate 或Edit|Flip 来完成)。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掌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

4.掌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

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和计算。

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

教学准备:教学PPT、电路图、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源、万用表等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什么是放大电路?b.请举例说明放大电路的应用。

2.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介绍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使用PPT介绍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a.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与特点。

b.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

c.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d.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设计。

2.通过实例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

a.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

b.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c.频率响应的计算。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演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实验测量方法。

2.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电源,测量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

a.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测量。

b.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c.频率响应的测量。

四、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差异和原因。

2.探讨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应用场景和改进方向。

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理解。

五、设计任务(20分钟)1.提出一个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要求和条件进行电路设计。

2.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和条件完成电路设计方案,并进行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教材分析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基础。

考虑到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取向,选取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扩音机电路作为项目背景,本次课是该项目中任务二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既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用性。

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性增强的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分析、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能较快接受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

而且在通过前一章半导体器件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⑴能描述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⑵说明各电路组成部分的作用2.知识目标:⑴掌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⑵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各元件作用3.情感目标:⑴培养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的兴趣⑵促进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4.思想目标:帮助学生克服对专业基础课的畏难情绪,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重难点:1.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2.共射放大电路的各元件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并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基本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增加幻灯片图片、FLASH动画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项目引领展示扩音机图片和实物,扩音机是如何实现扩音功能的呢?二、新课学习,任务实施:(一)放大的概念(以扩音机为例分析总结放大电路出放大电路的结构)(1)放大的概念教师使用扩音机演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扩音机的工作流程,并总结扩音机 结构框图。

使用PPT 课件展示。

扩音机结构框图放大的对象:变化量放大的本质:能量的控制放大的特征:功率放大放大的基本要求:不失真,放大的前提(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VBB 、Rb :使UBE > Uon ,且有合适的I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教材分析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基础。

考虑到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取向,选取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扩音机电路作为项目背景,本次课是该项目中任务二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既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用性。

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性增强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分析、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能较快接受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

而且在通过前一章半导体器件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⑴能描述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
⑵说明各电路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识目标:⑴掌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
⑵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各元件作用
3.情感目标:⑴培养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的兴趣
⑵促进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4.思想目标:帮助学生克服对专业基础课的畏难情绪,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
2.共射放大电路的各元件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并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基本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增加幻灯片图片、FLASH动画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项目引领
展示扩音机图片和实物,扩音机是如何实现扩音功能的呢?
二、新课学习,任务实施:
(一)放大的概念
(以扩音机为例分析总结放大电路出放大电路的结构)
(1)放大的概念
教师使用扩音机演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扩音机的工作流程,并总结扩音机结构框图。

使用PPT课件展示。

扩音机结构框图
放大的对象:变化量
放大的本质:能量的控制
放大的特征:功率放大
放大的基本要求:不失真,放大的前提
(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VBB、Rb:使UBE>Uon,且有合适的IB。

VCC:使UCE≥Uon,同时作为负载的能源。

Rc:将ΔiC
转换成ΔuCE(uo) 。

动态信号作用时:
输入电压ui为零时,晶体管各极的电流、b-e间的电压、管压降称为静态工作点Q,记作IBQ、ICQ(IEQ)、UBEQ、UCEQ。

(3)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为什么放大的对象是动态信号,却要晶体管在信号为零时有合适的直流电流和极间电压?
输出电压必然失真!
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首先要解决失真问题,但Q点几乎影响着所有的动态参数!
)
(
o
CE
c
b
i c
u
u
i
i
i
u
R






(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波形分析饱和失真截止失真
要想不失真,就要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保证晶体管始终工作在放大区!三.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