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4.2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收集上来之后,首先应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符合分析的需要。
数据整理是统计分析之前的必要步骤,通过加工整理可以简化数据,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所适用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数值型数据则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用图形将其显示出来,以便对数据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示分类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因此,在整理时我们除了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同时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显示,以便对数据及其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分类数据的整理分类数据的整理通常要计算下面的一些指标。
(1)频数与频数分布。
频数也称次数,它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我们把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
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例如,为研究广告市场的状况,一家广告公司在某城市随机抽取200人就广告问题做了邮寄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您比较关心下列哪一类广告?”1.商品广告;2.服务广告;3.金融广告;4.房地产广告;5.招生招聘广告;6.其他广告。
这里的变量就是“广告类型”,不同类型的广告就是变量值。
调查数据经整理分类后形成表的频数分布表。
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做分类整理,观察200个人对不同广告的关注情况,既不便于理解,也不便于分析。
经分类整理后,可以大大简化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关注“商品广告”的人数最多,而关注“其他广告”的人数最少。
(2)比例。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
假定总体数量N 被分成K 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数量分别为1N ,2N ,…,k N ,则比例定义为N N i /。
显然,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1,即121=+++NNN N N N K K比例是将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值都变成同一个基数,也就是都以1为基数。
统计学第2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三、统计指标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1. 数量(总量)指标
作用: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 以绝对数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工资总额等) 分类 总体单位数、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三、统计指标
搜集数据的两条途径:统计调查 + 实验 统计调查 —— 调查数据;实验 —— 实验数据 1. 确定调查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 确定调查项目 4. 调查表格和问卷设计(一览表、单一表,要求简明扼要) 5. 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时间、调查期限) 6. 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三)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上限不在内
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等距分组
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 优点:便于计算、绘制统计图 适用场合
异距分组
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 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 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品质分组 单项式分组 间断组距式分组 数量分组 组限 连续组距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等距式分组
6组:530 530 530 540 620 620 620 620 720 720 7组:720 720 630 630 630 630 620 620 620 620
8组: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提问:从上述资料中,同学们能否直接看出该车间总的生产完成
类型分组
“日产量”分组
500以下 500 500以上 合计
统计学第3章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
2013-11-21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数列
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显示
第四节
2013-11-21
EXCEL在数据整理应用示例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二、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
三、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2013-11-21
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个体企业 其它企业
70~80分 (中等) 80~90分 (良好) 90~100分(优秀)
2013-11-21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把 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范围更小的总体。
统计分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
是“分” 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 不同的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 分组
是“合” 即将性质相同的总 体单位合为一组
每一组中的最大变量值称为上限,每组最小变量值
称为下限。
重叠组限 在统计时 遵循“上 限不在内” 的原则。
工人按工资分组:
600 700 800 1200 ~ 700 ~ 800 ~ 1200 ~ 1500
企业按人数分组:
1 ~ 499 500 ~ 999 1000 ~ 2999 3000 ~ 3499
(4)按数量标志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即变量分组。 例如, 按考分分组(分) 60以下 用数量来 60 ~ 70 表示各组 70 ~ 80 性质上的 80 ~ 90 差别 90 ~ 100 注意:第一,明确分组的目的,. 即通过数量的变化来区 分各组质的差别,而不是单纯的数量差别。 第二,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 即要以什么样的数量作 为划分标准。是单项式或是组距式?如果是组距式分
2013-11-21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二)实验方式
所谓实验方式,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试验 法,通过观测人为安排条件下试验产生的各种 结果并加以记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通过人 为安排条件下的试验来探求某个或某些因素对 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凭借 实验结果来揭示所考察因素与所研究事物之间 的数量因果关系。
1、实验的原则
运用实验方式需要遵循下列两个原则:均衡分散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 面资料(即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 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观测单位 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等。二是利 用观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 由观测单位按要求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重点调查的单位可以是一些企业、行业、 也可以是一些地区、城市。此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搜集到统计 信息资料。一般来讲,在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 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反映研究项目 和指标时,就可以采用重点调查。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采用什么调查? •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六个大型企 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基本 情况。
观测性误差
数 据 收 集 误 差
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它 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 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 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 差,包括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 算错误、抄写错误、汇总错误、计 算机输入误差等工作误差,以及被 调查者不愿或难以提供真实情况的 误差,有时还存在调查人员弄虚作 假的误差和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误 差。 这部分误差通常是人为造成的,通 过对统计调查资料的严密审核,是 可以发现并加以更正的。观测性误 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 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 不符的误差。根据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总体的原因不同,代表性误 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 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统计学》第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 组限
• 1、组数的多少与组距的大小有关。在全距一定时,组距 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 • 2、组距的确定要根据事物的数量特征来确定。组距如果
过大,就会使性质不同的单位归并到了同一组里(破坏了
组内的同质性);组距过小,就会使同一性质的单位分到 了不同的组里(破坏了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
指标名称和数值)。
例
2006年某月某公司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单位)
分组 P 总产值( 万元) 1 职工人数( 人) 2 劳动生产率 (元/人) 3
总标题
纵栏标题
横 行 标 题
大型 中型 小型 合计
数据资料 (指标数值)
主词
宾词
(1)、调查表 1、按用途分类: (2)、整理表或汇总表
(3)、分析表
或变异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
例: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
按成绩分组 60分以下 人 2 数
60—70
70—80 80—90 90分以上 合 计
9
15 11 3 40
(1)、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都相等。适用于标志值的
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
(2)、异距分组:各组的组距不完全相同。适用:
a、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
b、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
• 向上累计:由标志值小的方向向标志值大的方 向累计。 表示的意义是:该组上限以下所包含的总体单位 是多少。 • 向下累计:由标志值大的方向向标志值小的方 向累计。 表示的意义是:该组下限以上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是 多少。
某班5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累计次数分布统计表
按考试 成绩分 组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人数 频率( %) 4 20 24 32 20 100 向上累计 人数 2 12 24 40 50 频率 4 24 48 80 100 人数 50 48 38 26 10 向下累计 频率 100 96 76 52 20 -
统计学原理 第三章 数据整理与显示
4.数量(变量)分组
如,企业按产值分组
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100万元以下 100 ~ 500 500 ~ 1000 1000万元以上
单项式分组 数量(变量)分组 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 在变量分组中, 一个组只有一个变量值。
如,居民家庭按子女数分组: 0 1 2 3 单项式分组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不大、不同变量值个数 较少的离散型变量的场合。
10
22
20
22
30
27
主要步骤:数据------数据透视表------布局
EXCELL应用:单项式分组及汇总 日产量 22 23 24 25 26 工人人数 6 8 10 1 3 比重 20.00% 26.67% 33.33% 3.33% 10.00%
27
总计
2
30
6.67%
100.00%
主要步骤:数据------数据透视表------布局
600 ~ 700 700 ~ 800 800 ~ 1200 1200 ~1500
组 限 重 叠
499以下 500 ~ 999 1000 ~ 1999 2000 ~ 2999 3000及以上
组 限 不 重 叠
组限的划 分方法
不重叠组限(只适用于离散型变量) 重叠组限(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当为重叠组限时,交叉组限值遵循 “上限不在其内”的原则。
它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变量值个数较多 的离散型变量及连续型变量的情形。
组距式分组最为常见,进行分组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组限及划分方法
(2)组距与组数 (3)等距分组与不等距分组 (4)组中值
组距式分组的组限及划分方法
每组起点值称为上限,终点值称为下限。 工人按工资分组: 企业按人数分组: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组数
组中值:各组中点位置所对应的变量值。其计算公式为:
01
或= (适用上开口组)
03
组中值= (适用所有闭口组)
02
或= (适用下开口组)
表3—2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中国发展报告》,国家统计局2003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8—2002年,GDP年均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之年均增加2.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8.0%。反映在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从1997年的19.1%下降到2002年的14.5%,下降了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50%提高到51.8%,上升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30.9%提高到33.7%,上升了2.8个百分点。它反映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
举例说明:
1
某工厂生产车间30人工人日产量原始数据如下: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本章主要内容
肆
叁
贰
壹
统计整理及其类型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包括(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2)对现成的综合统计资料的整理。本章指的是第一种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3.历史资料的审核:在利用历史资料(或其他间接资料)时,应审核资料的可靠程度、指标含义、所属时间与空间范围、计算方法和分组条件与规定的要求是否一致。一般可以从调查资料的历史背景、调查者搜集资料的目的以及资料来源等,来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也可以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指标的变动趋势来检查它的正确性。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统计整理方案 1、 确定汇总的统计指标和
综合表; 2、 确定分组方法; 3、 确定汇总资料的形式; 4、 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和
审查方法。
第三章 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
§2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意义和作用 1、概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
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成若干 个不同的组别。 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言是“合”。 2、统计分组的原则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与显示
➢ 数量分组的方法 ➢ 分配数列的编制
§1 统计数据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统计整理在统计工作中处于中间阶段,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数据整理,可 以使混乱、缺乏条理性的资料变成有条理 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有 用的资料。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调查阶 段所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 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 映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试将工人分成5组
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全距(Range)=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576-432=144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 变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interval)。当 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 组距=全距/组数
原则: 应将总体单位分别的特点显示出来 要考虑到原始资料的集中程度 要考虑到所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
例:重庆市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
1980年
GDP
100
第一产业 38.4
第二产业 44.6
第三产业 17
1990年 100 33.4 39.7 26.9
2000年 100 17.8 41.4 40.8
统计数据的整理及其显示(ppt-107页)(共106张PPT)全篇
穷尽原则
互斥原则
注意:统计分组是对总体认识深化的手段,它是一切统计研究的基 础,应用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⑴ 类型分组
揭露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各类型的特点。
例
单位:亿元
类 型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农业 14 106.2 13 873.6 14 462.8 14 931.5
审核
对第二手数据: 完整性: 准确性: 适用性:数据的来源、口径以及
有关背景资料; 时效性: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
(2)数据筛选
当数据中的错误不能予以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 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
数据筛选的内容:
▪ 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
据予以剔除;
例如:企业按人数分组
499及以下
500 ~ 999
1000 ~ 2999 3000及以上
工人按工资分组
600 ~ 700 700 ~ 800 800 ~ 1200
1200 ~ 1500
适用条件: 它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变量值个数
较多的离散型变量及连续型变量的场合。
注意:连续型变量的数值不能一一列举,故
例如:按以五分制计分的成绩对全班100名学生进行分组,宜单 变量数列;按以百分制计分的成绩对全班100名学生进行分组 ,宜组距式数列;
1. 定类数据的排序
▪ 字母型数据,排序有升序降序之分,但习惯
上用升序
▪ 汉字型数据,可按汉字的首位拼音字母排列
,也可按笔画排序,其中也有笔画多少的升 序降序之分
2. 定距和定比数据的排序
递递增增排排序序:后设可一表组示数为据:为X(1X)1<,X(X2)2<,……<X,(NX) N, 递减排序可表示为:X(1)>X(2)>…>X(N)
统计学基础(第三章)
7.0 40.0 66.0 87.3 100.0 —
300 279 180 102 38 —
100.0 93.0 60.0 34.0 12.7 —
statistics
统计学——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 数值数据(定距数据)的分组
单项分组:每一个组中只有一个变量值,适用于离散型变量 的数据、并且数据的范围不太大情况下的分组。 组距分组:每个分组是一个数值区间。它适用于连续型变量 或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的数据分组。
statistics
统计学——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
具体步骤:
(1)打开Excel工作表中“工具”下拉菜单中的“数据分析”选项。
(2)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命令,并点击“确定”按钮。 (3)在该对话框中“输入区域”一栏填入数据区域B2:B41;在“接收区域” 一栏填入代码区域C2:C5;在“输出区域”一栏填入结果输出的区域;其他 选项根据需要选择。点击“确定”按钮,得结果。 (4)对输出结果进行还原并适当改造,即可得频数分布。
统计学——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
第四节 统 计 图
statistics
统计学——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
统计图的结构
标题 一般包括图表标题、数值轴(X,Y)标题 坐标轴和网格线 坐标轴和网格线构造了绘图区的骨架, 借助坐标轴和网格线,可以更容易读懂统计图。 图表区和绘图区 统计表的所有内容都在图表区内,包括 绘图区。统计图绘制在绘图区内。 图例 用来标明图表中的数据系列。
答:调查整理的结果为
甲城市 回答类别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合计 户数/户 24 108 93 45 30 300 百分比/% 8 36 31 15 10 100 向上累积 24 132 225 270 300 — 8.0 44.0 75.0 90.0 100.0 — 向下累积 百分比/% 100 92 56 25 10 — 300 276 168 75 30 — 户数/户 百分比/% 户数/户
统计学 数据的整理及图表展示
– 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 环形图则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总体的数据系
列,每一个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
3. 环形图可用于进行比较研究 4. 环形图可用于展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13%
7%
10% 8%
15% 21%
33% 36%
31% 26%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组中值= 下限值+上限值 2
组距分组
第1步:排序,确定组数(K)
5≤K≤15
K 1 lg n
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lg 2
第2步:确定组距 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 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
◆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值,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值。 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上组限不在内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120~125
14
28
125~130
10
20
130~135
6
12
135以上
4
8
合计
50
100
用Excel制作数值型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工具】 ——【数据分析】 ——【直方图】 【输入区域】:输入原始数据区域 【接收区域】:输入各组的上限值 【输出区域】:选择一个空白单元格(想要
(上下组限重叠)
表3-5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3
6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4)系统抽样
首先将总体中各 单位按一定顺序 排列,根据样本 容量要求确定抽 选间隔,然后随 机确定起点,每 隔一定的间隔抽 取一个单位的一 种抽样方式。是 纯随机抽样的变
种
最主要的优势就 是经济性。最大 的缺陷在于总体 单位的排列上。 一些总体单位数 可能包含隐蔽的 形态或者是“不 合格样本”,调 查者可能疏忽, 把它们抽选为样
• 普查需要规定标准的时点: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 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自上而下同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组织方式。
• 统计报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是建立在各基层单位原始 记录的基础上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 的,有利于各级部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现状。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来源
• 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从公开出版物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
所需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 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 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通过调查取得研究所需数据资料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普查
常用的统计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是取得数据资料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 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 行测定,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具体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等距抽 样
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 抽样方式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发现数据 的规律性, 作进一步的 统计分析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统计资料的审核
包括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
2.统计资料的分组和汇总
分组和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
3.编制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成果最常用的表现形式,
举例
男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团员 中共党员 团员
按别
女
政治面貌
3.
按分组的作用分
类型分组 结构分组 分析分组
四、分组体系
1.概念:统计分组体系是指在统计整理中,为研究现 象总体的情况而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从而 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 2.分类: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 平行分组体系就是对同一总体进行若干次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就是对某一总体进行某种复合分组。 汉族12人,占60% 1.按民族分组 回族5人,占25% 平 满族3人,占15% 行 20岁5人,占25% 分 21岁5人,占25% 组 2.按年龄分组 22岁2人,占10% 体 23岁8人,占40% 系 中共党员8人,占40% 3.按政治面貌分组 团员12人,占60%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统计 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
统计整理。
意义: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
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 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 的基础。
适用于连续型变量 变动范围比较大的离散型变量
某班考试成绩统计表
统计学 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商学院 45
2.统计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 ——按表现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进行的分组 。
例如,按职工人数分组、按人口年龄分组、按工资收 入水平分组、按销售额分组等
(1)单项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值 (2)组距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区间。
2020/5/14
46
小作业:课后将课本P50的例3-1和3-2的例子演示
一遍!
2020/5/14
39
3.2 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2.1 统计分组 3.2.2 频数分布及统计图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3.2.1 统计分组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1、统计分组(见P52)
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 照一定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又 有联系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某单位共有1000名职工,每名职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 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都有所不同(变异)。若该单位领导 想从总体上了解职工队伍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 等情况,则可先要通过登记方法获得每个职工的资料,对 这些描述每名职工个体特征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计 算,就可以了解该单位全部职工中有多少人未婚、多少人 已婚、多少人离婚、多少人丧偶,各自所占的百分比是多 少;也可以了解研究生、大学、中专(高中)等不同文化 程度职工的人数及比重;还可以了解职工月平均工资、各 类职工的工资水平、职工工资分布的均衡性等等,以上内 容均为统计整理的有效信息,这些统计信息对于制定企业 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2020/5/14
43
2.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 ——按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特征分组。
(2)复合分组: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 行的重叠式分组。
统计学第二章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品质分组的方法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
高校学生按学科分为文理科两类。
2、数量分组的方法 分组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 事物质的差别; (2)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组限。
精品课件
➢ 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精品课件
1997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精品课件
(二)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按照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可
以计算出各组数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组 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反映出总体的结构状况, 加深对现象总体的认识。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精品课件
本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章 主
➢第二节
统计数据分组
要 ➢第三节 频数分布内 容来自➢第四节数据的显示
精品课件
➢ 一、统计整理及其类型
➢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 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 包括(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 行分类和汇总;(2)对现成的综合统计资 料的整理。本章指的是第一种整理。
精品课件
统计整理的意义:
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 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是 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2、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
精品课件
编制 统计图表
审核
汇总
分组
精品课件
三、统计整理的步骤
➢ 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第一步,设计和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它是对资料整理工 作的各个方面各步骤做出具体的安排与规定。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审核被调查单位的资料 是否全部收齐,填报是否缺漏与差错,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以保证资料汇总计算能顺利进行。
第三步,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结合汇总,计 算出总体总量指标。
第四步,将汇总计算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 表现出来。
第五步,对统计资料妥善保存,系统积累。
精品课件
(2)计算检查 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 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 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
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 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 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 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表3—2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中国发展报告》, 国家统计局2003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表3—3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比较
精品课件
四、分组的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研究现 象进行分组。
➢进行复合分组时,要先按照最重要的标志进行第一次分组, 然后依次按照重要程度进行以下各级的分组。选择的标志越 多,组数就成倍增加,而各组内的单位数则递减。复合分组 时,选择标志的数目不宜过多。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五、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 分各组界限。前者主要是指品质标志分组,后者 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一)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变化选择分组标志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按品质标志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
精品课件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8—2002年,GDP年均 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之年均增加2.9%,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 8.0%。反映在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 三产业比重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从1997年的 19.1%下降到2002年的14.5%,下降了4.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从50%提高到51.8%,上升了1.8个百分 点;第三产业从30.9%提高到33.7%,上升了2.8 个百分点。它反映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过 程。
精品课件
四、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就是看调查单位或填 报单位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 案,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
审核资料的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按 时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报 的现象都要及时查清。
精品课件
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 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 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两种: (1)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 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 方。
精品课件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
(1)穷尽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精品课件
➢ 三、统计分组的作用
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分现象的不同类型 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并在其发展中表
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通过统计分组,就可以 将不同类型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区分开来,并且经 过比较和研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深 刻认识总体的目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 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 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 是“分”,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性质有别的 不同组成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它是 “组”,即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不同总体单 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