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交流会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系首届系级读者交流会活动总结
一、活动简介:
为了加深读者对编辑部工作流程以及刊物性质、内容的了解,同时也为了编辑部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改进工作机制,提高刊物质量与定位,以扩大团属刊物《地平线》、《家里家外》在我系的影响力。在力求更好的践行服务同学及通过沟通交流来完善自我这一宗旨下,教育系团属刊物编辑部于2010年1月08日晚上7点30分在逸夫204成功举办了“教育系首届系级读者交流会”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交流、完善、成长”。
二、活动基本流程及其优缺点总结:
1、前期准备阶段:
团刊成员共分成五个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分别通过下各班级宿舍、个别访谈、发放收回“读者反馈表”和参与部分院系编辑部会议来了解我系读者对团刊《地平线》、《家里家外》想法和建议,学习各编辑部办刊经验,总结提高自我。诚挚邀请我系原团刊编辑部成员代表、长期投稿同学代表以及我系各学生组织代表参加活动并联系青宣其他四个部门分别负责新闻报道、拍照工作、现场会议记录、名字牌及海报制作。最后确定“交流会”与会人员。
优点:在整个准备过程分工很明确,从前期宣传,读者意见反馈表、名字牌、签到表的制作,与会人员的邀请,活动现场的布置到所有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阶段注意事项想的非常周到,包括活动宣传时的礼仪、与外系刊物编辑面对面交流的笔记总结、工作证的佩带、班级卫生、水果、饮水的准备等细节问题,整个准备过程进行的相当顺利,团刊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进来,尽心尽责的完成分配到的各项任务,并且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的效率并且取得很明显的效果,为交流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不足之处:在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相对比较琐碎,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所以完成起来显得比较繁琐,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1)反馈表的内容经过了多次修改后才确定下来;
(2)联系与会人员时存在一些不定因素,例如无法确定活动当天是否有空,得反复强调和重复通知。
2、交流会具体流程:
(一)主办方发言:
第一:主持人简要介绍此次交流会主题及与会人员;
第二:主编(结合PPT播放)简要介绍刊物《地平线》、《家里家外》的创刊历史、刊物定位、发展方向、板块内容以及有关征稿、审稿环节的具体事项和原则规范;
优点:此环节相对进行的很顺利,大家的注意力都很集中,两个主持人配合默契,衔接过程基本没有出现大问题,主编展示及讲述环节也很顺畅。
不足之处:
(1)主持人缺乏主持经验,在活动刚开始的衔接环节有些不顺畅;
(2)主编结合PPT展示的内容有点堆积,冗长,缺乏亮点,略显枯燥。
(二)编辑部与读者互动环节:
第一、读者自由阐述对团刊工作以及团属刊物《地平线》、《家里家外》的认识与看法。
第二、自由提问:各读者代表以第31期《地平线》第15期《家里家外》的反馈表内容为主,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由团刊编辑人员予以回答。
第三、自由辩论环节:针对团刊第31期《地平线》第15期《家里家外》定位于“专业化”这一创新与改革,与会人员自由辩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优点:这个环节是本次交流会的核心所在,通过互动交流展开深入探讨来升华主题。在此环节团刊全体编辑成员与在场所有读者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读者们积极提问,期间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详见以下附表),编辑部成员分工明确,注意力高度集中,回答小组认真作答读者们提出的每个问题,记录小组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流动小组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突发情况,保证了整个互动环节顺利进行,防止了脱链现象的出现。
不足之处:
(1)讨论问题时间的安排上控制的不够好,衔接上显得有些突兀;
(2)现场的主动性把握的不够牢,突发情况处理能力欠缺。例如读者严重偏题时我们不知如何拉回,反而有种跟着读者走的被动感。
(三)主编总结致词、致谢;
(四)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最后结语:“教育系首届团属刊物《地平线》、《家里家外》读者交流会”是团刊工作的一大创新,覆盖面广,花费的经费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开展交流会,我们编辑部确实收获很多,零距离走进读者,拉近读者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了解到读者们的需求。不过从这个活动中我们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努力来完善,相信通过更多的交流,我们团刊一定会成长的更快,完善的更好!团刊的进步离不开读者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关注!
附表
主题:教育系首届系级读者交流会
交流会会议记录总结
简介刊物《地平线》、《家里家外》的创刊历史、刊物定位、发展方向、板块内容以及有关征稿、审稿环节的具体事项和原则规范。
互动环节
一、对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1、其第二版块不是很切合主题。
2、对其文章鼓励原创,真情实感。建议〈情感天地〉改为有关文学休闲即可。
3、应以外部邀稿为主,内部为辅,增加文学体裁,如小说,寓言等。
4、增加宣传渠道,发挥内部人员的宣传作用。
5、文章应多贴近大学生活,贴近社会。
6、传发人员应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并将此参入到优干评优之中。
二、对其图片,排版,整体创意的意见和建议。
1、图片过小,过于安静,可增加些比较有创意的图片。
2、应增加如考研动态的系情。
3、增加系外,校外的新闻,乃至社会的,拓宽知识面。
4、文字太多,建议增加有关名人介绍,书评等。
三,定位方向
1、第一版块励志名人名言,第二版块写有关宿舍及其五大组织的风采。第三版块有关多元化文化。
2、增加一些有用资源,参与到学生网中共享。
3、增加幽默等,填充中间空白的部分。
4、大学生活指南应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并指导要如何应对。生活逸居过于杂乱,应贴近学生。情感天地文章过于消极。应介绍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问题:对《地平线》及《家里家外》的宣传方式、整体印象记沟通渠道的建议。
1、投稿方面:加大投稿宣传力度,内外部分工,以外部稿源为主,内部为辅;封三:加一个征稿启示,篇幅较大;可与多制作些征稿启示海报;发挥内部人员效应(加强编辑在各班级的宣传作用,让同学自发投稿)
2、发刊物时,要做好通知工作(设点宣传、设点发放);发刊物时附上读者反馈表(并标明日期)及时收回反馈表一及时反映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团刊内部设立一个系统,在年终时由读者评选出对哪个团刊人员最熟悉;给每一班发放一张《读者意见反馈表》,并且固定有一名团刊编辑负责一个班的发放刊物的工作,可以使每个班级岁团刊进行深入了解;反馈表发放给读者时采取签到的形式以确保读者能及时填写反馈表
3、利用“学工网”进行宣传本刊物
4、举行关于某个主题的辩论会,可以起到既宣传本刊物,也可以广泛反映各方意见
5、论坛形式:采取盖楼层形式(从内部扩展到外部);或者开设群(群成员要有针对性,想法独特的同学,内部成员其带动作用);各年级开展交流会,可以让大一同学吸收老生的经验及技巧等
6 、读者要求;每个宿舍都有一份刊物
关于《地平线》读者的建议
1、可以增设一些关于名人的介绍。
2、稿件问题:建议以外为主,内为辅,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多贴几张海报、建立Q群或楼层的形式)。
自己亲身体会的文章多一些,主张原创,这样会更吸引读者。
3、文艺版块、休闲版块可以做一些时效性的东西,不主张这些版块也专业化,这样会太单一,视角会很小。休闲的电影、音乐可以找外国影片,内容尽量符合大学生。
4、新闻的时效性不够,而且量太少,建议做一句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