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产业scp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电影产业scp研究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北京的地位至关重要:中国人拍摄的第一步电影《定军山》就诞生于此,中国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就建在长安街上。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北京,是一座真正的娱乐之都,而电影的发展则更是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多样性,而北京电影产业的状况如何,中国电影经过20多年的改革,市场化逐渐成熟,产业化发展方向逐步明确。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城市的佼佼者,在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大背景下的北京产业状况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其产业化进程,这里将通过经济学视野,以实证经济学研究及这三者相关关系,并给出选择性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通过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来研究北京市电影产业的市场结构;继而通过品牌宣传、人才竞争、衍生产品、价格竞争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北京市电影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从电影行业发展速度、影院观看人数、电影票价的发展以及影院建设与改造成效进行北京市电影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最后,通过这些分写得出结论,提出政策性指导建议

(一)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

产业结构是指在特定产业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上的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体现了产业的竞争和垄断程度。而产业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或产业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它集中反映市场垄断程度或竞争程度的高低,从而成为衡量产业结构的主要指标。北京电影业的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有力的推动,用集中度指标来对中国电影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测度,以判断中国电影产业的结构特征就显得犹为重要。本文将从电影制片业、发行业和放映业三个方面来对中国电影产业进行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分析。

截至2008年底,北京影院已有70家,银幕305块,2008年全年北京电影观众达1458.9万人次,比前年同期增长36.7%,票房收入5.25亿元,比前年同期增长43.8%。

由于北京市电影产业的异军突起,参与电影制作的制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早已突破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大部分电影的行业内规。如今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虽然在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早已不是行业中的独占神话。根据目前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48家主要电影制片公司,遍布北京各大区,其中在三四环内又相对集中,主要是附近有与电影相关的各大文化文化机构或高等学府,而这48家电影制片公司在北京市的市场所占份额也不断变化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影行业将会涌入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但由于在长期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自身优势,北京电影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被中影集团、华宜兄弟和橙天娱乐所占据,这三家的电影制作及市场份额占据80%以上,由于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涌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三者的市场份额在断下降,尽管其份额处于下降趋势,但北京的影片制作绝大多数还是出于这三大巨头。从贝恩市场结构分析,北京的电影制片市场属于典型的垄竞争市场。而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变迁,这一市场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从电影发行上来讲,北京的电影发行市场较单一,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在北京的电影发行市场中,保利博纳、华谊兄弟(包括海外发行)、中影集团占据主导份额,其他发行公司未能突破其主要电影发行的瓶颈。

而从主要电影院线来讲,北京的大多数影院都聚集在繁华商业区,比如东单、王府井地区,一条金街两侧就有新世纪和新东安两家大型影院,同时还有历史悠久的大华影院;在西单、西四地区,既有首都新时代,又有新首都和红楼、西四等五六家影院;在中关村商业区影院

的增长速度也是随着地区的发展速度增长,现在已有美嘉欢乐、金逸、华星等好几家。随着北京城区建设的扩展,影院建设从2006年底开始向三环、四环、五环外的大型社区的空白地区发展。2006年底1个月内开了万达、金逸、望京星美、阳光4家影院,这几家影院都开在四环附近或四环以外。2007年初在东四环开张东都影城,周围没有太多的商业形态,但却毗邻几大社区,去年年底新开张的万达龙德国际影城更是将这种变化发展到极致,彻底搬进了五环外的天通苑大社区,解决了该地区几十万人看电影难的问题。据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透露,今后亦庄、石景山等缺少电影院的居民社区周边,新建影院的数量将快速扩张。按照本市拟定的整体规划,到2010年至2011年左右,城区电影银幕数量将达到450块,实现平均2万人1块银幕。单从这些来看,北京的电影院线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院线数目居多,由于电影院线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从以上数据来看,在同一区域的院线只有几所,竞争不算激烈,而且同一区域基本由几条院线主导,体现的是垄断竞争市场。

综上所述,北京的电影市场呈现了垄断竞争性,说明其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2 差异化程度

从国内观众对电影的选择趋势来看,

导演、演员、题材、票价等因素成为其选择电影的主导因素,任何一部电影的销售都由这四个主要因素来决定,其中这四个因素对观众的选择影响各不相同,在不同时间起着不同的主次作用。从导演方面来讲,由于不同导演有不同风格,如冯小刚的冷幽默和黑色贺岁,张艺谋重视影片的光影效果和画面唯美,陈凯歌的偏向文艺类的历史还原和大片风格,姜文的意蕴深刻、意味深长等,每一位导演的风格对观众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从演员来说,这就取决于演员的知名程度、观众对其的演技认可,以及其在社会的公信度,一般来说,由知名演员主演的影片受欢迎程度大过一般演员主演的影片(排除影片内容或者导演受欢迎的特殊情况):而题材主要是分电影群体,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各种层次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喜好,从电影内容来说,神话电影比较吸引儿童或青年,文艺类爱情类比较吸引年轻人、中老年人,喜剧类则老少通吃……由于不同的制片公司旗下拥有不同的导演、演员、编剧等,电影的出品发行过程则会影响观众对其选择。

在北京的主要制片公司,一般公司旗下会签约固定的导演和演员,所以一般会形成一定差异,但由于明星签约的经济公司会在电影合约上给于他们一定的选择自由,所以差异性不会很明显。

3.进入壁垒

这里的进入壁垒主要是北京市外电影企业进入北京电影市场时遇到的各种障碍,这里从产品差异化、市场饱和度、转移成本、政府政策方面来分析。在本土电影产品方面,由于电影产品的差异性不大,另外北京主要电影公司基本能满足北京票友的要求,在京内的达到一定影响力,国内其他电影企业进入北京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市场认可,而国外电影企业进入北京由于转移成本过高,可能性不大,虽然政府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出台了许多利于外来企业进入的政策,但是鉴于综合因素分析,外来电影企业进入北京的壁垒较高。在京发展存在一定限制。

(二)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环境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它由市场结构决定,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从北京电影产业来看,受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影响,各电影公司在竞争中通常采用以下的市场行为:

1.品牌宣传

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而在如今宣传遍地的时代,不懂宣传的企业势必被市场淘汰,基于这些因素,北京各大电影制造商都对企业文化做了十足的宣传,比如时常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慈善基金,提高企业文化,要求经纪人对旗下艺人进行包装,参加环保等公益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