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命题变化: • 文学类阅读往年都是选考题,但17年高考变为必
考题,分值预计12分,由一道双选题和两道问答 题构成。
小说阅读复习要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把握情节结构 赏析人物 分析环境 赏析语言 赏析艺术技巧 探究主题
真题热身:《38套》附01、02
第三部分 题型剖析
答案:合适。①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鉴赏 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 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 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 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 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 加深刻、丰富。
方法总结: 情节作用题规范答题——两点
答题模式一般为:
(一)、情节结构 之
情节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XX内容,在小说中起到什么 作用? 2、分析情节的开头、高潮、结尾或线索 的作用或好处。 3、小说某一情节合不合理?或能否删去? 4、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 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
(2016全国卷 Ⅱ 《战争》)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 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 一个电话将两人的命运连在一起, 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 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 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 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 了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专题训练四 《鉴赏家》) 4.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 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 和理由。
(一)、情节结构 之
结构特色
常见提问方式:
1、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2、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 侧重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典型例题
(2014全国卷Ⅰ 《古渡头》)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 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 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 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 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 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专题训练四 《鉴赏家》) 2、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 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做概括
答: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 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 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 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方法总结:
对小说情节的梳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答题时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 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尤其是“何人”“做何事” 不能省)。 2.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寻找小说线索来梳理情 节发展顺序,。
b.表现了人物……性格 c.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结构上,a.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b.照应前文; 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e.线索,贯穿全文。 主题上,a.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2.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 铺垫;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如果是全篇,从情节的发展顺序梳理 “首 先—接着—然后—最后”;
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 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3.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概括时做到 前后对象一致。 4.概括时,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要避免前 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当堂作业: “专题训练三”《老实人老张》
作用点+体现点。
常 用 答 题 格 式 : ××× 情 节 ( 事 物 ) 在 文 中 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塑 造、结构安排技巧、主题的表现这四个角度思 考探究。
知识储备:
1.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三个 角度思考: 内容上,a.交代了……内容
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
2016全国卷 Ⅱ 《战争》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 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 分析。(分析人物性格)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分析 线索的作用)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 “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 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分析标 题与情节的关系)
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 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 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 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但我们不能简单地 回答“用来做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做 铺垫”。
4.伏笔 伏笔指的是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 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帮助文 章实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表达效果。使读 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 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5.照应 照应是针对情节间的伏笔说的,又叫呼应。照应能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情节结构手法 (1).线索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 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
明线是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
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 易集中、突出。
暗线是指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
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 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 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
第一部分 常识简介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答案: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 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 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 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 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③新 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 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 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 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方法总结:
结构特色题答题思考角度: ①要注意情节安排的顺序特点,如 顺序、倒叙、插叙等; ②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方式和作用; ③要注意设置悬念、铺垫、对比等 技巧的作用; ④要注意文章的叙述角度; ⑤要注意文章与一般小说不同的结 构安排。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叙述顺序
• (二)、命题规律: • 1.考查内容:2012-2016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
读除2013年全国卷I、2016年全国卷Ⅱ为外国小 说外,其余均为中国小说。 题材多样,有揭示 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哀,有淳朴真挚的爱情、伟 大母爱的展现,有对市侩的讽刺等。 • 2.考查热点:欣赏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结 构、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是考查 的热点。从考查的角度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近 5年没有考题,但对这类题目不可忽视。
(2).悬念 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
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吸引读者寻 根问底,步步深入,最后峰回路转柳暗花 明,从而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点明文章的 中心思想,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和情感满 足。
(3).铺垫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
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 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 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做陪衬和烘托,为 主要情节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 字交代完之后,下面主要内容马上就紧承前一段 文字而来,且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
1、文中某一特色情节的作用分析; 2、分析情节的开头、高潮、结尾或线索的 作用或好处。
(一)、情节结构 之 情节梳理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
(2010·广东卷《面包》)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 为四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答案即出。
答案: ①妻子深夜被厨房的声音惊醒; ②妻子发现丈夫偷吃面包; ③妻子和丈夫谈论“厨房的声音”; ④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
• (专题训练四 《鉴赏家》) • 3.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而形成对比情节。对比的作用一 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7.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 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 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环境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二)、小说的特点:
• 1、完整的故事情节 • 2、鲜明的人物形象 • 3、典型的环境 • 4、深刻的主题 • 5、精巧的构思
第二部分 直击高考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考查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 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 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 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代。
知识储备: 3、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我:自然亲切,真实可信,便于直接抒情。 你:亲切真实,便于引起读者共鸣。 他(她)或人名: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便于叙事和议论
命题角度一:情节结构
(二)、情节结构类题型:
题型:
提问方式:
情节
情 梳理
节 结
结构
构 特色


型 情节
作用
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请结合文本做概括。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1、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 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有什么好处?
• 2016全国卷Ⅰ 《锄》 (李锐)
• 2016全国卷 Ⅱ 《战争》 ([美]迈尔尼)
• 2015全国卷Ⅰ 《马兰花》 (李德霞)

全国卷Ⅱ 《塾师老汪》(刘震云)
• 2014全国卷Ⅰ 《古渡头》 (叶紫)

全国卷Ⅱ 《鞋》
(刘庆邦)
• 2013全国卷Ⅰ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 〔 阿根廷〕莱 巴尔莱塔)

全国卷Ⅱ 《峡谷》 (阿城)
• 2012全国卷Ⅰ《马裤先生》(老舍)
• 2012全国卷Ⅱ《听朗诵》 (孙犁)
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
2016全国卷Ⅰ《锄》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 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 文简要分析。(分析标题的含义)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 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 什么?请作简要分析。(分析情节的作用)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 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 合全文进行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