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葩,秦武王举九鼎而死,然而事实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2019年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真相秦武王之后谁继位-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真相秦武王之后谁继位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卒于307年,嬴姓,秦氏,名为荡,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中又被称为秦武烈王,在《秦记》中被叫做秦悼武王,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
他于前310年继位,只在君位上坐了短短的三年。
据史书记载,秦武王天生就有神力,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他也以此为荣,经常跟人比试武力,因此他也很欣赏那些跟他一样都身强力壮的人,像任鄙、乌获这些大力士都得到了他的重用。
在秦武王还没有当上君王只是太子的时候,就很不喜欢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张仪,后来等到他继位之后,大臣们为了讨他的欢心纷纷说张仪的坏话,说他言而无信,忘恩负义,这种人不应该再继续让他做官。
就在这时候,蜀国的丞相陈庄谋反,杀死了蜀侯通过,秦武王和魏襄王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派秦国大将甘茂讨伐陈庄,平定蜀国的叛乱。
成功之后,秦武王就把张仪和魏章驱赶出了秦国。
秦武王虽然力大无穷,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但是他也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在位三年间,他重用具有深远谋略的甘茂,让在他的统帅下,秦国攻克了韩国的重要城池宜阳,共斩首了六万韩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之后又乘胜追击,夺取了武遂,当时韩国的国君韩襄王被迫到秦国谢罪求和。
说起来秦武王的死亡也很离奇,据说他是因为在与人比试武力的时候伤到了筋骨,在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三岁。
一个国君因为与人比试力气而死去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了。
秦武王举鼎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嬴姓,赵氏,名荡。
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过君,于前310年至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君王,他不像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那样擅长治国之术,建立了名垂千古的功绩,相反他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或许是因为他自己孔武有力的缘故,他对那些跟自己一样勇猛的人也很青睐,他对这些人都予以重用,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秦朝历史】秦武王嬴荡虽因举鼎糊涂致死 却差点就统一秦国!

【秦朝历史】秦武王嬴荡虽因举鼎糊涂致死却差点就统一秦国!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小伙伴们,一定对于刘涛戏中的儿子秦武王嬴荡有很深的印象。
电视剧中,秦武王作为嫡子一直备受父王的期待,再加上芈姝的溺爱,从小嬴荡就养成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性格。
最后,因为一时逞英雄之气,因为巨鼎游戏被活活压死了。
的确,历史上的武王最后也是因为举鼎暴毙,但是史实却证明,历史上的武王最崇尚武力,但是也并非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一个草包二愣子、无能之辈、孬种,其实他也为大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抛弃电视剧中的不客观评价,来说一说秦武王嬴荡的那些功绩。
一、吞并在嬴荡的父王赢驷晚年的时候,蜀国和苴国发生了矛盾,于是乎,两个国家都派使臣说客来到秦国,向秦国示好,希望秦国支持自己的国家。
可谁知,秦国满口的答应最后却先后把蜀国和苴国给灭了,之后蜀国就成为了秦国的了。
后来,蜀国不太老实,发生了一些状况,而不巧这时候赢驷却暴毙了,于是这一重担便落在了嬴荡的身上。
这件事情可正中尚武的嬴荡的下怀,也许也是嬴荡的专长,武王元年,嬴荡派将军甘茂讨伐陈庄,陈庄兵败被杀之后,叛乱便被平息了,蜀国也就大气儿不敢喘了。
这个一直困扰生前赢驷的大问题,竟被嬴荡轻松的解决了。
这件事情给了嬴荡很大的信心,于是秦国的吞并就此开始了。
不到一年,秦武王又出兵讨伐了雄踞秦国北方的义渠和丹犁。
二、设丞相嬴荡可能一直觉得自己在政治方面不怎么样,武王二年,嬴荡命樗里子为左相,甘茂为右相。
虽然这也是为社稷而为之,但是嬴荡万万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很有远见,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立丞相的君王,并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有历史记载,丞相制度在中国有将近长达1600年的历史,直到朱元璋时期才被废除。
历史证明,曾在各个朝代出现了许多精明决断的丞相,辅助君主建设朝廷。
三、攻宜阳武王三年,嬴荡又开始坐不住了,盯上了垂垂病矣的周朝。
当时嬴荡是这样向甘茂说的:“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秦朝历史】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秦朝历史】秦国雄主秦武王:古代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中国古代有位死于“举重比赛”的君主。
作为一个君王,他虚心纳谏,任用将帅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此有人说他是有道明君;可是他又喜好搬拳弄脚、崇尚武功、好勇斗狠,因此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莽夫。
他死后谥号为“武”,他的死也与他好“武”有关――他死于一场“举重比赛”的意外,有人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惋,而他却说死而无憾。
秦武王(公元前329-307年),姓英,名党,最初是一位年轻的天才。
他生来就有一个高大有力的男人和一个强壮的背部。
他不喜欢后宫里的三千粉和傣,也不喜欢皇室的衣服、中餐、龙亭和凤凰亭。
他只喜欢骑马、射箭、跑鹰狗、摔跤和摔跤。
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也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他要在全国、全天下范围内寻找具有神力的能人。
大力士乌获和任鄙就“毛遂自荐”,来到秦武王身边,并受到了重用,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就不必说了。
在这两位“第一食蟹人”的宣传作用下,秦国乃至九州的所有能人都叛逃到秦国。
秦国曾一度人才济济,极大地促进了秦国军事实力的发展。
在齐国,有个叫孟贲的人听说了秦武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后,也就奔着秦武王来了。
这孟贲可与一些只求温饱而寄居于秦武王帐下的“欺世盗名”之辈大有不同,童年时就以力大无穷而闻名乡里,后来又学习兵书战策、沙场武功,想要在战场上成就自己的一番宏图伟业。
于是孟贲就开始闯荡天下,游览山川,寻名师、访高友以增强自己的本领。
据说,他在龙虎山学得一身奇异的能耐,在水里不怕蛟龙,在陆地上不惧虎狼。
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两头雄壮威武的公牛在打架,两只公牛锋利的牛角叉在了一起,久久僵持、难分胜负。
孟贲来了兴致,他想做个和事佬,把两只公牛分开。
可是事与愿违,两头牛仍不肯罢休,还是一个劲儿地用头冲撞。
孟先生见这牛很不识相,激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一手按着牛头,一手用力拔牛角,最后竟然将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来,那两头可怜的悍牛就这样死了。
据说还有一次,孟本过河时,渡船上人太多,渡船太少,所以每个人都不得不排队。
秦王嬴荡为何偏要举鼎,最后还被砸死

秦王嬴荡为何偏要举鼎,最后还被砸死本文导读:嬴荡人高马大、天生神力,平时也好勇斗狠,喜欢结交习武好战之士,手下三员大将乌获、任鄙、孟贲都是闻名天下的大力士。
历史记载,嬴荡亲率大军进攻洛阳,周朝天子无力抵抗,只得率群臣出来迎接嬴荡。
嬴荡走进周朝太庙,见到了传说中大禹铸造的九鼎,他逐个仔细观摩,看到象征秦川地区的“雍州鼎”时,嬴荡问:“有人举过吗?”众人答道:“没有人举过!”嬴荡又问身边三位勇士:“能举起来吗?”乌获、任鄙当即表示不能胜任,只有孟贲敢试举了一下,此人号称能拉动两头野牛,但此时举鼎也只是刚刚离开了地面而已。
嬴荡看了大笑,一定要把鼎举高高,怎料用力过猛,没有站稳,身子一歪,鼎落了下来,正好砸到他的右脚上,搞了一个粉碎性骨折。
因为当时医术不发达,嬴荡流血不止,当场昏厥,这天晚上就气绝身亡。
咋看起来,这嬴荡真是有点作!堂堂一国之主,闲的没事干,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傻里傻气举鼎玩,最后把自己给玩死了。
而电视剧里也是这么演的,嬴荡成了一个只会秀肌肉的傻大个。
不过,历史并非如此,秦武王也并非没有脑子,也不是“不作不会死”!相反,举鼎可能是他极富政治智慧的一次表演!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举还不行。
原因如下: 先看他为何要举鼎?这跟现在健身房里撸铁根本不是一回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问鼎中原”的成语,说的是当时周朝派使者前往楚国,楚王问使者:“你们洛阳的九鼎什么样子的?都有多重?”使者答道:“这不是你该问的问题!”使者何意?九鼎乃是周王室权力的象征,是天子的圣物,它们象征着九州,象征着天下,这不是楚王这种诸侯王该惦记的东西。
而楚王问鼎的重量,恰好暴露了他的不臣之心,莫非你也想铸几个摆在家里?所以,周朝使者当即怼了他一顿。
所以,同样的,嬴荡派兵来打洛阳,并非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灭了周朝,而是前来炫耀一下武力和肌肉的。
嬴荡不顾身边人的苦劝,非要试试身手举起一只鼎,也是向周朝、向天下秀一秀秦国的力量。
秦武王举鼎致死的历史典故

秦武王是秦国末期着名的君王,虽说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他的雄⼼壮志与远⼤抱负,却不逊于任何⼀代有作为的秦国先君,乃⾄他的异母弟弟秦昭襄王和统⼀六国的秦始皇。
但是,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的他,却由于⼀时的逞能与卖弄,⽽最终葬送了⾃⼰的性命,险些改写⼀统天下的秦国历史。
秦武王⽣⽽有神⼒,从⼩就喜欢与勇⼠们做有关⼒⽓⽅⾯的游戏。
乌获、任鄙⼆将在秦惠⽂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更是宠爱有加。
话说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单字说,也是凭借⼒⼤的缘故⽽闻名于乡⾥。
他的⼒⽓⼤到什么程度呢——“⽔⾏不避蛟龙,陆⾏不避虎狼,发怒吐⽓,声响动天”。
⼀次外出打柴,他看见两只公⽜正在打⽃,⼆话没说,上前⼀⼿握住⼀只⽜的⽜⾓,愣是硬⽣⽣地把两只⽜给分开了。
其中⼀只⽜见此⼈有偌⼤的⼒⽓,当时也就服软了,匍匐在地,⽽另外⼀只⽜则有点桀骜不驯,两只⽜⾓不住地晃动,⼤有要抵死孟贲的意思。
孟贲当时就怒了,后果很严重。
他⽤左⼿按住⽜头,右⼿就去拔⽜⾓,瞬间⽜⾓被拔出,⽜⾎喷出丈余⾼,那⽜也⽴马倒地⽽死。
⼈们都害怕他的蛮⼒,都不敢与他发⽣争执。
没过多久,他就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他认为⾃⼰终于有⽤武之地了,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
从齐国到秦国要经过黄河,过黄河当然要坐船⽽渡,然⽽此时岸上等待坐船的⼈很多,按照当地⼈的规矩,应该排队登船(这⼀点今⼈应该好好学学)。
然⽽孟贲来晚了,⽽他⼜不是讲规矩的⼈。
于是,他把前⾯的⼈都拉扯到⾃⼰的后⾯,抬脚就要登船。
当然有些⼈会看不惯,既⽽⽓愤,既⽽拿船桨打他的头,⼀边打⼀边说:“你以为你是孟贲啊,不排队就登船?!”看来他的名⽓还真是不⼩,都传到黄河沿岸了。
孟贲⼆话没说,扭头就⽤双眼瞪他,顿时怒发直⽴,眼睛⼤有瞪裂之势。
只见他⼤吼⼀声,河中瞬间波涛汹涌,先前登上船的⼈,都随着船体的摇动⽽站⽴不稳,纷纷掉⼊河中。
为了早⽇见到秦王,孟贲也不与他们过多的计较,他把船桨插在岸上,站在船上⽤脚猛地⼀蹬,船⼉瞬间已到⼗余⽶外,转眼间已经到了河对岸。
历史趣谈:《芈月传》秦武王结局 嬴荡举鼎而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芈月传》秦武王结局嬴荡举鼎而亡导语:《芈月传》的热播,让人们对秦武王嬴荡十分好奇。
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嬴荡,是秦惠文王与王后秦惠文后所生的儿子。
然而因秦武王嬴荡勇武好战《芈月传》的热播,让人们对秦武王嬴荡十分好奇。
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嬴荡,是秦惠文王与王后秦惠文后所生的儿子。
然而因秦武王嬴荡勇武好战,最终举鼎而亡,那么历史上真有此事吗?芈月传嬴荡历史原型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后来因为意外而亡。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
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赢荡大哥即位的时候原本秦国局势非常稳定,只要励精图治定然可以再创一个秦穆公时期的盛世。
但是爱好没有选择好,喜欢什么不好偏偏喜欢比力气、举大鼎,结果可真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足成就了被后世笑话的典故“举鼎而亡”。
《芈月传》开播之后,收视率一路飘红,这段历史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其中,秦武王因小腿骨折而驾崩的说法让很多网友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网友感叹,一个骨折改变了历史,因为如果没有秦武王的意外身亡,芈月和她的子孙们基本无缘后来荡气回肠的历史舞台。
小腿骨折能让一代枭雄归于尘土吗?是不是现在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生活常识分享。
秦武王举鼎而死被人耻笑,但他在位仅仅3年,却做了4件大事

秦武王举鼎而死被人耻笑,但他在位仅仅3年,却做了4件大事关于秦武王,我们印象中总会浮现出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形象,和别人比赛举鼎,却被鼎砸死了。
可能秦武王的武力不够高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他的雄才大略被我们忽视了,在位仅仅3年,却做了4件大事。
秦武王平定蜀乱秦武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刚刚从秦惠文王手里接下秦王的宝座,还没来得及品味一下权力的滋味,秦国大后方就传来了,蜀国发生叛乱的消息。
巴、蜀两国是秦惠文王时期,大将司马错为秦国夺下来的,为了稳定巴蜀两地以便以后攻打楚国,秦国对这两块地方异常重视,听闻蜀国叛乱,秦武王立即派大将甘茂去讨伐。
秦武王设丞相之位秦武王的雄心报复非常大,他认为外交强盛不了一个国家,只有自身的力量才能强大国家,所以秦武王继位后,大忽悠张仪就灰溜溜地从秦国逃跑了。
当然秦武王也很看不起六国,也耻与和他们相提并论,秦武王之前秦国的丞相还叫做相国,但秦武王看到六国也都有相国这个职位,于是乎就把相国改为了丞相。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还把秦国的丞相之位一分为二,即左丞相和右丞相,左丞相给了甘茂,右丞相给了樗里疾既然丞相之位一分为二,丞相的权力自然被削减了,这也更易于统治和管理,此外秦武王还十分注重改善民生状况,甘茂在秦武王的支持下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设置三川可以说三川是关陇地区十分肥沃的土地,在中国古代土地和人口就是国家的财富,一块肥沃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对秦国而言,此地的意义也十分重要。
秦武王攻取宜阳秦武王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洛阳周王室看看,顺便能把周王室的洛阳之地划归秦国那就更好了,但是想要去洛阳就必须要经过韩国的宜阳之地。
秦武王就把自己的心愿给甘茂说了说,甘茂表示,大王别着急,我来替你开路,身为人臣应当为君王分忧,在秦武王的全力支持下,甘茂率军进攻宜阳。
虽然宜阳打的很艰难,但是还是被甘茂给打下来了,这下秦武王开心极了,因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先是灭亡周王室,继而灭亡韩国,魏国等等,想想不朽的伟业将在自己手里完成,秦武王立即率兵前往洛阳。
中国历史故事-秦武王举鼎而亡

中国历史故事-秦武王举鼎而亡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这位秦武王的去世的原因是因为被自己砸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秦武王举鼎而亡吧!秦武王举鼎而亡电视剧《芈月传》里有位可笑的秦武王嬴荡,身为大王,不热爱本职工作,却热衷举重,具体说是举鼎。
鼎是古代的大锅,一般三条腿,后来成为国家的礼器,被视为立国重器、政权象征。
秦武王举的就是象征周王朝的九鼎里的雍鼎。
秦武王和力士乌获、任鄙、孟贲比赛举鼎,孟贲举高半尺,秦武王举鼎半尺后乏力,大鼎坠落砸了右脚,武王因此一命呜呼,此所谓举鼎绝膑。
别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秦武王是举鼎砸自己的脚。
秦武王举鼎,史上有记载,《史记》、《战国策》都讲过这个故事。
不过,古人不大讲举鼎,而是说扛鼎。
扛这里音读“刚”,扛鼎听着就十分霸道有力。
那史书上都有哪些扛鼎的猛人呢?头一位是楚霸王项羽。
《史记》上说:“(项)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力大无比,他的绝笔诗《垓下歌》就标榜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后人由此总结出一句成语:拔山扛鼎。
项羽的老对手刘邦家业不差,也出了几位能扛鼎的超级运动员。
刘邦的小儿子刘长,《史记》上也说他“有材力,力能扛鼎”,大概因为他太猛了,死后谥号是淮南厉王。
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汉书》里说他“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
北齐的上党刚肃王高涣也与前面三位有一拼,《北齐书》上说他“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
东汉还有位大臣叫虞延,也是“力能扛鼎”。
这几位都跟秦武王一样结局不好,项羽自刎,刘长饿死,刘胥自缢,虞延被迫自杀,高涣被杀。
这些都是正史上扛鼎的人物,那古典文学里的扛鼎之人又如何呢?元杂剧里有出《临潼斗宝》,戏里讲秦穆公想称霸,邀十七国诸侯临潼斗宝,楚大夫伍子胥举鼎示威,打破秦穆公的阴谋。
鼎即使在古代也是稀罕物,想举鼎或扛鼎非易事,所以小说家们以其他重物来代替鼎。
像《水浒》里的武松举石墩,《隋唐演义》里李元霸、秦琼举石狮子,熊阔海举千斤闸,《说岳》里金兀术举铁龙,《明英烈》里田再彪举石狮子等等。
文史让秦武王绝膑而亡的鼎究竟有多重?

文史让秦武王绝膑而亡的鼎究竟有多重?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秦武王嬴荡(公元前329—前307年)为秦惠王之子。
因其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所以常以斗力为乐,凡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
《史记》中这样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八月,武王死。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第43集中,也有武王举鼎的精彩历史呈现。
那么,秦武王举的鼎究竟有多重,能让大力士们铩羽而归,还搭上了武王的性命?1、九鼎到底是个什么东东?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表明天命之所归,九鼎成为夏商周的传国之宝。
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
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
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2、“楚王问鼎” vs “武王举鼎”春秋时期,随着王室力量的衰落,强大的诸侯对九鼎便产生了觊觎之心。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伐陆浑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
”接着又不紧下慢地回顾了九鼎转手的历史,进而指出:“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庄王虽然吃了一鼻子灰,但他灭周的野心暴露无遗。
从此,人们把争夺政权称之为“问鼎”。
秦武王是另外一个上门去挑战“王权”的诸侯王。
其实早在秦惠王的时候,就有意以韩国军事重地,周都洛阳的门户——宜阳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有九鼎为象征,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业。
秦武王为什么会被鼎压死?真相是什么

秦武王为什么会被鼎压死?真相是什么本文导读:提起秦武王嬴荡这个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前几年有部热播的《芈月传》,或许有很多朋友都看过,剧里面有个鲁莽的秦王,他就是秦昭襄王的异母哥哥嬴荡。
嬴荡是一个长得人高马大的人,而且他还天生神力,在再加上他地位尊贵。
因此平时的时候,嬴荡很喜欢逞勇斗狠,他所结交的人也都是一些勇猛善战的人。
比如说,任鄙、乌获、孟贲等,都是一些非常有名的大力士。
根据资料记载,当年嬴荡亲征洛阳,他率领军队进入洛阳以后,就走到了周朝的太庙里,看见了那个传说中,大禹铸造的天下闻名的九鼎。
嬴荡一个个的仔细看,等他看到了那个象征着秦川的雍州鼎时,他环顾四周,问了一声:“有人举过吗?”大家都回答说:“没有!”嬴荡扭头又问身边的几位勇士:“有谁能举起来吗?”任鄙和乌获纷纷表示自己举不起来,只有孟贲站出来试了一下,但是雍州鼎在他的手中,就只离开了一点地面。
要知道孟贲可是能拉动两头野牛的,由此就可以看出雍州鼎是何等的重量。
嬴荡看到这种画面,大笑不止。
他觉得这些人都是没什么力气的,自己这样天生神力的人,肯定能举得起来。
于是嬴荡使出吃奶的力气,把鼎举了起来,可是谁知这一下用力过猛,嬴荡一个趔趄,鼎就落了下来,正好砸到了他的脚上面,这一下可就是粉碎性骨折了。
可是当时的医疗技术不发达,嬴荡的脚血流个不停,怎么止也止不住,他疼得厉害就昏了过去,到了晚上就过世了。
这件事不论怎么看,都是嬴荡自己作的,他贵为一国之君,不好好处理国家大事,反而跑这来举鼎,纯属吃饱了撑得,最后把自己都给玩完了。
在影视剧中的嬴荡,就是一个这样的傻大个。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嬴荡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相反的他还非常的有头脑,这次的举鼎也是他富有政治智慧的表演,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要举鼎了。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嬴荡他不举还不行了。
首先说他为什么要举鼎呢?因为在春秋时期,生出了一个“问鼎中原”的成语,当时周朝派使者去了楚国,楚王问使者洛阳的九鼎有多重,是什么样的。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公子嬴稷登基为王,大秦历史中的“季君之乱”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公子嬴稷登基为王,大秦历史中的“季君之乱”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刚愎自用的秦武王嬴荡一意孤行,不听劝阻,率军进攻周王室最后的都城洛阳,只为一睹九鼎风采。
后来在打赌举鼎中,因为力竭被大鼎砸中了大腿骨,失血过多而死。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死后,没有留下儿子,而先王(即秦惠文王赢驷)留下的子嗣众多,因此众公子争权夺利,割据一方,都想争夺大秦王位。
历史上关于秦武王死后继位人选的问题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嬴荡在临死前留下了传位诏书,决定立远在燕国为质子的公子嬴稷为大秦新王,嬴稷是芈八子的长子,即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另一种说法是嬴荡死后并没有择立新君,于是惠文后(即《芈月传》中的芈姝的历史原型)想要拥立公子赢壮,而芈八子想要拥立自己的次子公子赢芾,赵武灵王接回了在燕国为质子的公子嬴稷,想要借拥立嬴稷为名而掌控秦国。
关于这两种说法的真实性暂时都已经不可考了,但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此之后就发生了诸公子因争夺王位而引发的“季君之乱”,也叫“七公子之乱”,它的平定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魏冉,是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公子嬴稷的舅舅,当时的他已经是秦国的重臣,能力出众。
赵武灵王迎回在燕国为质子的公子嬴稷后,魏冉也决定拥立自己的这个外甥为秦王。
嬴稷登基成为秦昭襄王后,任命自己的舅舅魏冉为将军,尊自己的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
在昭襄王二年(即公元前305年)就发生了秦朝历史上著名的“季君之乱”。
“季君之乱”中的“季君”指的是公子赢壮,他是秦惠文王的长子,并非嫡出,只是个庶子,但他素有战功,才能出众,深受拥戴。
同时他也是《芈月传》中公子嬴华的历史原型。
秦昭襄王继位后,旧王的太后惠文后听信了公子赢壮的蛊惑,决定拥立其为秦王,率部众反对公子嬴稷的登基。
而其他诸公子看到赢壮反叛,新王嬴稷又年幼,于是也纷纷起军造反。
诸公子造反后,魏冉率手下大将白起武力镇压,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和其他公子的叛乱,并将旧王的太后惠文后赶回了魏国。
秦武王嬴荡并非因举鼎骨折而死

秦武王嬴荡并非因举鼎骨折而死《芈月传》热潮已过,不过可说的事还挺多,如秦王嬴荡的死因。
《金陵晚报》年前刊出一文,题为《骨折竟能改变历史?《芈月传》中秦王死因引争议》,说嬴荡举鼎而力尽失手,鼎坠于地,将胫骨压断,嬴荡血流不止,半夜气绝而亡。
文章还引用了某医生的说法,说小腿骨也就是胫骨骨折本身虽不会威胁生命,但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却致命。
百度百科在“举鼎绝膑”词条里说,嬴荡举鼎,折断膝盖骨而死。
不管是小腿骨还是膝盖骨,总之嬴荡竟被骨折送了命!思来想去,疑点重重。
先来看看《史记·秦本纪》对嬴荡死因的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八月,武王死。
”嬴荡力大无穷,一次与孟说比试举鼎时,绝膑而亡。
膑是什么?查《说文》并无“膑”字,“骨”部“髌”字下,段玉裁注云:“膑者,髌之俗,去膝头骨也。
”“髌”是正字,“膑”是“髌”的俗字,髌指膝盖骨,绝膑也就是绝膝盖骨。
断骨之外,裴骃《史记集解》引用晋末宋初徐广的说法认为此处“膑”字“一作脉”,并存了死亡的第二个版本——绝脉,即脉息停止。
《集解》以徐广已佚的《史记音义》为本,保留了不少徐广校勘的成果,让后人得以间接看到《史记》在当时的异文,富有学术价值。
不管是“绝膑”还是“绝脉”,皆由举鼎引起,得说说这个鼎。
《史记·甘茂传》说“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释中推测他既然到了周,那势必举过“九鼎”。
按照《史记·赵世家》“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之说,嬴荡举的是龙文赤鼎,据说这龙文赤鼎就是九鼎之一。
九鼎是什么不必多说,据传是禹建夏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象征天下和至高无上的王权。
当然,清末到近现代,也有学者怀疑九鼎来源之真伪,如崔述在《考信录》里说禹在位时间不长,没空筑九鼎,可能是启或少康所筑。
胡适认为九鼎实为一种神话。
顾颉刚认为九鼎可能筑于周朝。
王国维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
史上最离奇的5种死法:嬴荡自己作死,最后一个真恶心,被粪呛死

史上最离奇的5种死法:嬴荡自己作死,最后一个真恶心,被粪呛死史上最离奇的5种死法:嬴荡自己作死,最后一个真恶心,被粪呛死文 | 韦爵爷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躲不过死亡,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不过很多人忌讳谈到这个字,特别是古代的帝王,相当的忌讳谈论死亡,但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些人是正常死亡,有些人是冤死,而中国史上这五位名人,死亡方式真的是太离奇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史上最离奇的5种死法!一、举鼎被砸死——秦武王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之子,长的比较魁梧有力,所以总是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喜欢跟人打架斗殴,或是比力气或是扳手腕!后来有一次想学楚庄王问鼎,但是很可惜,嬴荡可能是功夫不到家,举鼎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将自己给砸死了,这真的是自己作死!二、开玩笑而死——司马曜开个玩笑也能死?东晋第九任皇帝司马曜就是这样,司马曜平生最喜开玩笑,有一天司马曜跟张贵人饮酒,酒入三杯后就开始开玩笑,一来二去说的张贵人就不高兴了,所以一时杀心暗起,将喝醉的司马曜给弄死了,所以当皇帝说话也要注意,跟女人开玩笑,很可能会玩死自己。
三、死于雷劈——武乙武乙是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一直努力挽救国势,可是效果甚微,而且武乙也是一位生性残暴的人,所以后人称其为残暴君王,同时不敬鬼神!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所知,当时武乙做了个人偶,将其称为天神,武乙和“天神”赌博,后来“天神”输了,武乙用箭射之,命曰“射天”,后来遭雷劈而死。
四、太帅被看死——卫玠卫玠从小就是个帅哥,所以走到哪里都能引起一阵轰动,所以在卫玠27岁的时候,有一天就引发了“暴动”,大家为了一睹卫玠的容颜,将卫玠给围的水泄不通,本身体质就弱的卫玠,这下子更是身体受不了,一命呜呼了,所以有人说卫玠是被看死的。
五、被粪呛死——晋景公晋景公的死也是非常有趣,据说当时他吃了碗燕麦,可是吃完后肚子不舒服,就匆匆忙忙的去上厕所,可是突然一阵心痛,不小心掉到了厕所里,就这样被活活的呛死了,这种死法也是够憋屈的啦。
历史趣谈秦武王怎么死的?历史上秦武王举鼎丧命真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武王怎么死的?历史上秦武王举鼎丧命真相导语:秦武王为秦惠王之子,因其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所以常以斗力为乐,凡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
《东周列国志》曾经描秦武王为秦惠王之子,因其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所以常以斗力为乐,凡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
《东周列国志》曾经描述秦武王身边的一员大将名叫孟贲,如以力闻,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
所以孟贲深得秦武王青睐。
所以天下勇士纷纷投其靡下,其中就包括乌获和任鄙两员大将。
其实早在秦惠王的时候,他就有意以韩国军事重地,周都洛阳的门户——宜阳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有九鼎为象征,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业。
由于当时秦惠文王为巩固后方而集中兵力灭蜀,暂把此事搁置一旁。
秦武王即位后,已经灭蜀,后方巩固,国力正盛,秦武王欲对外征伐,自然想起了秦惠王的前言。
只不过当时秦惠王身边的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都对直接进攻中原颇有担心,生怕倘若魏、赵二国出兵解救宜阳,秦军必定孤军一支,必败无疑。
后甘茂心生一计,假冒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相引诱,与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韩国的联盟,后又怕秦武王中途听信樗里疾谗言,与其建立书面协议,当自己率军5万攻打宜阳未果时,樗里疾果然建议立刻班师回朝,当秦武王看到甘茂快马送来的自己当初签订的协议时,立即又派兵5万,攻陷宜阳,直达洛阳,这才是秦武王举鼎丧命故事的前序。
于是,秦武王亲率任鄙、孟贲两人大摇大摆得走进了周都洛阳。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河南洛阳曾经是多个朝代的定居所在地,只不过每个朝代名字均不相同,而邹邹查阅明张岱所著《夜航船》得知,在周生活常识分享。
秦武王并非死在了“举鼎绝膑”之上,他真正的死因藏得很深

秦武王,秦始皇曾祖父的哥哥。
战国时期,他是秦国国君。
秦武王在位时,曾经是位有名的大力士。
《史记》记载,这位全国有名的大力士,却因为举鼎时压断了腿而死掉了。
事情难道这么简单?秦武王真正的死因,有更复杂的原因。
真正把这件大力士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按照史书的记载,秦武王四年,秦国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的胜利,攻占了韩国的重镇宜阳。
秦武王大喜,带着一班勇士,到新地盘视察。
照理说,看完就回来呗,可秦武王偏偏顺道去了洛阳,还跑去看代表九州的九鼎。
看就看吧,他还非要和人比试看能不能举起来。
只见秦武王大踏步向前,把两臂套入绳索中,用尽平生之力,屏一口气,喝了一声:“起!”果然将鼎举离地面半尺之高。
可正要迈步时,却一下子泄了力气,鼎掉了下来,正好压在武王的右腿上,一下子将胫骨压断。
回去后,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到半夜,终于气绝而亡,终年23岁。
从表面上看,这就是一起失误造成的死亡事故。
若能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秦武王的死,绝不仅仅是一时失误这么简单。
我们先看秦武王本人。
秦武王在位期间,还是很有成就的,他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等等。
但是,秦武王也有着一般人没有的缺点。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秦武王是天下有名的大力士,因此,他自小就喜欢和人角力。
当上秦国国君后,继续宠爱乌获、任鄙这样的大力士。
有个叫孟贲本是齐国人,可就因为也是有名的大力士,武王照样给封了大官。
这一系列举动,如果说秦武王当一名冲锋在前的战将,也算可以。
可是,作为一国的国君,如此重武抑文,不仅不是治国之道,反而是取祸之因。
再看秦武王去太庙观九鼎。
那九鼎本是大禹收取了九州的贡金,分别铸成的九只鼎,在鼎腹分别铸有荆、梁、雍、豫、徐等古代九州的名字,因此又称“九州神鼎”,从夏朝传到商朝,又从商朝传到周朝,代表着天下九州,还有就是周天子对天下的统治权。
历史名人的那些离奇死亡方式丨壹读精选

历史名人的那些离奇死亡方式丨壹读精选文丨陈艳冲死亡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
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死亡方式令人嘘嘘不已的同时又哭笑不得。
他们都有着怎样离奇之死呢?10.皇帝之死:纵欲过度朱常洛:吃红丸药(春药)而死明光宗朱常洛喜好女色,1629年登基后,郑贵妃送给他八个美女。
朱常洛“退朝内宴,以女乐应承”,由于纵欲过度,10天后便一病不起。
掌管御医的太监崔文升,认为其是“阴虚阳亢”,以“通利药”泻火。
朱常洛服用之后,昼夜腹泻三四十次,身体更为虚弱。
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秘方“红丸”一粒。
皇上依法服用,顿觉“暖润舒畅,思进饮膳”,病情有所缓解。
次日下午,李可灼再进红丸一粒,皇上服用后病情加剧,五更天暴毙!在位29天,年仅39岁。
所谓红丸,又叫“铅红金丹”是当时道家秘制的壮阳药。
汉成帝:死于温柔乡赵飞燕、赵合德是江都王的女儿与舍人冯万金私通所生,姐妹二人一窈窕秀美,一体态丰腴。
汉成帝一见之下,为之倾心,称赵飞燕为“温柔乡”。
两姐妹轮流承欢侍宴,最终汉成帝因与赵合德淫欲过度,精尽人亡,死于床上。
《飞燕外传》载:“帝昏夜拥昭仪居九成帐,笑吃吃不绝。
”“阴精流输不禁”……9. 卫阶:看杀魏晋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个美男频出的时代。
大家熟悉的有潘安、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等。
不过这些人站在卫玠面前,还是会相形见绌。
卫玠的美号称“一想之美”,意思就是你能想象他有多美,他就有多美。
《世说新语》中说他“风神秀逸、身体羸弱”,这恰恰是魏晋女子喜欢的类型——病态之美(差不多男版的林妹妹吧)。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凭着脸就拥有众多粉丝的帅哥,出身豪门的卫玠,自从诞生那刻起,身边就充满了赞美。
他的爷爷卫瓘(《三国》里杀死邓艾父子那个)、舅舅都是他的粉丝。
5岁那年,卫玠与母亲第一次去舅舅王济家串门,王济竟然看呆了。
卫玠和潘安一样,每次驾车出游,总会迎来众人围观。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
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赢荡举鼎而亡是不是真的

赢荡举鼎而亡是不是真的
赢荡(秦武王)举鼎而亡是真的。
秦武王争强好胜,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位居高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无子,群臣迎立秦武王异母弟、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
秦武王重视齐使,以示秦、齐夹击韩、魏之形,断绝韩、魏趁秦武王新立攻秦妄想。
又派樗里疾与韩使欢娱,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
樗里疾的母亲是韩女,秦武王的母亲是魏女,是秦惠文王与魏襄王结盟时定下的姻亲。
此时,齐国孟尝君为齐相,压迫魏国,魏国权衡利弊,在秦齐之间左右摇摆。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今大荔东)相会,巩固秦、魏联盟。
通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活动,秦武王稳住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图秦。
其后,开始着手解决秦国中央的魏籍权臣问题,然而因秦武王意外身死,并未完全执行。
古代关于鼎的历史

古代关于鼎的历史:秦武王嬴荡因为举鼎,死了。
说来好笑,自小娇生惯养在帝王家的嬴荡,虽然有股子蛮力,平日里更是喜欢结交大力士,但是想举起这重达千钧的大鼎绝对是痴人说梦。
毕竟能靠一人之力举起此鼎的人是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拥有这种超能力的人,不过只有楚霸王、李元霸和李存孝等寥寥数人。
何况,他们的超能力也是通俗小说家们所赋予的,所以嬴荡因举鼎而死,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评价就是“nozuonodie”。
嬴荡自己作死,可是却能以“武”为谥号,绝对是中国文化中“为尊者讳”的最佳体现。
要知道,嬴荡在位仅仅三年,对于秦国而言文没有治国之良策推行,武没能对外开疆拓土。
只凭一股子蛮力和争勇好胜,就被称为秦武王,绝对让人大跌眼镜。
当然,这种奇葩事情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罕见,比如明朝哪位武宗皇帝朱厚照。
这位被一群太监包围,自封为大,想要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明朝皇帝,每次都是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到处寻花问柳,结果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而一命呜呼。
当然与明武宗比起来,秦武王还算一个正直的人,虽然性格有些粗暴,做事不过脑子。
当然,也有人认为秦武王是因为在位三年就驾崩,所以才没有留下骄人的文治武功。
而且,秦武王由于以臣下之身去移动象征王权的九鼎,这绝对是挑战儒儒家文化中正统秩序,要知道当年不向周天子臣服的楚庄王也只敢问问九鼎的重量。
所以,秦武王这种“大逆不道”的做饭,绝对会被后世的儒家口诛笔伐,于是一个“有力好戏”的帝王就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记载中。
这似乎也有几分道理,因为传说中绝地天通五帝之一的颛顼,囊血射天的商王武乙,似乎也都被部分丑化或丑化。
当然,今天并不是来评价秦武王嬴荡的,其实是想写写鼎。
九鼎,传说是由开创家天下的大禹制成。
作为最后一个由禅让制推举出来的帝王,大禹建立家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为了确立权威,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从九州收集青铜铸铸成九鼎,并将九州的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从此之后,随着王权在夏、商、周三代的兴替,九鼎也经历了两次易主。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奇葩,秦武王举九鼎而死,然而事实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在古代的职业里面君主是一个非常高危的职业,统计基本上历史中几百位君主里面大部分都是不得善终的,而且基数大了就什么样子的都有了,他们的死法也都是千奇百怪。
这里面还是有几个奇葩的类型,比如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秦武王就是一位千古奇葩,他的在位时间比较短暂只有三年,死的时候也是非常年轻才23岁,然而他并非是得了什么绝症之类的早逝,而是纯粹作死,史书记载他是举鼎而死。
古代的鼎大家也都不陌生,重量可以说不是盖的,但是总是有大力士天生就是神力,比如楚霸王项羽就是可以举鼎,这位秦武王同样也是一位大力士。
根据目前对于他的记载和影视剧的描述来看秦武王的形象倒是有些固定了,就是好勇斗狠头脑简单的人,不过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上来看秦武王也并非就是这样的人。
他联合齐国采用张仪的战略,伐韩国等地可以说是非常有头脑的,可是就这么一位有头脑的君主为何到了周室就脑子一热想起比赛举鼎还偏偏自己就死在这上面了呢?对于武王举鼎这个说法,普遍的说法是秦武王是举的九鼎,这是因为他的野心和低估了这九鼎的重量。
但是实际上九鼎本身是否存在还是个谜题,因为无论是《左传》还是《战国策》《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对于九鼎的描述和流传本身就是矛盾,到底九鼎是怎么来的都没有交代清楚。
所以对于一个来龙去脉本身就说不清楚的东西,秦武王因为这个而死可以说是有些虚假了,不过九鼎虽然不见得存在,但是周王室是肯定供奉着大鼎的,否则后来楚庄王也不会去问鼎的轻重了。
司马迁自己在书中对于这类的记载就有些怪力乱神这么一说,毕竟他的这部书虽然是史学的巨著但是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很多的人物传记描写都带着一些文学加工的色彩。
但毕竟史记还是正史,武王举鼎的事情应该确实存在,不过在春秋战国时候举鼎就是那个时代很多大力士们的体育运动,古代秦人本身就是好勇斗狠,他们非常擅长参与各类角力的运动,举鼎就是当时秦国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运动。
当然他们所举的鼎就是普通的那种鼎,秦国就有着专门的举鼎比赛,因此武王喜欢举鼎在当时来说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反而这样更加彰显了他的武力。
之所以人们认为他是举九鼎,主要是史书记载他是在周王室的都城洛阳举的周鼎,又死在了那里后来很多学者就给加上了注释说他举的是九鼎,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人就认为他是举的九鼎。
周王室先不论那个有的没的九鼎,别的普通鼎肯定是一大堆的,秦武王是在这里举的是普通鼎但是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自己给搭进去了,那么按理说举鼎就举鼎为什么这么多人原因相信并且描述他是举的九鼎呢?这里面其实并不简单,首先这个九鼎一直以来都是个传说,至于有没有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九鼎一直都是有着象征意义的,那就是正统,代表着九州大地。
秦到了武王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经过了孝公和惠文王的两代努力不仅成功登上了王爵,而且利用张仪的策略成功打得楚国一蹶不振还拿下了巴蜀地区。
可以说此时的秦国在大政方略上已经开始瞄向了中原地区,武王来到洛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时候的秦国开始按捺不住逐鹿中原的野心了。
这一点和之前的楚庄王非常类似,庄王之所以问鼎的重量其
实就是有了取代周王室来侵占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巧合的是秦武王与他的情况很像,只不过他不是问鼎的重量而是去试鼎的重量,秦国与楚国一个偏西一个偏南,历来都是被中原各地的诸侯国们视为蛮夷的,也正因如此才让它们不会甘心偏安一隅。
武王举鼎而死这个就是他的操作失误了,毕竟本事越大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有着一股自信,有的时候越自信反而就会越容易出岔子,秦武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不过他举鼎代表的秦国的野心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结束,后来他弟弟灭了周同时秦国也开始大举东出,大势毕竟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死而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