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文化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无形文化环境建设

摘要:高校无形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关系到高校学生素质修养的提升,是实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文化

研究高校无形文化环境问题,有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无形文化环境是融合校园内部诸多文化形式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集合体。

一、高校无形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形式

高校无形文化建设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助推器,在推进和引导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无形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

高校无形文化环境是在人文精神建设支配下形成的各种校园文化关系,以精神文化为主要形式,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介入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它主要包括校风、学风、班风和教风等校园风气,以及在校师生形成的人际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等非物质环境。

(二)高校无形文化构成的基本形式

高校无形文化构成要素是增强文化环境实质内涵的重要内容,是

发挥文化环境基础教育作用的无形力量。综合分析高校无形文化构成形式,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共同的价值观念。特指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在教学与科研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价值理念与价值特征,其外延广泛,形式多样。如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知识观等,学生的学习观、生活观、消费观、荣辱观、纪律观等内容;二是和谐的心理氛围。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非校内的个体、群体在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心理状态与态度等,与学生的社会认知紧密联系着;三是道德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约束机制,指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高校无形文化环境的基本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特别是对高校无形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取向,要消除这些隐患,充分发挥高校无形文化作用势在必行。(一)规范功能

无形文化作为校园环境和全校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就学校来说,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也正是基于其中蕴涵的无形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的教育作用,潜在的规范性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地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 导向功能

无形文化对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具有潜在的规范性,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通过特定文化心理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地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内容,以主动地选择代替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斥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虽然在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具有潜在的规范性,但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来说,它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三)塑造功能

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形成的群体需要、目标价值对受教育者具有激励作用。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制约其人格及“三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具有持久性的影响,以致德育思想素质塑造的形成。大量的事实说明,从校风良好的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走向社会后,总有一种留恋、怀念之情,保持着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并用自已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环境,抵制不良风气,为纯净社会风气作出努力。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积极推进无形文化环境建设(一)塑造高校德育工作者完美人格

理想人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针对高校来讲,特别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其形象和人格无疑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榜样作用的影响往往超

过其所学学科知识本身,应着重发挥高校教师榜样作用建设:一是注重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学识服人;二是树立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品质;三是时时关注、理解和帮助学生,以情感人,营造师生亲切感和亲和力;四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构建高校良性学生心理环境

积极构建高校心理环境是形成无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心理环境的形成是在一定的过程中实现的,具有长远性、持久性。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本质的尊重和关注,应多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关注学生的困难,解决学生的需要;二是学术研究鼓励、评优奖励等应注重公平的竞争环境。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学生积极性影响相当大,很容易造成学生过急性的思想行为的产生;三是高校教师应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努力抓好高校“三风”建设

优良的校风不仅能够接受社会积极因素,而且能抵制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促使大学生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学校师生应不断上进、共同努力,创造优良的校风,其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竞争性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勤奋、扎实、严谨、谦虚、

善于创新的学风建设甚是重要。此外,还应加强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品德、精湛的教学艺术、渊博的知识、令人仰慕的人格力量等教风也是三风建设的外延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张伟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刍议[u].职业与教育,2006,(35):53—54.

[2]彭庆红.陈成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其优化》武陵学刊(社会科学)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