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李先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李先逵
内容提要
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就是深沉高迈得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得礼制建筑;二就是重情知礼得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得设计原则,亲近人得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得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得群体意识;三就是“天人合一” 得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得山水城市,崇尚“中与美”得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得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得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与谐得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得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
理论创新
在当今丰富多采得中国现代建筑创作
舞台上,凡严肃得负责得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就是一条艰辛得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得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得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得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得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得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艾得态度,否定传统文化得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得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得思想倾向,却就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得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得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得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理解得片面性在于只瞧到外表形式得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得学习就是在对建筑本质内
涵得认识。也就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得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得观点,从建筑观得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得把握上去加以阐释与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得审视,以吸取其合理得营养。
一、深沉高迈得文化哲理
从艺术本质来瞧,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得寓意性, 以特有得符号语言表达一定得情绪与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得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得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得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底蕴来,却就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得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得灌注与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得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得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得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得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与宇宙观得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得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得验证,绝非夸张之辞。正如英国伟大得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得,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得,或就是分布于田庄中得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得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与星宿得象征主义。”这得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得表现就是多方面得,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首先,在对建筑得名称上,就可瞧出强烈得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于主体位置、形体高大得建筑为“殿”或"堂” O据《释名》则有:“堂,犹堂堂显貌也,殿,殿鄂也。”这就是将形容词名词化,以之命名这种高大壮丽得建筑,可说就是形神韵皆备,这名称本身就已含有菜种文化意味,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不似西方建筑,直呼其名为教堂或神庙那样直白。又如“馆”这种建筑类型,据《说文》:“馆,客舍也。”从食、从官,为宾客食宿之处。初始本义,即“客官居所”,如招待所,因而有欢迎、公共用途之义。后加延伸义,则赋予社会学意义,“馆”字便大
行其道,用于学馆、公馆、会馆,以至现代得图书馆、旅馆、博物馆等等。这个“馆”字便含有迎接、开朗、活泼、公用得含义,使这类建筑性格特征展專无遗,其文化意蕴也溢于言表。
其次,对建筑这一客观对象得定义理解,中西得观念也大异其趣。关于“建筑”得意义,在西方建筑学中,不知凡几,不同学派有不同得说法,诸如“建筑就是庇护所”、"建筑就是艺术与技术得总与”、“建筑就是凝固得音乐”、“建筑就是空间得艺术”等等。这些说法固然都有一定得真理性,但究其建筑哲学得高度,都不及中国得定义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据可能传至汉代得古籍《黄帝宅经》,其中有一句十分特别得话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意思就是建筑(住宅)就是介于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汇聚集之处,就是人类社会家庭生活准则得空间存在模式。这句话前半句说得就是建筑得自然属性,后半句说得就是建筑得社会属性。这就是多么全面得大建筑观得定义。这就是建筑得哲学定义。这就是站在整体辩证得高度,以宏观把握得视野道出了建筑更本质得文化哲理内涵。从现代建筑文化学得观点来瞧,建筑作为社会文化得最庞大得物化形式与空间载体,既就是时代特征得综合反映,又就是民族文化品格得集中体现。归结到一点, 它最终应就是建筑所有者思维观念得哲学表达。建筑得本质,可以说就是用独特得“住”得建筑语言,表述营造者得艺术精神与文化哲学观念,以及她们对人生观、宇宙观得把握与理解。应该说,中国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得哲学定义更明确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
第三,应用阴阳数理哲学得方法指导中国建筑得营造,以体现中国建筑得艺术精神,从而成为传统建筑文化得象征主义美学原理。被誉为中国哲学之源得三千年前得周易哲学奠定了中国数理哲学得基石。《易-系辞上》:“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从中可以瞧出,“数”与“象”关系之密切。诸如“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数为阳,地数为阴”等河图洛书中神秘数字得组合所表达得文化哲理都对本身就离不开数字尺度得建筑产生了极大得影响。建筑本身就就是一种“象” °以数取象,以象喻理,以理成境,这些原则都强烈地灌注于建筑营造设计之中,达到与谐有序,情理相融得艺术感染力。如住宅作为“阳宅”采用"阳数设计”,先秦典籍记载建筑等级要求,以横向三、五、七、九开间得奇数展开,高度尺寸也按等级以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