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句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一、考情探究1.含义“炼句”指锤炼语句,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常常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句的意义在于: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对这些“炼”出来的古诗名句要好好品味鉴赏。

诗歌句意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请对这首诗第某联进行赏析。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的妙处。

(3)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

二、真题引路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读懂大意】红木的案几旁,缕缕暖香飘得轻;宽敞的考场里,清晨早就坐满了人。

凝神静气看试卷啊,犹如战士衔枚向前冲;笔走纸上如有神啊,好像春蚕食叶声不停。

乡里选贤才,首要条件是德性;殿试通过后,即在朝廷为公卿。

吾今惭愧体力衰,多病不堪耗精神;鉴别裁定望仔细,有赖群公多费心。

【审题要点】赏析这一句精妙之处【考题解析】本诗为作者唱和诗中的名篇,于嘉祐二年(1057)作。

此年正月,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

他用行政手段来提倡古文,反对时文,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此诗描绘进士就试场面,气氛热烈。

三四句写举子在闱中作文情状,生动传神。

诗歌鉴赏之炼句

诗歌鉴赏之炼句

•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①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性格。②苏轼兄弟情 谊深厚,诗人此时远在杭州,与在京城任职的苏辙已是 天各一方。③本就相隔甚远,此次苏辙出使契丹,更是 远别,但诗人表示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3.这首诗中的诗人具有哪些形象特点? ①忠于朝廷,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任职杭州,但依然关 心朝政,爱国赤诚丝毫未减。②旷达乐观,手足情深。 兄弟俩宦游四海聚少离多,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尾 联告诫子由,出使异域切不可追求盛名,应小心谨慎保 全性命。③胸襟广博,顾全大局。无论仕途有多坎坷, 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勉励子由出使时要 不辞辛苦不辱使命,彰显大国风范。
②宾语放在主谓之间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突出“湿”“寒”二字,凸显了妻子望 月时间之久,思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
3、状语倒装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三、以比较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答题步骤
一、明确地表明自己观点; 二、分析手法、内容、效果(还要注意结构、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为写景句,就描述画面,
如为抒情句,就分析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分析不认可的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炼句
题型概说
一、赏析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比较句子的优劣
四、赏析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
赏析:此句没有直接说“早”,却处处体现了早,照应了标题,是照应 的美。数词“一”体现了早梅的“早”字,为炼字,凝练的美。
例4.《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赏析:把愁情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既是比喻,又是化抽象为具体, 表达了作者绵绵的不断的愁绪。
例5.《念奴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句首: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中间: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句尾: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例13.《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赏析: 酒:借酒消愁 杨柳:折柳话别 晓风:早晨的风。古人出行一般都在这个时辰出发,送别也 就发生在这个时辰。 残月:月满为团圆而月缺为残缺不全,意为离别。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表达了浓烈的惜别之 情。因此此句被称为“古今伤感第一”。
胡笳吹汉月,北语南人说。红紫闹东风,湖山一梦中。 注:①詹天游:字可大,郢(今湖北江陵)人,官翰林学士。
②刘壎:南宋末人。③岩城:高城,指南宋都城临安。
问:后人评这首《菩萨蛮》“只四十许字,而黍离麦秀之感流溢 行间”。结合这句评论,赏析“故园青草依然绿,故宫废址空乔 木”。
答: 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2.“故园青草”春来依旧繁茂葱郁,可是“故 宫”却在劫后只剩下“废址”“乔木”,呈现 出衰败的景象。 3.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南宋灭亡后诗 人的黍离之悲,即深深的亡国之痛。
入手点二
从各种特殊句式入手 有的句子倒装押韵,有种错位的 美。(尤其注意四种倒装句式)
例9.《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寒蝉,秋季;长亭,送别之地;骤雨,分别时的天气。奠定 了本词悲凉的感情基调,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3-炼句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3-炼句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洞霄宫【注】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 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1)主语后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
芳草萋萋”,出于声律的需要而改变了句序。
(2)宾语前置:“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
碧梧枝”,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3)状语倒装:“簌簌衣巾落枣花”应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 声响,渲染了气氛,
答案 (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 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 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 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 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 “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
意。
步骤二:多角度赏析,全方位把握句子的精妙之处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 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把握句法主要是指了解诗句中倒装和
省略的特点,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句 (词)的首句(承上启
下句或结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赏析炼句之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赏析炼句之美》

炼句“五角度”
炼句题答题“四步骤” 第一步,结合全诗,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第三步,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第四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1.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 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2.中间句 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 衬情,用某种景衬托某种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4.互文 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 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 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迢迢牵牛星,皎皎 河汉女”(《迢迢牵牛星》),都是互文见义。
5.列锦 由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将几个相互关联的 名词罗列出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 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 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倒装 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诗句里常有句式倒装的现 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 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 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 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51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51张
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 力量。
从上面所引的诗句中,我们不难领略到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
(二)掌握炼字的赏析角度和答题规范 阅读《纪村事》一诗,思考:“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典例探究
活动一 赏析炼字艺术
(一)熟悉炼字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 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结合学过的课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字的妙处。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 达出诗人的感情。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情况。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七组叠词,十四个字,有层次而深入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之处。
①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 渺茫、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 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 接抒发。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详案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详案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千锤百“炼”的智慧——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教案一、复习目标1、认识鉴赏诗歌语言炼句题型的考察模式。

2、掌握鉴赏诗歌语言中的重点句的方法。

3、能够规范答题。

二、题型概说1.炼要旨句、拥有隐含信息的语句;2.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3.炼有特别句式的语句;4.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

三、实战技法1.答题角度①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义思, 从而掌握住其内容、感情。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感情方面出发的,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关于个别句子 , 特别是交口称赞的句子 , 其内容有精湛之处 , 感情有共通性 , 它们自己就是赏析的对象。

②注意从语言特色出发。

倒装——错位之美 ; 对仗——整饬之美 ; 有的句子擅长炼字——凝练之美;互文——开合之美。

③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

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从这个角度说, 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④注意从句子的地点出发,明确诗歌中的句子在构造与感情方面的作用。

地点作用或成效或开篇点题、统率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内容的描绘;或衬着某种气氛,首句为诗歌确立某种感情基调;或首句设问,惹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虑。

或承前启后:承上什么内容,引出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怀,表达某种情中间句感。

或总结全诗,深入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或以景尾句衬情,用某景衬某情;特别是以景结情句,有委婉隽永之妙。

2.答题步骤步骤一:理解诗句含意, 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二:多角度赏析,全方向掌握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色, 特别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并剖析其作用及表达成效。

②依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地点, 剖析诗句对全诗构造所起的作用。

③点出诗句创造了如何的境界, 或表达了如何的感情。

3.答题模板(参照)1 / 4该诗句是的意思, 描述出一幅的画面/ 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衬托了的境界, 创造了的气氛/ 表达了的感情。

四、讲堂练习1.( 2018,全国卷 1, 15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 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二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矍,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贽美,称贽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膜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贽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 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 的立体节奏感。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 着色的思绪” .
三、炼数量词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使 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 ,含意丰富。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 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微记 简要概括为: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当堂训练(10分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五、拟声词 •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 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 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 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 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亮观点并比较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

人世驱驰方丈[注]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人世驱驰”,意思是人世间的奔 从含意角度 波辛劳;“方丈”形容屋子小;“海波摇动”指一杯水中波
澜起伏。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这个对偶句如果前
从技巧角度
后联系起来看,就发现是一个比喻,在这一方小屋中看人间 世事,就如在一杯茶水中看波涛翻滚,比喻看透世事,波澜
诗眼
是诗中最能表现意旨或者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性字词,它们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 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品味诗眼题型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案
①“斗”字,意为争斗、对峙;“攒”字,意为聚集。② 两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斗”字将山崖人格化, 描写两岸崖石耸峙交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山崖陡 峭、峥嵘之势。④“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写群峰相连, 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极具动态感。
1 (2023·江西上饶开学检测 T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溪上作 陆游
炼字题型
提问方式: 1.某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答题步骤
《的表DA现手法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 述的景象。
第三步: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 ,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
起的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 2、尾句作用: •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 意味深远等; • 3、中间句作用: • 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例题3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提问】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 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朝廷中没有人帮助, 求仕无望,唯一的知音也将远离自己。(内容)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感情) 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 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作用)
思远人 晏几道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 无色。 【提问】“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 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首句起兴(手法),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内容),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 的思念情怀(感情), 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作用)。
三、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结合手法写作者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 足)
例题4
【答题思路】
1、简析句意,有特殊手法的指出手法
(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哪些事物、景物的 什么特点)
2、结合文意赏析 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例题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枣花簌簌落衣巾” 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渲染了气 氛,令人如闻其声,与缫车纺纱的声响,构成了 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
4、定语倒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步骤一)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步骤二)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 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诗人议论入诗,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 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采用反问句式,通过 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 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 以说,伤心是可以画成的。 (步骤三)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 怀古愁情。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突出“湿”“寒”二字,就凸现了妻子望月时间 之久,忆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
3、状语倒装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
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
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 托梅的姿态神韵。
(二)省略句 这是由诗歌的凝练所致。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游子意(像)浮云,故人情(像)落日。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 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 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答案】(1)前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 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内容 (2)借景抒情,借“悲风”、“朝日”、“北林” 等悲凉的意象,手法 情感 (3)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抒发了悲怆的思念之情。 (4)起笔两句,在结构上统领全诗,渲染了悲怆的
课中练习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提问】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 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 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 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 骤一)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 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 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 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 “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 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 “喜幸”之说。
答案:这一句通过花枝的颤动来表现浓重的 寒意(步骤一), 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步骤二) 不仅渲染了初春季节天气的寒冷,还揭示了 人物因思人而产生的凄凉之情(步骤三)。
课中 练习
谪。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
例题2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 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 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提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2)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 “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 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 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3)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四、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一)倒装句式
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倒装 定语倒装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图与情感侧重点。 (二)省略句
1、主语后置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声律的需要
课中练习
课中 练习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提问】“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 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手法)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描 绘了月照长城的壮阔苍凉的景象,(内容) 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感情) 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 的想象空间。(作用)
课中练习
鹧鸪天 [元]魏初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 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 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释]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写 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收拾好 田园,和儿女一起合家煮茶?(步骤一) 本词上片通过今昔对比写对妻子的思情之 长,思情之苦,下片通过“残照”“归鸦”描 绘了清冷苍凉的秋景图。(步骤二) 此情此景中,词人想象出一副其乐融融的 秋夜合家品茶图,借此突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 之情和思乡思亲之情。语言朴素平实,却亲切 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步骤三)
诗歌语言题常规命题方式
一鉴赏诗歌用字(词)之妙 二鉴赏诗歌缀句之妙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词鉴赏之炼句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炼句题型;
2、掌握炼句题的答题步骤。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 四、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课中练习
【提问】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 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答题步骤: (结构、内容)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 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
起的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 2、尾句作用: •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 意味深远等; • 3、中间句作用: • 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2、宾语前置
①宾语放到主语位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 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