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读《论语》,由衷认识,“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生活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的孔子,他一生都从事教育事业,所收弟子三千余人,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不仅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贡献。特别是《论语》一书,乃是中国文化之国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由此可见他在历史文明史的地位。

薄薄仅二十四页的《论语》中出现了“仁”字一百零九次,“仁”是孔子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礼”、“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仁”的作用在整个《里仁》篇中,孔子对“仁”的阐述已是淋漓尽致,从仁的缘由、思想、行为等都有深刻理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他对每个人的“仁”思想的核心又是不一样的,《论语》中曾有五人问及到仁为何物,分别是子路,子张,颜渊,仲弓和司马牛。就拿颜渊和司马牛来说。他对颜渊的“仁”告其曰“言行于礼”,而对司马牛则是“问心无愧”。这不仅让我想到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性格各不相同,而孔子却能敏锐洞悉,因材施教,怎么来说也不愧对中国第一的教育家!

纵观仁字,二人成仁,这也正是仁所要体现出来的人和人之间的态度、行为等。说到这里,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两句话隐含了对爱的要求,只要有爱,一切都会美好,如果君爱臣,臣爱民,民奉君,这不是最好的结果么?孔子对天命持谨慎的态度,他更相信人之间的力量。这股力量便是爱,这也就是孔子对每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他试图挖掘人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将其完全释放出来。在“仁”的教育理念中,爱父母是放在第一位的。在第一篇《学而》的第六章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是唏嘘不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看到这儿我就

在想:百善孝为先,这句

话是不是某古人在看到这儿的读后感呢?这样的教育观念,相比现代某些只重教育,不重人品的教育者,实在是天差地别。不得不佩服孔子在那个时代就觉察到了千年之后的素质教育观点,他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羽化成仙,俯视苍生为他写的无数优美的诗篇……

在尽孝道之后,他所追求的仁爱,也是为后人啧啧称道的。可以这么说,在整本《论语》共20篇中,没有一篇未涉及到仁爱,像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在学习方面的语句也是颇为丰富,好比人尽皆知要自爱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已经是广为流传,甚至翻译成各国语言盛行海外。孔子教育思想的光辉无处不在,从为人至学

习,从为政到治国,甚至看似繁琐的第十篇《乡党》,都体现了教育内容不拘的存在。他教育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甚至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

孔子在修德治学等方面,也是从“仁”来阐述的。孔子虽然是桃李满天下,但对于自己的要求是丝毫不懈怠的,永不满足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向无止境的黑暗中不断摸爬前行。像是《述而》篇第二章,第三章所述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和“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两句话中,明确指出了是对自己的要求。很难想象孔子有了如此的教育成就,却不沾沾自喜,而是继续地为了教育事业而殚精竭虑,这份追求与执着,加上他的结果与成就,相比之下的矛盾,正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一生有三千弟子,想必绝大多数都是尊师敬长(那个白天睡觉的宰予除外吧),我想正是孔子在教育生活中也尊敬他们吧。像是在《子罕》篇中颜渊感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中充满着对孔子的无限仰慕之情,而像是每个人问“仁”之后所感叹的“XXX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更是不必多说。孔子是以德服人的,也是尊敬他每一个弟子,对自己也很有信心能够教化那些尚处在迷茫的“愚众”,别人百般劝说也止不住他为诲的脚步,还记得《子罕》篇的那句:“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么?为了教育而不惜赴汤蹈火,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示范大学生

免费,上山下乡教书,不是如出一辙吗?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虽才疏学浅,也不得不对这蕴育的内涵顶礼膜拜。特别是他教育的理念和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大同小异,一个现代教育家若能有孔子这样的思想,可以想到两千年后的教育思想,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指日可待了!

“仁”贯穿于孔子教育理论的始终,由仁及爱,由仁至孝,由仁治学,由仁律己。由仁治国安邦平天下……,真可谓“仁”者无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