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公式与函数 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Excel公式与函数》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对Excel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加深学生对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的认识,强化学生对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公式与函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管理身边的信息资源,体会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并在科学管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有效管理数据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公式与函数。难点: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先让我们欣赏一段精彩的影片,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片段。师:谁能告诉我们这段电影描述的是什么?生:这是电影《后天》的片段,讲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场面。师:这样的灾难性场面令人触目惊心,幸好它只是科学幻想。然而,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我们应该正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全球变暖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实际能感受到的全球变暖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几张图片,了解现实生活中全球变暖带来的实际问题。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打交道,阻止全球变暖,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展示一组关于家庭使用水、电、天然气和汽油的数据,引出课题,请学生计算这组家庭的碳排放量。设计思想:通过视频和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利用身边的信息,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信息。 2.注重基础活学活用教师介绍可以通过转换系数计算出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量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演示使用公式计算A101家庭使用自来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演示过程中,强调公式必须以“=“开头,通过单元格的名称引用单元格中的内容,提示学生注意编辑公式与编辑完成时单元格与编辑栏内的变化。编辑公式时,单元格与编辑栏同步显示正在编辑的公式;编辑完成后,单元格显示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而编辑栏中显示公式的原貌。师:完成了一户家庭的自来水对应碳排放量后,如何快速地计算出其余家庭的自来水对应碳排放量?Excel拥有强大的自动完成功能,使用填充手柄可以实现快速计算。教师演示自动完成的使用。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理解填充柄的工作原理。教师布置任务1,请学生完成表格中10户家庭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量所对应的碳排放量。学生动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指导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引导完成速度快的学生尝试计算表格中的碳排放总量。师:小结公式的作用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制的用以完成特定计算用的,对于一些常用的较复杂计算,系统已经预先设定好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称为“函数“。刚刚有部分同学使用公式计算了表格中的碳排放总量,其实我们也可以使用sum( )函数进行计算。介绍几个常用函数名,average( )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max( )计算一组数中的最大值,min( )计算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教师提示学生插入函数的方法是,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函数“,然后选择所需要的函数。教师布置任务2,请学生使用函数计算碳排放总量和各项碳排放量的均值。学生尝试使用sum( )函数和average( )函数。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学生代表演示使用sum( )函数和average( )函数计算的过程。教师小结函数参数的设定方法。方法一:直接逐个填在对应的number1,number2··中。方法二:用鼠标点击选择不连续的数,这些数全部显示在number1中,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方法三:用鼠
标点击选择连续的数,这些数显示在number1中,如A1:A10。设计思想:通过具体讲解公式的使用,帮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让学生逐步再现一些既有知识,逐层过渡,渐入佳境。在知识点上,通过“求和“对比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在动手操作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函数的使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自主探究提高能力师:在我们使用函数的时候,插入函数对话框的下方都会有具体的函数说明、对于函数功能的说明,以及函数参数的解释。通过阅读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函数的作用及如何设置。除了sum( )这些常用的函数,同学们,如果让你们使用rank( )函数来了解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情况的排名,你会操作吗?学生自主探究,根据给定的函数名,找到rank( )函数,尝试阅读函数说明,了解函数各个参数的作用。学生之间有交流和沟通,展开合作与竞争。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说说rank( )函数各参数的作用。生:rank(number, ref, order)当中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排名的数字;第二个参数是一组数,也就是第一个参数number在这一组数中找名次;第三个参数指定按照升序或者降序来排名。比如,计算A101家庭的自来水使用量的排名,各参数设置如下:师:通过这样一系列设置,我们可以顺利地获得A101家庭自来水使用量的排名,接下来使用自动完成功能,求得其他家庭的自来水使用量排名情况。生:有很多家庭关于自来水使用量的排名不正确!教师检查自动完成复制的rank( )函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学生找到问题根源,数据序列发生变化,所以排名不对。师:什么是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概念?相对引用指通过列号、行号组成的单元格名称直接引用单元格,随着公式与函数位置的变化,引用的单元格将自动做出调整,比如:D5,D14,D5:D14。绝对引用指为了固定地引用单元格的行或者列,在行号或列号前加上“$“符号,比如:D$5,$D5,$D$5。数据序列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设置函数参数时,引用的数据序列应当使用绝对引用。学生完善rank( )函数的使用,计算相关排名。设计思想:通过阅读函数说明,扩展了学生使用函数的能力。同时,通过认知冲突,巧妙地引入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假设判断知识迁移师:从上面一组计算,我们不难发现,在水、电、天然气和汽油的使用中,汽油的碳排放量,在四项碳排放量中的比重最大。如果我们的低碳生活从减少汽油碳排放量的角度入手,碳减排的效果肯定是明显的。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模型,两种方案,请大家来算一算,比一比到底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更经济环保。学生根据给出的模型,使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设计思想:通过方案的对比,一方面综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使用数据分析决策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低碳生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5.知识梳理倡导低碳教师结合减碳方案选择的练习,与学生一起总结公式与函数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考虑低碳生活的其他方式。设计思想:归纳本节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提升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在于找到了技术与素养的结合点。教师广泛而灵活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巧妙地把技术作为素养的支撑,而又把素养作为技术的引领,是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得教材、课堂形成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教师对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超越技能训练的有益尝试,成功超越了某种具体的工具,上升到面向生活需求而使用表格进行信息加工的水平上。内容层次分明。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设计了四个任务。第一,计算碳排量;第二,计算各项碳排量的平均值;第三,计算碳排量排名;第四,选择减碳方案。四个任务的设计,目的清晰,内容层次分明,按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掌握一般操作到掌握方法再到实践应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注重基础活学活用““自主探究提高能力““假设判断知识迁移““知识梳理倡导低碳“,整堂课节奏感强,教师不但能精当地进行技术指导,也能注意到思维方法的归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