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文化与淮安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站、洪泽站抽水 150m3 / s 入洪泽
湖,通过洪泽湖调节后北送。南水北
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在淮安市境内的
主要项目包括淮安四站、淮阴三站、
金湖站、洪泽站、金宝航道疏浚、洪泽
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淮安市
区截污导流工程等。
为使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近
几年来,淮安逐渐加大运河的整治力
43
度,对沿线码头进行集中整治,拆除
淮安乳鸽占了上海市场半壁江山;蒲
菜、荷藕、水芹……都旺销不衰,成为
各大菜场的抢手货。好水出好酒,淮
安“今世缘”酒不仅在江苏白酒业排
名靠前,而且在全国也是一枝独秀,
打造中华情缘第一品牌。淮安水系发
达,通江达海,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
黄金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将成为连接
淮河与黄海的最便利的水上交通大
动脉。
淮安段运河处于南水北调东线工
一、水文化有助于彰显“运河之 都”深厚底蕴与城市特色
纵观淮安城市的发展,水是淮安 人立足生存的根基,不仅磨练着他们 的意志与胆识,也盛载着他们的理想 与追求,是他们活动的舞台、施展的 天地。水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 民,而且使淮安成了钟灵毓秀之地, 孕育了淮安城市丰富多彩、具有淮河 流域特色的水文化。水对于淮安城市 建设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淮安楚州段古运河河面开阔, “一条大河”景致显现。月湖、勺湖、萧 湖、石塔湖、文渠、桃花垠散播其中。 月湖、勺湖、萧湖三处今留水域超过
1km2,文化古迹随处可见;碧水曲折 娴静,长桥、书院、塔影相映其间,夏 季荷叶蔽天,秋收甘藕鲜莲;湖中蒲 菜色白如玉,鲜嫩爽口,历代文人歌 赋美言,赞赏不绝。“湖光天影涵玲 珑,扁舟载歌随轻风”。今日韩信钓鱼 台 、漂 母 祠 、枚 乘 亭 、明 清 街 沿 水 复 建,更添古韵。楚秀塘、桃花垠水面开
“自黎明至夜分,虽戏剧无人,而演员 自若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昆曲高 手、徽班名优纷纷到此献艺,推进了 两淮戏曲的繁荣。当时戏曲创作高手 则有黄钧宰,其代表性剧作 《十二 红》,取材于当时的南河总督衙门,入 木三分地揭露了吏治的腐败,在当时 起到了震耳发聩的效果。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把治水作 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清康熙、乾 隆二帝六次南巡,均曾在淮安驻跸。 明清时期的治河明臣潘季驯、靳辅以 及著名水利专家陈潢、郭大昌均曾在 这里大显身手,并逐步形成了“蓄清 刷黄”、 “治河保运”的治水方略。古人 曰“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 如淮河两岸”。隋统一全国后,开凿大 运 河 ,纵 贯 淮 扬 ,南 抵 杭 州 ,北 达 洛 阳,使得淮安经贸业有了进一步发 展。但自 1194 年黄河占泗夺淮以后, 打乱了原有水系,造成了淮、沂、沭、 泗水无出路,水旱灾害逐年加重。新 中国成立后,淮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经过导沂整沭、淮河入江 水道加固、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 沂续建等治淮工程建设,实现了跨流 域调水,达到了分淮入沂、淮水北调、 淮沂互济、综合治理目的,基本形成 了束水归槽、洪水东流局面。 2002~2005 年市水利、交通、城建 等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疏浚整 治了清安河、文渠河、里运河等 8 条 城区排涝河道,维修改造了 22 座泵 站,提高了城市排涝能力,初步实现 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遇暴雨时“居 民家中不进水,道路不漫水,生活小
在国内十佳稻米品牌中雄占三席,年
产绿色“淮米”逾 50 万 t。目前淮安已
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
交易会,唱响了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
农业的产业大戏。
淮安 32.67 万 hm2 水域,水产品
在长三角有广阔的市场,洪泽湖大闸
蟹成了上海人餐桌上的亮点,盱眙龙
虾红透大江南北,赵集粉丝誉满省内
外;四季鹅在苏南各市场供不应求,
淮安城市建设挖掘漕运文化底 蕴,打造“运河之都”品牌,围绕绿水 特色,里运河、大运河绿化风光带、古 黄河生态园、中洲公园、荷花公园、钵 池山公园等游园绿地相继建成,新增 公共绿地 304 万 m2,使淮安成为一个 独 具 特 色 的“ 水 中 城 、城 中 水 、绿 中 城、城中绿”的自然生态城市。中心城 市建成区面积现已达到 80km2,人口 增加到 83 万人。水运条件及环境的 改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沿运河建起了现代化的工厂、科 技工业园区及物流中心,拉动了经济 的发展。很多客商还看中了淮安运河 的绿水,依水靠绿、鳞次栉比地建起 了新型花园式居民小区,使淮安加速 向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迈进。
二、水文化有利于打造个性化景 观和提高文化品位
城市水域景观建设融入水文化 的内涵,可以使水景观更具有地域风 情,更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更具有 特色,更符合当地人的欣赏水平和文 化习惯,这样景观建设才更有深厚的 群众基础。
“春有百花冬有雪,四季风光各 不同”。以古运河为代表的淮安城市 河流赋予淮安水绿天蓝的自然环境, 并为发展人文环境提供了前提条件。 淮安城区沿里运河一线具有典型的 苏北水乡古镇风貌,人文景观品位 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 故居和纪念馆,有省、市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苏皖边 区政府旧址、河道总督署、漕运总督 署、镇淮楼、文通塔等。运河还串联了 码头古镇、清江城、河下古镇、楚州古 城,见证了淮安运河的巨大变化。随 着沿河风景文化底蕴的不断挖掘,古 运河已成为一道居于城区中心地带 的景观长卷,市民都亲切地称他为 “母亲河”。
淮安得名于 1 500 多年前的南 北朝时期,即安澜之意。古代淮安地 跨 淮 河 两 岸 ,夏 、商 、周 时 期 为“ 淮 夷”、“徐夷”聚居地。淮安地处古淮河 之滨,南有长江、钱塘江,北有黄河、 海河,“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 古城淮安因运河而兴,城内河网密 布,明清时期即为水运交通“咽喉”, 是当时我国重要的漕运枢纽、盐运要 冲,古有“淮上江南”、“壮丽江南第一 州”的美誉,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
42 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境内杨庄
古泗口遗址,是最古老的运河交通枢 纽之一;楚州区有漕运总督署遗址, 是明清两朝督理的最高机构;清浦区 有淮安漕粮转搬仓和明清最大的漕 船制造厂遗址,还有淮上第一明园— 江南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清宴园。沿 运河两岸,珠连十多个古城镇,形成 了一条积淀丰厚的运河历史文化长 廊。
2002 年,淮安市确立了以里运河 为纽带,打造“古运河文化长廊”淮安 旅游黄金线的目标,目前已建成推出 了大运河文化广场、美食一条街、中 洲岛公园、东西大街、慈云寺、文庙、 康熙运河水上游线路。2005 年 8 月
淮安古运河风光带已被水利部评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水
三、水文化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
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
2006 年第 11 期 江苏水利
码头 99 座,拆除中州岛各类建筑物
水水处理量为
文 6.5 万 t 的 淮 安 市 四 季 青 污 水 处 理 厂,2001 年 9 月投入生产,服务面积
化 约 13km2,服务人口约 10 万人。收集 范围为东至淮海南路,北至里运河, 南至京杭大运河,西至橡胶厂 13km2 范围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 废水占 60%左右。2006 年 6 月正式 投入使用的淮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总投资约 1.25 亿元,日污水处理量为 10 万 t。2005 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工程在淮安市境内主要任务是建设 淮阴三站、淮安四站工程,两座泵站 总投资约 6.8 亿元。截止 2006 年 7 月,淮阴三站挡洪闸及引河工程已通 过水下工程阶段验收,累计完成投资 6 200 万元。淮安四站主体工程已开 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 1 750 万元, 累计完成投资 4 750 万元。
2006 年第 11 期 江苏水利
水 “引江河·水与文化”征文 文
化 浅议水文化与淮安城市建设
史 展 贾士权
淮安境内水网密布、水系发达, 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古黄河、盐河 等横贯城区,淮河入海水道、总渠、二 河临近城厢。水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 特殊存在形式,是一个国家、民族与 水的关系升华与概括。水文化对于淮 安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水文化建设,有 助于城市居民增强对人水关系历史 的认识,增强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对水危机的认识,培养爱水、护 水、节水的良好习惯,为新时期建立 人水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阔浩美,水面面积均达到了 2.5km2 以 上,因势而建的楚秀园、周恩来纪念 馆,取景天然,情景合一。环抱小岛的 绿水尽去雕凿,纯净圣洁,秀丽的芦 苇荡中,可见野鸭出没,农家风情点 点在目。芦花飘荡时节,河荡里满溢 温暖又清凉的气息。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亚洲 最大的立交过水地涵,南北向是上部 航槽承接 80m 宽河面的运河水,船队 浩荡,南北航运往来如梭;自西向东 下过的是泄洪 2 270m3 /s 的淮河入海 水道。两股巨流浩荡而过,现代气息 与历史文化完美的融为了一体。淮阴 枢纽为盐河、二河、淮沭河、古运河、 废黄河“五河交汇”处,五河交汇的奇 景在中国水利版图上非常少见。2003 年建成的中洲岛,建筑物以仿明清风 格为主,绿化面积 8 600m2,建筑物面 积 10 109m2,与周边的“若飞桥”、御 码头、“南船北马”古碑文、越河大闸、 清真寺、牛行街等名胜古迹相连,串 起了一条闪烁着运河风情的绿色珠 链。特别是在岛东首新建成的清江浦 楼,“耸翠流丹,飞檐数重,摇虹浴日, 凌波三面”。它作为古城淮安的标志 性建筑,可聚八方宾朋,会四海游子。 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中洲岛上更是 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程第一区段即长江至洪泽湖范围内,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
用。第一期工程规划抽江水 500m3/s,
入洪泽湖地区 450m3 /s。途经淮安市
输水线路有两条:一路继续沿里运河
北行,至淮安枢纽入苏北灌溉总渠,
由淮阴站抽水 300m3 /s 入二河,经淮
阴枢纽控制调节入中运河北送;另一
路向西经金宝航道、三河输水,由金
文
淮安最大的优势就是水多,水源
化 丰饶,土地平旷。依托水资源,淮安 40
万 hm2 耕 地 , 常 年 种 植 水 稻 就 有
24.67 万 hm2,沿洪泽湖、白马湖周边
地区的金湖、洪泽、楚州三县区建立
了 5.33 万 hm2 优质无公害绿色稻米
生产基地,已培育出“淮上珠”、“金
栗”、“凌优”等有机、绿色稻米品牌,
水在润泽这片沃土的同时也哺 育出大批历劫常新、彪炳史册的杰出 人物。秦末军事家韩信,汉代辞赋大 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 陈琳,唐代诗人吉中孚、赵嘏,宋代苏 门四学士之一的张末,巾帼英雄梁红 玉 ,明 代 文 学 家《西 游 记》作 者 吴 承 恩,朴学大师阎若璩,清代扬州八怪 派画家边寿民,散文家阮葵生,俗文 学女作家邱心如,经学大师丁晏,集 水利、医学、文学家于一体的《老残游 记》作者刘鄂,金石考古家罗振玉,近 代名人李公朴,以及抗倭状元沈坤, 抗英名将关天培,抗日将领左宝贵, 温病学家吴鞠道,数学家骆腾凤,水 利专家殷自芳等均生于斯。运河畔的 河下古镇,因为曾是盐商聚居集地而 富甲一方,仅明清两朝,河下就出了 60 名进士、100 名举人。更有一代伟 人周恩来也出生于淮安,并在这里渡 过了 12 个春秋。很多文人学士在漕 督、河督、淮北盐运分署、淮关监督署 任职,为古城平添了许多佳话与文化 色彩,特别是总督、总河及众多豪商 的聚居,促进了淮安地方戏曲的繁 荣。南河总督管辖的各厅署内,都包 有戏班,一年到头,无一日不演戏,
2006 年第 11 期 江苏水利
区不积水”的治理目标。通过文渠河、 环城河整治,改善了河道沿岸区域水 环境,特别是河岸绿化后,加之西小 闸引水冲污,显现了“水清、岸绿”效 果 ,破 旧 桥 梁 改 造 ,凸 现 了“ 小 桥 流 水”的水网城市特色;楚秀园环城河 自然式护坡为游园市民增添了亲水 空间,体现了“人水和谐共处”的治水 思想。中州公园的建设改变了中州岛 旧有的建筑物杂乱无序,“脏、乱、差” 现象,实现了该地区“人水和谐共处, 凸现古城文化风貌”的治理目标。里 运河的整治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及城 市面貌,再现了里运河悠久的历史文 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