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七章 生物代谢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生物代谢
1、说明糖酵解的主要过程。

答: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磷酸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与ATP反应,生成6-磷酸葡萄糖;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转变成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与ATP反应,生成1, 6-二磷酸果糖。

(2)醛缩酶催化下1,6- 二磷酸果糖分解为3- 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氧化生成1,3- 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将其高能磷酰基转移给ADP,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产物为2-磷酸甘油酸。

(4)2-磷酸甘油酸烯醇酶催化脱水反应,得到另一个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磷酰基转移到ADP上,形成ATP和烯醇式丙酮酸。

2、举例说明什么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答: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与ATP或GTP的合成相偶联,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 3-二磷酸甘油酸,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1, 3-二磷酸甘油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3-磷酸甘油酸与ATP。

又如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

3、说明三羧酸循环的主要过程。

答: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中与乙酰CoA结合点)结合生成柠檬酸进入循环。

在循环过程中,乙酰CoA被氧化成H2O和CO2 ,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这是循环的起始步骤。

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②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在乌头酸酶催化下,柠檬酸经过脱水,然后再加水过程,生成异柠檬酸。

催化脱水和加水过程在同一种酶的催化下进行,中间产物为顺乌头酸。

③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催化此反应的酶为异柠檬酸脱氢酶。

反映的中间产物为草酰琥珀酸。

④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催化此反应的酶为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⑤琥珀酰CoA转变成琥珀酸:琥珀酰CoA中的硫酯键是一个高能磷酸键。

在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琥珀酰CoA的反应与GDP磷酸化反应偶联,直接产生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GTP。

⑥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催化此反应的酶为琥珀酸脱氢酶,氢受体是酶的辅机FAD。

⑦延胡索酸水化成苹果酸:在延胡索酸酶催化下,延胡索酸加水生成L-苹果酸。

⑧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在L-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氧化生成草酰乙酸。

氢受体为NAD+。

此反应是三羧酸循环的终点。

4、说明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

答:磷酸戊糖途径是糖分解代谢的另一条途径,此代谢途径的主要特点是产生NADPH和戊糖。

在磷酸戊糖循环中,还能够发生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和七碳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磷酸戊糖途径的起始物质是6-磷酸葡萄糖,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5-磷酸戊糖
6-磷酸葡萄糖+2NADP++H2O→5-磷酸戊糖+2NADPH+2H++CO2
6-磷酸葡萄糖经脱氢、水解和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酮糖在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变成5-磷酸核糖或5-磷酸木酮糖。

②第二阶段:5-磷酸戊糖→6-磷酸果糖
3×5—磷酸戊糖→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第一阶段产生的5—磷酸核糖和5—磷酸木酮糖相互作用,生成7—磷酸庚酮糖和3—磷酸甘油醛。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转酮酶。

上述转酮反应产物7—磷酸庚酮糖和3—磷酸甘油醛在转醛酶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反应,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6—磷酸果糖。

③第三阶段: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
此反应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又可以作为磷酸戊糖途径的起点。

意义:磷酸戊糖代谢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

此途径除了为机体提供生物合成所需要的NADPH和核糖等外,同时也是组织细胞的重要供能形式之一。

磷酸戊糖途径是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补充。

动物体中,大约有30%的葡萄糖经过磷酸戊糖途径分解代谢。

5、说明由糖发酵生成乙醇的主要过程.
答: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主要是依靠酵母菌的发酵,也就是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生
的。

总反应式:C6H12O6→2CH3CH2OH+2CO2↑
具体变化过程为:C6H12O6+H2O→CH3COCOOH(丙酮酸)→ C2H5OH(酒精)
这是一个生化过程,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发酵作用而完成的。

具体来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进一步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乙醇。

6、葡萄糖到乳酸的总反应式。

当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乳酸0.05 mmol/L,ATP 2 mmol/L,ADP 0.2 mmol/L时,此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0′)为多少?
答:
7、写出辅酶硫辛酸的结构,并说明硫辛酸的生理功能。

答:有图为氧化型硫辛酸的化学结构。

分子中的二硫
键是起作用的关键部位,它通过还原断开及氧化重新
结合为二硫键,起到辅酶的作用。

例如,硫辛酸存在
于丙酮酸脱氢酶系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中,作为
一种酰基载体,在α−酮酸氧化作用和脱羧作用时起
酰基转移和电子转移的功能。

8、甲醇本身是无毒的物质。

但是当它转变成甲醛后则表现出强的毒性。

试说明饮用甲醇产生中毒的原因,常用的救治甲醇中毒方法是让患者喝酒,试解释原因。

答:由于甲醇与乙醇结构极其类似,会与乙醇竞争同乙醇脱氢酶的结合。

但是乙醇是乙醇脱氢酶的最佳底物,因此,增加乙醇的量可以有效的阻止乙醇脱氢酶与
甲醇的结合,从而减少甲醇代谢为有害的甲醛。

9、用14C标记葡萄糖的第三个碳原子,将这种标记的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与肝组织匀浆、保温,产生的乳酸中哪一个碳原子是14C?如果此匀浆液通入氧气,则乳酸将进一步氧化,所含的标记碳原子将在哪一步反应生成CO2?
答:
10、比较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分别指出两个途径的能量产生或消耗情况。

试从热力学观点分析糖异生途径不能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

答:
(1)糖酵解过程如下: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在此过程中: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消耗1个ATP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消耗1个ATP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醛,由1个NAD+生成1个NADH,NADH 分解可得到3个ATP
1,3-二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酸,生成1个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1个ATP
由于1个葡萄糖能生成两个3-磷酸甘油醛,所以总的能量产生为:-1+(-1)+2(3+1+1) = 8个ATP
(2)糖异生途径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反应,但糖酵解途径中有三处是不可逆过程,因此糖异生途径有三个过程与糖酵解不同:
A. 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ATP + CO2→草酰乙酸 + ADP
草酰乙酸 + G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GDP + CO2
此过程消耗1个ATP和1个GTP
B. 1,6-二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
此过程不消耗ATP
C.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此过程不消耗ATP
由于两个丙酮酸生成1个葡萄糖,因此总的能量消耗为:
2(1+1+3)-1-1 = 8 个ATP 和2个GTP
(3)由(2)可知,糖酵解有三个不可逆过程,因此在糖异生过程中必须通过别的途径绕过这三步。

在这三步中:
糖酵解产生的能量为:-1+(-1)+2×1 = 0 个ATP
而糖异生消耗为:2个ATP和2个GTP
其余反应均可逆
因此,葡萄糖→丙酮酸→葡萄糖这一循环净消耗2个ATP和2个GTP,所以ΔG不为零,因此糖异生非糖酵解的逆过程。

11、计算甘油完全氧化可以合成多少ATP?
答:
12、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等以CO2为碳源,水为供氢体,利用叶绿素分子捕获的光能为能源,合成以糖类物质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也是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

13、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之间的联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其中光反应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反应,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使水活化裂解出氧气、氢离子,释放电子,并产生NADPH和ATP,具体过程如下:
①水的光解:H2O→2H+ + 2e- + 1/2O2↑
②光合磷酸化:ADP + Pi→ ATP
③ NADPH合成:NADP+ + 2e- + H+→NADPH
暗反应是有光反应产生的NADPH在ATP供能的条件下,二氧化碳被还原为简单糖类,具体过程如下:
6CO2 + 12H2O + 18ATP + 12NADPH + 12H+→C6H12O6 + 18ADP + 18Pi +
12NADP+
联系:光反应中的NADPH及ATP是暗反应中所需的物质,同样地,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ADP+及ADP也是光反应的原料。

14、叙述C3和C4途径的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1)C3途径:
第一阶段: CO2与1,5-二磷酸核酮糖加合后在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催化下,产生2分子3-磷酸甘油酸。

第二阶段:3-磷酸甘油酸消耗1个ATP,在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作用下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又消耗1个NADPH,形成3-磷酸甘油醛。

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在磷酸丙糖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磷酸核酮糖,1分子的二磷酸核酮糖固定1分子CO2,生成6-磷酸果糖,其中5/6分子的6-磷酸果糖参与再循环,1/6分子的6-磷酸果糖则转变成葡萄糖。

第四阶段: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在转酮酶催化作用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木酮糖在磷酸戊糖异构酶催化下转化为5-磷酸核酮糖。

第五阶段:4-磷酸赤藓糖→7-磷酸庚酮糖。

第六阶段:7-磷酸庚酮糖→5-磷酸核酮糖。

第七阶段:5-磷酸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

(2)C4途径:
第一阶段:大气中的CO2在叶肉细胞中与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草酰乙酸。

第二阶段:草酰乙酸被NADPH还原成苹果酸。

第三阶段:苹果酸从叶肉细胞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在苹果酸酶催化下脱羧生成CO2和丙酮酸。

第四阶段: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通过与1,5-二磷酸核酮糖结合进入C3循环,丙酮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再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3与C4途径的相互关系:C4循环对CO2进行有效固定和浓缩,并以苹果酸的形式转运至维管束鞘细胞作为C3循环的CO2源。

15、说明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

答:脂肪酸β-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氧化分解时,碳链的断裂发生在脂肪酸的β位,即脂肪酸碳链的断裂方式是每次切除两个碳原子。

此过程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1)脱氢反应。

由脂酰CoA脱氢酶活化,辅基为FAD,脂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具有反式双键的α,β-烯脂肪酰辅酶A。

(2)加水反应。

由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α,β-烯脂肪酰辅酶A水化,生成具有L-(+)-β-羟脂酰CoA。

(3)脱氢反应。

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辅酶为NAD+)催化下,β-羟脂酰CoA脱氢生成β-酮脂酰CoA。

(4)硫解(thiolysis)反应。

由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β-酮酯酰CoA 与CoA作用,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一个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6、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ATP分子数。

答:硬脂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2)16COOH,活化消耗了2个ATP,完全氧化需经过8次β-氧化,产生8个FADH2、8个NADH 、9个乙酰CoA。

相应地进入呼吸链后,1个FADH2产生2个ATP,1个NADH产生3个ATP,1个乙酰CoA 产生12个ATP。

即:8×2+8×3+9×12 – 2 = 146 (ATP)
17、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乙酰CoA如何穿过线粒体内膜?
答:乙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需借助于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将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运出到胞质中。

首先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经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再由线粒体内膜上相应的载体协助进入胞质。

在胞质内存在的柠檬酸裂解酶可使柠檬酸裂解产生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前者可用于合成脂肪酸,后者可返回线粒体,补充合成柠檬酸时的消耗。

18、为什么说:草酰乙酸浓度的升高,有利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答: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产生于线粒体中,其必须经柠檬酸转运系统转运到胞浆中才能合成脂肪酸。

由于这一转运系统需要消耗草酰乙酸,所以草酰乙酸浓度升高,有利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9、什么是酮体?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在代谢过程中容易产生酮体?过量的酮体对机体有何危害?
答:脂肪酸在β-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等中间产物,这些产物统称为酮体。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草酰乙酸转入糖异生途径而使三羧酸循环不畅,糖不能有效氧化,造成乙酰CoA累积和酮体的合成,结果造成酮体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当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引起酮血、酮尿等,以至酸中毒。

20、由乙酰CoA合成1分子油酸(18 : 1),需要多少分子NADPH?请简述之。

答:18个碳的脂肪酸链需要8次循环完成合成。

每加两个碳需用2个NADPH,8次共需16个NADPH,但其中有一个不饱和键(结构简式:CH3(CH2)7CH=CH- (CH2)7COOH),少用一个还原剂NADPH,因此共需15个NADPH。

21、说明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反应特点。

写出谷丙转氨酶(GPT)催化的反应过程。

为什么肝炎患者的血液中GPT含量高。

答:(1)通过转氨酶将氨基酸上的氨基转到另一酮酸分子上,使酮酸转变成相应的氨基酸,而样本的氨基酸则因失去氨基形成酮酸。

这反应只能转移氨基,不能脱去氨基。

(2)下图为谷丙转氨酶所催化的转氨基过程:
(3)在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肝中活性最高,在血清中的活性很低。

当肝发生炎症时,由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液,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增高,同时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也增高。

22、说明氨基酸的代谢产物氨由组织细胞和肌肉细胞转运到肝中的过程。

答:(1)组织细胞内:NH4+ + Glu + ATP谷氨酰胺合成酶Gln + ADP + Pi + H+ 通过以上反应将谷氨酸发生酰基化生成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无毒的中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并由血液运送到肝。

(2)肌肉细胞内:NH4+ + α-酮戊二酸 + NADPH + H+Glu + NADP+ + H2O
Glu + 丙酮酸谷丙转氨酶α-酮戊二酸 + Ala
通过以上反应,氨先与α-酮戊二酸作用,生成谷氨酸。

由于谷氨酸带有负电荷,不能通过细胞膜。

谷氨酸与丙酮酸进行转氨作用,生成丙氨酸。

丙氨酸是中性物质,可以跨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输送到肝。

23、说明尿素的生成机制。

答:氨从组织细胞或肌肉细胞输送到肝后,在肝线粒体中与三羧酸循环产生的
CO2和ATP作用,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后者将氨基甲酰基转移给鸟氨酸,形成瓜氨酸。

瓜氨酸形成后即透过线粒体膜进入细胞液。

在细胞液中,在ATP作用下,瓜氨酸与门冬氨酸结合,生成精氨基琥珀酸,精氨基琥珀酸再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在精氨酸酶作用下,精氨酸水解成鸟氨酸和尿素。

24、写出丙氨酸在排尿动物体内完全氧化的总反应式。

答:
25、简述谷氨酸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的重要地位。

答: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由于许多氨基酸并不能像谷氨酸那样通过氧化脱氨将氨直接脱去,必需首先将分子中的氨通过转氨基作用转移给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再经氧化脱氨将氨基以游离形式脱去(联合脱氨)。

此外,谷氨酰胺的分解代谢以及门冬氨酸(尿素形成的必需物质)的生成也都与谷氨酸有关。

再者,氨的运输(从组织细胞或肌肉细胞到肝细胞)也与谷氨酸密切相关。

因此,谷氨酸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的处于中心地位。

26、解释生酮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的不同之处。

答:生糖氨基酸在分解代谢中可以产生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延胡索酸或琥珀酰CoA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代谢途径转变成糖;生酮氨基酸在分解代谢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酰CoA或乙酰乙酰CoA,可以通过代谢途径转变成酮体。

27、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起始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何关系?
答: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起始物质有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丙酮酸、3-磷酸甘油酸、4-磷酸赤藓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核糖焦磷酸。

这些起始物质是糖代谢或脂代谢的中间产物。

28、如果用甲基碳用14C标记了的丙氨酸作为起始原料,通过生物合成生成葡萄糖。

试推测14C将出现在葡萄糖哪个碳原子上?
答:
29、什么是生物固氮?说明生物固氮的意义。

答:某些微生物和藻类将分子状态的氮转化成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意义:生物固氮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变成生物体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元素,而氮元素是生物体蛋白质组成的必需元素,也是生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同时还参与多种生命活动。

大气中的氮气以氮氮三键结合,结合非常紧密,很不容易被生物直接吸收。

人工固氮的效率不高,而且高温高压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而雷电固氮火山喷发固氮所固定的氮素很难被收集。

同时生物固氮所固定的
氮素站世界上固氮量的90%,占绝对的数量,同时促进了生态圈物质的循环,因此生物固氮作用在整个生物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0、说明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骨架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来源。

答:如图所示。

31、试简述代谢的共同特点。

答:共同特点如下:
(1)都是酶促反应。

(2)都是分步进行的,由许多中间反应和中间产物组成。

这一连串的中间反应过程称为中间代谢。

(3)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总伴随着能量代谢。

通过能量代谢将合成和分解代谢联系起来。

(4)同一物质,其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一般不同。

(5)同一物质,其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场所可以不同。

(6)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可共同利用一些代谢环节。

如: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

(7)糖、脂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的共同之处是:经一系列分解反应后都生成丙酮酸并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被氧化成CO2和H2O。

大体都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大分子分解为结构单元分子;随后,结构单元分子降解为共同的中间产物;最后,共同的中间产物降解为简单的终产物。

(8)一般来讲,分解代谢是收敛的,合成代谢是发散的。

即不同的产物经过分解代谢产生一些共同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而一个起始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代谢途径产生各种不同的合成产物。

代谢过程不仅有直线型途经和分支途径,而且还有循环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