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让坦克再度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让坦克再度辉煌
坦克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明星” 。可以说,二战就是从飞机掩护下坦克集群的突袭拉开序幕的。1939 年9 月1 日,德国集中14 个坦克师、3195 辆坦克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仅用1 个月时间,就打败了欧洲国家中陆军占第二的波兰。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第一次成规模地出现在战争舞台上。
如果说战争初期德国采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取得成功,使坦克崭露头角的话,那么,战争中后期多次发生的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则使坦克在地面战场上的作用上升到空前绝后的程度。1941 年10 月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1943 年7 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苏德双方动用的坦克少则2000 余辆,多则6000 余辆。1944 年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动用各型坦克5200 辆,2 个多月推进了约600 千米。特别是1943 年7 月12 日苏德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进行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成为苏军全线转入反攻的标志性战役之一。
坦克使二战辉煌,二战也成就了坦克。通过二战,坦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称霸陆战场的主战兵器,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陆战之王” 。
其实,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了马拉的战车。坦克诞生于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意义上的坦克令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设计思想在当时确属超前。在以轻武器和普通火炮为主要兵器的一战战场,坦克所具有的优势可想而知。
1932 年,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富勒出版了机械化作战理论的专著《装甲战》,系统论述了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原则和战斗运用,对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颇具影响,也成为二战期间苏、德国建设机械化部队、大打机械化战争的理论基础。
坦克的大兵团使用使现代战争面目一新,而战争需求也对坦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到二战末期,坦克在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坦克火炮的口径、发动机的功率、装甲厚度、机动速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坦克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了较高水准。
具体地说,一是普遍采用了旋转炮塔和履带式推进;二是发动机功率加大、机动性显著提高;三是火力显著增强,战前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和47 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而战争末期中型坦克普遍采用75 —85毫米、重型坦克采用88-122 毫米口径的长身管坦克炮;四是防护力明显增强,坦克前部装甲厚度一般增加到45—100 毫米,装甲材料选用了合金钢;五是综合性能大大提高,独立作战能力增强。二战时期的坦克技术,为现代坦克技术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建设机械化陆军的势头不减。在一些人的眼里,陆军机械化几乎成了陆军现代化的同义词。但坦克在陆军装备中的主力位置,是建立在不断适应战争需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坦克战技术性能的与时俱进就成了保持“陆战之王”地位的关键。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为坦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活水。坦克信息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提高坦克战技术性能为中心的信息化改造。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出现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双方1800 辆坦克的大决战,从中暴露了坦克不适应现代战争的种种弱点。为了全面提升坦克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巩固坦克在陆战场的主力地位,各国军队普遍采用了一种最快捷的办法――利用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最突出的例子是火控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指挥仪火控系统和双指挥仪火控系统就是这一时期的成果。采用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后,坦克可以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车长可以监视战场和实施超越射击,使火力性能显著提高,满足了现代战争的需求。在防护和机动性能上的信息化
改造的成功范例也比比皆是。
这样的发展模式,使得坦克原有的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
能,在概念上有了质的变化。坦克的先进程度不再仅仅取决于某一部分的性能,而是由坦克中多个系统的综合性能所决定。
如何在战场条件下为坦克创造出发挥综合性能的最佳状态?
这就提出了优化坦克指挥控制性能的军事需求。这种军事需求在1991 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得到实战证实。战争结束
后,美军即着手将M1A1 坦克改造为M1A2 ;德、法、英等国也同步开始这一改造进程,增装了名称各异的指挥控制系
统。这一次战技术性能的信息化改造,使坦克的三大性能发展为四大性能――新增了指挥控制性能。
第二个阶段,全战场信息化的深化发展改变了机械化坦克群体的构成。在20 世纪里,各国军队基本上完成了由“大战争型”向“局部战争型”的转变。新世纪里,各国又在谋划军队建设的“转型” ,以实现军队质量的“跃升” 。如美国海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并推向全军、美陆军提出了“未来战斗系统”
“网络中心战”是全战场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成果。它的内涵是指,将军队所有的侦察探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组成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网络体系,各级作战人员利用该网络体系了解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以及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该网络体系由“无缝隙” 连接的探测网络、交战网络和通信网络(称为品字形网络结构)组成。
网络指挥条件下新的作战样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武器装备的小型化、精确化、可视化、智能化与一体化,以及更新原有“平台中心战”条件下的大型武器装备的结构与战技术性能的要求。
例如,网络环境下战场一体化防御能力的形成,使得坦克等战车无需按传统的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进行均衡发展,为突出其火力与机动性并实现轻型化准备了条件。美陆军为了适应这一新的作战理论,放弃了发展“未来主战坦克” (M1A3) 的计划,转向“未来战斗系统”的发展。未来战斗系统将是一个网络化
的、诸兵种合成的战斗平台群,由有人和无人的陆战平台、遥控侦察设备和网络通信系统组成。美国陆军计划采用即插即用(即通用化)的方式,将新技术用于未来陆战平台。未来战斗系统的初期装备包括15 种
不同的地面和空中平台,所有平台用网络连接在一起。新的有人陆战平台虽然自身重量远轻于原来的主战坦克,但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大量采用,战技术性能将大大优于原有的主战坦克。这一新的发展态势,说明坦克已由自身的信息化改造,发展到坦克群体构成的信息化改造和创新。
从表面上看,原来意义的“主战坦克”即将消亡。但大家相信,坦克不会从战争舞台上退出,而将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曾经的“陆战之王”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未来战争中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