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
引言:简要概括张爱玲以及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成长、生活的背景和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个性。
“母亲”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歌颂性形象,但张爱玲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有多种面貌并且大多是冷漠的负面形象。
对其作品中塑造的母亲人物形象进行分类概括,进一步分析可知,这种对母亲形象的颠覆,源于张爱玲独特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
一、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
在张爱玲笔下所呈现的女性是悲剧的,是无主张的,异化的。
苍凉而复苍白,安命而又怨命的女性悲剧,在张爱玲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
然而,在这些作为悲剧的女性中,母亲这一形象奴化变态且面目皆非似乎更让人感到凉入骨髓。
现把她们分为三大类型:1、金钱扭曲灵魂而泯灭亲情的母亲2、病态的母亲。
3、传统世俗的母亲
(一)被金钱扭曲灵魂而泯灭亲情的母亲
1、《十八春》中的顾太太眼睁睁地看着二女儿近乎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将要被无情地断送,却在金钱的诱惑下心安理得地走开了,独自留下曼桢在那呼天抢地。
2、《花凋》里的郑夫人为了守住自己的私房钱而不肯给女儿治病,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一寸一寸地死去”而无动于衷。
3、《琉璃瓦》中欲借女儿攀上豪门的姚太太、《封锁》中为获富贵姻亲而培育女儿的吴翠远之母都是在亲情与金钱之中选择了金钱。
4、小结
(二)病态的母亲
1、《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于长期在婆家遭受人格上的侮辱、情感上的挫折和情欲上的压抑,人性严重扭曲,变得乖戾、暴躁、刻毒、歇斯底里。
当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后,她的变态心理,愈发不可收拾。
2、《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养母性质的梁太太真的不在乎葛薇龙的遭遇感受。
她不把薇龙当成亲人,反而视之为手中的一名棋子、一项财产、一副工具,好让她能不断吸引更多有钱有权势的男人,以维持她纸醉金迷的生活。
3、《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蜜秋儿太太畸形家教导致女儿靡丽笙、素西斯视正常的性行为为兽行,结果逼死了两个女儿的丈夫。
她不但毁了子女的人性,也毁了子女的幸福生活。
4、小结
(三)传统世俗的母亲
1、《十八春》中的许世钧之母、吴翠芝之母都是因为门第观念而按自己意愿安排子女的婚姻,丝毫不理会这两个人之间有没有感情,会不会幸福。
2、《五四遗事》中主人公的三位娇妻之母都是支持结婚反对离婚的女性,即使把女儿嫁给一个多妻主义者也要女儿从一而终。
3、《倾城之恋》中,女主角白流苏受到兄嫂的刺激后到母亲床前呜咽,希翼母亲替她做主,白老太太只是“一味地避重就轻”,让白流苏回婆家做寡妇,过继个儿子,为死去的丈夫守节。
4、小结
二、联系张爱玲的成长经历分析她构建这样的母亲形象的原因
与张爱玲自身背景对照:令人失望的母女关系。
张爱玲之所以塑造另类母亲形象,塑造如此多的病态的母亲,正是她内心对母亲、对母爱的强烈渴望与追求的外在表现。
三、造成冷漠母子关系的社会历史因素
1、在男权文化阴影中,母亲角色没有确立独立的历史地位,以至于在男权文化的抑制下畸变出病态的母性,形成了母爱的负面影响。
张爱玲揭示出:时代社会环境会激发冷漠母爱和亲情沦丧局面的出现。
2、左右母子关系的根本因素——金钱。
四、张爱玲构建这样的母亲形象的意义
张爱玲以清醒的女性自身目光,大胆而彻底的撤去了罩在母亲身上的圣衣,也完全打破了传统男权文明制造的母爱神话,并消解了五四以来文学中形成的伟大母爱概念。
张爱玲作品中颠覆传统母亲形象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尴尬地位与必然面临的两难困境,并由此探索女性生存的出路。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