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拉康
一、人格结构
⏹1、镜像阶段
⏹就是通过我认同处在我之外部的我的镜中形象,把我自身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肯定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说,“我”通过镜中形象,初次获得对自己的整体认识的过程,也即有了关于“我”的自我意识。镜像阶段就是自我形成的过程。自我是为主体的形成做铺垫。
⏹拉康认为,认同自己的身体形象所形成的所谓自我只是一种幻想,只是精神的主体,而不是真正的主体。
⏹2、俄底浦斯阶段
⏹“俄底浦斯阶段”是儿童学会语言、接受社会规则,逐渐使自身“获得主体性”的时期;儿童要想在社会的秩序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接受父亲的权威和地位。
⏹拉康的新俄底浦斯情结分为三个阶段:
●1、母——子二元关系阶段
⏹母亲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儿童认为自己就是母亲所需要的欲望对象。
●2、父——母——子的三元关系阶段
⏹认同父亲的名字(the-Name-of-the-Father)。“父亲的名字”代表一种法规,一种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父亲只能通过他的一套法规来体现他的存在,而这套法规就是他的语言系统。儿童只有接受语言系统的法规,才能具备主体的功能,形成主体。
●3、父——子二元关系
⏹儿童获得与父亲的认同,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立的主体性地位。
二、“三界”理论
⏹三界分别是“想象界”(the imaginary oder)、“象征界” (the symbolic oder)和“真实界” (the real oder)。
⏹拉康的三界是对主体生活的世界所做的划分。个人的自我在想象界形成,主体在象征界得以确立,真实界无法言说但又永远在场。
⏹1、想象界
●想象界或想象秩序产生于镜像阶段。
●自我是与想象界相联系的,儿童的自我及其与他者的关系是想象性的。
●想象界是每个个体所独有的,由原始“幻想”和“意象”(或映像)构成。
●在想象的秩序中,一个人对他者的理解是由他自己的意象所塑造的。被知觉到的他者实际上或至少部分上是一种投射。(萨若普(M.Sarup))
●想象界不受现实原则的支配,作为欲望的主体在“想象界”的水平上出现的人,自己创造着自己的“自我”。
⏹2、象征界
●拉康的象征界即符号的世界,它是一种秩序,支配着个体的生命活动的规律。象征界是通过语言同整个现有的文化体系相联系,个体依靠象征界接触文化环境,同他者建立关系,开始作为主体而存在。
●象征是指具有恒定意义的象征体系,对拉康来说,象征就是象征界。
●象征界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象征性秩序,个体的主体性的构成必须服从于事先建立起来的象征性秩序。
●象征界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是经历俄底浦斯情结的阶段并进入由语言秩序所体现的象征秩序。●话说人。
●语言导致了三种异化结果:第一,个体自己的符号化。第二,说话主体与表达主体的分裂。第三,潜意识的产生。
⏹3、真实界
●真实界就是不可言说和没有名称的东西,是思维无法越过的界限。
●真实界和现实性并不是一回事,而且是相互对立的。
●真实界是欲望的来源,它是永远“在场”的,它是一种生活机能,是主体支配不了的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