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路径,也是加快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19-0025-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0.19.011一、教师专业化定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虽起步较早,但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化一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目前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所持普遍观点是: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简而言之,即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而努力的过程。

二、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学历水平较低,师资结构不合理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为专科学历教师,本科学历教师比例不多却是最高学历的代表。

虽然大多数教师是师范类专业毕业,但只有少部分是小学教育专业毕业。

这反映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更没有达到专业化教师的学历标准。

甚至很多小学,一名教师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比如语文教师会兼上历史课,体育教师同时上数学课。

还有部分学校,教龄较长的教师占据学校教师总体的大部分,新进教师非常少,少数学校的教学主任或校长由退休后的教师担任。

师资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对学校教学发展、教师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教师学习内驱力不足,职业倦怠明显西部农村地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自身学习要求非常低,很少有教师会坚持每天备课,基本是学校检查才会突击补全所有教案,教师也不会为自身制订学习计划,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自我学习意识非常低。

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宕昌为例

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宕昌为例

作者简 介: 张
静 (9 3)女 , 】 8 一, 天津北辰人 , 讲师
第 2 期
2 )教 育普 及 程 度

静: 西部 中小学教育发展 的问题及 对策
11 4
条线 , 使义务教 育经 费做 到 了准 确预 算 , 范管 理 , 理 使 规 合
用 , 出效 益 。 用
经过近 年来 大力 发 展 , 学 率情 况较 好 。20 入 0 9—2 1 00
截止 2 1 0 0年底宕 昌全县 现有各级 各类学 校 2 9所 , 3 其 中小学 2 1 , 1 所 九年制学校 1 6所 , 高级 中学 1所 . 职业 中专 1 所, 独立初 中 4 , 所 完全中学 3所 , 中及教师 进修学校 各 1 农 所, 县幼儿 园 1 。全县有公派教师 22 人 , 中小学 教师 所 32 其 15 人 , 2 9 学历合格 率 10 ; 中教 师 7 5人 , 历 合格 率 0% 初 5 学 9 . ; 中教师 2 2人 , 历合格 率 7 ; 儿园教师 2 72 高 8 学 8 幼 6 人 , 历合格率 1 0 学 0 %。在校学生 54 ,人 , 中小学 3 8 6 06 1 其 2 2 人, 初中 1 3 9人 , 中 4 1 23 高 4 6人 , 园( 幼 儿 8 3人 。全 在 班) 8 县生师 比小学 为 2. :, 中为 1. : , 中为 1. : , 611初 6 3I高 5 7 1幼 儿 园为 3 :。公派教师 中有 高级 职称 教师 4 41 5人 , 中级 职称 教 师 70人 。另外还有 4 7名代课教师和部分试教人员 。 6 3
和 3 02万 元 , 长 率 分 别 为 5 . 、6 2 和 2 . ; 39 增 7 2 1 . 7 4 教

西部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教师视角的调查

西部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教师视角的调查

西部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教师视角的调查作者:陈婷胡雪涵高鑫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03期摘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STEAM教育的发展更是我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表征。

研究选择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和有针对性的访谈,发现西部地区存在STEAM教育发展缓慢,缺乏相应的宏观管理规划;STEAM教育成效细微,教育教学实施力度不足;STEAM教育整體认识水平不高,资源环境保障不足以及STEAM教育学科协同整合力度不足,亟待专家引领指导等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STEAM教育发展,需要制定中小学STEAM教育政策制度体系,提高社会关注度;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加强STEAM教育教学实施力度;提升教师STEAM 专业素养,加强STEAM教育资源环境保障;搭建专家引领协同共进机制,促进STEAM教育跨学科内容整合,从而推进STEAM教育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中小学;STEAM教育;教师视角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提出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等四门学科的首字母,但并不是几门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跨学科融合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2006年,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格雷特·亚克门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学科(Arts),从而提出STEAM教育,艺术的加入使得STEM教育学科内涵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范围更广泛。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STEAM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本国教育战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如美国将STEAM教育认为是幼儿园到12年级(K-12)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国家教育改革战略,为各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1]。

西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西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西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西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人均体育经费低、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体育师资严重不足、以及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等问题。

作为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器材设备的建设、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以及坚持以人为本。

从而把农村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体魄的新世纪型人才。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一、西部农村小学体育现状1.人均体育经费低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象农村学校这类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事业单位只有靠政府调配,才能确保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普遍低于全国水平,各级政府的资金调配十分有限。

因此当前西部农村小学生人均体育经费很低。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根本没有体育经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经费欠缺使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尽管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西部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曾多次明文规定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的内容、标准、面积、定额,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尽人意,从调查情况来看体育教学设施严重匾乏,个别的学校,学生几百人却只有一个篮球场,95%以上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足球场。

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薄弱,因此也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给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带来了困难。

3.体育师资严重缺乏调查表明,在广大西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待遇、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及教师的学历都相对低。

最严重的是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一个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谁都可以教,从上到下都不重视,引起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经济原因外主要是受“重智轻体”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4.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从统计的结果看西部农村小学难以保证小学生每天一次的课外体育锻炼,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调查了每次课外活动的时间,其结果显示脱离了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缺乏对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关系的全面认识,也就无所谓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

试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试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试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作者:李国栋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发展,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尤其是学校管理方面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和落实规范化管理,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设想。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小学教育;规范化管理小学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有目、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要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就必须依靠管理过程。

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育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和管理,即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而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化管理;二是以教育过程为主要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一、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化管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和全面管理的观念,因为“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而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因此,教育质量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因此,教育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和关键所在。

而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这就通过全面教育管理来实现。

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

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的一大原则。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教”和“育”两大系统要素共同构成的管理过程和结构的综合体现,教育质量由“教”的质量和“育”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渝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1期一、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关键在于教育。

我国的农村教育,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极不相适应。

研究教育投入产出比的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儿童在接受四年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4%。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远高于个人收益率,基础教育落后是农村长期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正实施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农村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用现代化的眼光和手段脱离贫困,创造财富。

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可以合理优化农村人员教育结构,使其学有所用,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提高基础教育投入水平和总量,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并确保西部中小学教育质量是关乎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国策。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发展壮大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当前,西部教育一、二期信息技术教育工程、义务教育项目、贷款赠款项目、普九项目、农村住宿制学校项目等大力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进行师资培训等措施使学校的软硬件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西部人均受教育水平以及各级升学率等有了显著的提升。

但是,随着西部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也暴露出了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1.政府财政投入少,“举债普九”现象严重我国财政投入一直以来都侧重于高等教育,公办大学普遍无序地扩招,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而一直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虽然在1993年就提到要把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提高到4%,但直到近年才刚刚兑现。

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之初探

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之初探
几点 改进措 施 。
( ) 资 力量 薄弱 。师 资 力 量 是 教 育 环 节 的 核 心 力 量 , 二 师 以该
地 区 为 例 , 资力 量 薄 弱 问 题 严 重 , 师 已成 为制 约 当 地 小 学 教 育 的发 展 的关 键 。 师 资 力 量 薄 弱 主 要 表 现 在 教 师 人 员 严 重 缺 乏 , 师 学 教
【 键词 】 关 西部 偏 远 地 区 ; 学 教 育 ; 进 措 施 小 改
“ 教 兴 国 , 育 为 本 ” 在 中小 学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关 键 时 科 教 。
期 , 部 偏 远 地 区的 小 学 教 育 已取 得 可 喜 的 成绩 , 是 由 于 受 地 理 西 但 环 境 及 宗 教 文 化 等 多 方 面 的 影 响 , 国西 部 偏 远 地 区 的 小 学 教 育 我 状 况 与 其 他 偏 远 地 区 相 比是 相 对 滞 后 的 。 因 此 , 们 必 须 高 度 关 我 注 西 部 偏 远 地 区 的教 育 , 尽 快 实 施 有 效 的 改进 措施 , 能 促 进 西 并 才 部 偏 远 地 区教 育 的发 展 , 而 更 好 的加 快 我 国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 从 提 高 我 国 综 合 国力 。
延伸点 2 , 办教学 点 l 个 民 2个 , 期 儿 童 教 育 学 校 l 。全 县 在 六 级 总 数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四 级 五年 年 人

西 部 偏 远 地 区 的 小 学 教 育 现 状
20 年 , 03 国务 院 做 出 了实 施 西 部 地 区 “ 基 ” 坚 的 重 大 决 策 , 两 攻 随着“ 基 ” 策的不断推进 , 远地区“ 学难 , 两 政 偏 上 留不 住 ” 问题 基 的 本 解 决 。西 部 偏 远 地 区 教 育 有 了较 快 的 发 展 。然 而 在 发 展 的 同 时 , 来 越 多 的 问题 却 显 现 出 来 。 越 2 1 年 6 , 者 参 加 了 玉树 灾 区 重 建 的 支 教 活 动 , 玉 树 州 00 月 笔 在 囊 谦 县 白扎 乡 第 二 中 心 寄 校 参 与 教 学 活 动 , 同时 考 察 、 观 了该 州 参 其 他 几 所 学 校 , 幸 对 我 国 西 部 偏 远 地 区 的教 育 现 状 进 行 实 际 调 有 研 , 得第一手资料进 行分析 。本文 以此为基 础 , 合部 分资 料 , 获 结 就 我 国偏 远 的 地 区 小 学 教 育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 囊 谦 县 位 于 青 海 省 玉 树 州 东 南 部 , 西 藏 昌 都 地 区接 壤 , 青 与 是 海 省 最 南 端 的 一个 以 牧 业 为 主 的 山 区县 , 素有 “ 海 南 大 门 ” 称 。 青 之 面积 约 为 1 7 平 方 公 里 , 口 约 为 5 7 。截 止 19 . 万 2 人 . 万 4 97年 , 县 全 共 有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3 所 , 中 民 族 中 学 2所 , 全 小 学 5 , 宿 5 其 完 所 寄 小学 7 , 望小学 3 , 房小 学 1 , 所 希 所 帐 所 民办 公 助 小 学 2所 , 学 教

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存在问题与对策

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存在问题与对策
不足 以改 变西部 农村 小学教 师专 业知识 贫乏 , 教 育 专业化 水平低 下 ,学科 专业 化整 体程度 不 高 ,无法适 应新 课程 的要 求的 总体 面貌 。本 文 通过 对西部 农村 小 学教 师发 展现 状及 年龄 构成 ,分析 了影 响其 发展 的原 因 ,提 出了一些切 实可行 的促 进农村 小 学教 师整体发 展 的思路 。

县 域 内的 中心学校 、完 小 、教学 点等 绝大 多数 学校都 面 临着 不 同程 度 的教 师缺 编 问题 。而 中心学校 、完 小 的办学条 件 较好 ,加 强 中心 校 的建设 又 是大 多数地 区学 校布 局调 整 的首要 目的。这 就导 致整 体 短 缺 的情况 下 中心学校 、完小 的教师 缺编 程度 较轻 ,偏 远地 区教 学 点 处于最 差 的境地 。
2 0 1 4 年第 1 期
C u r i r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镙夕 { . 诗丈
西部地 区小学教师存在问题与对策
王 文 明
( 甘 肃省 渭源县 庆坪 乡老王 沟 小学 ,甘 肃 渭 源 7 4 8 2 0 9 )
【 摘要 】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指引和倾斜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 西部艰苦地 区参加工作 ,实现人生梦想。就西部小学 教师而言,即可以参加市、县的统一分配考试,也可以参加统一特 岗 教 师的考试。教师资源优化 已经是教育力量发展之趋势,然而这些还
【 关键词 】 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整体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A
西部 地 区 自然 条件 艰苦 , 经济 发展 落后 。 在西 部大 开发背 景 下 , 经济 建设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就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落 后贫 穷正 与经 济 的快 速发 展激 烈碰 撞 ,农业 经济 作物 的升 值等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下 , 农村 教育 正面 临着 一 系列重 要 问题 。而作 为 西部农 村教 育发 展 的具 体执 行者 , 农 村教 师也 面 临着发 展 的迷茫 和无 奈 。想要 从本 质上 改 变教 育质 量 ,必须 走一 条 与城市 教育 发展 不 同的道 路 ,因地 制宜 , 合理 安排 教育 资源 ,使教 育效 果最 大化 。

西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西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我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我们对西部地区(合川区)部分偏远的农村小学三至六年1000余名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等方面做过以下的问卷调查:
1.问卷表:
2.归纳分析:
此次,我围绕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这一主题,从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量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西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这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据2006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全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书,其中,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年阅读只有6.4本书,农村人均年阅读只有3.3本书,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04月21日?12:31新浪读书)。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总第503期Vol.503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3月Mar.2021作者简介:卫月函(1994—),女,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教育;薛巧巧(1981—),女,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师教育。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卫月函,薛巧巧(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摘要:《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已经进行了两轮。

计划实施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成就与困难并存,凉山州的基础教育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其水平差距和发展阻力仍然非常明显。

本文依托“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聚焦制约凉山州中小学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从学校领导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凉山州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发展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14-03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推进的区域。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物质上实现了脱贫。

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该地区知识上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情况更是因为历史原因面临着严峻形势。

凉山州是我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2000年以前义务教育普及人数不足全州人数的1/3[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也是阻断凉山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凉山州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所关心的问题。

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

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
22个 镇 , 3个 街道 办事 处 共有 42所 初 中, 267所 村 小 学 , 35 1个 教学 点 , 校 点 分 布 比较 分 散 。 “ 远 农 工程 ” 自 20 开始 建 设 , 2 05年 007年基 本 结 束 。在 实 施 中 , 笔 者 遇 到 了 许 多 问题 , 有 的 带 有 普 遍 性 , 有 的带 有典 型 性 。 1 .“三 种 模 式 ” 硬 件 配 备 的 “模 式 化 ”
我 市 “ 远工 程 ”的 现状 农
师 和 学 生 每 月 或 者 每 学 期 也 就 只 能 享 受 那 么 几 次 信
息化了。 3. 理 技 术 人 员水 平 低 ,学 校 对 应 用 培训 不重 视 管
当 前 , 少 数 民 族 贫 困地 区 比 城 市 更 需 要 教 育 信 息 化 , 更 需 要 信 息 技 术 与 各 学 科 有 机 整 合 。 特 别 是 西 部 农 村 , 由于 长 期 受 经 济 、 环 境 、人 文 等 条 件 的
在 这 种情 况 下 ,管 理 应 用能 好到 哪 里去 。 4.管理 技 术 人 员任 务 重 , 待 遇 差
许 多 管 理 技 术 人 员 都 是 兼 职 的 , 特 别 是 “ 式 模
二 ” 中 的 管 理 技 术 人 员 , 除 了 要 上 好 文 化 课 之 外 , 还 要 做 好 兼 职 技 术 员 、 学 校 的 打 字 员等 等 。 包 括 “ 模 式 三 ” 的 管 理 技 术 人 员 , 实 际上 很 多 都 是 打 杂 工 , 哪
径 ,是 实 现我 国农村 教 育快 速 发展 的必然 选 择 。 “ 远 工 程 ” 的 建 设 使 农 村 义 务 教 育 产 生 了 重 大 衣
飞跃,可 以让孩子们 “ 同在 蓝 天 下 ,共 享 优 质 资 源 ” 。 现 在 , 硬 件 设 施 基 本 齐 全 , 可 以说 是 “ 事 俱 备 , 只 万 欠东风 ” 如何运 用 “ 远工程 ”的 “ 种模式 ” 。 农 三 、如 何 让 每 一 位 孩 子 都 能 享 受 到 优 质 的 教 育 资 源 , 是 亟 待 研究 解 决 的课题 。

西部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西部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西部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多种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当前贫困山区“两基”巩固提高困难重重,教育教学质量低迷,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和水平呈滑坡趋势。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必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

现状及原因分析山区农民家庭,世代以种地为生,靠很少的庄稼地在现在难以养家糊口,更不用说过“好日子”,为生计所迫,村里青壮年劳力只能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学生当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据我们调查,在200个小学生中,45%的孩子的父母双亲在外,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50%的孩子单亲照顾(也就是母亲在家或父亲在家),只有5%的学生父母都在,但却是有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有些孩子甚至寄养在亲戚家。

教育资源难以整合。

山区人口稀少而地形复杂,三五户人家,共一二十口人就是一个小村子,一千多口人的一个自然村就有八九个村民小组,一个自然村有一所完全小学,学生不过一百多人,在地形复杂的小村子,就学儿童只有五六人,多则十几人,但为了考虑到孩子上学的方便与安全,还要设教学点。

只因如此,师资数额欠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点大多都是聘请的代课教师,有的难以胜任复式班教学。

另外由于学校分散,教育教学设施还有教学设备不能集中,不能有效利用,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一方面大喊缺少缺少人才,一方面自己土生土长的人才又存在着大量浪费现象,实际工作中不重视人才,更谈不上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西部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即有钱的问题,又有体制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观念问题,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的整体观念。

农科教结合不是不够而是近于空白。

在人们看来,读了初中,读了高中,所学知识一走上社会就再也没有用处了。

这样升大学无望的孩子,读书也就没有关心了,只得及早缀学去打工了。

人们根本就考虑不到甚至不考虑也不相信,整个社会文化层次(直观地说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的提高,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我国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西部地区,可以说是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且相对滞后的地区。

所以,在西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西部给我们的感觉不只是经济的落后,教育也是非常落后的,尤其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更是落后。

笔者从小生活在西部农村地区,对西部的农村教育深有体会。

现在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可以说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但是西部地区教育问题存在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一、目前西部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整体素质不高在西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很规范,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良莠并存。

由于农村学校“普九”达标不合格现象严重,公办教师数量有限,只有聘请价格低廉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任教,造成这部分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多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公办教师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学历达标率低,一些教师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应学历,但所学非所教,教学基本功差。

由于农村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条件差,新的人才引不来,就只能大量聘用民办、代课老师以维持正常的教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学历结构不合理,同时学科结构也不合理,有的学校缺少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就只能聘用代课教师来充当。

笔者工作所在的学校,由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所以每年学校在招新毕业的教师的时候,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几乎很难招来,所以就只好降低标准,招聘一些学历层次较低的人员来进行教学。

外语人员就更是奇缺,所以就招聘了一些自考学历的人员进行教学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另外,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三十七八岁以上,而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短时期内还很难成为骨干教师。

(二)教育体制僵化,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周卫张铁道刘文璞这是一组不容忽视的数字: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统计,全国1.8亿文盲中,2/3是妇女。

至1993学年,全国261万未入学小学学龄儿童中,女童就有173.4万,占66.4%。

这些未入学的女童半数以上集中在西部十省区。

中国西部十省区地域辽阔,城乡发展极不平衡,聚居着40余个少数民族,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开发均属不发达地区。

全国141个少数民族聚居特贫县很大部分集中在西部。

由于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双语教学、宗教戒律的束缚,传统观念的影响,早婚多育的习俗等各种原因,使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成为处境不利地区处境尤为不利的一个群体。

西藏、贵州、青海、甘肃、宁夏是女童教育问题最为严重的5个省区。

女孩子是未来的母亲,由于女童入学率低,流失率高,造成妇女文盲率高、母亲素质差,伴随而来的是贫困愚昧、人口盲目增长,从而陷入了“女童就学难—一母亲素质差—一贫困愚昧—一多胎多育—一女童就学更难”的怪圈。

西部五省区女童受教育状况资料来源:国家教委1993年教育统计资料,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西北三省女童教育试验在行动1992年3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由宁夏教科所牵头,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协作研究的《农村女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正式被列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宁夏、甘肃、青海教科所女童教育课题组的专家,对三省区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聚居的15个贫困县的5065名7-15周岁男女儿童受教育状况进行了个案调查。

通过追因调查,诊断性访谈,我们发现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地区农村影响女童就学和学习质量低下的主要障碍和原因是:(1)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部分群众生活贫困,尚未解决温饱。

对教育需求不高,或无力负担书本费和杂费。

(2)地方财力拮据,教育投入不足,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时有发生。

学校缺乏课桌凳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勤工俭学薄弱,学校缺乏办学的必备条件。

论述边疆地区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述边疆地区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边疆地区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云南边境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责任重大,教育事业发展迫不及待,发展边境地区小学教育就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边境地区的的教育在学校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这许多突出的问题。

由于边境地区大多数属于高寒山区、信息闭塞、交通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突出,根据实习情况笔者选择云南省25个边境县中较有代表性的马关县做分析得出了: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质量低下;既懂本民族语言又精通汉语教学的教师缺乏,双语教学很难开展;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令人担忧;人口居住分散,撤点并校一方面规划不合理,导致适龄儿童上学困难,另一方面,许多寄宿制学校设施不配套,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面对边境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所学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分析总结马关县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出解决马关县小学教育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鼓励社会慈善捐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方便学生上学。

本文以马关县为例提出解决边境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的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边境;小学教育;问题;对策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国家、社会、家庭都对教育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

小学教育是人生中接受教育的基础对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

云南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马关县为例提出完善边境地区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同时为边境地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数的学者对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然而,像云南边境地区这样一个集农村与边疆一体的特殊环境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依然是一片空白。

本研究立足于云南边境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选择马关县为例,结合笔者的实际调查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找到了解决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问题切实可行的理论。

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美育美学研究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梁玉彦(绥阳县太白镇中心小学,贵州绥阳563300)摘要: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的弱势群体。

这部分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难以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亲情关爱和情感交流。

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现状和学校教育进行分析,探索在西部留守儿童地区加强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家庭、学校两方面提出实施留守儿童美育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美育教育—、引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叭在广大西部贫困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美育教育,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和心灵熏陶,是当前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明确要求,美育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役如何在小学课堂教育中引导学生获得以精神愉悦为特征的审美体验,促进西部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培育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西部地区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美育教育的现状(一)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心灵带来的影响。

在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形成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部分留守儿童群体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完整的亲情温暖,有的表现出厌学、叛逆、攻击性强等特点。

以贵州省太白镇中心小学为例,现有学生993人,留守儿童有285人,这部分学生的父母迫于生计选择外出打工,但因城市昂贵的学费、择校费和户籍限制使其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上学。

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

然而,面对实际教育的发展状况,西部偏远地区因其自身的资源及经济水平等原因,一直居于落后阶段。

由此,不仅阻碍了西部人才的培养,同时还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

由此可见,完善西部地区的小学教育,是推进西部发展的根本前提。

一、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西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落后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不健全等难题,由此而阻碍了小学教育的正常进行。

而在其教育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育经费不足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学中,其经费不足是阻碍教育的根本原因。

其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学校的设施以及教学秩序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迫于生活的压力以及教育经费的有限,以至于一些学生无法承担教育的相关费用,由此而面临辍学。

最后,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无法顺利的实施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由此而影响学校的日常管理。

2、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往往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

例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匮乏。

以至于当地的教育发展无法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从而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此外,由于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一些教师由于长期得不到相应的补助以及长时间的低薪水而选择外出打工;另一方而,一些当地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也往往选择较大城市的发展。

以至于在小学师资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4、教育观念薄弱在西部一些偏远地区,当地人民的教育观念比较薄弱,接受教育的意识也不强烈。

甚至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持极力反对的态度。

由此而影响了西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

二、完善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的途径综上所述,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中,仍存在在一定的问题。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西部农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

西部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教育投入缺口仍然较大,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上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这些既是西部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制约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

现实中西部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举债”达标问题较为普遍,已对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存在为“两基”而“冲刺”达标的现象,在西部地区表现得则非常突出。

为了“普九”达标,许多地方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办法,经县级政府批准,进行教育集资,创造或改善办学条件,然后再分年逐步偿还;或者向银行贷款,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而债务人一般是学校,乡镇政府只是口头承诺偿还贷款。

费税改革后,乡镇政府借以推脱了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因此,“两基”达标后,很多农村中小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据测算,全国欠债500亿元左右。

(注:李培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任重而道远”,2004。

)西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存在“举债普九”现象,这些年来,在落实农村“普九”、进行“两基”达标验收和改善办学条件时,相当多的学校用贷款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普九”工程,因而负债累累。

有学者认为,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教育的欠债主要是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

据我们对贵州省息烽县的调查,为迎接2000年的“两基”验收,县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办学条件。

世行贷款工程、义教工程的作用尤其重要,但其项目资金都只落实在主体工程上,需要县里匹配资金。

由于县财政紧张,无力匹配,匹配资金和附属工程资金就都要由学校承担。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只好赊帐举债进行建设。

根据县财政审计监察几部门核实的数据,全县“两基”欠帐911万元。

这笔欠帐学校无力偿还,县财政和县教育局也没有款项拨付。

据我们在一些学校了解,很多学校校长被施工单位追债弄得焦头烂额,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工作。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现状分析-教育文档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现状分析-教育文档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现状分析近几年,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西部农村,新增人口数量迅速下降,西部农村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减少。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一部分西部农村适龄儿童随父母流向城镇经济发达地区入学,还有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城市优质教育,放弃农活进城陪读,进一步导致了西部农村学龄人数的减少,从而加快了西部农村学校的萎缩。

面对生源减少带来的办学难题,为了保证农村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1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2004年教育部提出《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中有两项措施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关,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实施“两免一补”,给予寄宿生以生活补助。

西部部分区县为了保证农村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国家政策,对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大量寄宿制学校在各乡镇得到快速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因此,我国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及办学的现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反思。

一、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积极作用(一)有利于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在西部农村实行寄宿制后,实现规模化办学,为改善办学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了条件,寄宿制规模化的办学,对原本分布在各个边远村落的“教学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有利于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力量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从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配备及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校园文化都随着推行寄宿制的进程而不断地改变,这就为办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色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国内其他地区同样获得较大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保障义务教育,因此相对来说西部小学教育经费较为充足,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能得到基本保障,如走读生一天可以领两份“营养餐”,包括面包、饼干和水果。

但与东部地区的小学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资源分配、教育机会不均目前我国教育物质资源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尤其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均衡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障碍。

[1]据相关数据表明,上海市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已达91.0%,但西藏、青海等地达标率不到10%[2]。

西部地区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公平问题,即在不断普及和扩大教育的过程,保证我国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和人群能有大致相同的教育机会。

由于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绝大多数的适龄儿童均能接受适当的教育,但民族地区的居民由于受民族传统与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从而导致男女生比例出现失衡。

如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H校中,六年级的男女比例为3:1。

(二)师资力量不足青海小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进入西部民族地区师范学校学习的民族学生给予政策照顾,旨在通过降低这类学生的入学分数来保证师范学校的生源,但这种做法却直接导致西部地区的教师质量不高,男女师资比例失衡。

就笔者的实地调查得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三所小学教师数量为95人,其中男女教师比例为2:8,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占近40%,30岁以下的教师占15%,教师行业亟待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外地优秀人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不愿来西部工作,青海本地高校培养的师范生则千方百计选择经济好的地方就业,人才流失严重,教育资源积累难以提高,青海省20年累计流失人数超过3万人,调走或者自动离开青海的科技人员估计5万人以上[3],导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师结构的合理性难以维持。

(三)棍棒式教学、逃学事件冷处理教师普遍认同教学过程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A 很肯定地向我这样说道:“我以前在江苏进修过,听过很多当地教师的公开课,确实如你们所说的,他们上课很有激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确实比我们强得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况并非如此乐观。

教师B认为西部教学质量低的原因在于高海拔的相对缺氧的生活环境导致西部地区学生的智力不如东部地区,学生普遍注意力分散。

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他们常采用棍棒式教育,“我们也不想通过棍棒式教育,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书本知识我们也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想提高学生成绩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体罚”。

此外教师对待学生逃学事件的处理方式与东部不同。

腼腆的五年级学生A逃学,没上学也没回家,家长和教师均没有外出寻找A,教师C解释道“这种事很常见,他们饿了会自己回家”,三天以后A确实独自回家了。

而在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家长面对此类情况会选择报警而非置之不理。

(四)特殊儿童混班教学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东西部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在青海地区,普通小学将特殊儿童纳入教育范围中,但在如何教育特殊儿童的问题上尚无定论。

就一案例进行说明:三年级小朋友B,性格内向,看到老师时总是小心翼翼的样子。

由于所带班级较多,我并不能认清所有学生,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B。

直到班主任D告诉我这名学生家族遗传性智力存在缺陷,动作迟缓,我才注意到他。

有次我的课结束,但因为要做眼保健操,必须要有教师守在班级中,我就暂时留在班级中了,实际上学生只是各自玩各自的。

我无意间发现B 似乎在拨弄自己的衣服,便走过去看看。

原来因为天气较热,他想把自己的毛衣脱掉,但总是拉不开校服外套的拉链,于是我帮了他。

我在帮他弄时很多其他学生围了过来,我便告诉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看到别人陷入困境时应帮助他人。

我只是随便说了一句,效果却出奇的好。

令我惊讶的是,自此之后,B常常在我上课之前的两分钟前递给我一些自己的零食,有时是一小撮蚕豆,有时是葡萄干或者板栗。

这让我很感动,不是为这些零食,而是孩子愿意与教师主动交流,这是他交流进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在这个班级中,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教育,学生对于诸如宋文明的同学并无特殊待遇。

尽管在教育过程特殊儿童常跟不上学习进度,但教师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辅导。

此外,由于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对于小学的重视度较低,更多关注的是初中。

学生初中一毕业,考不上当地的高中,就出去打工或者去寺庙念佛经。

青海省贵德县唯一的普通高中每年大约接收450名高一新生,而整个县城约有1000名初三学生,中考之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去出去打工或上职业高中,职高上完之后就回家放羊或从事某种技工类工作。

由于政策倾斜,当地绝大部分高中生都能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试图改善青海地区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应追本溯源,寻求其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原因。

在影响青海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诸多原因之中,最关键的是无法确保财政资金分配的效率性以及社会观念存在偏差。

(一)财政拨款的效率当前西部民族地区主要采取的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义务教育支出资金80%由县级政府负担。

对以青海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来说,相对固定的资金来源能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但在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县级政府的教育拨款无法确保其经费的配置效率。

青海地区学校的特点在于建筑、设施配备与东部地区差距不大,但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上,如教师个人能力、师资培训方面投资等方面的比重较小。

正是财政拨款的效率性存在不足,导致青海地区小学教育质量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二)社会观念的偏差生态学理论主张个体的生存环境是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其中微系统是个体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员,受到教育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家长和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

青海地区的大部分家长对教师职业持有以下观点,“你知道学生的家长如何对自己的孩子怎么说教师这个职业吗?他们往往说”你们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当个老师!””言外之意是在家长的认知系统里,教师这个职业是所有职业中最差或者最不屑去从事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存在偏见。

教师的职业声望在西部地区处于偏低水平,这与当地的风俗人情相关,教育自身不被重视,使得教师职业声望较低。

鉴于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全国统一的小学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青海等西部地区的实际,不能满足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由于政策的适度倾斜,大部分学校的物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基础教学设施配备齐全,但在经费使用多是用于改善学校的建筑环境,相对忽略人文环境的建设。

学校管理层对政府拨款的使用应具有谋划性,在积极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应加强精神环境的建设。

教师的外出培训经费、各年级部相关学习活动的经费应有所增加,减少形式化的经费投入。

此外,为促进各民族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建议学校多举办民族文化竞赛,既能丰富课余生活,又能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维护民族统一。

(二)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的主体包括父母、教师以及社会人员。

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应承担儿童教育的义务,重视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作用,主动与教师共同交流。

由于西部地区多数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多是将孩子送往寄宿制小学,家长认为“既然孩子在学校学习,那么教师就要为孩子百分之百负责”,家长应意识到孩子的教育是多方合力的过程,绝非单靠教师个人能够成功,因此家长应转变“教师负责制”观念;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他人,应转变“棍棒教育”观念,树立全纳教育观。

棍棒教育是迫于无奈的办法,但教师应相信每个儿童是善良纯正的个体,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和智力障碍的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多与学生交流,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此长彼消的过程;此外社会人员作为影响教育质量的间接因素,应树立“人人参与教育”的观念,而不只是以教育系统以外的旁观者自居,肯定教育的价值,认同教师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师职业声望,间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知识与技能、思想观念等都会影响教育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1.培养“留得住”的师范生高等教育的师范生是提升西部教育质量的后备军,改变西部教育滞后的现状必须将发展师范生教育视为先导性工作。

西部高校培养的师范生并不少,解决西部人才危机的关键在于如何留得住本地人才。

师范生首先应掌握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以确保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其次,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应鼓励师范生留在西部工作,尽管西部条件不如东部优越,但大学教师应注意搜集西部教育的现状资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第三,鼓励师范生深入西部贫困地区体验教学,使师范生切身体会到西部师资力量的不足,了解西部教育的现状。

2.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政府部门和学校应注重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政府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提高薪酬待遇、实行轮换制教学,延迟退休年限等,使教师能安心工作,维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4]。

学校应大力支持与鼓励教师培训进修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通过外出学习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识能力,此外教育机构的相关领导应关注东部学校的相关信息,与东部小学教师和领导就学校建设和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注重借鉴东部的优秀教学经验,同时,应实时更新教学硬件,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性保障。

3.积极引进东部地区人才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多方力量集中的结果,促进西部教育发展需要东西部的协同合作。

西部高校在提高自身师范生教育水平的同时,应积极吸收东部地区人才。

自然环境恶劣以及经济条件的落后使得中东部教育人才望而却步。

积极引进外地人才,首先应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向西部较为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借鉴经验;其次促进东西部文化交流,如江苏省对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研究生支教行动已取得较好效益,建议西部地区应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从中东部选派优秀大学生或优秀骨干教师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

作者:包钰单位:南通大学[1]徐小洲.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中外比较[J].人民论坛,2005(12):18.[2]冯建军.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而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1):37.[3]顾华详.西部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4(4):34-35.[4]刘岩红,王晶.论西部教育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