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编写遇到的问题所在1:编什么
Fra Baidu bibliotek
突出的问题
迄今为止,离科学而理想的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 • 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高彦德:内容没意 思、趣味性差是除文化、文学教材和含文化、文 学内容的教材外大部分教材的突出问题。 • 生词量大、难度高,使学习者产生畏难心理,并导 致其丧失应有的兴趣和自学自觉性。 • 规范化程度低,一部分教材常常在书写、语法体 系、语言点释例等方面做不到规范和系统,容易误 导学习者。 • 练习编排等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 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
课程设计
• 一、课程设计的宏观研究 •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宏观研究
• • • • • • • • • • 1课程的属性 2课程设计的三个选择 3课程设计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4课程设计的原则 5课程目标的分类 6课程设计的内涵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7课程内容是什么 8课程设计的内涵2:选择课程内容 9课程设计的内涵3:组织课程内容 10课程设计的内涵4:因子分析
10课程设计的内涵4: 因子分析
• • • • • • A课程计划:目的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B学习者:需要、兴趣、能力、角色 C教师:责任、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D教育环境:组织、材料、行政的支持与限制 E社区:价值观、期望 教学的状况对课程设计的成败起着制约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课程设计
• 50年代“先语后文”,先教口语后教汉字。随后 改为语文一体,说话和读写一起教。 • 70年代有综合教学和分科教学争议。综合教学 “一条线”:精读课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分科教学“两条线”:听说和读写分开来教,听 说先行,前两节教听说,后两节教读写。 • 80年代,精读课领头,听力、口语、阅读、汉字 课跟上。 • 近年来,以汉语综合课为核心,辅以口语、听力、 阅读及汉字课。
6课程设计的内涵1: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在学科内容 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则是 对其的进一步具体化。 依据有三: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7课程内容是什么
• 1课程内容是教材: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 • 2课程内容是学习活动:源于各种社会需要 的课程目标观,多适于活动类课程。 • 3课程内容是学习经验:学生与外部环境的 相互作用,教师职责是构建适合于学生学 习能力和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 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则
• 针对性原则:学习者的自然条件、学习目的、学 习时限等; • 实践性原则: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语 言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习得和发展; • 趣味性原则:展示的语言材料必须有实用价值, 要适应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材料风格要多样化。 • 科学性原则:系统安排语法点、常用字词、功能 项目、课文内容,对语义内容、结构句型、语用 限制等语言知识的解释必须明确、准确。
初级汉语教材回顾
• 50年代《汉语教科书》以语法结构为主; 60-80《基础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 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 • 80-00《初级汉语课本+听力+阅读》《现代 汉语教程读写篇+听说篇》 • 00初级汉语+听力教程+阅读理解+口语
教材编写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 1.教材的数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尤其 是90年代以来; • 2.教材的种类不断丰富,已经初步形成多种 层次、多种类型、可以基本满足多种需求 的教材体系; • 3.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不断加强 和深入,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标志着对外 汉语教材编写研究所达到的水平。
8课程设计的内涵2: 选择课程内容
• 1必须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科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是今后能力发展的基石。 • 2必须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课程内容应考 虑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 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 • 3必须使课程内容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 应: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
9课程设计的内涵3: 组织课程内容
• • • • 连续性原则:直线式陈述主要课程要素; 顺序性原则: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 整合性原则:各种课程内容之间要有横向联系。 纵向组织从简单到复杂依此推进,同时必须适应学生的 生理的、社会的、认知的、情感的发展;横向组织要考 虑到各课程之间的兼容与匹配。 • 兼顾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以组织课程内容、按学 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这两个方面。 • 既要直线式展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要照顾学生认 知特点,在不同阶段适当重复某些课程内容,以逐步扩 大范围和加深程度。
1课程的属性
• 1社会属性:注重社会功能性知识,着眼于使学习者掌 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 和社会问题解决力。 • 2文化属性: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着眼于人类在漫长 岁月中积累的学问知识技艺等系统知识。“体系化的人 类经验的宝库”。 • 3人本属性:注重学习者因素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兴趣 需要能力,使课程适应学习者。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
4课程设计的原则
• 变革性或时代性: • 适切性: • 超前性或准备性:
5课程目标的分类
1以行为活动方式来陈述的行为目标(学习是通过 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 2以解决问题的清单来陈述的目标(主要是认知灵 活性、理智探索、高级心理过程); 3以开放为特征的表现性目标(关注学生在活动过 程表现出来的首创性反应,使其有机会探索发现 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
2课程设计的三个选择
• 1课程的整体结构是趋于分散还是趋于整合;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趋于学术性还是趋于生活性; • 3课程的展开方式是注入主义还是尊重学习者自 我活动。
3课程设计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 如何设计出能够有效地授受有益于现实生 活的具体知识的课程; • 如何发展起能够在儿童的人格中统整多方 面知识与力量的课程; • 如何才能发展适于每个儿童、促进其主动 学习、完善个性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