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方向参考书目

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方向参考书目
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方向参考书目

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方向参考书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5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 6.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 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8.Davis.?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 (Doing Cul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1

9.顾曰国.?跨文化交际?(附MP3光盘1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9

10.Samovar、陈治安.?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08

11.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12.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语言文化类)?,外研社 2006.06

13. Willi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7

14.许力生、吴丽萍.?教师手册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跨文化交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

15.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9.12

16. Scollon、贾玉新.?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外研社,200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7046538.html,rry A.Samovae .?跨文化交际读本?(第10版),上海外语教育,2007.01

18.马丁(Judith N.Martin)、中山(Thomas K.Nakayama).?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0

19.William B.Gudykun. ?跨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上海外教社 2007.08 20.樊葳葳.?跨文化交际视听说?(附MP3光盘1张),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项目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3

21.樊葳葳,陈俊森,钟华.?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第2版),华中科技大学,2008.05

22.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

23. 哈蒂姆.?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社,2001.01

24.许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教社,2009.07

25.许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05

26.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04

27.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研究(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

28.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原创版)?

29. 王催春、朱冬碧、吕政.?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8

30.威廉、金洋咏.?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第4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7

31.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01

32.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2

33.多德.?跨文化交际动力(第5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

3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2

35.(美)萨莫瓦尔(Samovar,L.),(美)波特(Porter,R.)著.?跨文化交流(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7

1.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 ,2000.8

2. Samovor L A, Porter R 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Belmont, CA: Wadsworth.1991

3.The Silent Language. Hall ET. New Y ork: Doubleday. 1966

4. Hu Wengzhong.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n Research Press, 1999.1

5. Gudykunst W, Kim Y Y. 2nd ed. Communicating with S 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w Y ork: Random House. 1992.

6. 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7. Beamer, Linda, Iris V arn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 Beijing: Q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8. Stewart, Edward C, Bennett Milton J.American Culture Patterns: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eijing: Intercultural Press. 1985

9. Francis L K hsu. Americans and Chinese: Passage to Difference.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1981

10. Brislin, Richard W, et al.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A Practical Guide. Sage Publications. 1986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增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了20万。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以便尽快的实现与中国人的交际进而实现与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实现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之后,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仍然常常在交际中遇到难题,有时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话和严重的文化上的不妥行为,究其根源,是因为留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其实,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不光是只要明白发音,认识汉字,语法等。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对于中国的历史,价值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适当的了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学习好汉语并应用于交际。因此,必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和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才可以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显然是有差异的,即文化差异的存在。于是,我们应当首先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义何在。“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古往

今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述,反映了文化涵盖内容的广泛和深入,以及人类对于文化研究的重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这样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主要是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对文化进行定义,而不少学者认为,文化除了精神文化、方式文化外,还包括物质文化。文化的冰山比喻有助于对文化的全面理解。文化是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的,显性部分即冰山浮出水面的可视部分,是外在直观的事物,隐性部分即冰山水下的不可视部分,例如社会规范、价值观、信念等。本人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特定群体所表现的具有显隐双重性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显性文化反映和体现了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驱动和支配着显性文化,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即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别。文化差异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应当从文化显隐性的特点出发,将文化差异分为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显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成果表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语言的不同亦属于显性差异。语言不可视、不可触,却可以听到,它是一个客观存在。隐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行为方式、创造的精神成果表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次会导致文化冲突。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在职教育硕士英语专业汤瑾61120400019 导言: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离开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英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教师在教授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引进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围绕着语言知识进行教学。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们授课的主要环节仍然是词汇的分析、句型的操练、语法的讲解和课文的翻译,而较少关注语言以外的文化因素。学生们记住了太多的单词、巩固了太多的语法,通过了高考;但是,他们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会经常犯语用错误,不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日常英语交际。由此,我认为,英语教学中只传授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语言教学必须和文化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探讨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现状以及研究培养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和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国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现状;我国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剖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文献综述: 1. 关于“文化”的释义 第一位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是英国学者泰勒,《原始文化》他在(1871)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德·保罗·斯查尔福指出:“‘文化’是我们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精神上、心灵上和物质上的一切事物……文化是一个整体,不仅包含思想观念、发明创造、人工制品、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 考核类别: 适用专业: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 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 用,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 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 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减少和避免误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 性,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 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专业必修课 考试 适用对象: 本科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 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帮助学 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 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 cati on Across Cultures ( 4 学时)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真题·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真题2015.6.5临床专业 一、案例分析(答题说明:每题10分,合计10.0分。) 1. Situation: Two Americans, Bill and Tony, are talking about Tony’s unhappy experience with his Chinese college. Bill: Hi, Tony. How’re you doing? Tony: Fine. Just got back from visiting the home of one of my Chinese colleagues. Bill: Oh, have a good time? Tony: Oh yes, very good. Mind you, I was bit hurt about the way they treated my present. You see, I know they like western music so I brought them back some of the latest tapes from the UK. Had them all wrapped up beautifully and gave them to them as soon as I got inside the door and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 Bill: What? Tony: Nothing. Well, more or less, they said thank you but then just put them away in a corner. Didn’t even bother to unwrap them. I must say I felt a bit miffed after all the trouble I’d taken. 参考答案:答题点:Gift giving in the West 三、跨文化单选(答题说明:每题1分,合计15.0分。) C22. Cathy is talking to her friends Bill and Tod outside the cinema. Cathy: Well,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film, then? Bill: Oh, I thought it was great. Didn’t you think so?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U2Pa课文翻译定稿2014

Unit 2 Passage A 1. 中国的核心价值与儒家思想有关,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是对人际关系中道德品质的总结,孔子就用它来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统治阶级用这五伦来处理每件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分级的社会,即臣忠于君,子孝于亲的社会。 2. 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强调人的尊严以及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他们提倡人不仅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更要具备完善自己和创造奇迹的能力。这就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自那以后,人们开始尊重人性,随即有发展出了我们今日称之为“自由”的思想,即民主。 3. 以美国为例,优秀的个人价值观就是独立、努力以及生活成功、个人成就与乐于助人三方面实现平衡。就社会价值观而言,美国人在这6方面领先:言论自由、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公开争论、独立思考和。而中国的价值观则提倡努力工作、尊重学习、诚实守信、独立自由和持久忍耐。亚洲人值得推崇的6个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有序、和谐一致、政府问责、开拓思路、言论自由和尊重权威。 4. 与美国人不同的是,东亚人通常更尊重权威,赞誉社会有序,可与他们一致的是亚洲人也尊重新观念,政府问责及言论自由。 5.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体文化密不可分。 6. 个人主义就是人们注重个体、强调个体需要。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 7. 集体主义文化即把自身当作是集体(家庭、单位、部落、国家)的一员,一般认为集体的需要高于个体。大多数亚洲文化,包括中国在内,倾向于集体主义。 8.个人主义是指在一个社会里个人权利是首要的。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和人格,这应该得到认可并强化。因此,如果不理解个人主义,则无法理解西方的文化和西方人。唯有理解了个人主义,我们才能明白西方人对家庭、友谊和隐私的看法。个人主义的核心是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就,作为一项社会的基本品质,它被高度地重视,并被人们真心铭记和认真领会。 9. 在基督教的传统文化中,个人主义不但对彼此重要,而且对社会对上帝都重要。个人主义从他们的祖先那里传承下来,因而对西方人而言,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而是正直。他们如此重视个人主义,以至于他们认为如果有人不去实践个人主义,那就是错的行为。“自助者天助”,从这句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个人主义的态度。可是对中国人来说,个人主义是贬义词,是利己主义,它就意味着自私的人品和散漫的纪律。 10.传统的中国信条,尤其是儒家思想,欣赏集体主义。它强调群体合作,强调个体的成功归功于单位、组织或社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人认为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利益是非常高尚的品质,继而谦逊待人、善解人意的品质也受到高度赞扬。 11. 让我们从这两个事例来看文化的基本差异:学校 学校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差异。例,中国的中学、甚至大学,学生通常群体组合,他们被编成班,所有同班同学学习同一课程。相反,美国高中和大学的学生都是个体的组合,他们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选择几门课程,因此他们经常到不同的班级上不同的课,也没有类似中国的“班” 12. 另一个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区别的例子就是宴会。比如,在中国,宴会通常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或观赏节目,有的观看,有的会亲自参与节目。相反,美国典型的宴会就是鸡尾酒会。在晚会中大家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聊天,间或走动走动,换换聊天对象。 13.下面是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更具体的区别。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6,2012 General.No.130 2012年第6期(总第130期) JournalofQiqiharJuniorTeachers’College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明显,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更加频繁,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也更加迅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及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3年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在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高中老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高中学生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也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他们的行为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可能擅长做练习和语法,但是他们不能用英语流利的和外国人交流。当面对外国人的时候,他们由于缺乏跨文化知识而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邓炎昌教 授(1997)曾说过 ,“学习一门外语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它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事实上,学习一门语言是离不开学习其文化” 二、文献综述(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 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二) 语言与文化Brown(1978)认为文化是居住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的人们所共有的信仰、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总和。Kohls(1979)给文化下定义认为文化是指特定的群体所共有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及各种行为。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它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建筑和科学技术等;另一类文化即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宗教信仰、社团组织等。对语 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第二种文化。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间相似的语言形式或不同语言的同一个词语常传达不同的信息。 (三)文化与交际 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交际有两种方 收稿日期: 2012-10-24作者简介:熊延燕(1987———),女,甘肃省兰州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向: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熊延燕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6505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是关于跨文化 交际与外语教学关系的讨论。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对于中国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还比较薄弱。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形势并找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做了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以及使用外语的能力。关键字: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法中图分类号: H0-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2) 06-0014-02The Training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XIONGYan-y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of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 Abstract: TheNewEnglishCurriculumStandardspointsoutthatdevelopingstudent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toinEnglishteachingandlearning.Thispaperattemptstodemonst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inseniormiddleschools.Asisknowntous,languageisthemirrorofculture.Thereexistmanybighug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traditionandwesterncultureforthestudentsinseniormiddleschools,buttheyusuallyignorethemandputthemaside.Itisthemaingoalofthepaperto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th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se-niormiddleschools,andfindoutthereasonswhythestudentshavelow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Finallythepaperalsoofferssomeapproachestodevelopstudent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hopingtoprovidesomerelatedinformationwhichcanenhancetheirabilitytolearnanduseaforeignlanguage. Keywords:seniormiddleschoolstudent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approaches14——

专业英语参考书目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 1.戴炜栋何兆熊(主编)《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second 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George Yule 1996/2000 The Study of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4.Pres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Teaching Press.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方向考研参考书目 一、美国文学 1.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Peter B. High, 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andNew York: Longman, 1988。 二、英国文学: 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1.Wellek, René&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2.陈惇、刘象愚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吴伟仁编: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 5.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石观海编:《中国文学简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7.杨剑龙、钱虹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法考研参考书目 1.K.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2.David Nunan(主编):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体验英语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Jack C. Richards: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语言教学矩阵)外语教学法丛书之十九,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笔译)考研参考书目 1.[英]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考研参考书目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 1.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1)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2)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3)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等等。 2.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高中生如何进行英文报刊阅读

高中生如何进行英文报刊阅读 第一,应读懂标题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读标题来决定是否要读该内容,然而英语报刊 的标题往往比较简明,有时一下难以读懂,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标题的 特点。那么英语报刊杂志的标题又有哪些特点呢? 1.标题常用一般现在时 虽然报刊的内容往往发生在过去,但为了使读者有新鲜、生动和真实 的感受,而标题常采用一般现在时。如:“MrsChiangdies”(宋美 ) 玲去逝);“FloodshitIndonesia”(洪水袭击印度尼西亚 2.标题往往省略be动词 凡是表示现在进行时态的场合,为了语言简洁,标题往往省略be动 词而用行为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表示标题。如:“Workingforabetterfuture”=APECisworkingforabetterfutur e.(亚太经合组织为更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3.标题常用带to的不定式 英文报刊的标题常用带to的不定式形式表示将来时态。 如:“F1toraceplane”=F1isgoingtoraceaplane.(一级方程式赛车 将与飞机比赛。) 4.标题常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 在标题中往往省略被动语态中的助动词be,只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 语态。如:“CaughtintheWeb?”=Areyoucaughtintheweb?(你

沉迷网络吗?) 5.标题通常省略某些词,尤其是冠词和系动词 英语报刊的标题力求简洁,而省略是简洁的有效手段。在不影响表达 的情况下,英语报刊标题常省略以下四类词:①省略冠词。如:“Fishsavedbykiss”=Afishwassavedbyakiss.(一尾鱼被一个吻 救活了。)②省略某些动词或系动词。如: rniawasonfire.(加利福尼亚起火“Californiaonfire”=Califo 了。)③省略一些连词、代词或引导词。如:“Giveahelpinghand”=Let’sgiveahelpinghandtothosewhoareneedinghelp.(让我们给需要 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Kimkeepshertitle”=KimkeepsherWTAchampionshiptitle.(K im继续保持她的女子职业网球协会年终总决赛的冠军。)④、省略介词。如:“Biggestbreakfast”=Thebiggestbreakfastintheworldisserve dtoCroatians.(克罗地亚人享受世界上最大的早餐。) 6.标题常使用缩略词 为了简洁,英文标题中大量使用缩略词,尤其是首字母缩略。如: APEC=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WHO=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 WTO=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猜词意

中韩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中韩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1. 故事发生在中国大学中韩同学之间。有一个韩国男留学生,经常喜欢带帽子上课。中国同学们说他帽子很好看。这位韩国学生放假回国时,给中国男同学们买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帽子,作为礼物想送他们。开学后,把帽子带到教室让同学们选。同学们有选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最有剩下绿色的帽子。他把最后没有人选择的绿帽子,非常热情地送给了晚来的同学。这时,中国同学们都笑他说“让他带绿帽子!”。这位韩国学生很莫名奇妙。觉得绿色的帽子很罕见颜色也鲜艳好看,同学们为什么讽刺他? 分析:本案例中,韩国朋友不知道“戴绿帽子”中国有别的含义。在韩国很多年轻男孩们喜欢带休闲帽子。颜色也有各种各样的,很时尚,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是在中国,以前为了区分妓女家的家族,给这些女性的丈夫戴绿色的帽子。现在如果丈夫在外边有别的女人也会说“戴绿帽子”所以中国男性送绿色的帽子是失礼了。 案例2. 故事发生在国际婚姻的两口子。丈夫是韩国人,妻子是中国人。结婚不久,这位妻子怀孕了,在家里养身。有一天,妻子跟丈夫要了一杯水,丈夫匆匆忙忙从冰箱里拿出来水瓶,倒满杯子送给妻子。妻子一看很不高兴。说他“你怎么会给我冰水?”丈夫不明白妻子为什么反映这么大? 分析:本案例中,韩国丈夫不知道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在韩国很多人喜欢喝凉水,觉得热水不解渴。从小就有喝凉水的习惯,所以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习惯性把水放在冰箱里。中国比较讲究中医文化,觉得喝凉水对胃有刺激。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中国人也喜欢喝凉水,但是从养身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来看,怀孕时更应该注意。本案例是因为不同生活习惯造成了小小的纠结。 案例3. 有一个中国人曾经在韩国留学,在韩国有很多朋友。现在已经回中国工作。清明节放假,他带几个中国的好朋友,想一起去韩国看看他的韩国朋友。有一个韩国朋友听到消息之后,说好了去机场接他们。这位韩国朋友,为了给他们惊喜,宣纸上用毛笔亲自写了汉字“欢迎中国朋友来韩国,想念马某某,二零一二年四月一日”。中国朋友们到韩国之后,在机场看这到他写的汉字,苦笑不得。 分析:本案例,韩国人的立场是亲自动手用毛笔写了欢迎辞,表示特别重视你来,诚心诚意地写出来汉字。“想念马某某”是想表达这位中国朋友回国之后,一直很想念了他。但是中国朋友看来白色的宣纸上用毛笔写字是有丧气。这样写欢迎词是很奇怪。再有那些表达方式和最后还写了日期,更增加了气氛。其实在韩国也有这样的含义,但是正式场合或者写毛笔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参考书目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参考书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4.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新世界出版社1993年版 5.范琪,李绍先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6.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8.季羡林、张光璘《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9.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江畅、戴茂堂《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1.李东洋编写《饮食文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2.林继富编著《西藏节日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夏锡华,张冬贵《英语国家文化小知识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8.许锡挥,李萍主编《粤港澳文化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吴同瑞主编《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尹靖《中华文化大观》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1.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2.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4.(美)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李小兵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 Abstract: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mportant goal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ur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igh-qual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alent.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English teaching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交流不可避免会产生误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涵义 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涵义涉及到文化,交际还有能力等层面,交际和交际能力是其基础。英语中的“交际”,也就是“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意思是“共同”“共享”,信息的交换和传达等。Lusting &Koester( 1996) 认为交际是人们通过符号来创造共享意义的过程。关世杰( 1995) 将交际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根据现代交际学范畴,交际是人们相互沟通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Hymes 提出,指的是有着具体文化身份的说话者和某一客观存在的言语群体进行恰当交流所必须要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文化和交际有所不同,其概念难以界定,早在

(完整版)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 2 理解美式幽默的初步分析 3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4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 5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6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7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8 《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 9 英法词汇的比较研究 10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1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3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14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5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商务谈判委婉语研究 16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17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 18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 19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 20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商务沟通中的委婉语 21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22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 2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24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 25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 26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 27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28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29 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3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1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32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33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 34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35 论基督教对信徒的影响分析 36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37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 38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39 心理因素对提高英语口语的影响 40 现代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比较研究 41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 例研究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增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了20万。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以便尽快的实现与中国人的交际进而实现与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实现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之后,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仍然常常在交际中遇到难题,

有时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话和严重的文化上的不妥行为,究其根源,是因为留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其实,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不光是只要明白发音,认识汉字,语法等。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对于中国的历史,价值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适当的了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学习好汉语并应用于交际。因此,必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一、文化和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才可以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显然是有差异的,即文化差异的存在。于是,我们应当首先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义何在。“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述,反映了文化涵盖内容的广泛和深入,以及人类对于文化研究的重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报告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报告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分析 ——以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为例 一、调查目的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语言学习成绩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了解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情况,我们对国际交流学院的留学生做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共41人。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 国籍:日本人5位、韩国人12位、朝鲜人7位、俄罗斯人5位、德国人1位、塞内加尔人1位、蒙古国人1位、西班牙人1位、塔吉克斯坦人1位、印度尼西亚人1位、泰国1位、美国1位、亚美尼亚人1位、塞拉利昂人1位、越南2位、巴布亚新几内亚1位; 性别:男人19位、女人21位; 学汉语时间:不到一年的10位、一年到三年24位、三年到五年5位、五年以上1位; 来中国时间:不到三个月9位、三个月到半年4位、半年到一年22位、一 ; 年以上8位 学习目的:找到更好工作16位、喜欢中国文化8位、方便到中国旅游3位、专业要求11位、其他5位。 三、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调查时间 2011年4月

五、调查结果 单位:人(共发放41份,费卷1份,有效问卷40份) 选项 A B C 正确率% 题目 第一题基本常识 40 100 第二题基本常识 7 30 3 75 第三题待客礼节 18 4 18 45 第四题餐饮文化 16 24 100 第五题饮食习惯 1 32 7 97.5 第六题称呼礼节 9 23 8 57.5 第七题传统文化 8 27 5 67.5 第八题思维习惯 7 9 24 82.5 第九题交际技巧 15 21 4 52.5 第十题交际技巧 2 3 35 87.5 六、调查分析 第一题所有调查对象都能选出正确答案,说明基础性社会常识掌握的很好; 第二题大部分调查对象能选出正确答案,说明对节俗常识掌握较好; 第三题有18人错选为A,这些人包括日、韩、朝、俄、德、越等国人,说明他们对中国的待客礼节不太了解,可能是受本国文化影响; 第四题、第五题所有调查者都能选出正确答案,说明对中国饮食、餐饮文化掌握很好,因此推测在这方面不会出现交际障碍; 第六题9人错选为A,主要是韩、朝留学生,8人选为C,主要是日、德、瑞典留学生,结果与我们预测相反,可能是受调查范围较小影响; 第七题8人错选为A,5人错选为C,包括所有被调查国家,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错选为C的人经深入访谈了解到是受中国当前影视剧影响; 第八题7人错选为A,这7人都是朝鲜留学生; 第九题15人错选为A,这15人包括日、韩、朝、俄、德、瑞典,4人错选为C,都为朝鲜留学生,说明错选为A的留学生对中国交际技巧了解但不深入,错选为C 的留学生对中国交际技巧不了解; 第十题35人选对,说明了解中国人在交往中的谦虚态度。七、调查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