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13章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13章.pptx

西方经济学第13章.pptx
• 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 这一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用物价上升代替工资上升,它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 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π PC
π1
A
B π2
O
u1
u2
u
图13-6 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16页/共36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 引申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 其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修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样, 经济 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变动关系。
• 由于投资-收入之间的不稳定的关系使经济体 系形成了周期性波动, 因此, 政府可以通过经 济干预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
• 乘数-加速数模型第3作0页用/共3的6页 限制条件。
第三节 经济周期
四、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发展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 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 其中特别是技术冲击。 • 资本积累、替代效应和不同类型的调整滞后等三种传导机制能随着时间 的推移把初始冲击进行放大和传递,最终形成整个经济的波动。
第10页/共36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成 因,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 况下, 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 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 显著的上涨。 •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 进口型通货膨胀
P
AS
P3
AS3
P2 P1
AS2 AS1
E3 E2 E1
AD
O
Y3 Y2 Y1 Yf
Y
图13-4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第11页/共36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及其分类(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和其他收入。

(3)小口径是最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就是这个口径。

税收(最小口径)+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4)财政集中度(宏观税负):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5)我国政府收入:税收、社保基金、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

(6)国际政府收入: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

2、税收的内涵(1)征税主体:国家。

(2)征收目的: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

(3)征收依据:法律、政治力量。

(4)征收过程: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

(5)征收结果:取得财政收入。

3、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税收本质的体现,区分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固定性。

*无偿性是指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4、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5、税负转嫁方式:前转(最典型、最普遍)、后转(一般消费品,压低进价转给供给者)、混转、消转(自行消化,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旁转、税收资本化(土地交易)。

*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6、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不易转嫁);(2)课税商品的性质(必需品容易转嫁);(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间接税易转嫁);(4)课税范围的大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十三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十三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十三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十三章,这可是个挺重要的板块呢!咱们先来说说这第十三章里的一些关键概念。

就好比在一个大商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一章就像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专柜,里面摆满了经济领域的“宝贝”。

比如说,这里面的供求原理,不就像咱们生活中买菜卖菜一样嘛。

菜多了,价格就可能下降;菜少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这供求关系的变化,就像天气的阴晴,时刻影响着市场的“温度”。

再看看那复杂的市场结构,是不是有点像不同的班级?有竞争激烈的“大班”,也有少数几家主导的“小班”。

在“大班”里,大家都拼命表现,想脱颖而出;在“小班”里,那几个“尖子生”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还有那成本理论,这不就是咱们过日子算的账嘛!生产东西要花多少钱,怎么能省点成本多赚点利润,这可都是学问。

就像咱们在家做饭,得算算买食材花多少,水电费又用了多少,能省则省,让“小日子”过得更红火。

第十三章里的一些模型和图表,初看可能觉得头疼,可仔细想想,这不就像地图嘛!虽然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让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搞清楚了,就能带咱们找到经济世界的“宝藏”。

说到这,您是不是觉得这第十三章也没那么可怕啦?其实啊,只要咱们用心去琢磨,把那些概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它就像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能给咱们带来不少的启发和帮助。

别觉得这些知识只是为了考试,以后您在工作中做决策,或者和朋友聊经济,这可都是能派上用场的“利器”。

比如说您要开个小店,懂了供求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进货和定价;明白了成本理论,就能精打细算,让小店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啊,咱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的第十三章,好好学,认真悟,让它成为咱们在经济世界里畅游的“指南针”!这一章的知识,就等着您去深挖,去掌握,然后在经济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2.财政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财政 分配活动来增加或刺激社会总需求,以防止经济衰退所 产生的各种负作用的政策措施。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高涨期,通过财政分 配活动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经济过热所产生的 各种负作用的政策措施。
21
13.2 宏观财政政策
第 13 章
KT=-b/1-b 这里,KT为税收乘数,为负值,因为正的税率将导 致国民收入的减少,反之亦然。
18
13.2 宏观财政政策
第 13 章
13.2.1 财政政策工具
第二种情况,边际税率大于0 ,即在某一固定税率 基础上,税率调整了,比如原来税率为T1,现在调整为 T2。则边际税率为t=T2-T1.这种情况下,税收乘数 为:
第 13 章
13.2.1 财政政策工具
2 政府转移支付
(1)政府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 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该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度可用政府转移支 付乘数来反映:
KTR=ΔY/ΔTR KTR=b/(1-b)
15
13.2 宏观财政政策 13.2.1 财政政策工具
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税收乘数为KT=- 0.6/(1-0.6)=-1.5,意味着国民收入将减少150亿 元(1.5×100亿)。
20
13.2 宏观财政政策
第 13 章
13.2.2 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1.财政政策工具运用的原则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用来熨平宏观经济运行的,因 此财政政策工具运用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10
13.1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13.1.3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3、国际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根底概念总结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时机本钱:为了得到*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方案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标准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时机本钱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时机本钱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第13章 总需求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13章  总需求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均衡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动
1、自主性支出(自发总需求)的变动 三部门经济中,自主性支出变量包括a、I 和G,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自主 性支出的变动,从而使计划支出线平行移 动。如图13-10(P397),假定政府购买增 加,E0将平行移动至E1。 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扩张效应), △Y增加的幅度比△G更大(成倍数增加)。
第十三章
总需求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该模型假定:
①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考虑 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②价格水平既定。 ③利息率水平既定。即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入水平的影响。 ④投资水平既定。



一、计划支出线

假定经济体为三部门经济,并把三部门愿意购买的 货(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用E 表示,所以,E=C+I+G。
(二)三部门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概念(P39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公式: kg=Δy/Δg=1÷(1-β)

2.税收乘数的概念(P400)

1.税收乘数的概念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 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同时,应该注意,乘数是一把“双刃剑”, 即自主变量增加时,Y将成倍地增加,而当自主变 量减少时,Y也将成倍地减少。
二、乘数的种类(P399-404)
(一)乘数的概念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 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395) 乘数的公式: k=Δy/Δi 或: k=1÷(1-β)=1÷MPS 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 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 乘数就越大。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

第13章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2.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A.5-6年 B.8-10年 C.25年左右 D.50年左右3.50-6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

A 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4.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5.已知资本一产量比的值是4,储蓄率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

A.4%B.5%C.6%D.10%6.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一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A.28%B.30%C.32%D.20%7.若想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储蓄率为28%的情况下,按哈罗德增长模型,资本—产量比应为()。

A.2 B.3 C.4 D.58.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的假设条件。

A.哈罗德增长模型B.新古典增长模型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D.新剑桥增长模型二、问题与应用1.乘数—加速原理是怎样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答: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乘数原理说明了,由于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某一个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使本部门的产出增加,而且还会对其他部门产生连锁反应,引起这些部门投资与产出的增加。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72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管理类专业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经济学是全日制专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此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一是在了解经济学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二是了解和掌握修读专业课必须的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三是学会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国内外经济领域内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三)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四)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五)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54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表2.5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建议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了解经济学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二、了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三、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学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三、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五、经济理论研究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一、理解并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及供求定理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1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1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1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电子教案教案:西方经济学第1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2. 投资函数: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

3.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 净出口: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5.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2. 掌握ISLM模型,能够分析国民收入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ISLM模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报道或实例,引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概念。

2. 讲解消费函数:介绍凯恩斯消费函数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解释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3. 讲解投资函数:介绍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概念,分析投资与收入的关系。

4. 讲解政府支出:介绍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

5. 讲解净出口:介绍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解释出口和进口对收入的作用。

6. 讲解国民收入的决定:通过ISLM模型,分析收入支出模型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

7.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应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2. 投资函数: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

3.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 净出口: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5. ISLM模型:收入支出模型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七、作业设计情况一:某国政府决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情况二:某国消费者信心增强,消费支出增加。

经济学基础 练习册答案1-15章

经济学基础 练习册答案1-15章

经济学基础练习册答案(1---15章)第一章一、单选题C,B,C,C,C,C, FACBDE,B,C,C二、多选ABCD,AE三、填空1、100 2、高度集中3、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综合国力5、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6、一化三改造。

生产力。

国家工业化。

生产关系。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四、名词解释1、P1五、简答1、P6-7-8 2、P1 3、P14 4、 P10第二章一、单选CACDD,CBD二、多选ABCE。

BD。

AB。

BCD。

CD.三、填空1、资本2、公有制和私有制3、国家所有制4、使用权四、名词解释1、P15 2、P22 3、P23 4、P31 5、P30 6 、P30 7、P31五、简答1、P19 2、P26 3、P26 4、P23六、论述1、P29 2、P21-22第三章一、单选ADCCA ,BBC二、多选AB,AC三、填空1、企业家才能2、按劳分配3、有限性4、公有制前提条件5、劳动报酬,工资,津贴,联产承包计酬6、奖金7、实物形式货币形式8、土地使用权9、稀缺性有限性固定性10、经营性劳动收入、风险收入、机会收入11、差别12、按劳分配13、资源14、地区发展不平衡四、名解1、P42 2、P46 3、P42 4、P47 5、P43 6、P44五、简答1、P36 2、P47 六、论述1、P37-38第四章一、单选题CDCDB,AABDB,BDCCD,DBB二、填空题1、机会成本2、有限的资源3、计划配置市场配置4、高效性5、经济体制6、自由市场经济7、政府8、国家或政府干预,国家或政府的不干预9、企业三、名词解释1、P55 2、P59 3、P56 4、P57四、简答1、P58 2、P60 3、P59 4、P61 5、P62五、论述题1、P63第五章一、单选题1-5CBCBB,6-10ACD?D,11CD(C项土地买卖不对,将买卖去掉。

经济学基础习题试卷与答案【中南大学版】

经济学基础习题试卷与答案【中南大学版】

《经济学基础》习题试卷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重要概念稀缺性经济物品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主体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混合经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假定的意义何在?2、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3、试举例说明你身边存在的交替关系。

4、计算一下你学习的机会成本。

5、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5万元纳税20%,超过5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50%,请计算一下有6万元收入的人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做什么?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请举例说明。

8、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干同样的工作,报酬却大相径庭?9、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10、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三、选择题1、从根本上讲,经济学与________有关。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稀缺资源的配置D.人们靠收入生活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________。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而耗尽3、经济物品是指________。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________。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5、以下总量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________。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国家高税收对商品销售的影响C.失业的上升或下降D.某行业中雇用工人数量6、下列那些不是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________。

A.政府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B.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C.缺乏市场D.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制四、练习题1、每天你有14小时在娱乐和工作(学习)之间分配,设娱乐时间为变量X,工作或学习时间为变量Y,请用坐标图表示工作(学习)与娱乐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你每天8小时用于工作(学习),请在坐标图上找出你选择的点及对应的娱乐时间,假定你每天6小时用于工作(学习),请标出新点;如果你减少睡眠的时间,你每天18小时分配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上,画出新的曲线。

上课课件 《经济学基础(第2版)》林根祥

上课课件 《经济学基础(第2版)》林根祥
(2)曲线AF上的任何一点都实现了大炮和黄油最大 产量的组合,是有效率的,但到底生产多少大炮和 黄油?
(3)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 到AF曲线(如G点上),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 用?
(4)怎样才能使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超出 AF曲线(如H点上)?
2021/1/24
《经济学基础》(第2版)
2021/1/24
《经济学基础》(第2版)
13
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2.规范经济学
• 与实证分析法相对应的是规范分析法。
•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 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标准的前提, 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 准。
• 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
3.混合经济
• 混合经济是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 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
2021/1/24
《经济学基础》(第2版)
10
四个问题的解释:
(1)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 ——资源稀缺(经济学的根源) (2)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 • ——资源配置(微观经济) (3)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 • ——资源利用(宏观经济) (4)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 • ——经济制度(效率)
1.实证经济学
•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 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 效果。
• 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的问题。 • 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
移,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其结论可以用经济 事实来检验。

第13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第13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三、政策分析的经济学途径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的联系的原因在于,公共政策一 般都具有经济的方面(如利益和成本),经济分析和经济学 家作为政策选择的分析者是必不可少和富有成效的。经济学 并不直接分析政策推论,但它给经济学家一系列分析政策过 程的工具和提供分析问题的视野或框架,即提供了研究公共 政策的途径。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途径一 直是一种主导途径,其影响和成果不亚于政策研究的政治学 途径。
微观经济学对于公共政策研究的最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它 为政策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以及概念框架。它 有助于澄清公共行动的真实成本和开支,了解这些行动对个人 和团体所产生的影响。政府的职能在很大程度讲是经济上的职 能,如果没有重要的经济后果,就难以思考和评价政府的政策 或项目。民主社会中的大量政治争论是关于政府为谁做什么和 谁去付成本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考察这些问题的可利用的强 有力工具。将微观经济学应用到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优点是使 对公共问题的争论由规范转到实证,更多地由事实和数字说话。 毫无疑问,没有一项公共政策是单纯靠理性计算而出台的,但 微观经济学分析可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的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它划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 经济学,前者研究总体或集合经济并检查如通货膨胀和失业一类的 政策问题;后者考察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和公司在市场中的行为。微 观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属于选择的科学,大部分政策制定者更清楚经 济学家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但现在微观经济学家日益参与公共政策 事务。经济学有许多分支学科(范围从公共财政学到发展经济学), 但在这些分支学科中的主要区别还是涉及微观途径还是宏观途径的 区别。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 学。前者使用数学工具,发展出非常复杂的经济行为模式;后者则 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去检验理论。无论如何,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 量化和形式化程度最高的学科。 另外,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如当代的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激进政治经 济学派等),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和意识形态见解,因而也就有不同 的政策主张。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和提示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和提示

《经济学基础》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提示第一章经济学概述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选择题1.C2. C二、判断题1.√2. √3. 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来说明。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选择题1.C2.B二、综合分析题提示:围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涵和范围,利用身边的实例来进行区别。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选择题1.A2. B二、判断题1.√2.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来阐述。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选择题1.A2.A3.A B4.A C5. B C6.A C二、判断题√√ⅹ二、综合分析题1.提示:根据书中所列需求表,画出需求曲线。

2.提示:(1)左移;(2)右移;(3)右移;(4)右移;(5)右移。

第二节供给理论一、选择题1.B二、综合分析题2.提示:(1)左移;(2)左移;(3)左移。

3.提示:右移、右移、左移。

4.提示:左移、减少、右移。

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综合分析题提示:(1)需求向右下方倾斜,供给垂直不变;(2)均衡价格为8元,均衡数量为8000;(3)略;(4)均衡价格为12元,均衡数量为8000。

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选择题1.B2.B3.A4.B二、案例分析题提示:(1)略;(2)一般来说,某商品(如本例中安全帽)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薄利多销”这类现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选择题1.D2.A B二、判断题1. ⅹ第二节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3.A二、判断题1.ⅹ第三节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二、判断题1.ⅹ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2. ⅹ三、案例分析题提示:老王主要运用了消费者剩余理论,事先预想的价格为15元,商品的效用是同样的,而实际花费的是12元,得到了3元的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基础》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和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货币和银行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 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 商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给量 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 动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 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 下的总产出水平。
财政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三)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家主张运用赤字财政政策 公债是政府的举 债行为,一般与财政赤字相联系,也是实现 财政政策目标的工具之一。公债发行是财政 部门的重要事项,公债的发行,可以筹集财 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又可以通过公债发 行和流通来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 的总需求水平。
(4)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 可采用紧缩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 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举例
分析在CPI居高不下、物价普遍上 涨的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何种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去解决这一问 题?
课件结束 感谢观赏
货币和银行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管
理,是具有国家机构性质的特殊金融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中央银行。 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行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具有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 济等职能,并通过这些职能在国民经济活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对经济调控。 税收政策调节经济的原理是:当社会总需求 小于总供给的情况下,即在经济衰退时期, 工人失业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 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 不足的制约,这时政府可以用调整税收和税 率的办法,或者使需求者感到增加购买对自 己有利,或者使供给者感到减少产量对自己 有利。

江苏企业管理 (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1-15章

江苏企业管理 (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1-15章

27869 经济学基础复习資料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2)、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其所指的第一阶段,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而第二阶段,则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实行按劳分配,后者则实行按需分配。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其终点则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力不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市场和计划。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生产力。

7、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章所有制结构1、生产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数据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人们从事物质数据生产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

2、生产数据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数据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对生产数据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3、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统称为生产资料的“经营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增长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一)基本假设前提1、储蓄率不变。

s = S/Y(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变。

)2、资本存量的增长不变。

v = K/Y (资本存量与总收入的比重不变)3、其他假设,如:不存在政府干预、封闭的经济、不存在国际贸易、固定资本+流动资本=K=I等。

(二)哈罗德模型哈罗德模型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长期、连续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条件。

二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特征。

前者涉及3个经济增长率,后者涉及“乘数原理”和“引致投资”的关系。

1、哈罗德模型的3个经济增长率(1)第一个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G = s/vG表示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Y/Y,s是储蓄率(S/Y),v表示资本—产出比(△K/△Y = K/Y)。

又因为I = S,所以G = △Y/Y = (S/Y) / (I/△Y) = s/v ,这里的S决定于Y,I决定于△Y,这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

(2)第二个增长率是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 = sd/ vd,其中sd表示人们愿意进行的储蓄率;vd表示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所满意的资本—产出率。

(3)第三个增长率是自然增长率:Gn = n + a , Gn表示自然增长率,是指潜在的或最大可能的经济增长率。

n表示劳动力增长率,a表示技术进步率。

“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只涉及了实现产量增长所需要的资本量问题,不涉及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但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在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范围内所允许达到的增长率”。

(4)长期保持充分就业的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潜能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使3个增长率都相等:G = GW = Gn2、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原理这三个公式在现实中达到相等是非常困难的,它们常常是不相等的,一旦两者之间不能相等,就无法调整到均衡状态,而且两者背离越来越大,其结果不是经济停滞就是长期通货膨胀。

(1)若G = GW ,在储蓄率一定的情况下,必须有vd= v,即资本家满意的资本—产出率 = 实际的资本—产出率。

但是市场的变动往往改变投资者的心理判断,如投资者主观上感到产品需求看好,就会引起投资需求的增加,结果必然导致G>GW ,反之造成致G<GW。

(2)哈罗德认为,由于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一旦实际经济增长偏离均衡经济增长,那么非但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恢复到均衡路线上,反而会偏离均衡路线越来越远,从而形成累积性反均衡运动。

任何高于均衡经济增长的实际增长都会连续加速,任何低于均衡经济增长的实际经济增长都会连续减速,因此,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3)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GW )则会出现自然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Gn),两者的后果一样,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反之,如果自然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n <GW),结果会相反,出现停滞和萧条。

(三)多马模型●多马强调投资有双重影响,一是需求效应,净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可扩大收入和就业。

二是供给效应,投资可增加新的生产能力。

●多马强调投资引起的生产能力的增长,只有在下一期得到充分利用,投资者才愿意增加投资,所以下一期总需求必须与包括了新的生产能力在内的总供给一致。

这就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1、生产能力的增长:生产能力ð = 总生产能力△Y/净投资I ,于是潜在生产能力增加量△Y = Ið2、总需求的增长◆边际储蓄倾向a = 储蓄增量△S/年总收入增量△Y 即:a =△S/△Y◆△Y = △I×(1/a) , △I表示投资增量,1/a实际是投资乘数。

它说明每年总收入绝对量的增加取决于投资增量和乘数。

3、充分就业均衡增长●因为△Y = Ið,且△Y = △I×(1/a),●△I×(1/a) = Ið(这就是多马的经济增长基本公式)。

●在两边都乘以a并除以I,则△I/I = að(这就是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公式)公式的左边是投资的增长率,右边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资本效率的乘积。

这个公式表明,要保持不断的充分就业,每年的投资就必须按að速度增长。

(四)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比较1、两个模型的增长公式是相等的。

2、两个模型中都包含了“不稳定原理”。

(五)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该模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其方法上弱点是,它假定创造一个固定不变的资本—产出比率并假定资本和劳动之间不可替代的关系。

●作为预定经济增长目标:若预定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7%,确定社会资本—产出率为3,如果储蓄率能够达到(3×7%)=21%,就可以实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索洛模型的假设前提1、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完全具有弹性。

2、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3、充分就业均衡是随时可以达到的,实际产出总是和潜在产出相等。

4、只有一种商品被生产,这种商品即用于消费也用于投资。

5、储蓄就是投资,储蓄被看做以固定储蓄率决定的当年收入的一部分。

(二)索洛——斯旺模型Y = F(K,L)1、经济增长率的公式:△Y/Y = a×(△K/K) + b×(△L/L),其中△Y/Y为经济增长率,(△K/K)和(△L/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增长率,a和b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弹性。

2、公式表明,经济增长率不仅有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而且有赖于各自的产出弹性。

3、有了这个公式,人们就可以通过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即调节资本—劳动的配合比例,来调节资本—产出比率,以实现理想的均衡增长。

(三)索洛——米德模型Y =A(t)F(K,L)1、△Y/Y = α×(△K/K) + β×(△L/L) + △A/A 这是简化了的索洛——米德模型。

2、公式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

3、它与索洛—斯旺模型的区别在于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

(四)索洛余值把公式变形为:△A/A =△Y/Y - α×(△K/K) - β×(△L/L),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度量。

也就是“索洛余值”。

(五)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1、假定生产要素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比由固定不变为可变。

2、强调了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即资本和劳务的价格受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影响。

3、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

资本投入的增加使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从而利润率下降,而劳动投入的减少使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增加,从而工资收益率上升。

4、突破了“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观点在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有的统治地位。

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一)基本假定与经济增长公式1、新剑桥学派是以“两阶级模型”来分析经济增长的规律。

2、这个模型中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假定:(1)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中,只有两个阶级:资本家和工人;(2)资本家的收入完全来自利润P,工人的收入完全来自工资W;(3)每个阶级分别有固定的储蓄率,并且资本家的储蓄率SP 大于工人的储蓄率SW,工人的储蓄率很小,几乎接近于零。

(4)长期内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

3、国民收入Y = P + W;总储蓄S = P×SP + W×SW;全社会的储蓄率s=S/Y = P/Y×SP+ W/Y×SW即社会储蓄率等于两个阶级的收入份额与他们各自的储蓄率的乘积之和。

体现了新剑桥学派关于经济增长的基本观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

4、经济增长率为G,资本存量为K,如果工人的储蓄率SW 为0,则:s = P/Y×SP,于是G = s/v =P/Y × SP × Y/K = P/K × SP,该公式表明经济增长取决于利润率和资本家储蓄倾向。

5、上述公式的意义在于:(1)通过资本家的储蓄倾向,建立了利润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比关系;(2)长期均衡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调节分配以改变利润率来实现。

(3)只有资本家阶级的储蓄行为对经济增长具有绝对意义。

(二)罗宾逊的资本积累模型1、资本积累与利润率的关系过去的投资决定现在的利润率,现在利润率又影响企业家对未来利润率的预期,而未来利润率的预期直接影响目前的投资决策。

2、罗宾逊的经济增长模型●利润率的变动不是无限的,而且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利润率变动有一个有效区间。

资本家可能接受的最低利润率是由企业的垄断程度决定的,而利润率的最高限度是由现存分配关系决定的。

利润率实际变动范围只能限于这两者之间。

●罗宾逊认为有两种增长率:一种是通过利润率引致的资本积累(投资)达到的理想资本积累率;另一种是可能的经济增长率,即由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增长所决定的增长率。

也称自然增长率。

●如果可能的增长率 = 理想的增长率,经济就会出现增长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情况下:(1)工资与劳动产出率(Y/L)同步增长;(2)技术进步。

●罗宾逊认为,只有中性技术进步才能使经济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

(三)卡尔多模型KM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储蓄率可以灵活变化以得到稳定的经济增长。

1、基本公式●I/Y = S P × P/Y,表明投资—产出比率I/Y是利润—产出比率P/Y的函数,意味着当经济不平衡时,可以通过调节P/Y来改变I/Y。

●具体来讲,当投资率I/Y高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可以通过降低利润率P/Y来促使经济达到均衡;反过来,当投资率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可以通过提高利润率促进经济达到均衡。

2、资本家消费的调节●I/Y = S P × P/Y推出,P = 1/S P × I ,其中1/S P是投资乘数,也就是支出乘数K1,它实际上等于1/(1-MPC)【MPC是资本家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就意味着资本家的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1/(1-MPC)就越大,资本家得到的利润就越多。

因此通过刺激资本家消费能够提高利润,而利润的提高又能够刺激投资的扩大,反之,减少资本家消费也能够减少投资。

在经济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对资本家边际消费倾向的调节可以达到恢复平衡的目的。

●资本家增加投资和增加消费都能增加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通过以上调节机制,使哈罗德—多马模型G = s/v中的s(=S/Y)成为可变的变量,于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可以调节到均衡经济增长率的水平。

(四)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比较●索洛模型说明了当经济增长处于不均衡状态时,市场对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价格的影响会使投资者改变K/L(生产的技术条件),从而达到调节哈罗德—多马模型G = s/v中的v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