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的美学风格及价值蕴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DIO &TV JOURNAL 2018.09

《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于2016年12月推出的一

档文化综艺节目,亦是国内首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以书信为载体,由明星进行朗读。它以“文化”“纯美”等标签

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甫一面世,

即受大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0分。《见字如面》打破常规文化节目形式窠臼,

以独特的美学风格进行文化表达,

影像创新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它的出现,为文化综艺类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创作思路。

一、《见字如面》

之美学风格(一) 集体记忆 的历史重现之美

哈布瓦赫强调的“集体记忆”

以“现在中心观”为核心,着重强调其当下性。“集体记忆”

是集体情感、心理的重构,不是史实本身。而“集体性”表现在记忆中是历史发展的进

程、社会进步的必要经历,并非所有人都经历过,

而是人们共有的一段记忆。

重读信件行为中真实性是其无法回避的标尺。

而除却部分老革命者,战争是当代中国公民鲜有的历史感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现着书信作为通讯工具在战火

年代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信中提及的事件、

倾吐的真情直接作用于观者心理,使其产生对原信中情感有生动的替代感的情感移植体验,信件将观众带到战火纷飞年代及共同的人类情感中。和平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尽管和平年代的中国人对于战争的记忆逐渐淡忘,他们未曾经历过战争,对战争并没有深刻体会与情感共鸣,节目依然对其进行集体情感与心理的构筑。第二现场主持人及拆信专家对信件背景的解读、普及、分析、探讨,也是对观众的记忆进行唤醒、构建与重塑。战争时期的公开信件及个人信件,通过演员的朗读与表演,再现了抗战勇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

牺牲精神、中国人对抗战胜利的决心及对战争的厌倦,如第6期《民国一级上将临战前的遗书读哭王耀庆》

、第7期《硬汉张涵予变欧阳修读信火力全开》

。纵观《见字如面》第一季十二期中的信件题材,战争题材信件共九封,占比

10.98%。信件时间跨度广,从春秋时代第一封家书起,

历经魏晋唐宋晚清民初,至1953年朝鲜停战,大的时间跨度使

得观众重塑对于不同时空中关于战争的记忆,

信件中不曾提及战火却能把观众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时代,

节目塑造的记忆是国破山河和悲欢离合,

是生死面前的子母情、夫妻情、家国情。如林更新演绎秦国士兵的家信、

王耀庆演绎民国一级上将的临战遗书、蒋勤勤演绎赵云霄就义前的与女

儿书、张国立演绎白求恩的遗书、

张涵予演绎征兵公开信等。节目经由演员演绎,或慷慨激昂,

或声泪俱下;引用深情而悲壮的背景音乐及插入式图片;加之第一现场演播室

庄重静谧,为观众塑造出战火年代的影像共同体,在这种集体共享中实现民族共同体之构建,并为观众构筑集体认同感。

无论对于个人记忆还是集体记忆而言,

书信都是重构记忆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大众传播载体的电视媒介,

凭借其丰富的视听语言及对信件文本的二度创作成为传播具

体信件内容乃至重构集体记忆的重要介质。

书信既是对历史文化的还原性展现,又是对动人故事、

情感的复现和表达。电视媒介借助其独特的视听优势,

把信件的情感原貌甚至故事场景进行一种二度还原,

极大可能地完成对历史的相对再现及对受众“集体记忆”

的重构。(二) 共情渲染 的情感维度之美

共情中包含情绪和认知两种加工过程,

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机制。其中,情绪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

力。当察觉到他人的情绪线索时,

个体会产生情绪的唤醒。被他人情绪所诱发的情绪唤醒即情绪共情。

读信演员在朗读这一行为过程中,即把自身代入到写信人的角色中去,

知觉其情绪,并产生与写信人相似的情绪体验。与此同时,观众作为接受个体在接收到现场演员的语言传达及情绪渲染时,自身会产生某种相同情绪的唤醒活动,

一是对现场演员朗读时所传达信息的情绪共情,

二是对信件内容即写信人所要传达情感的情绪共情。例如,

在第九期中蒋勤勤演绎共产党员赵云霄写给女儿启明的信,

信中提到“流泪书成”,蒋勤勤亦是流泪将信诵读完。

在此活动中蒋勤勤俨然把自己代入到启明母亲赵云霄这一悲剧人物中去,

为共产主义信仰舍生取义,慷慨赴死,

在与女儿分别之际不得以把这种母爱放置于书信中,

演员产生了与赵云霄就义前某种相似情绪的共振,以及夹杂其中痛苦和伟大母性的唤醒。现场观众则被演员演绎的内容及情绪传达所诱发情绪共情,亦纷纷潸然泪下。每一期节目既有悲欢离合、爱恨生死,又有情意绵绵、踌躇满志,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是嘉宾与观众容易被唤醒的共情体验,它实现了自身情感与历史人物情感的融合共振,使人在思考中获得感知认同。

(三) 间离效果 的结构叙事之美布莱希特曾这样定义“间离效果”:“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布莱希特美学

观最核心的观点是观众感知的更新,

“即用一种新颖的、不为人们熟悉的观点说明一切事情,

以便使观众从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他迄今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

节目中主持人、特邀专家、

演员可根据节目节奏

变化视听解读

文化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的美学风格及价值蕴含

□宗肖君

胡凡刚

摘要:伴随《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文化类综艺节目”迅速火热,有别于一般意义的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元素的

使用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新宠儿。《见字如面》引发大众集体记忆的重塑及共情体验,使公众在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寻找到厚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集体记忆;共情;间离效果;价值蕴含;《见字如面》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