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教案湘艺版完美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教案湘艺版完美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教案湘艺版完美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教学教具:电子琴课堂乐器音响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欢快高兴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霁 "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

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要求唱出愉快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

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第四课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内容:演唱《祖国印象》;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能深情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感受“我”和祖国间不可分割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琴、音乐《祖国印象》《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情境创设 师:我们的祖国名叫“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一位中国儿女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用亲切的歌声向祖国问好。 1、声乐练习:《祖国你好》 2、唱祖国歌曲联唱 如:《大中国》《娃哈哈》 师:你曾经从哪些歌曲中认识了祖国? 学生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部分歌曲的合唱 师:从歌声了解祖国以外,还从哪些方面获取对祖国的印象? 学生回答: 二、学习歌曲《祖国印象》 1、歌词朗诵——理解体验歌词,充满热爱

师:无论是歌声中,还是同学们的话语中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家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让我们带着深深的热爱之情朗诵《祖国印象》 2、初听《祖国印象》 师:词作家用用质朴亲切的语言,叙述的方式,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充分的表达出来。让我们在去感受少年儿童用怎样的歌声唱出对祖国满腔的热爱的。 A、请听《祖国印象》 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节拍的特点 B、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情绪()、旋律(轻盈、舒展)节拍(八六拍子) C、认识八六拍子 复习八三拍子含义及强弱规律 引导得知八六拍子含义及强弱规律 学习划拍子 D、随琴声进行八六拍子伴奏练习 3、再听《祖国印象》随乐脚点拍子,跟唱,感受八六拍子特点 师:跟随音乐亲切自然的唱起来,用我们的跺脚声为音乐伴奏 4、学唱《祖国印象》 A、跟琴学唱 师:用我们纯真的声音去表达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之情 B、质疑问难

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 一、学请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但在整体演唱水平上还有些不足,学生的音乐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全班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其他班级,但是团队意识强,但某些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班演唱水平。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由十二个单元组成。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学科教学的最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唱课本中的歌曲 2、熟记各种音乐符号 3、课外拓展部分能灵活发挥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歌声,表达歌曲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2、通过唱歌教学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3、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练习听辨乐曲情绪,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4、通过唱歌、欣赏等音乐时间活动,使学生对民族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绪,并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乐观、大方的性格。 5、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措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绪,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开创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评价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六、教学进度

教案 《浏阳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踏雪寻梅_湘教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教学教具:电子琴课堂乐器音响 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欢快高兴活泼的情绪)(二)、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霁"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运用什么演唱形式?(2)学唱歌曲(三)处理歌曲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

湘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

《xx基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拉德斯基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旋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利用图形谱、律动、体验、探究等方法,欣赏音乐。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感受《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教学重、难点: 1、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 2、在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后,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形象。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哼唱一段旋律,问学生对旋律熟悉不熟悉?(师用“啦”哼唱乐曲的引子和第一部分A段a主题。) 2、随乐律动,感受音乐: 音乐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的A段a主题,让学生跟着老师随音乐进行律动,并体验音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3、听赏乐曲: ①听赏A主题:

完整听《拉德斯基进行曲》A主题,跟随老师边听边画乐曲的图形谱。(在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些了解以后,进行细听,通过图形谱的结合辅助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帮助学生加深对A主题的印象。) ②听赏B主题: 跟着老师随着图形谱聆听B段主题旋律,感受B段音乐,并与刚才听到的A段音乐形成对比。 (结合图形谱,让学生在感受B段音乐的同时,发现B段中a主题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并且发现B段的b主题材料就来自于a主题。) ③完整聆听:总体聆听一遍《拉德斯基进行曲》,学生自己跟着音乐结合图形谱,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以及乐曲的风格。 4、知识拓展,参与实践: 知识拓展:结合《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拓展实践:进行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进行曲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场合。 5、在合唱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中结束本课。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课嘀格伢儿的梦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朗、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乐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主动惨与音乐听赏活动. 3.能安静地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它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 4.在“音乐列车”的活动中,能自主学习有关四分之二和四分之三拍子的知识,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 二.[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 2.能积极参与随音乐跳摆手舞的活动。 四.[教学经过]: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奎》

2.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的乐曲是关于哪个民族的吗?你们还学过或听过哪些土家族的歌舞,音乐啊 二.看一看. 播放土家族风俗民情音像:笑嫁,对小歌,摆手舞,铜铃舞,茅在斯等。 三.唱一唱.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听。土家族的水车正在唱山歌欢迎我们呢! 2.出示:《脚踏车唱山歌》 3.让我们来与他们对唱山歌吧! 4.播放《嘀格调》 5.你能给歌曲取名吗? 6.出示《嘀格调》 7.我们再来听一遍《嘀格调》大家来边听边在心里默唱歌曲。 8.组织学生比赛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嘀格调》 1.赛唱《嘀格调》 2你能根据歌词的唱法唱一唱《嘀格调》的旋律吗? 3.指导学生将《嘀格调》中个别歌词改为土家方言并分乐写

对唱,最后加上土家人对山歌时表示结束的吆喝 二.听一听. 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奎》,简介乐曲: (1)咚咚奎是土家族的一种民间乐器,通常由竹子制成,长约10厘米. (2)乐曲为木管五重奏。 三.跳一跳. 指导学生跳摆手舞、再次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奎》,带领学生跳摆手舞. 四.总结: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 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多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 第二课西部放歌. 一.[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聆听《我的祖国》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1)首唱者郭兰英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2)歌曲创作的背

景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2)齐读歌词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试着读歌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总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的作用;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作用;认识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 教材总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开心的感觉”;第二单元“春之声”;第三单元“红土地的歌”;第四单元“大家园”;第五单元“世纪之约”;第六单元“放飞希望”;第七单元“粤桂飘香”;第八单元“月光下的歌谣”;第九单元“一支永远传唱的歌”;第十单元“美好的收获”.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 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采取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周次教学内容安排备注 第一周《浏阳河》 第二周《浏阳河》 第三周《哩哩哩》 第四周《哩哩哩》 第五周《放风筝》 第六周《斑鸠调》

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在葡萄架下》教案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课型:歌唱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切分节奏的特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切分节奏并学会切分节奏的运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智慧闯关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来解决本课歌曲的重点难点,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并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带有切分节奏的歌曲《在葡萄架下》欢快热烈的情绪,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并使学生感受下滑音的唱法所表现的欢快情绪。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在葡萄架下》中出现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唱导入)

1、听音乐进入教室《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师生音乐问好 导入语:10。13日是建队日,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节日,刚才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队歌)今天,张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和他们那的少先队员们共庆队日,大家高兴吗?是哪一个地方呢?请听,张老师将用歌声来告诉你们。 二、了解新疆(设疑导入) 1、播放新疆歌曲《新疆好》(一段MV伴奏)教师随乐演唱。 师:听了刚才的歌曲,知道我今天要带你们去哪儿了吗? 生:新疆。 2、你们了解新疆吗?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简介新疆: 边用(课件展示新疆特色图片)边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这里不仅有闻名于世的香甜可口的葡萄、哈蜜瓜,还有非常漂亮的大坂城姑娘和纯朴、热情好客、并能歌善舞的人民。新疆的歌舞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向人们展示了他独特的民族风情。 3、师:你们知道新疆还有那些好听的歌曲吗?生:…(娃哈哈、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大坂城的姑娘、我是天山小百灵、我的冬不拉等。)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听,新疆美丽的葡萄园里传来了快乐的歌声,咱们赶快去瞧一瞧,去和新疆的少先队员们共过队日吧! 三、学习新歌(闯关法解决难点)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2014最新湘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斑鸠调》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 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 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 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 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 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 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 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指谱)生:重复 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 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 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 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 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 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 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 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生: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 试一两句表现) (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 他的想法好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9)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10)完整演绎(领+齐+伴)(第一段慢速,舒展优美的;第二段 加速,活跃欢快地,似乎在歌唱着毛主席和共产党。)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本学期,需加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三、教材总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红土地的歌”;第二单元“春之声”;第三单元“开心的感觉”;第四单元“世纪之约”;第五单元“京韵”;第六单元“月光下的歌谣”;第七单元“粤桂飘香”;第八单元“综合活动”,第九单元“一支永远传唱的歌”;第十单元“美好的收获”。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抒情、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 2、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3、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9093

第一课第一课时《新东北风》 教材分析:《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感知部分:1、欣赏:《家在东北》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

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唢呐) 5、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可以模仿乐器发声。]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让学生演唱,体验唱衬词“哎嗨”和不唱衬词的不同。(对比法) 2、师小结:东北民歌的韵味都在像“哎嗨”这样的衬词里。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走绛州》教案

《走绛州》 教学目标: 1、感受山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山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绛州》。 3、在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时,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音乐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 重点、难点: 1、学会唱《走绛州》。 2、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3、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课前准备: 1、钢琴、课件。 2、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2、影片简介西部。 课件展示黄河、黄土高坡以及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 介绍西部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它们与当地的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西部放歌 1、听《黄河船夫曲》 (l)聆听。 (2)跟唱。 (3)表演。 师:拉船的人就叫纤夫,你们带的毛巾可以派上用场了吗?怎么做才像是在一根绳上拉船呢? 2、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2)听听《走绛州》。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 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 (3)说说“走绛州”。 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 生:…… 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4)学学挑担子。 师: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 (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师:在教室里拿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 (生拿出自己带的长手巾模仿。) (5)随乐律动。 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6)学唱曲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A、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B、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想象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7)学唱歌词。 A、随琴唱词。 B、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虚词衬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8)情感处理。 师:挑夫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可他们却能苦中作乐。请想一想,要怎么唱才能让他们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脚步变得更加轻快呢? 生:…… (9)扮一扮挑夫的模样。 师:你们看看挑夫的打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 生:头上系着毛巾。擦汗、挡风沙。 师:我们也来学学。 (10)表演。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浏阳河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 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2.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四.小结 哩哩哩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 (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 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 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2.学唱主旋律: (1)在学唱旋律前先练习音阶 (2)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学分别唱。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及时指导。 3.填入歌词,加二声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演唱的基础上可适当做游戏,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3)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碰铃、响板、三角铁等)为同学们伴奏。 四.小结 放风筝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放风筝》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放风筝》教案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情绪。 2、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2、能听辩出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材分析: 《放风筝》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带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属小调歌曲,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为七声宫调式,全曲旋律流畅,节奏平稳,委婉细腻,装饰音、拖腔、衬腔较多,在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带着背景音乐所渲染的情绪愉快进入教室。 二、激趣导入。 阶段性目标:用“猜猜歌名”的方式自然导入作品,初次完整视听歌曲、感受歌词,使学生充满兴趣,带着几多新奇、几许期待来欣赏音乐。 1、瞧瞧你们一张张的笑脸,快来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走进教室的? 2、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刚才带给我们愉快情绪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河北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呢?(很神秘地)老师先不告诉大家,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听到的歌曲中找到答案。 学生欣赏,起歌名。 3、同学们起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老师看得出来,你们一定都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用赞赏的目光)这首歌的歌名就在同学们的答案中,是什么呢?(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4、《放风筝》这首歌曲是流传于我国河北南皮一带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

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新东北风 教材分析: 《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感知部分: 1、欣赏:《家在东北》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唢呐) 5、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可以模仿乐器发声。]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新湘教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上册全教案

1、新东北风 教材分析: 《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感知部分: 1、欣赏:《家在东北》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

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唢呐) 5、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可以模仿乐器发声。]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让学生演唱,体验唱衬词“哎嗨”和不唱衬词的不同。(对比法) 2、师小结:东北民歌的韵味都在像“哎嗨”这样的衬词里。 [设计意图: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模唱、对比、讨论让学生体验到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3、教师示范,用鼓、钹为歌曲伴奏。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总目得要求: 1、知识目标: 认识与了解不同得民族生活风俗;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得小知识; 了解歌剧以及歌剧音乐得作用;了解曲艺以及曲艺音乐得特点及作用;认识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正确得口形,姿势与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得发声,清晰得咬字、吐字,有感情地进行歌唱。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得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得能力,以及合作进取得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得兴趣。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得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得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与乐观向上得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全面发展得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得简单得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得乐谱得能力,能够完整得有表情得演唱歌曲,进行简单得音乐创造。 教材总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开心得感觉”;第二单元“春之声”;第三单元“红土地得歌”;第四单元“大家园”;第五单元“世纪之约”;第六单元“放飞希望”;第七单元“粤桂飘香”;第八单元“月光下得歌谣”;第九单元“一支永远传唱得歌”;第十单元“美好得收获”。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与了解音乐文化得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得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得准确性, 并选择正确得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得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继续提高学生得歌唱能力与表演能力。 2、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得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采取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得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得同时,注意个别学生得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反思,以促进教学。以活动为课堂教学得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得教学活动。 4、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得可持续性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得机会。 6、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得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周次教学内容安排备注 第一周《浏阳河》 第二周《浏阳河》 第三周《哩哩哩》 第四周《哩哩哩》 第五周《放风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