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应如何讲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思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简单化、模式化,按照“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整体感知,逐段分析,结构特点,主题思想,课后习题”这样一个固定公式,按部就班讲解。这就像一个屠夫,肢解了动物后,告诉大家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将一篇完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成为一堆机械的文字组合,令学生大为头疼,倍感乏味。语文课之所以上成这种样子,就在于老师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没有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选择得准确与否,是能否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选择好了,可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整节课显得完美而有条理,就像专题讲座一样,浑然一体而又深刻全面。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切入点呢?这就犹如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璞玉,首先要审视,即从单元训练重点和文章自身特点出发,认真分析,构思;其次要求“新”,不要落于俗套,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突出个性化;第三,要全面,所找的切入点应该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要注意“一课一点”,一篇文章突出一个重点,不要杂糅,防止其它内容喧宾夺主,湮没重点。
依据上述四个原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选择切入点: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学生从这“眼睛”里洞察到文章的内容,又要使好文章有一个好题目,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题切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如教授《谈<水浒>人物和结构》一课时,就可从课题切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
1、本课作者从人物形象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评论《水浒》这部作品。
2、作者采用漫谈的形式进行评论。
3、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做两部分。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二、找准关键词语为切入点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淡,但是用得恰当却十分传神,是文章的眼睛,这就是所谓的“文眼”,教学时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领会词语蕴含的情感这同样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从整体内容切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的能力,可以从文章的主题内容方面切入。例如在教授《窗》时,就抓住了文章的社会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围绕“窗”,
让学生由现实之“窗”到心灵之“窗”,理解窗的作用和意义,就把课文的主旨等揭示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读懂了这篇文章。
四、从小处着眼,传授知识
鹤壁的贾燕老师在教授《说“木叶”》时,就是以“意象”为切入点,围绕“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拓展延伸,展开教学。这样的学习,紧贴生活,学用结合,令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从语言切入,引导揣摩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作品所有的思想含义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我们切不可放过品读作品中好的语言。
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时,就可以以语言特色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感受作品清新优美的语言,进而把握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美的美好感情。
六、以画面为切入点
文章中的插图是主要内容的再现,引导学生领悟插图,可以体验文中的意境。如《有的人》,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鲁迅及鲁迅一样的革命人士。文中配有插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字幅和鲁迅肖像,这就是文章的切入点,使文章意境得到了再现,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了。
七、抓住心理矛盾为教学的切入点
有的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这是文章的跌宏起伏之处。抓住这些“矛盾”往往可以把文章理解透彻,《穷人》一文就是
很好的例子。人物的内心矛盾,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高尚品德。抓住桑那的内心矛盾,学生更能体会桑那同情孤儿的苦心。桑那为了救人之难、甘愿承担一切后果的崇高品质跃然纸上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统揽教材,综合教与学两个主体,从不同方面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完美性和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