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找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文本解读研讨总结
辛安二小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切入点?王松舟说是“语言的秘妙”;支玉恒说是“最触动自己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我的理解是能引发学生触及作者“情动”的一道“门”,找到这个“门”,老师就可以“造势”与“顺势而导”,学生就能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顺着作者的“情感历程”感受语言的魅力(魔力)。
如何找准这道“门”?这是这次集体研讨的重要内容。
二、选择切入点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
选择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往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业务素养。
(一)从文章题目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
如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根据题目,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课文写的什么匆匆呢?(时间)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时间来去匆匆呢?
(二)从文章开头切入
每篇文章的开头都是精心雕琢的,也是最有意味的。
如《手指》一课开头一段: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那么这五根手指都有什么特点呢?由文章的开头直接引出切入点。
(三)从文眼切入
课文里常有或者点明主旨、或者概括内容、或者凝聚情感的句子。
这类句子往往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抓住这类句子并且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出它与课文各个部分的联系,往往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如:《一夜的工作》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抓住这句话,我提出一个问题做为本课的切入点: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总理劳苦、简朴?
(四)从文章结尾切入
龙头,猪肚,豹尾。
好文章的结尾总是意犹未尽,余味无穷。
如:《匆匆》一课结尾: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借此,我提出了一个切入点: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
(五)阅读教学选择切入点还应该注意:第一,切口要精道小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篇文章,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有无尽的味道,选取切入点的目的就是要确定阅读的方向。
切点越小,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第二,切点要提纲挈领。
好的切入点,是能够发散和收缩全文内容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选择切入点之前,必须整体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
第三,切法要富于变化。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具体操作起来,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但只要我们用心思考,用心创造,阅读教学课堂既可以精彩纷呈,还可以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今后备课研讨的流程。
1、第一次备课。
教研组确定上课教师后、上课教师按确定的教学课题进行基于个人经验进行备课。
备课的流程大约分为: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2、第二次备课。
上课教师经同伴互助后,对教案进行修改,提交教研组审查。
3、第三次备课。
根据上课教师的备课进行集体研讨,研讨的内容:一是文本解读是否正确,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二是课堂上切入点的提出是否能把握全文,引领学生学习。
三是教学重难点定位是否准确;四是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教学时间是否安排合理。
《三会一课》的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参加了“三会一课”的学习。
学习期间,增强党性修养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增强党性修养。
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抓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强党性、提素质”为主题,实施全面化、系统性的教育培训工程,党员自身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我从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做起,以严肃、崇敬、自豪和自觉的精神状态,认真听课,使我对党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崇敬和爱戴的心情也更加加深。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原则,不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注重形成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
组织员干部围绕十八大精神主题开展解放思想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把十八大精神学真、学诚、学深、学透,从理论上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内涵,在关系党的发展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每一个有志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志,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