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脚下的村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里雪山脚下的村庄

深远的玉曲河大峡谷和山间若隐若现的茶马古道

“龙西,我美丽的家乡,有着梅里雪山的庇护,在玉

曲河水的滋润下,你变得富饶无比”。这首流传于梅里雪山

脚下龙西村的民歌,勾画了一幅当地群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画卷。

今年9月,记者驱车至昌都地区最南端的一个行政村――左贡县碧土乡龙西村。这个小山村位于梅里雪山北坡山脚下。车行至碧土已无公路,我们雇马前往,从碧土至龙西仅60公里的路程,由于沿着玉曲河大峡谷的山路陡峭而

艰险,途中不得不在甲朗村停宿一晚,第二天傍晚才到达龙西村。在这近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的采访中,所见所闻令记者无不感动。

龙西村民向巴从和她的家人

对于生活在青山绿水怀抱中的龙西村村民来说,狭窄的山间小道是他们通往外界的唯一选择,去云南德钦或去左贡,村中的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无不靠人背马驮从上百公

里远的山外运来。2005年年底的一场山洪冲垮了村里通往山

外的两座小桥,村支部书记兰吉动员村里的16名党员干部

率先从家里拿出了自己的积蓄,27户村民也纷纷慷慨解囊,就连全村最贫穷的格桑德勒也捐了50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群众集资和在乡政府、村委会的帮助下凑足了2.4万元。兰吉带着村民赶着马帮从云南运来了修建吊桥的钢筋、水泥等物质。今年刚过完春节,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村人义务投工投劳,马德桥16天就建成使用,竹卡桥也以最快的

速度建好,赶在了虫草和松茸收获季节之前。

梅里雪山下的少女其美卓玛

虽然碧土乡已通了公路,但延续千百年的茶马古道至今仍是不通公路的甲朗、龙西等村的主要通行方式,相对温暖温润的气候,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以虫草、松茸为代表的林下资源开发成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加上庭院经济和旅游收入,成为龙西村人收入的三大法宝。虫草、松茸等林下资源及核桃、苹果为主的庭院经济每年都能为村民挣回不少钱,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3000元,仅现金收入就超过了2000元。给来往马帮和梅里雪山的转山人提供方便的帐蓬商店每年

也能给每户增加四五千元的收入。为了让林下资源和旅游成为村民们的“钱饭碗”,村领导一班人定期对村民进行普法

宣传教育,爱护森林、保护资源;对帐蓬商店村里也进行规范,无论是转山者还是游人都做到童叟无欺,提供优质服务。

由于梅里雪山造就的小气候,今年山脚下的龙西村不像西藏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少雨现象,依旧如往年风调雨顺,林下资源也获得了大丰收,兰吉告诉记者,今年全村仅林下资源收入人均目前已超过了1500元,核桃收入每户也可达到1000元以上,全年实现人均收入3500元完全有保证,甚至达到人均4000元都是有可能的。

渐渐富裕起来的龙西人,也与山外人一起分享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即使跋山涉水、人背马驮,电视机、电冰箱、微型发电机等已进入龙西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成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的龙西村,虽然与外界的交流依旧那么困难,但家家有了自己的发电机、彩电和卫星接收器,大部分人家也依山傍水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大米、面粉、蔬菜成了人们的主食。身处大山深处的龙西人最爱看的是新闻和娱乐节目,16岁的村里代课教师其美卓玛身有感触的说:“虽然我们身处深山,可通过看新闻我们感觉离外部世界并不遥远,从电视里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也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最爱”。的确,在村里组织的欢迎舞会上,龙西人从电视中学来的迪斯科、交谊舞和城里人比起来丝毫不差,反而多了份自然天成。然而,由于高山大川的阻隔,村里丰富的果林经济因为通信和交通的闭塞而无法发挥规模效益,给村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兰吉说,村民们现在最盼望能早日

通上电话,把公路修家门口,开着汽车出外做生意。村民向巴丛告诉记者,他今年准备买辆轻型卡车,即使现在公路还没有通到村里,但可以开到乡里,等村里通公路的那一天,他希望记者能再来龙西村,对公路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溢于言表。

龙西人新秀的吊桥是转山人的必经之地。佛塔旁在转山旺季常会扎满为过往行人和转山人服务的帐篷商店。

兰吉说,2007年村委会打算要为群众办3件实事,1.利用农闲和经商淡季,组织村民拓宽村里通往云南和碧土的马道;2.加固维修1000米人畜饮用水渠;3.组织群众帮助7户贫困户修好安居工程住房。两天的采访即将结束,村民们纷纷邀请记者前往做客,无奈另有其它采访任务,只好作别梅里雪山脚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岁月风沙抹去了高原土路上的踪迹,抹不掉的是山岩古道上驮畜的蹄痕、背夫拄杖的杵痕以及特殊的环境和生存需要造就龙西人坚毅的品格。黎明的曙光洒满龙西人通往现代文明的山间小道,离开龙西返回碧土的途中,记者又遇到一队马帮,带着龙西人建设新家园的渴望走向山外,头骡清脆的合金铃声在山谷中响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