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政治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雅典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希腊自然地理条件
①地理位置:位于地中海东部,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地形地貌:山地多,平原少,山沟将陆地隔成小块;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地中海中绿岛相连;
③气候特点: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3、古希腊特殊的历史进程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
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期(前20世纪—前12世纪),希腊文明同东方文明一样,都是集权的奴隶制文明,迈锡尼文明后期,受特洛伊战争等的影响逐渐衰落,北部的多利亚人入侵后,迈锡尼文明灭亡,希腊退回到原始社会阶段(主要在政治上),进入荷马时代。

当时希腊封闭贫穷,西方人成为黑暗时代,但原有的集权文明摧毁后,发达的生产力(已经使用铁)和多利亚人带来的原始民主制相结合,为希腊的民主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政治条件:充满活力的城邦制度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城邦形成时间: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2)城邦的含义: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是共同地域和血缘的公民团体,它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构成,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

(3)主要城邦: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4)城邦的特点:
①各城邦都很珍视独立自治;(失去独立与自由即意味着失去公民权利成为奴隶)
②各城邦保持小国寡民的状态;(可有较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公共事务)
③各城邦通过交往保持密切联系;(有共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成为一个民族)
④城邦是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
5、人文条件:宽松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1)希腊的公民: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是公民(是居民中除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本帮成年男子),有权利参与公共活动和事物;
(2)希腊公民素质:
①希腊公民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全面训练,成长为思维敏捷、身体强健、能言善辩的合格公民)
②珍视个人自由与个性,不屈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6、外部条件:靠近古埃及和两河流域,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营养;
(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1、对政治:彼此隔绝的小块平原,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是公民直接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

2、对经济:平原少、土地贫瘠,使得希腊人只有通过从事工商业以及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而海湾良港众多,温和的地中海气候,以及众多的绿岛,为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对价值观念:商业贸易的发展,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以及殖民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这一切都有助于希腊平等互利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并且形成以财产多寡而不是以门第的高低来划分社会等级的状况;
4、对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会到海外去开拓殖民地,这不仅缓和了希腊的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与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相配合,铸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去的民族精神;
5、自然环境不是希腊民主制产生的决定条件。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古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政治、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奠基: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前594年)
(2)主要内容:
①财产等级制: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力越多责任越大;用财产
的不平等取代了出身的不平等;
②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各等级均可参加;
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由四个血缘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前三个等级的公民均
可入选;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也叫民众法庭,是雅典的司法监察机关,后来一直沿用;
⑤废除债务奴隶:即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的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3)评价:
①特点是中庸,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②不足是这种中立政策没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③积极作用: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前506年)
(2)主要内容:
①设立十个地区部落: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作为选区进行选举,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
②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取代四百人议事会:以抽签的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在公民大会闭会期
间,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并且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
④设立十将军委员会:由十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负责军事及外交事务,可连选连任;
⑤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对他们认为那些威胁到城邦民主的人投陶片,陶片数量超过6000
就可放逐国外十年,这有利于维护民主;
(3)评价: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顶峰: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期)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前443年—前429)
(2)主要内容:
①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除外),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
生;
②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五百人会议拥有充分的权力: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兼有政府的职能,他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
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
④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
理各种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⑤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特别是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
(3)评价:从分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4、衰落:伯里克利以后盛极而衰
由于战争以及雅典民主政治的不足等原因,在伯里克利以后,雅典政坛开始出现动荡局面,有些野心家乘机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公民民主生活开始抛弃正义原则,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

(四)雅典民主制的特征
1、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揭示了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本质,表现在:
①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的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③公民通过陪审法庭控制官员和法律;
④雅典公民“轮番而治”:雅典政治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官职不再有财富和门第的限制;
2、权力制约。

议事会是履行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制约;陪审法庭对官员和法律进行控制。

3、法律之上。

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公民意识。

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而治,是雅典人心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崇尚自由,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五)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积极性:
①雅典民主制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希腊在众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②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基础;(在国家的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方面)
2、局限性:
①民主范围:真正能够享受民主权利的只是少数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无法享受民主权利。

②民主形式: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社会衰败和动乱的隐患。

3、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二、罗马法
(一)罗马的发展历程和政治状况
1、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
①执政官是最高官职,由选举产生的两个人共同行使权力;
②元老院是决策机构,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③公民大会平民可参加,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的提案;
2、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3、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公元476年)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西欧逐渐进入封建
社会,即进入中世纪。

4、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公元1453年)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二)罗马法的概况
1、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至公元7世纪(查士丁尼时期)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是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其目的是维护和稳定罗马的统治。

2、分类:
(1)按发展程度分有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和形成体系更加完备的法典(如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
(2)按使用的范围分有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和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三)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
1、习惯法:罗马法的起源即最初形态
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没有明显的界限,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2、《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前449年)
(2)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内容涉及法律的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
(3)评价:它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但它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内容;它是平
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3、公民法: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概念: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的总称。

(2)适用范围:适用于罗马公民
(3)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内容则不够完善;
4、万民法:罗马法的发展
(1)背景: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不断的对外扩张,新的社会矛盾凸显,公民法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为巩固统治,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要给以适当的法律保护;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万民法体系。

(2)适用范围: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3)特点: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借鉴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能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的要求;(3)评价:它是罗马疆域不断扩大、统治区域民族众多及经济发展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适用与完善,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
也失去了意义),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5、《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了一系列法典,形成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它是历代罗马法汇编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四)罗马法的评价
1、积极性
①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罗马法肯定皇权、维护奴隶制度、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私有财产等,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②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罗马法中体现了理性原则和平等观念。

③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

2、局限性:宣扬君权神授,皇帝的赦令具有法律效力;保护奴隶制度。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条件
①经济基础:工商业发展,奴隶制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②政治基础: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环境比较宽松;
③社会需要: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公民阶层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④哲学家的努力: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并把研究重点转向“人”本身;
2、产生时间及代表人物:产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普罗塔戈拉(普罗泰格拉)
3、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等价值标准都是人为的产物;
②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世间没有客观的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好坏优劣都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人的
尺度;
③否定神的意志作用,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4、评价
积极:智者学派对希腊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消极: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使他们容易陷入不可知论和诡辩论的泥潭;造成了他们忽视道德和过分追求功利的问题。

(二)苏格拉底
1、背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颓废中的城邦制度。

2、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美德即知识。

也称知识即美德,他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善是
人类内在的灵魂,作恶则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②认识你自己。

人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③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3、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4、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①哲学思想:“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鼓励人们理性思考。

②政治思想:《理想国》,对人类进行分工各尽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做统治者,武士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5、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他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古希腊最最博学的人;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理想国不符合实际,他创立了逻辑学,并认为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三)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
斯多亚学派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前3世纪初,创始人是古希腊的芝诺,代表人物还有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等;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永垂不朽的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因而,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并且人生而平等;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