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羊绒产业发展计划分析调研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8年10月14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羊绒产业走过了收绒-贩绒-梳绒和粗加工到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的发展历程。目前,资源占有量、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都已形成了优势,羊绒产业已成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羊绒是生产高档羊绒制品的稀缺资源,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软黄金”。目前,世界山羊绒年产量在14000-15000吨之间。其中,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蒙古国、伊朗共计5000吨左右,约占世界产量的30%。我国羊绒产量约为10000吨,占世界产量的近70%,加上近年来俄罗斯、蒙古、伊朗等国每年流向我国的1500吨,我国处于对羊绒资源的垄断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羊绒分梳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年加工羊绒衫2000多万件,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年出口量1000万件,已成为世界羊绒制品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
我区是中国山羊绒的主产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贺兰山东麓、中卫、灵武为中心的山羊绒生产基地,年产量300吨左右,约占全国的3%。虽然宁夏自产原绒数量不多,但由于具备靠近羊绒主产区的地域优势,加上回族善于经营羊绒的传统,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羊绒的主要流通集散地。截止2005年底,我区共有羊绒加工企业100多户,实现总产值4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户,实现产值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增长45%;利税2.38亿元,增长42%。2005年出口无毛绒857吨,羊绒衫45万件,创汇7361万美元,同比增长11%。
(二)主要特点
1、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2005年,全区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羊绒企业17户,较上年同期增加5户;过亿元的企业12户,实现销售收入28.9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马斯特、中银、德海、嘉源、盛源等5户企业过2亿元。中银、马斯特、德海等3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完成工业增加值等3项指标均居自治区30户非公有制工业骨干企业前十名以内。
2、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推进。近几年,马斯特集团200万米梭织面料一期工程,中银绒业公司年产180吨绒条生产线扩建项目、50万件精纺针织衫项目、200吨精纺纱项目,嘉源绒业公司羊绒衫一期工程、德海公司国际羊绒纺织城、盛源绒业公司的分梳厂扩建工程等项目有的已初步建成,有的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些的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通过项目建设,2005年,全区新增生产能力为:羊绒衫65万件,羊绒纺纱生产线11条,纺纱锭6080锭,针织横机700台,短绒纱160吨。
3、产业集群逐步成形。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灵武市和同心县为中心的羊绒产业集群。灵武市通过不断发展羊绒深加工,培育了一大批羊绒加工和出口龙头企业,形成了年产无毛绒2000吨、绒条400吨、羊绒纱200吨、羊绒衫100万件的综合加工生产能力。培育的“圣雪绒”品牌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灵武市已成为我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羊绒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来自羊绒产业,与内蒙古临河市、河北清河县并称全国三大羊绒集散中心。同心县羊绒收购队伍达到1.5万人,全县绒毛经营企业100多家, 2005年收购原绒4800吨,占全国经销量
的近50%,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原绒流通基地之一,羊绒企业对全县财政收入贡献到达三分之一。
4、特色园区初具规模。灵武和同心羊绒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初具规模。截止2005
年底,两个园区入园羊绒企业共有82家,占我区羊绒加工企业总户数的79%。2005
年两个园区在谈招商项目共50个,协议总投资90多亿元,已落实招商项目30个,总投资57.57亿元,到位资金8.82亿元。园区规划建设按照“政府统一规划、业主投资开发、分年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成为我区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窗口和羊绒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深加工规模小、工艺落后。我区绝大多数羊绒企业目前处在羊绒粗加工的层次,暨羊绒原料收购到原绒的洗选、分梳,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作坊生产模式中,规模过小。中银、嘉源、马斯特等骨干企业新上纺纱、针织衫、面料等项目虽然步入了羊绒深加工的行列,但也存在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的问题,生产的羊绒衫属于低档产品,羊绒纺纱支数在40以下,系粗纺,利润空间有限。
2、品牌建设滞后。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关键。目前,国内羊绒制品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生产企业达到2000多家,仅注册商标就多达上千个,并逐步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如鄂尔多斯、鹿王、雪莲、日神、珍贝等。我区的羊绒产业缺乏知名品牌,其羊绒衫等制品大部分为贴牌生产。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圣雪绒”目前也因各种原因出现了运作困难的局面,市场占有份额逐渐萎缩。
3、资金短缺。羊绒资源的稀缺性和收购的季节性决定了羊绒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我区羊绒企业自有资金普遍偏少,所需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债务拖欠等。银行贷款门槛高造成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技改项目不能开工建设。羊绒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因为资金紧缺而进展缓慢。以2005年同心羊绒工业园为例,落实贷款的企业仅有13户,不到入园企业的一半,贷款额仅为7000多万元。相当一部分企业流动资金来源主要靠民间资本,潜在金融风险很大。而债务拖欠使企业诚信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资金不足已成为限制我区羊绒产业发展的“瓶颈”。
4、产业链短,产销受外界制约因素大。我区原绒产量不多,受环保压力影响,加上养殖山羊利润空间有限,农户积极性不高,因此短时期内增加原绒产量十分困难。而我区原绒加工量为4000吨以上,90%以上原料靠进口。且加工的无毛绒等产品用于纺纱、制针织衫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不足20%,大部分出口。形成产销两头受制于人的现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
5 、企业自身不足造成竞争力较弱。我区羊绒企业95%以上为家族式管理模式,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另外,羊绒产业原料有限,利润丰厚,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之间的内讧使得我区羊绒产业合力不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客商之间三角债普遍,拖欠严重,诚信不佳,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1、发展机遇。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消费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带来的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以轻纺产品为主的消费品有更广阔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