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我区冬季日照充足,夏季气候冷凉,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的自然优势,是农业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近年来,我区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双轮驱动战略,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活流通,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被自治区列为“1+4”特色产业,成为了我区突破干旱制约、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市场制约日益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成就
(一)规模效益日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实施了《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等,大力推进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露地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
设,蔬菜面积稳步扩大,效益逐步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区建成蔬菜200亩以上规模园区433个,面积41.0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241个,面积12.39万亩,千亩以上基地66个,5000亩以上基地5个。全区蔬菜(含蔬菜、瓜类、设施果树、食用菌等)种植面积307.5万亩,总产量680万吨,产值100.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1211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3.5%,蔬菜产业成为山川农民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全区形成了设施蔬菜、越夏及冷凉蔬菜、供港蔬菜、麦后复种蔬菜、脱水加工蔬菜和露地西甜瓜六大板块和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建成了以银川、吴忠、中卫为主的现代设施蔬菜、供港蔬菜生产优势区,以中卫环香山地区为主的压砂瓜生产优势区,以石嘴山市为主的脱水蔬菜生产优势区,以固原市为主的冷凉蔬菜优势区。产业布局区域特色鲜明,集聚度逐步提高。
(三)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以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为平台,推广优新品种;集成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精准水肥一体化、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绿色防控等技术;配套卷帘机、保温被、通风器、微耕机、移栽机等设施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了农业物联网、装配式镀锌钢架结构、主动蓄放热及无土长季节栽培等新技术;探索示范了非
耕地栽培蔬菜技术。“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推广蔬菜新技术12项,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质增效技术覆盖率达到70%,其中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3.3万亩,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8000亩,极大的改善了蔬菜栽培土壤,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四)流通体系逐步健全
全区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3个,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19个,培育各类蔬菜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309家。配套采后处理、分级、包装,预冷、保鲜、储藏及冷链运输等设施,推进直销窗口、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模式,打造了宁夏供港蔬菜、硒砂瓜、越夏番茄、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等一批品质优越、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宁夏供港蔬菜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区,10家生产基地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冷凉蔬菜、脱水蔬菜除供应南方市场外,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五)蔬菜品质明显提高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菜田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蔬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全区建成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5个,地级市均建立了市场准入检测站,建设农残速测点200个,形成了区、市、县、乡(镇)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区蔬菜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5%。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规模逐年扩大,
全区无公害蔬菜产品达到480个,无公害产地60个;绿色食品品种达到27个;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蔬菜17个。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约束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粮食生产用地和蔬菜用地矛盾加大,水资源紧缺,土壤盐渍化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连作障碍频发。据估算,全区40%的日光温室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连作障碍。冻害、干旱、高温、霜冻、暴雨、降雪、冰雹、大风等不利气候频繁发生。
(二)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市场、冷链体系不健全。田头批发市场少,田间预冷、储藏保鲜、冷链运输车等冷链设施缺乏,远距离运输损耗率高达20-30%。二是育苗中心规模小,育苗成本高、育苗质量参差不齐,全区育苗中心集中连片规模200亩以上的不足5家。三是设施建设质量不均衡,部分设施建设不规范,保温、抗压、抗风性能不高,抗灾能力弱。四是部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设施装备及机械化水平低
设施结构普遍比较简陋,自动卷帘、自动放风、水肥智能控制等设施装备配套率不足20%,环境调控基本靠人工、凭经验,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经营规模小,组织化、机械化程度低,其中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
20%,劳动强度大,生产率较低。
(四)市场竞争力不强
除西吉、彭阳、永宁外,大部分县区主导产品不突出,规模效应不强;采后处理、分级包装的意识差,生产出来的多为产品(大货),而非商品,更不是精品;缺乏地理品牌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多但不亮,示范带动能力差,好的产品却不是好的商品,卖不上好的价格。
三、市场前景分析
蔬菜的销售是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蔬菜总生产量已大于市场总需求量,呈现出结构性、季节性、灾害性气候的过剩或不足。供给侧矛盾突出,市场上低档次、同质化的蔬菜产品过剩,高品质、质量安全的产品缺乏。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目标的升级,市场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量将保持刚性增长,我区蔬菜以资源环境好、品质优著称,在满足本区消费的同时,作为一个外向型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区内市场需求旺盛
一是提高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我区蔬菜常年消费种类40多种,本地生产供应的约20多种,主要以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根菜类、白菜类等为主,其余靠外调。从区内市场供需形势来看,冬春蔬菜自给率仅30%、夏秋蔬菜自给率也只有60%。到2020年,按冬春蔬菜自给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