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著名能源专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在第三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为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最终要向绝对的近零排放努力。

何建坤说,从国际上看,现在,各国所承诺的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与实际的排放量,二者之间差距大概是50亿吨到100亿吨二氧化碳。中国作为排放大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

从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也面临日益强化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从1990年到2011年,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跨越了中低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节能减排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了56%,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58%。但在另外一个方面,能源的总量增长了3.5倍。现在,中国能源的总体消费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2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接近全球1/4。去年,煤炭的生产量达到了35亿吨原煤,超过了科学产能供应的能力。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超过了55%,资源的制约、能源的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何建坤认为,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从国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全球常规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全球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制约,使得中国不可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耗为支撑的现代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低碳城市既是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变革的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是必然的。城市化既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社会福祉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这也是导致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较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我们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探索低碳、绿色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方式。

何建坤强调,当前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统筹近期和长远,同时要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大局。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也将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生态城市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护和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要建立和实施低碳排放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目标。

何建坤表示,要实现全球保护气候的目标,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要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至少减少一半。到本世纪末,全球都必须实现近零的排放。所以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最终要向绝对的近零排放的低碳目标来努力。

何建坤认为,我国进行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制定明确的低碳发展目标和发展进程,要逐步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尽早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当前我国主要以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为目标,但是GDP如果保持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然还会上升。针对这样的目标,要

逐渐地实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的控制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国已经提出了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设想。

何建坤特别指出,必须要研究二氧化碳何时可以达到峰值而且开始下降。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的建设由于产业结构的高碳特征,现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像北京、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其人均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像东京、伦敦这些国际大都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像一些比较小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已经超过了人均十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超过了欧盟当前人均7.5吨的排放水平,而且现在的排放仍然还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

所以,要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体现低碳的特征,沿海大城市必须逐步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当前,中国四个直辖市加上深圳、广东省和湖北省,五市两省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试点的省市,要给企业分配绝对量的碳排放的额度,所以通过市场的手段来促进市场的减排。

何建坤认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进程要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首先必须要促进产业的转型,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首先必须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在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要最先达到峰值,并且持续下降,交通和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发

展像水电、风电、核电这样的非化石能源,使得煤炭石油这样的化石能源的消费要趋于稳定并开始下降,从而会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改变依靠不断增加投资、以重化工业产能扩张为驱动的发展方式,要逐渐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大量的投资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工业产能扩张,就会需要大量的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品,从而拉升高耗能产业的比重,使得高碳产业的特征难以改变。所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体系,为低碳的发展提供政策的保证。

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地区和行业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形成促进企业减排的市场机制。何建坤认为,当前,全球生产低碳城市的发展潮流和理念为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当前,发达国家低碳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在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社会的运行效率,可以有效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城市布局中的道路交通、建筑产业体系和能源供应体系都可以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的理念下统筹规划,突出以生态低碳为重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