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著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名著欣赏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类
学号:1008110266
姓名:吴连祥
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贝多芬和海上钢琴师来赏析。
贝多芬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月光曲,要赏析它则需要介绍贝多芬了。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开创了浪漫派音乐的先河。他的作品和声部分充满动力,节奏空前活跃,旋律表现力极为丰富。贝多芬增强了管弦乐的交响性和戏剧性,对欧洲19世纪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那年他三十一岁。这首作品是目前在听众中最为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而它的颇具文学色彩的标题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有人认为,“月光”一词的来源是因为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是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如安·鲁宾斯坦就认为“月光”这个名称与作品不符,他认为第一乐章的音乐情绪是悲剧性的,与月光的含义完全相反。然而,“月光”这一名称的使用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受到了最为热烈的推崇和热爱。
贝多芬的作品总是根植于他所生活的现实之中,他在现实中承受着一切痛苦,享受着每一份欢乐,并将他们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1796年至1800年,正是贝多芬的耳疾开始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他的时期,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似乎内脏也受着折磨,听觉更是越来越衰退起来。他一直对自己的耳疾保持着缄默,直到1801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韦该勒医生才悲伤地倾诉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劣……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身上浓浓的悲伤情绪,然而他却是如此需要欢乐,在没有欢乐时,他就创造欢乐!就这样,在1801年他恋爱了,尽管他在恋爱上不断地钟情,不断地梦想着幸福,最后幸福却总是幻灭,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却仍旧一次又一次地坠入爱河之中,《月光奏鸣曲》就是他这段爱情的心理体验,他创作了该首作品,并将他献给当时的恋爱对象琪里爱太·吉却娣,然而,这位漂亮轻佻的贵族小姐却最终无情地抛弃了他。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和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中,在对爱情的期待与失望之中,才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1800年是贝多芬思想上和创作上日渐成熟的时期,他了解到法国大革命的状况,接触了法国革命时期的音乐。他这时的创作风格已抛开了早期奏鸣曲中的旧有的刻板的规则,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现手法,追求形式的完美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强调形式服从于内容,《月光奏鸣曲》也正是形式从属于内容这一美学思想的最出色的例证。正是基于这一美学思想,才使他对奏鸣曲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并成为了他对音乐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比如,它打破了旧的奏鸣曲式快—慢—快三乐章的旧有模式,在该首乐曲中第一乐章出现的不是快板,而是持续的柔板。它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成为了表达真挚感情、展现戏剧冲突的途径,其中更是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
第一乐章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充满幻想的,宁静的月色与流动的河水的美丽场景,情绪时而期待又时而失望,时而沉思呻吟又时而思绪如潮,时而忧伤猜疑又时而信念坚定,这其中总是暗藏着某种危机,某种不祥的预感,整个乐章充斥着忧愁哀怨的情绪,似乎是这段严峻感情的开端,这也是贝多芬最杰出的慢板乐章之一。这与现实中的他被卖弄风情、幼稚自私的琪里爱太·吉却娣抛弃存在着暗自的契合关系。它的写法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整个内心激动不安的形象始终浮现在安静、单一的音色背景之上。该乐章采用了单三部歌谣曲的曲体结构,由引子、主题、中间部分、主题的再现、尾声五部分组成。主题中以长拍符点节奏为主的音型与紧密的三连音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所表达的激动的内心心理放在了绵绵不绝的三连音伴奏音型的背景之上,似遥远的他方有一人向你娓娓倾诉着他的柔情,情绪似乎有些悲伤和绝望。整个乐章贯穿着三个重要的写作要素:分解和弦的三连音的连贯音型,低音八度进行、圣歌式的和弦进行,这些共同塑造了一种空灵、朦胧、安静、忧伤的气氛。
第二乐章中,整个乐章的色彩明亮,情绪明朗、轻快,融入了活泼诙谐的小步舞曲元素,与第一乐章、第三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乐章所塑造的形象直接让我们联想到了美丽、轻佻的琪里爱太·吉却娣,切分音的使用、跳动的旋律、节奏上的变化不定都具有典型的贝多芬色彩。
第三乐章中,整个乐章以狂风暴雨般突进的方式,铿镪的节奏进行和丰满的和声效果,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热烈感情和准备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攻击的态度。这也是贝多芬所写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力最高昂、最丰富的乐章。
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甚至能拯救人的生命。当然伟大的音乐只能由伟大的音乐家来创造,或许这话过于绝对了,但有一点,音乐是值得我们去付出的,也只有我们去付出了,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音乐,才会让音乐家的生命永恒,让音乐的天使留在我们的身边。每个音乐人都希望有贝多芬那样的成绩,但音乐又是自私的,而是在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也是令人惊讶的,他善于捕捉每个音乐细胞。我想音乐与贝多芬已经合为一体了。贝多芬是音乐,音乐亦是贝多芬。
海上钢琴师斗琴赏析
赏析海上钢琴师则要知道它的背景: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痛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