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复习题

肿瘤放射治疗学复习题
肿瘤放射治疗学复习题

名解

1.照射野:临床放射治疗所指的照射野分为两种,即剂量学意义的照射野和几何学意义的照射野。前者是指在照射范围内,50%等剂量线曲线的延长线交于模体表面的区域。后者是指距离源特定距离处,射线束在垂直于射线轴平面上的投影。

2.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3.危及器官:有时也称危急结构,是指某些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敏感性或耐受剂量可能对治疗计划的射野设置或处方剂量有直接的影响

4.早反应组织:细胞更新很快,照射以后损伤很快表现出来,α/β比值高,损伤之后是以活跃增殖来维持组织中细胞数量的稳定并使组织损伤得到恢复

5.百分深度剂量:体模内射线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Dd与参考深度d0处剂量D0之比的百分数

6.源皮距: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体模表面的距离

7.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通过使用一系列不同权重、不同射野形状和大小,从不同的方位向靶区进行分散照射的多个射线束照射技术,这种照射可以采用共面或者非共面的方式

8.肿瘤区(GTV):是可以明显触诊或可以肉眼分辨和断定的恶性病变位置和范围

9.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的B点:B点位于A点外3cm,B点及其上方组织的剂量与淋巴结引流区的受量有关

10.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的A点:A点定义为阴道穹窿垂直向上2cm与子宫轴线外2cm交叉处。A点剂量代表宫颈旁三角区的受量,与并发症的发生和5年控制率有关

11.潜在致死损伤:指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若在照射后置于适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12.韦氏环(waldeyer环):是指包括鼻咽部、软鄂、扁桃体、口咽以及舌根在内的环状淋巴组织

13.楔形角:体模内射线中心轴上,模体下10cm深度处楔形等剂量线与照射野中心轴夹角的余角

14.细胞存活曲线:用于描述放射线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之间的关系,用以研究和评估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对放射生物学研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5.临床靶区(CTV):是包括了可以断定的肿瘤区和显微镜下可见的亚临床恶性病变的组织体积,是必须去除的病变

16.TD50/5: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0%

17.TD5/5: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

简答

1.WHO的淋巴瘤分类标准将HL分为哪两类?

WHO的淋巴瘤分类标准将HL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两类,后者又分为富有淋巴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削减型四种类型

2.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主要有两种形式?

辐射所致得细胞死亡主要形式:增殖死亡,间期死亡(其他死亡方式:凋亡,自噬,坏死,衰老)

3.亚致死损伤修复的影响因素?

①放射线的性质:低LET射线照射后细胞有亚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的修复,高LET射线照射后细胞没有亚致死损伤也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

②细胞的氧合状态:处于慢性乏氧环境的细胞比氧合状态好的细胞对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差

③细胞群的增殖状态:未增殖的细胞几乎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细胞的亚致死损伤修复速率一般为30分钟到数小时

4.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制订的小细胞肺癌分期?

①局限期:指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有和无同侧肺门及纵隔、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但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和胸腔积液

②广泛期:指肿瘤的发展已扩展到胸腔外,已超过局限期

5.肾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肾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粉类肾癌)6.细胞周期中哪期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

有丝分裂期细胞或接近有丝分裂期的细胞

7.源轴距的概念?

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体模表面的距离

8.肿瘤生长速度的三个主要决定因素?

肿瘤生长速度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细胞周期时间、生长比例和细胞丢失率。如果细胞周期时间短,生长比例高,细胞丢失率低,则肿瘤生长较快。

9.鼻咽癌的治疗应首选哪种治疗?

放射治疗

10.放射性损伤的概念?

是指射线的作用引起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

11.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其变化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将启动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物理阶段主要指带电粒子和构成组织细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化学阶段指受损伤的原子和分子与其他细胞成分发生快速化学反应的时期

③生物阶段包括所有的继发过程

12.临床放射生物学的4Rs 概念?

①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②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

③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④再群体化

13.术前放射治疗的目的?

①通过一定剂量照射使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防止手术中引起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和播散

②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便于手术切除

③控制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和区域的淋巴结,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④使原本不能切除的病灶通过放射治疗也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

14.简述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程序?

①体位固定:为了避免CT扫描与放射治疗体位的不一致,而导致勾画照射靶区的不准确和每天治疗时体位重复性欠准确。要采用CT扫描与放射治疗一致的面罩固定仰卧体位。为了减少一些重要器官的照射可以采用适当头仰位

②CT扫描:CT模拟定位扫描从头顶以上一层开始扫描至胸骨上窝水平,约扫描80~120层图像,层厚3cm。全部病例均做平扫+增强扫描,完成扫描后,图像资料经网络系统传输到IMRT治疗计划系统。

③治疗计划设计:IMRT治疗计划系统是一个三维逆向治疗计划系统。整个IMRT的治疗计划全部在该系统中完成,其程序包括:患者信息资料、图像资料注册、影像图像融合、解剖结构的确定、处方剂量的授予、优化与剂量计算、结果的显示等步骤。

④治疗计划的验证与实施:每一例患者的治疗计划经治疗计划系统确认后,均需要在治疗前进行治疗计划的验证,以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其程序包括每个计划均使用体模对治疗计划进行电离室和剂量胶片的物理剂量验证以及治疗体位的γ-照相验证。验证剂量误差必须在临床允许范围以内方可以执行治疗。其目的是验证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准确性,照射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定IMRT治疗剂量的置信度以及治疗实施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摆位等的精度造成的可能误差的大小,以保证照射剂量的准确和治疗计划的成功实现。

15.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①肿瘤大小体积和手术切缘状况

②临床分期

③淋巴结转移情况

④淋巴血管间隙受累情况

⑤乏氧和贫血

⑥组织病理情况

16.简述食管的UICC1987年分段法?

①食管入口到胸骨上切迹处为颈段

②胸骨上切迹到气管分叉处为胸上段

③气管分叉到贲门全长的上1/2为胸中段

④气管分叉到贲门全长的下1/2为胸下段

17.美国NCCN关于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指南是什么?

综合治疗是I~Ⅱ期侵袭性NHL的标准治疗,Ⅲ~Ⅳ期以化学治疗为主。美国NCCN关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指南为:非大肿块的I-Ⅱ期建议CHOP ±ritusmab化学治疗4周期后局部区域行放射治疗;大肿块的I~Ⅱ期建议R±CHOP化学治疗6周期后局部区域行放射治疗。Ⅲ~IV期,如果IPI≤2,建议6周期R-CHOP化学治疗;如果IPI≥3,预后差,建议6周期R-CHO化学治疗。高剂量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可能对中高危或高危患者首程治疗或复发后挽救治疗有益。FL的治疗策略为:FL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临床I一Ⅱ期且病理分级1~2级的患者可采用单纯放射治疗(累及野照射)或综合治疗(3-4周期CHOP方案化学治疗后行累及野放射治疗)。Ⅲ~Ⅳ期病理为1-2级者治疗以全身化学治疗为主,多采用R+CHOP方案或CHOP方案,病理为3级的FL其治疗原则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野照射是早期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标准治疗。

18.直肠癌综合治疗原则?

①早、中期直肠癌患者,若基本情况尚可应首选手术治疗

②建议对II、III期直肠癌患者进行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无论术前放、化疗还是术后的同步放、化疗均是II、III期可切除直肠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③对局部晚期、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采用单纯性放射治疗

19.近距离照射种类?

①腔内、管内放射治疗

②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

③粒子植入

④敷贴治疗

⑤术中置管术后放射治疗

20.肾癌姑息性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①晚期肾癌无法手术切除,而由于肿块较大造成严重的压迫症状、剧痛及血尿不止者

②有骨、脑等远处脏器转移;

③术后复发

21.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有哪些?

①盆腔感染

②阴道炎

③外阴炎

④直肠反应

⑤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及血象改变

22.鼻咽癌的综合治疗原则是什么?

①应以个体化分层治疗为原则

②I/II期患者以单纯放射治疗为主,对鼻咽病灶小的早期患者可采用外照射+鼻咽腔后装放射治疗

③III/IV期患者应以单纯外照射为主,部分鼻咽和颈局部晚期患者应采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

④对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应采用以化学治疗为主的姑息放射治疗

23.NSCLC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①因高龄或内科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I、Ⅱ期病例;

②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照射面积≤100cm2的ⅢB期病例;

③KPS≥60分,白细胞计数>3.5×10的9次方/L,血红蛋白>100g/L

④无严重内科疾病

⑤无远处转移

24.膀胱癌的TNM 分期、临床分期?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原则:①早期非浸润性膀胱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辅以放、化学治疗,但对于复发性Ta~T1肿瘤及弥漫性原位癌,通常并不适合放射治疗

②局部晚期的浸润性膀胱癌可以通过术前放射治疗使肿瘤缩小再行手术治疗

③术后具有局部复发高风险病例(切缘残留,高分级,T4b),术后可以补充放、化学治疗以提高疗效

④某些晚期不可手术的病例可以通过姑息性放射治疗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⑤鼓励患者行同步放、化学治疗,因其可增加对肿瘤的杀伤力。

临床分期1,表浅膀胱癌:‘Tis,Ta,T1.2,浸润膀胱癌:T2,T3,T4

25.乳腺癌TNM分期,术后放疗适应症?照射范围、剂量?

1,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后放射治疗照射范围: (1) 照射靶区范围

1)腋窝淋巴结未清扫者,照射范围应包括乳腺、胸壁、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2) 腋窝淋巴结已清扫者,照射范围应依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或转移淋巴结数<=3,只照射乳腺和胸壁;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应照射乳腺、胸壁、锁骨上和腋顶淋巴结。

3) 腋窝淋巴结仅作低位取样者,淋巴结阳性时应照射腋窝淋巴结。

剂量:对于保乳手术,术后整个乳腺接受的剂量为DT46Gy/4.5周.使用榭形板可使乳腺内剂量分布均匀,否则胸壁与乳房顶点之间剂量相差5%~10%.

2,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1)照射范围: 1) 乳腺原发灶>5cm,皮肤有水肿、破溃、红斑或与胸肌固定者应照射胸壁;2) 腋窝淋巴结阳性>=4 个时,应常规照射胸壁和同侧锁骨上、下区;3) 淋巴管内伴有癌栓者应照射胸壁。

2)剂量: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的预防剂量为DT46~50Gy/4,5~5周/23~25次,2Gy/次,5次/周。如果切缘阳性,对原发灶部位增量DT10~15Gy/5~8次。区域淋巴结预防照射时,剂量为DT50Gy/5~5.5周/25~28次,1.8~2.0Gy/次,1次/天,5次/周

26.乳腺癌保乳术射野设计

1)乳腺切线野:上界为第一肋间隙下缘,外界为腋中线,下界为乳房皱壁下2cm,内界为中线或中线旁3cm(内乳区另外设野照射时)。照射前进行乳腺ct扫描,ct扫描时要包括全乳房轮廓,层面包括上下界,其中要有通过乳头的层面。

2)锁骨上区:下界为第一肋间隙下缘,与切线野上界相邻,内界为中线沿胸锁乳突肌内缘达还甲沟水平作为上界,外界为肱骨头内侧缘。

27.宫颈癌放射治疗近期反应

近期反应:发生在放疗中或放疗后3个月内的反应。

1)全身反应:乏力、食欲缺乏、恶心,个别病人有呕吐。白细胞、血小板轻度下降。

2)直肠反应:里急后重、腹泻、黏液便、大便疼痛、便血,合并同步化疗者反应更严重。3)膀胱反应:多发生在术后病人,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少数可能有血尿。

4)内照射相关反应:操作过程中出血、疼痛,多程度不重,若出血较多可用止血药物或纱布填塞。子宫穿孔、宫腔感染发生率低。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放射科三基训练试题及答案

放射科三基训练试题及答案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点击:1276 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影响X线对胶片感光的因素是____、____、____和焦-片距。 2.物-片距越____,产生影像的半影就越____,影响也就越清晰。 3.显影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 4.X线用的感光物质是____;荧光物质是____。 5.脐上2cm相当于____椎体水平。 6.心脏后前位投照,要求焦-片距为____,中心线对准____平面垂直射入胶片。 7.心脏右前斜位投照的旋转角度是____;左前斜位为____。 8.腰椎斜位投照,主要是观察腰椎的____和____。 9.乳突轴位(Mayer位)投照,是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____角度,中心线向足端倾斜____角度,经乳突尖射入暗盒中点。 10.口服胆囊造影法,造影剂需经过____、____和____等三个主要环节,才能使胆囊显影。 11.与临床应用有关的X线特性是____、____、____和电离作用。 12.现代医学影像学除了传统放射学外,尚包含DSA、CT、____、____和____等新一代影像技术在内。 13.血管介入性放射学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____。 14.儿童长骨骨折的特殊类型是____和____。 15.儿童后囟正常应于出生后____内闭合,前囟在____内闭合。 16.正常成人颅板以____部最厚,____最薄。 17.舟状颅是由于____早闭所引起的颅骨畸形;短颅畸形责是由于____和____早闭引起的。 18.乳突侧位片上,乙状窦前壁至外耳孔后缘间的垂直距离,如果小于____提示乙状窦前移;鼓室盖至外耳孔上缘之间的距离,如果小于____提示鼓室盖低位。 19.关节结核X线上分为两型,即____和____,后者继发于骨干或干骺端结核。 20.肺叶由叶间裂分隔。____和____将右肺分为上、中和下三个肺叶;左肺只有____,分为上、下两叶。 21.正位上、右肺门上、下部以钝角相交,称为____,左肺门由左肺动脉弯曲成弓形,称为____。 22.正常膈肌圆顶在正位上靠近____,侧位上偏____。 23.肺部基本X线病变有渗出、增殖____、____、____和____。 24.肺结核分为五型,即____、____、____、____和胸膜结核。 25.正常成人的心胸比值不应大于____,右下肺动脉干宽径不应大于____。 26.气钡双重造影上,胃表面涂有薄层钡剂,显示出粗细均匀,宽度约1mm的纤细沟纹,称之为____,并勾画出许多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稍隆凸区,其大小不超过3mm,此即为____。 27.正常肾脏的轮廓光滑,其长径大约是____,宽径为____。 28.椎管碘油造影上,髓外硬膜内肿瘤的阻塞面形态为偏侧性____,硬膜外肿瘤为____。 29.脑动-静脉畸形是由____、____和____所构成。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 1.公众照射的年均照射的剂量当量限值为 (分数:2.50) A.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mSv B.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 C.全身<1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20mSv D.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15mSv E.全身<20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解析: 2.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内 (分数:2.50) A.工作期间服用的治疗药物剂量总和 B.检查自己身体所拍摄胸片及做CT等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C.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D.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 E.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的总和√ 解析: 3.为了防止非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分数:2.50) A.大脑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150mSv B.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 √ C.脊髓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D.性腺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E.心脏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750mSv 解析: 4.为了防止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 (分数:2.50) A.不应超过10mSv B.不应超过20mSv C.不应超过50mSv √ D.不应超过70mSv E.不应超过100mSv 解析: 5.临床患者照射时常用的防护措施有 (分数:2.50) A.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蜡块 B.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挡块,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C.照射区域附近使用楔形板,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D.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固定面膜 E.照射区域附近使用真空垫,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解析: 6.放疗机房屏蔽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分数:2.50) A.尽量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使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低于有关法规确定的剂量限值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Oncology (一)放射治疗学简史: a)1885. X 射线的发现 b)1902. 成功治疗一例患皮肤癌的女患者 c)1922. 报告一组喉癌患者的治疗结果,确立放射治疗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地位 d)1932. 在临床实践累积的基础上Coutard医生提出传统的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方式 e)1951. 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 f)1968. 立体放射外科设备(γ刀)进入临床应用 g)1959. 建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概念 h)1990 提出逆向计划设计概念 (二)肿瘤放疗的地位 a)应用:我国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放射治疗; b)地位:1998年WHO统计:目前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手术治愈22%,放疗治 愈18%,化疗治愈5%); c)优势:副作用小,器官功能保存完整; (三)放射治疗中的基本概念: a)放射敏感性:组织细胞对射线程度不同的反映; b)肿瘤控制概率&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i.控制肿瘤的同时不能给病人造成不可接受的放射损伤 ii.放射诱发的正常组织改变取决于放射治疗的单次剂量、总剂量、照射体积 c)正常组织耐受量: i.放射最敏感组织(照射1000~2000CGy):生殖腺、晶体、胎儿、生长中的骨、 软骨等。 ii.中等敏感组织(照射2000~4500CGy):肾、肺、心脏、甲状腺、垂体、淋巴结等。 (四)辐射生物效应原理及放射肿瘤学基本原则 a)射线高能粒子在生物体穿射经迹上的能量沉积造成细胞关键靶的损伤效应 i.直接作用:射线粒子次级电子直接造成靶原子的电离或激发,导致生物学改 变。 ii.间接作用:射线粒子或次级电子与另一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一定扩散距离内的细胞靶,导致生物学改变。 b)细胞核DNA 双链断裂是辐射引起各种生物效应最基本的损伤; i.DNA 双链断裂是辐射所致最关键的损伤 ii.细胞所发生且未能修复的DNA双链断裂均数与辐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c)分次照射的生物学基础(4R) i.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Repair) ii.周期时相的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iii.肿瘤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Reoxygenation ) iv.再增殖( Repopulation ) d)放疗的常规分割剂量:5d/1w 1次/d 2Gy/次连续5~7周;Gy是指放射剂量单位, 是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单位,相当于焦耳每千克(1 J·kg -1)。 e)放射治疗的三大基础? f)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在电离辐射后反应过程有哪些不同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放射治疗学》试卷 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钴的半衰期是: A.年B.年C.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 B.~7.0 C.~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200C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放射科三基考试题含答案

放射科“三基”考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各组织对X线衰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 A、空气--脂肪--肌肉--骨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骨--脂肪--肌肉--空气 D、骨--肌肉--空气--脂肪 E、空气--肌肉--脂肪--骨 2、关于X线防护原则,错误的是D A、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B、缩短受照时间 C、建立屏蔽防护 D、缩短照射距离 E、合理降低全民X线检查频率 3、与X线本质不同的是C A、无线电波 B、微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E、r射线 4、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 A、听眶线与听眦线约成20° B、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 C、听鼻线与听眦线约成25° D、听口线与听眦线约成35° E、听眉线与听眦线约成10°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15°角。 5、气胸的X线表现表述错误的是C A、患侧胸部高度透明气腔 B、肺组织向肺门处萎缩 C、患侧肋间隙变窄 D、横膈下移 E、纵膈向健侧移位 填空题 1、食道钡餐检查有三个生理性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2、X线防护原则中防护措施有(缩短受照时间)、(增加照射距离)、(采用屏蔽防护)、(优选摄影条件) 3、X线与医学成像有关的基本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 4、肝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快进快出)。 名词解释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和有机成分和钱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2、龛影:消化道型的溃烂使钡剂进入壁内,钡剂涂布的有限局性外突的影像,称为龛影。 3、充盈缺损: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该区域形成钡剂缺损表现。常见于消化道占位性病变或异物。 4、胸部X线片上的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简答题 1、胸部X线片上的“三均匀”征象: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时(1分),胸片表现为“三均匀”,即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1分)。 2、5、胃癌的钡餐X线表现 答:1、充盈缺损、胃腔狭窄;2、粘膜中断、破坏;3、胃壁僵硬、蠕动消失;4、胃腔内龛影、半月综合征。 3、胃肠道钡餐检查的X线基本病变有哪些? 答:1、轮廓的改变:①龛影;②充盈缺损;③憩室。 2、粘膜及粘膜皱襞的改变:①粘膜破坏;②粘膜皱襞平坦;③粘膜纠集;④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⑤微粘膜皱襞改变。 3、管腔改变:①扩张;②狭窄。 4、位置和可支性的改变 5、功能性改变:①张力改变;②蠕动改变;③排空功能改;④分泌功能改变。 选择题 1、腕骨由外侧向内侧近侧列依次为:(A) A.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精心整理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尤文肉瘤、小细胞肺癌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皮肤癌、肾移行细胞癌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1 (1 (2 (3 (4 2 (1(2)肿 3 (14) 3、 (源轴 1、进一步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和器官进入射野的范围,使正常组织得到保护,提高了靶区剂量; 2、对位于解剖结构复杂、距离重要器官较近、形状不规则肿瘤的治疗,可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大剂量低分割照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必将成为21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 近距离放射治疗: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如食管、阴道、直肠)或经插针置入、经模板敷贴等方式,将密封的放射源置于瘤体内或管腔内进行照射,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内照射)。 敷贴技术:是将施源器按一定规律固定在适当的模板上,然后敷贴在肿瘤表面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非常表浅的肿瘤,一般肿瘤浸润深度<5mm为宜。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引入人体内,利用核素的电离辐射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人体某种器官或病变对某种放射性核素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因而病变局部可受到大剂量照射,其他组织和器官可以得到保护。比如用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磷32治疗癌性胸水,钐153和锶89治疗骨转移癌等 治疗计划的定量评估,主要是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DVH表示的是肿瘤的体积或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是评估治疗计划的有力工具,可以直接评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适合度。它不仅可评估单一治疗计划,也可比较多个治疗计划。缺点是不能显示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情况,因此要与等剂量分布图结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放射性皮炎:一般分为三度:1度为毛囊性丘疹和脱毛,DT20-30GY;2度为红斑反应,DT40GY;3 但更

放射技师三基考试基础知识100

放射科三基考试基础知识 1.一切生物体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 B、细胞 C、肌肉 D、骨骼 E、神经 答案:B 2.人体基本组织分成四类,不包括 A、骨组织 B、肌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E、上皮组织 答案:A 3.属于实质性器官的是 A、尿道 B、肾脏 C、子宫 D、小肠 E、呼吸道 答案:B 4.按骨的分类,椎骨属于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含气骨 E、不规则骨 答案:E 5.不成对的面颅骨是 A、鼻骨 B、颧骨 C、腭骨 D、下颌骨 E、上颌骨 答案:D 6.拇指第一、二节之间的关节属于 A、掌指关节 B、腕掌关节 C、桡腕关节 D、腕骨间关节 E、手指间关节 答案:E 7.会合成髋臼的正确组合是 A、髂骨、骶骨 B、骶骨、坐骨 C、髂骨、耻骨 D、坐骨、耻骨 E、髂骨、坐骨、耻骨 答案:E 8.不属于跗骨范围的是? A、距骨 B、跟骨 C、跖骨 D、舟骨 E、骰骨 答案:C 9.属于肺实质的是 A、血管 B、肺泡 C、淋巴 D、神经 E、结缔组织 答案:B 10.不与鼻腔相通的窦是 A、额窦 B、筛窦 C、蝶窦 D、胃窦 E、上颌窦 答案:D 11.鼻尖两侧呈弧状隆突的部分称 A、外鼻 B、鼻腔 C、鼻根 D、鼻翼 E、鼻背 答案:D 12.进肺门后分出的支气管称 A、主气管 B、主支气管 C、叶支气管 D、段支气管 E、亚段支气管 答案:C 13.上(舌)段分布于肺的

A、右肺上叶 B、右肺中叶 C、右肺下叶 D、左肺上叶 E、左肺下叶 答案:D 14.有关胸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胸膜是一薄层浆膜 B、胸膜分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C、脏层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 D、脏层与壁层二胸膜间构成胸膜腔 E、左、右胸膜相互连通 答案:E 15.对横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横膈又称隔肌 B、左膈顶高于右膈顶 C、膈松弛时,肺呼出气体 D、膈顶向外下斜行与胸侧壁形成肋膈角 E、立位下横膈位于第5成第6前肋间隙水平 答案:B 16.属于小肠部分的是 A、回肠 B、盲肠 C、阑尾 D、结肠 E、直肠 答案:A 17.上消化道系指 A、口腔到胃 B、口腔到食管 C、口腔到回肠 D、口腔到空肠 E、口腔到十二指肠 答案:E 18.胃与十二指肠相接处称 A、胃底 B、贲门 C、胃窦 D、幽门 E、胃小弯 答案:D 19.胃型分四型,其中不包括A、钩型 B、横型 C、长型 D、牛角型 E、瀑布型 答案:B 20.有关盲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阑尾称为盲肠 B、盲肠位于右髂窝部 C、盲肠在大肠中最短 D、盲肠在大肠中最宽 E、回盲瓣口以下的大肠称盲肠答案:A 21.接受双重血液供应的脏器是 A、肾脏 B、脾脏 C、肝脏 D、子宫 E、胰腺 答案:C 22.产生胆汁的是 A、肝管 B、胆囊 C、胰腺 D、胆总管 E、肝细胞 答案:E 23.心血管系统的构成,不包括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淋巴管 E、毛细血管 答案:D 24.三尖瓣位于 A、右心房出口 B、左心房出口 C、右心室出口 D、左心室出口 E、右心房入口 答案:A 25.属于女性生殖腺的是 A、睾丸 B、卵巢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 '. 《放射治疗学》试卷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7.60钴的半衰期是: A.5.27年B.6.27年C.7.27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4.5~5.0 B.6.5~7.0 C.7.5~8.0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12.60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 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 B.200 C.300 D.400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免费下载】放射科三基考试试卷A卷

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三基”考试试题(A 卷) 科室: 姓名: 分数: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男,71岁,反复膀胱炎多年,B 超示双侧肾积水,血肌酐及尿素氮都升高,查体膀胱膨胀达脐下两指,常见的原因是 ( ) A .肾功能不全 B .前列腺增生 C .双侧肾积水 D .膀胱颈硬化症 E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2. 应采用CT 薄层扫描(层厚和层距1~2mm)者: ( )A .鼻咽部病变 B .喉部病变 C .甲状腺病变 D .眼眶病变 E .中耳病变 3. 按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划分,胆囊结石分为哪三类 ( )A .胆固醇,胆色素,混合性 B .胆固醇,胆色素,草酸钙 C .胆固醇,草酸钙,混合性 D .胆色素,草酸钙,混合性 E .胆红素,胆色素,草酸钙 4. 下述肺肿块鉴别要点,哪项不对 ( )A .良性肿块的边缘常较光整 B .毛刺征对肿块良恶性鉴别价值不大 C .恶性肿瘤钙化率较低 D .4cm 以上肿块则以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E .空泡征多提示为肺癌 5. 颅咽管瘤的钙化呈 ( )A .块状 B .散在钙化 C .蛋壳样 D .毛线团样 E .爆米花样6动态扫描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态扫描应在增强后应用才有价值 B .动态扫描图像显示在全部扫描完毕后 C .动态扫描系指一定时间内连续扫描数层 D .动态扫描时患者不应停止呼吸 E .动态扫描能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7. 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下列哪个病变相似 ( )A .动脉导管未闭 B .肺动脉瓣狭窄伴房间隔缺损 C .房间隔缺损 D .法洛四联征 E .以上都不是 8. 属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是 ( )A .碘化钠 B .碘番酸 C .碘必乐 D .碘酞葡胺 E .泛影葡胺9球形增大的肝右叶下段称为 ( ) A .獭尾肝 B .尾状叶 C .利德尔叶 D .右前叶 E .右后叶 10. 以下哪种肿瘤不属于副神经节瘤 ( ) A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B .化学感受器瘤 C .颈静脉球瘤 D .迷走球瘤 E .肾上腺皮质腺瘤 11. 变性椎间盘可引起邻近的椎体(终板)的信号改变,其中Ⅰ型信号表现为 ( ) A .T 1WI 低信号,T 2WI 高信号 B .T 1WI 高信号,T 2WI 低信号 C .T 1WI 高信号,T 2WI 高信号 D .T 1WI 低信号,T1WI 低信号 E .T 1WI 等信号,T 2WI 等信号 12. 双肺弥漫粟粒样阴影可见于下列病变,除了: (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4.doc

[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 4 1 楔形板照射摆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看清医嘱要求,楔形板角度和序号 (B)常规楔形板两野照射,厚端相邻 (C)常规楔形板两野照射,尖端相邻 (D)楔形板必须远离患者体表15cm以上 (E)一楔多用时,注意有无楔板的剂量比 2 淋巴瘤治疗放射源宜采用 (A)深部X线机 (B)192铱γ射线 (C)6MV高能X线 (D)10MV高能X线 (E)15MV高能x线 3 已知60钴源皮距(标)75cm,最大方野边长的1/2为10cm,所需斗篷照射野源皮距150cm,求斗篷野照射野边长1/2为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E)40cm 4 直线加速器源皮距(标)100cm,最大方野边长的1/2为15cm,斗篷野所需边长的1/2为20cm,那么斗篷野照射的源皮距是_____ (A)115cm (B)120cm (C)125cm (D)133cm (E)140cm 5 淋巴瘤原发于膈上,照射部位不包括 (A)纵隔 (B)肺门 (C)双腋 (D)全颈

(E)腹主动脉旁 6 淋巴瘤原发于膈下时,照射部位包括 (A)纵隔 (B)肺门 (C)双腋 (D)双锁骨下 (E)脾门 7 下列关于淋巴瘤照射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根治性放疗包括原发病灶的整个解剖区与邻近淋巴引流区(B)斗篷野上界由乳突沿体前侧下颌骨上缘到对侧乳突(C)下界到第九胸椎下缘 (D)左右两侧,由肩锁关节沿肱骨干的内侧缘而下到第十胸椎(E)照射野面积一般需40cm×40cm 8 下列关于斗篷野照射体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野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下颌骨垂直床面 (B)双臂置于胸前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知识

1.什么是放射线? 在1895年12月的一个夜晚,德国的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 1845~1923年)在物理实验室进行阴极射线特点的研究的试验中发现:放电的玻璃管不仅发射看得见的光,还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很强,能穿透玻璃、木板和肌肉等,也能穿透黑纸使里面包着的底片感光,还能使涂有氰酸钡的纸板闪烁浅绿色的荧光,但对骨头难以穿透。伦琴还用这种射线拍下他夫人手骨的照片。他认为新发现的射线本质很神秘,还只能算一个未知物,于是就把数学中表示本知数的"X"借用过来,称之为"X射线"。后来又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才认清了"X射线"的本质,实质上它就是一种光子流,一种电磁波,具有光线的特性,是光谱家族中的成员,只是其振荡频率高,波长短罢了,其波长在1~0.01埃(1埃=10-10米)。X射线在光谱中能量最高、围最宽,可从紫外线直到几十甚至几百兆电子伏特(MeV)。因为其能量高,所以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能量越高,穿透得越厚,所以在医学上能用来透视、照片和进行放射治疗。 科学家们在放射线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能放射三种射线:α、β、γ射线。α射线实质上就是氦原子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力弱,一薄纸就可挡住;β射线实质上就是电子流,电离能力较α射线弱,而穿透力较强,故常用于放射治疗;γ射线本质上同X射线一样,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甚高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流,不带电,以光速运动,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常常用于放射治疗。 2.什么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X线治疗机产生的普通X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还有各种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快中子、负兀介子以及其它重粒子等用来治疗癌瘤。 广义的放射治疗既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包括核医学科的用同位素治疗(如131碘治疗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32磷治疗癌性胸水等)。狭义的放射治疗一般仅指前者,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有两种照射方式:一种是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将放射源与病人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照射,射线从病人体表穿透进人体一定深度,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一种用途最广也最主要;另一种是近距离放疗(照射),即将放射源密封置于肿瘤或肿瘤表面,如放入人体的天然腔或组织(如舌、鼻、咽、食管、气管和宫体等部位)进行照射,即采用腔,组织间插植及模型敷贴等方式进行治疗,它是远距离60钴治疗机或加速器治疗癌瘤的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各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近距离放疗也逐渐普及。 体、外放射治疗有三个基本区别:①和体外照射相比,体照射放射源强度较小,由几个毫居里到大约100毫居里,而且治疗距离较短;②体外照射,放射线的能量大部分被准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只有小部分能量达到组织;体照射则相反,大部分能量被组织吸收;③体外照射,放射线必须经过皮肤和正常组织才能到达肿瘤,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为得到高的均匀的肿瘤剂量,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等;而体照射,射线直到肿瘤组织,较深部的正常组织受照射量很小。 3.有人把放射治疗称为"烤电",对不对? 有人把放射治疗称为"烤电",这是普通百姓对放射治疗的一种不确切的称谓。可能源于放射治疗使病人放射野的皮肤发红,甚至由于色素沉着增多而变"黑",而联想到用电灯或其它电器设备烘烤皮肤而出现类似的皮肤改变所致。殊不知两者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放射治疗是用放射治疗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