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论文

范文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与拓展论文

摘要:提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各个原因进行分析与深层次的论述,并就如何提升与拓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途径。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电视新闻,网络新闻以及报纸和广播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到关于大学生存在心里素质问题的报道。而据北京高校的调查报告显示,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及学业的顺利完成。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压力影响、就业压力影响和人际关系影响几大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人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当遇到考试失败、评奖落选等情况,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生活条件的变化,对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沟通,经常用高压加棍棒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失去了个性和棱角,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逃避,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有的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自流,缺乏适当的教育,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以为是,缺少教养,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常为生活而发愁,学费欠着,生活与心理负担过重,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庭贫困是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事实上,绝大多数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家穷志不穷,刻苦学习,成绩优秀;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感情不合或离异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

再者,学习压力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一时难以适应,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难免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有些学生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往往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于是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片面强调智育、专业教育,忽视了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学生热衷于拿学分、拿奖学金,而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

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比较冷漠,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激情与动力,变得自我封闭。

然后,就业压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学生一进

校就会思考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为了将来自己的出路,许多学生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很多

施展自己个性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去做自己本不喜欢做的事,比

如用很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花很多的精力去准备各类证书的考试,以便将

来增加就业的砝码。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

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第一,认知教育。认知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发展规律、特点

及自身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客观而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悦纳

自我,发展自我。第二,情感调适教育。情感调适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感、情绪发

展变化的特点,掌握有效的调适手段,学会情绪的适度宣泄和放松,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

最佳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失衡。第三,意志力教育。意志力是人所独具的心

理现象。通过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

定明确的目标,提高意志行为水平,增强心理承受力,具备自觉、果断、坚持与自制的意

志品质。第四,人格教育。通过人格教育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

而矫正不良人格品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最后,人际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方法,掌握

一定的交往艺术,与人和睦相处,善于团结共事,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六,

适应教育。适应教育是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各种

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

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是门

科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心理学、教育心

理学的原理,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

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对大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途径如下:首先,要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

机制。

一是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

的整体规划中,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评价体系中。

二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全体大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不应把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防范性教育。三是心理健康教育

不只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所有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应关心大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