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时期以来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和时期以来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启示
摘要:1926年,日本进入了昭和元年,从昭和二十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从荒废走向复兴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在制造业为龙头下日本经济快速成长。
70年代,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陷入混乱,此后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
80年代后,因为金融环境宽松,景气持续强劲,导致股票价格和地价大幅攀升,即泡沫经济。
90年代,资产价格急剧下跌,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被认为是“失去的十年”。
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特色的分析也为我们未来研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关键词: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经济萧条
一、昭和以来日本经济发展道路
1926年,日本正式步入昭和时代,进入昭和时代后的日本经济有两次明显的增长,进入平成时代后却迎来了十年迷失,昭和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路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26年至1937年。
刚步入昭和时代的日本,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形成。
由于世界经济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景气阶段,在1920年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并一直延续。
因此,日本的经济也陷入了停滞的局面。
但是,这个时期,日本经济已经出现各种产业。
最为代表性的就是纤维产业,确立了一流企业的地位。
但是当时的企业与现代企业不太相同。
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从而形成了阶级对立的现实问题。
世界各国依然延续着古典资本主义。
当时的农业与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期的景气局面相反。
农产品出现过剩的现象,导致粮食价格的下跌,直到昭和初期,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随着粮食价格的下跌又加上当时通货紧缩的因素,农户们的经营陷入困境。
“到了20世纪20年代,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在工业化课合理化方面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昭和六年(1931年),担任内阁大藏大臣的高桥首先指出,解除黄金禁运的方针正在引起紧缩,但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应该把国家经济与个人相区分开。
“由于实施经商财政方针,国家财政指出大幅度紧缩,就连正在施工的国会议事堂也全部停建。
这样做,建设行业自不待言,连那些施工的工人,甚至连施工材料供应者的收入都出现减少,从而造成萧条,甚至引起失业。
”高桥的财政使得“景气好转,昭和十年(1935年)秋,高桥认为,经济已经基本进入完全雇佣的状态。
第二阶段为1952年至1990年战后经济增长阶段。
1956年,日本进入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
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长率则平均达13.6%。
这种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所谓“经济奇迹”主要是指日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先后提出‘综合农业政策’和‘地区性农业政策’,这是日本经济转入稳定增长时期的农业政策。
”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常收支中的贸易以外的项目通常都是赤字的。
”从1974年开始至今,日本经济进入低速、稳定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交织迸发,因此不得不
在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进行适当调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件大事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一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二是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普遍经济危机;三是1979年到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
经过这“两次经济危机”和“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急剧下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继续下滑,并引起日本内阁的频繁变更。
为了扭转本国经济低迷状态,近年来,日本开始用消耗资源少、附加产值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大量消耗资源、消耗劳动和产生公害的重、化工业。
同时,在经济政策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即一方面鼓励垄断资本扩大资本输出,把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另一方面大力扶植汽车、电子、精密机械、航空、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另外,不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坚持“科学技术立国”,努力迈向“自立自主技术时代”。
第三阶段为1990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进入平成的日本经济的样貌与昭和时期的经济样貌存在很大的不同。
昭和经济的步调是战前的战时体制、战后复兴、高度经济成长以及世界上第一、二次大战中成为经济大国时代的特征相比,由于进入平成的这十年间,泡沫经济和其崩溃所带来的长期萧条,面向21世纪的悲观论成为特征。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日本政府用尽浑身解数。
但是,直到目前日本经济仍然没有起色。
“如果
说在战后,日本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经济奇迹,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又创造了令世界难以理解的失败之迹。
”这期间,日本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从1994年开始,日本的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开始缓慢回升,并在1996年达到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的最高值。
但是,日本政府错误地判断形势,认为经济已走出低谷。
1997年日本政府提出不合时宜地重整财政政策,对消费者开征消费税,导致消费需求增长速度锐减。
在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之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信心下降,进一步造成消费支出的下降。
在1999—2000年间,经济似乎有所好转。
1999年3月至2000年10月战后最短的景气增长周期。
1999年夏天,日本爆发了IT革命,出口产生了20%~30%的急速增长,带动了整个经济出现了近2%的增长。
但是好景不长,2001年日本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稍有缓和迹象的经济又一步步滑向衰退,陷入了负增长的“沼泽”之中。
“2003年10月10日,众议院被集散,面向11月9日的总选举是这政治状况变得混乱的时期。
”
二、1926年以来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特点
日本自进入昭和后,开始了新的经济建设。
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迅速地恢复并发展是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
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道路上呈现着自己的特色。
值得分析很反思。
自日本长期锁国时代结束踏出进入近代国家形成的第一步——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历史的大转换基本上是以40年为一周期产生。
”自开国以来,日本最先着眼的就是本国与欧美先进国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方面的差距,自明治维新的时的政策是以“富国、
强兵”为目标。
根据这个政策提高国力,从明治维新开始40年左右的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开始日俄战争(日露战争),第二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欣然出面斡旋,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
日本得到了库页岛和关东州,一跃挤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
大正三年(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联合国方参战的日本,投入的战费很少,相反军需的增大迎来了好的景象。
但是,在这之后,日本也进入了世界经济集团化的队伍中,强化了对中国的殖民地政策,终于进行了太平洋战争为终止的入侵,迎来了“破局”。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昭和二十年(1945年),从日露议和开始算起整整四十年。
与美国的企业结构不同,日本股东的存在感很弱。
在美国,并购变得日常化,与此相对的市民的指责声不再变大是因为企业、股东、从业员的关系,与日本有着结构上的不同。
日本的公司,不只是股东,还有雇员、从业员们一起合力所组成的,也就是说,由于企业是一家的思想为基础,不经过当事者同伴的同意所进行的买卖是扰乱和平的。
另一方面,在美国,在股东看来,公司就是产生利益的商品。
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让它增大,要另安排经营者的首脑,因此,把作为商品的公司自由买卖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样的差距,使得劳资协调在日本得已显现。
在欧美,一旦经济变得不景气,首先不做劳动者的裁员,极力维持给股东的分红和给住院组员的奖赏,但是在日本,首先抑制的是给股东的分红,削减给员工的奖赏,只是极力回避对从业员的解雇。
“也就是说,日本的有限公司与股东相比,更加重视企业结构成员利益,与美国型的重视股东利益、
分红优先主义形成了极大的对照。
”
“无论情报通信领域是否有所扩展,都决定了日本的经济去向,这么说一点一点也不过分。
”换句话说,只要该领域不能拉动日本经济,日本经济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到此为止,仅仅是语言上的情报化社会是劳而无功的,那是由于现实上的经济活动并没有跟上。
因此,就一部分来说,会出现情报化其实不能够赚取金钱这种失望的声音。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NTT到V AN,情报通信产业成为非常有地位的广泛产业,如果照此继续良好发展下去,它所波及的效果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高桥财政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禁止黄金进出口,降低日元汇率。
然而,尽管交易条件对日本来说是不利的,由于日本企业希望赚取日元,所以,只要能够扩大出口,多赚取日元,就能刺激国内的景气,有助于摆脱萧条的现状。
低汇率虽然有其不利的一面,但是的确刺激了国内出口产业。
二是低利率。
由于活期贷款利率是金融机关之间的短期利率,因此,可以说它是最能灵敏地反映出金融市场资金的获胜和不足。
利率的下降不但使得贷款办事业的人容易了,股票的价格也有所提高。
三是1932年至1933年间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
高桥财政从昭和九年后半年的时候起把重心移到了景气的‘安定’,因此才开始把政策向抑制财政支出的方向改变……高桥财政是我国经济政策史上第一个凯恩斯式的政策。
”如图2-3: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309/541.j
pg" />
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大财阀,也有古河、大仓、浅野、藤田等二流财阀,还有许多更小的作为个人具有相当财力的可以说是个人资本家的大小富翁。
当时的货币价值中,他们被称为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具有相当的财力。
他们虽然担任若干公司的大股东,并兼任几个公司的董事,但平时基本不上班,只是参加董事会而已。
然而,他们从公司里获取巨额收入,除获取红利外,还要从利润中提取董事的巨额报酬。
而另一方面,工人们的收入却少得可怜,许多工人住在贫困的大杂院里,身着蓝色的工装上班。
从而形成了阶级对立的现实问题。
三、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日本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是一个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问题。
从调整模式的角度进行制度和结构的改革来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中国经济发展借鉴的问题。
货币政策的调整关系到宏观经济称定和国民福利水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货币政策作为政治交易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对于日本的经济泡沫形成来说,日本央行由于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做出了误判,因此错过了货币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导致经济泡沫越来越大以致无法挽回。
例如在1986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很短暂的发展停
滞,可以说这次萧条完全是日元升值的自然结果,市场会进行调整,日本经济也会很快地恢复增长。
但是,日本政府却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对于这次短暂停滞做出了很危险的一个决定就是大幅调低利息,实行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但是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发生后,其他欧美各国纷纷上调利率的时候,日本却没有采取相同的对策,而是推行低利率不变,直到1989年以后,日本政府才将这种扩张性货币政策调整为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引起经济泡沫的膨胀,但突然收缩又可能使泡沫破灭。
在泡沫极度膨胀无法支撑时,银行应先放松银根,然后再慢慢收缩,这样会给泡沫一个一个时间过程去慢慢地自我释放,而不是过于激烈无法控制。
日本政府在1989至1990年实习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做法无异于“休克疗法”,使日本经济彻底崩溃。
其实由于泡沫经济中普遍存在这投机行为,而这种投机对于政策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货币政策的大起大落更容易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避免不适当的政企关系影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