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的人才危机及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整理的人才危机及现实意义
摘要:文物修复技术人才面临三大问题;古籍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古籍修复整理工作的技术性和学术性;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整理保存古籍文献。
关键词:古籍整理人才危机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在乎自己的过去,不在乎自己的历史。他们都知道:正是一个民族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决定了这个民族未来要走的路。
我们的古籍中,珍藏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性格和智慧。我们的古文化世界无可匹敌。世界上几乎什么奇迹都能演绎出来,什么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啊,什么经济奇迹,科技称霸呀,但唯有古文化,谁也造不出来。随着时间的前进,我们的古文化将起着不可估量和替代的作用。
把古籍当成沉重的包袱还是金矿宝藏,仍然困扰着我们的很多人。
古籍是民族大树的根;民族大厦的地基;营养的来源;站立的双脚。什么经商之道、管理之门、国策民生、危机再生等等,等等。还用去只有三百年历史的国度去叩求答案吗。孙子兵法不已经成为“世界兵法”了吗。
古籍整理中的经费、编制等问题,可能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或改善。
但人才却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培养出来。
古籍修复工作专业性很强,对珍贵古籍的修复人员要求则更高。因为,古籍保护修复事业实质上是在拯救人类文明,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的专业人员从事这项伟大而又艰苦、枯燥的工作。
(1)文物修复技术方面的人才须面临的三大问题: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后缓人才匮乏。现在以收藏古籍最多的图书馆系统举例,现在全国有大约一百个古籍修复人员,具有丰富的修复经验的从事这项工作十五年以上的人数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决大部分集中在古籍的收藏大馆;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会在这几年内陆续退休。文明古国决定了我国现有的古籍数量十分巨大,在现有的超过三千万册古籍里,有大过三分之一的古籍急待抢救和修复,一千万册古籍由一百人来处理,只能是杯水车薪,可见建立起专业的,高素质的队伍,时不我待。
(2)因为古籍保护的专业性、艰苦性、枯燥性,决定了修善人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实践时间、空间,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要培训一大批甘坐冷板凳,潜心钻研,以古为乐的古籍修善人才,他们还要能成为不断深入挖掘古籍中的珍贵资源,做好感知传承工作的大家。很显然,我们不能采用一次性大批培训的方式,来拔苗助长。而应选择在全国范围内几个具有培训能力的图书馆分头进行就由为可行和重要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等收藏古籍量大,具有较完设备。在这样的单位建立国家级别的古籍修复中心,长期开展古籍人员的进修培训,较为安妥恰当。为了
不使分散在各个地方的珍贵古籍由于修复人员技术不精湛等原因而使古籍遭到破坏,采取重要古籍善本在修复中心进行修整和恢复的方案,并有中心建立人员的培训及认证机制,就能使我国的古籍修复趋向良性发展。余辉、杨力舟等委员说,在国家级专门科研单位举办长期培训的同时,在艺术高等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文博系里,除了开办设置古画修复专业以外,也可考虑增加设置古籍善本修复的专业研究方向。这样建议如能实行,对我们的专业人员的增加,大有好处。后续无人的局面可大大改善。
典籍和现代出版物对环境的要求有极大的差别,利用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古籍保管的科学化、数字化、档案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在培训专门的修复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将古籍数字化、现代化保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
(3)古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古籍数量在二千七百万册以上;示经统一普查登记存于民间的古籍估计至少数量在三千五百万到四千万册以上。
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古籍保护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古籍的总数不清楚,分散在百姓中的古籍有很多;因为自然环境的污染和人为造成破坏日益加重,空气的污染,环境的变化对古籍的威胁由为严重;比如民国时期的文献材料就具有特殊性,现在不易找到类似的材质(如纸张)对其做保养和修缮,采用的手段大多是把散页装订成册或用胶带简单的粘贴,一经使用,又会对文献造成更大的
破坏。很多古籍破损严重,古籍维护和修善人才严重缺乏,是重要原因。少数民族古籍保养和维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珍贵古籍传承断流;修善的方法落后,整个修善速度缓慢迟滞。古籍的宝贵价值和存在状态在某些地方,令人堪忧。当地政府还没有把古籍保护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费支持更不够。分散在百姓中的某些寺庙对宝贵的古籍,因为知识、财力等原因保护能力有限,更有一些民间单位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未给予重视。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部主任沈乃文觉得,人才的严重缺乏则是短时间内不好解决的问题,在全国各图书馆和藏书机构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仅约百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说:“实际上,从事古籍保护不仅需要修复技能,更需要中国书籍史、目录学、版本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基础知识,从而能对纸张等建立分析。目前国内各图书馆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一千万册(件),其中急需抢救性修复的约有二十万册(件)。
文化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古籍保护是个长期的浩繁工作,随着工作的展开,暴露出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瓶颈越发让人认识到古籍保护工作的刻不容缓。我们任重而道远。
(4)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今天更为重要。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大量使用,会使我们如虎添翼。培训出一批对古典文化和现代技术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对以后即将开展的大型古籍数字化项目,是当今不二的选择。使用数字化技术,对古籍的使用、保存、传播上
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通知》要求多个途径开展古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将建立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制度以及古籍保护工作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充分发挥古籍编目、版本鉴定、修复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学术带头作用和技艺传承作用。
目前在全国图书馆修复古籍的专业人才队伍学历高低参差不齐。可现在急缺的古籍鉴定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期培训就能解决的燃眉之急。建立健全队伍亦是2011年后五年内的重点工作。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制定出《关于培养古籍整理出版专业人才的意见》,出台一系列措施与上层的古籍整理教研单位建立长时间的培育计划,使人才的需求与教学实践密切相联。
2011年至2015年间及以后的十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散失海外中国古籍珍本回归工程,以促进海外古籍的数字回归。
我国海外流失古籍非常之多,历史上中华古籍流失海外主要集中在近现代。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古籍的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这是它与其他文物的不同之处,除了对它的保护。一些古籍的整理、出版,是它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脑、网络的手段使我们能更方便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