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6a7f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9.png)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摘要: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如今已经成为临床上对骨转移癌作出诊断的常规方法之一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为一项诊断技术,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其方法简便,一次显像就能为检测骨转移癌提供灵敏的信息,但其较突出的缺点是特异性较CT、MRI低。
正鉴于此,我们参考了数十篇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想就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原理及其应用方面作一个简要地阐释,以寄对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题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应用进展APPLIED PROGRESS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OSTEOMAABSTRACT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nowadays has become one of formal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osteoma, which has been attached much more importance to by the clinical doctors. As a diagnosis technique,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evaluement of prognosis, which is a simple method and provides very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detecting the metasatic osteoma by imaging all over body once. however, more distinctive shortcomings of it is the lower sensitivity than CT and MRI.. As a result of it, we have referred to tens of related articles at home and aboard. As far as the funder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metastatic osteoma are concerned, a simple explanation is illustrated so as to have a certain referring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octors.KEY WORDS: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DIAGNOSIS METASTATIC OSTEOMA APPLIED PROGRESS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无创伤和灵敏度高的骨病诊断方法,尤其是对临床疑有骨转移癌的患者,更能够早期诊断和一次完成全身扫描,这具有与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核医学(临床篇)习题及参考答案
![核医学(临床篇)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e3b1b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8.png)
核医学(临床篇)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通常能较X射线检查提前多长时间发现骨转移性瘤( )A、1~~2年B、6~12个月C、3~6个月D、7~9个月E、1~2个月正确答案:C2、反向分布图像是指( )A、运动显像灌注缺损不明显,而静息显像时可见明显的灌注稀疏区B、运动显像灌注缺损明显,而静息显像时可见明显的灌注稀疏区C、运动显像灌注缺损不明显,而静息显像时也无明显的灌注稀疏区D、运动显像灌注正常分布,而静息显像时可见明显的灌注稀疏区E、运动显像灌注缺损不明显,而静息显像时正常分布正确答案:A3、与99mTc-IDA结构最为相似的生理物质是( )A、球蛋白B、胆汁酸C、维生素B12D、胆红素E、葡萄糖醛酸正确答案:D4、关于18F-FDG PET骨骼恶性肿瘤显像说法错误的是( )A、18F-FDG PET/CT在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分级、分期、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及监测复发方面有非常意要的价值,但在病灶良恶性诊断方面价值有限B、18F-FDG PET/CT探测肿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时敏感性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因此在肿瘤分期方面更具优势C、18F-FDG PET/CT可以探测各种类型(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的骨转移瘤,但其探测成骨性骨转移的敏感性更高D、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及肺癌骨转移,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骨显像E、多发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多累及骨髓,18F-FDG PET/CT主要用于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正确答案:C5、下列哪个疾病无甲状腺摄131I 率减低的表现( )A、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摄入过多B、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C、先天性甲状腺过氧化酶缺陷D、亚急性甲状腺炎E、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正确答案:C6、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未用过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前),其甲状腺摄131I 率的典型特征是( )A、在服131I 后第24小时的摄131I 率明显升高,峰时位于第24小时B、在服131I 后第24小时的摄131I 率低于正常范围C、在服131I 后第3~6小时的摄131I 率低于正常范围D、在服131I 后第24小时的摄131I 率高于正常范围且伴速度增快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7、18F-FDG代谢可能较低的是( )A、高分化肝细胞肝癌B、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C、肝脏腺癌D、肝脏转移癌E、肝脏淋巴瘤正确答案:A8、正常儿童、青少年骨显像与成人有差异,全身骨骼影像较成人普遍增浓,最为明显的部位是( )A、脊柱B、头颅C、关节D、骨干E、骨骺正确答案:E9、肝胆动态显像最常用于诊断( )A、慢性胆囊炎B、十二指肠胃反流C、胆结石D、总胆管梗阻E、急性胆囊炎正确答案:E10、生理情况下,下列器官摄取FDG最少的是( )A、脑B、心肌C、肝脏D、肺E、肠道正确答案:D11、患者女性,57岁,有环境,出现认知障碍,行动迟缓,行为异常。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价值的评价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价值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25917c405087632311212fd.png)
【 btat Obet e T vla h i ns cvleo d n c d hl A s c】 r jci oea t teda ot au fr i ul ew o v ue g i ao i e~bd o eiaigfrm lpem e m oybn m g o ut l yl a n i o
a d oh re a n t n rMM.S mep t n sw r y a c l x mie t a in ci e b n gn r e s mae te n t e x mia i sf o o o ai t e e d n mia l e a n d wi r d o u l o e i i gi o d rt e t t e y h d ma n o i h t ame tef a y o r t n f c c fMM.Re u t Amo g2 a in s 3 p t n sh d p s ie r do u l e b n ma i gf d n s p t n s e i sl s n 6 p t t ,2 ai t a o i v a in ci o e i gn n i g ,1 ai t e e t d i 8 e h d p s ie X —ry f d n s fe h mi ̄ te a y,r d o u l e b n ma ig w sp r r d a a n i f 1 a in s n a o iv t a n ig .A tr c e c h r p i a in c i o e i gn a ef me g i n 6 o p t t ,a d d o 1 e te i g h w d t a t e rn eo u e f b o ma o ef c srd c d a d t er d o cii fb n o u h n e h ma e s o e t h g r mb ro n r l n o u e u e n h a ia t t o o ef c sc a g d,a c r ig h a n a b vy codn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评价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5d988da26fff705cd170a03.png)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的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价值。
方法:26例被临床确诊为mm的患者,均进行全身骨显像、x线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或病理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核素骨显像对mm的诊断意义,并通过多次复查骨显像,动态监测mm的治疗效果。
结果:52例mm患者中,核素骨显像阳性者46例,阳性率88.5%,x线检阳性者36例,阳性率69.2%。
12例患者不同期化疗后,复查全身骨显像显示骨病变范围缩小或病灶数目减少,病灶处放射性有所改变,临床也证实病情改善。
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mm的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mm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指导意义,此方法可作为mm诊断和疗效观测的常规手段之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15-01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进而导致多发溶骨性病变的一种进行性肿瘤疾病。
贫血、骨痛、骨折、高钙、肾脏损害及易感染为主要表现。
骨骼病变是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的溶骨损害。
本文对52例mm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mdp全身骨spect显像,探讨核素骨显像对mm的应用价值。
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由本院血液内科2004~2010年确诊的mm住院患者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龄(26~75)岁,平均58岁。
全部mm患者均进行全身骨显像,显像前后1周内行x线影像学检查,部位包括:头颅、脊柱、肋骨、骨盆和有疼痛或骨折的部位;同期均行骨髓穿刺涂片或病理活检,血、尿免疫球蛋白测定及肾功能、血钙、血常规等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中行全身骨显像次数≥2次者共22例,其中一例显像最多达12次。
2.2 方法:患者静脉注射骨显像剂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740mbq(20mci),嘱患者多饮水(1.5~2.0l)、多排尿、禁止尿液污染内衣内裤,2~3h后患者排空膀胱,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iliennium hawkeye 双探头 spect行前后位和后前位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断层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CA19-9、CEA检测诊断消化道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CA19-9、CEA检测诊断消化道癌骨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239a3947767f5acfa1c7cd90.png)
1 2 方 法 .
均显著 地高于正常人组 ( P<0 0 , 升高 的机制 可能是 : . 1) 其
与脑组 织缺血、 水肿 及炎症 的发 生有关 。A I 生 时 , N . C发 T F Ⅸ刺激成纤维 细胞 表达神经生长因子 , 部脑组织 中 I- 局 L8表
9 5 MB , 2 ) q 嘱患者饮水 (0 50一lO ) ,h~ h后排空膀胱进 O O ml 2 3 行显像 , 明显疼痛者 给止痛 剂 以保 证体 位正确 , 每例常规 行 全身前后位骨显像 , 必要 时加做局部或断层显像 。 骨骼的分区参照 Wio 划分为 5大 区域 : 胸部 骨 : l n法 s ① 锁骨、 胸骨 、 肩胛骨、 肋骨 ; 脊柱 : ② 颈椎 、 胸椎 、 腰椎 ; ③骨 盆 : 髂骨、 坐骨 、 耻骨、 骶骨及骶髂处 ; ④四肢骨 ; ⑤颅骨 、 面骨。 颌 受检者空腹静 脉采 血 3 l分 离血 清 进行 C 1 -、 E m, A 99 C A
1 2 1 血 清 I F I、L8和 T F0检测 均采 用放 射免 疫分 .. G —I I一 N -L 析 。试剂盒 由北 方免疫试 剂研究所提供 , 操作 按说 明书 。 12 2 统计学处理 : .. 应用 SS 1. PS 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 所测 数据以 x± s表示 , 间 比较 采用 t 验 , 关分 析采 用直线 组 检 相
版, 海: 上 同济 大 学 出 版 社 ,0 12 930. 2 0 :9 -0
P<O0 ( 正 常人 组 比较 ) .1 与
[ ] 董 国荣 , 曾礼. 3 王 肿瘤坏死 因子与临床 ( 综述) J . [ ] 国外 医学 内 科学分册 ,9 11 ( ,4 —4 . 19 ,8 4) 1619 [ ] WagJ 4 n M,H rah aysi T,Z a gWK,ta eut no shmi hn e 1 d c o fi e e .R i c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e1b89d0b9d528ea81c779a1.pn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 朱蓓玲
1
核医学的分类
2
骨显像的原理
将趋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 入人体,可使骨骼显像。
它不仅能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 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 作出定 位诊断。
3
常用的骨显像剂
1) 理想的骨显像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亲骨性能好 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小
61
131I-MIBG治疗
治疗方法
1. 病人准备 停用影响131I-MIBG摄取的药物,如可卡因,利血平 治疗前3天用卢卡氏碘液封闭甲状腺,10滴tid,直到治
疗后4周 2. 131I-MIBG剂量:3.7-11.1GBq 3. 给药方法 : 静脉滴注,速度缓慢,60-90分钟滴完 4. 注意事项 :
静脉注射后2-4小时显像,采用高分辨率低能准直器, 显像后多排尿
11
骨断层显像
目前本科有SPECT/CT
一次检查可将骨断层与CT图像融合(同机融合)
可精确的解剖定位,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2
骨断层显像
13
骨显像的适应症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明确恶性肿瘤有无骨 转移
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 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肿瘤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痛及骨关节痛 观察骨移植存活情况 早期骨髓炎的诊断 评价治疗后疗效 判断应激性骨折和其他隐匿性骨外伤
治疗) 可考虑放射性核素治疗 乳腺癌 前列腺癌骨转移 可优先考虑内分泌治
疗再行放射性核素治疗 以上治疗可与二膦酸盐类药物并用
60
131I-MIBG治疗
适应症
能摄取131I-MIBG且保留时间较长的肿瘤, 如恶性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符合以下情况者
骨扫描
![骨扫描](https://img.taocdn.com/s3/m/afa9b9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8.png)
与CT的区别
核医学影象诊断ECT(又叫SPECT)和CT的区别较大。核医学检查要先注射药物,利用药物的放射性来显像, CT是机器发射X线穿透人体进行显像!有种机器叫SPECT/CT就是两者一起做,图像出来后再融合!此种检查对身 体危害很小很小,不用担心,一般一天左右药物衰变完就没事了。
CT属于放射的,ECT是核医学的。放射是从解剖结构来看病变,而核医学是从功能上看病变。如果能做 SPECT/CT最好,在做ECT的时候,工作人员如果发现你有可疑病灶,会加做CT,这样ECT和CT一起做,位置不变, 然后通过融合处理,就更能看清楚你的病灶了。而且这样花的钱比分别作CT和ECT加起来的钱少。
3.骨折大多数骨折的诊断依靠X线摄片并不需进行骨骼显像。但对于脊椎、趾骨、腕骨、跗骨、胸骨和肩胛 骨等处的细小骨折,X线有时难以发现,此时做骨显像有诊断价值。应力性骨折是一种多次超负荷运动引起的骨折。
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7fca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b.png)
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利用射线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基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利用显像仪记录射线通过人体后的强度变化,从而得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性摄取。
放射性核素通常会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如葡萄糖摄取显像中的^18F-葡萄糖,甲状腺显像中的^131I-碘化钠等。
这些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摄取,并放射出γ射线。
通过在人体外部放置探测器或显像仪,记录γ射线通过人体后的强度变化,即可得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显像图。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技术涉及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标记和显像仪器的使用。
1. 放射性核素选择放射性核素选择应根据所需的医学信息和显像目的而定。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包括^99mTc、^18F、^131I等。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辐射剂量、摄取机制等因素。
2. 标记技术将放射性核素与适当的生物分子结合起来进行标记,以便在显像时监测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或功能。
标记技术包括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两种。
直接标记通过放射性核素直接与生物分子结合,如^18F-葡萄糖;间接标记则是将放射性核素与标记分子结合,如使用放射性碘标记甲状腺显像。
3. 显像仪器放射性核素显像一般采用显像仪器进行记录和分析。
常用的显像仪器有γ相机和PET扫描仪。
γ相机通过接收并记录通过人体的γ射线的强度变化,可以得到二维投影图像;PET扫描仪则可以得到三维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心血管疾病、肿瘤诊断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1. 心血管疾病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心肌血供状况,帮助医生判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浅析ECT全身骨显像的护理
![浅析ECT全身骨显像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3640ba9b6648d7c0c746c1.png)
浅析ECT全身骨显像的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核医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程度逐渐加深,以及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即EC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为临床提供灵敏的、特异的、安全的检查诊断方式,已成为早期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判断疗效的有力工具。
其中,全身骨显像在临床应用上最为广泛,是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手段。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探查灵敏度很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对ECT骨显像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住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210例,男112例,女98例;其中年龄最小27岁,晟大85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肺癌22例,乳腺癌16例,前列腺癌13例,其他恶性肿瘤159例,包括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等。
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机,配低能通用型平行孔准直器,静脉注射骨显像剂99mTc- MDP 720MBq(20mCi),2~4h后行前后位和后前位全身骨扫描,从头至足一次连续采集获得全身显像。
采集速度8~10cm/min,矩阵256×1024,总计数14×103。
3护理心得3.1 检查前护理3.1.1 检查前评估接到检查申请单时,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例如询问、交谈、查阅病历等,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如病情、体位、身体状况、是否为孕产妇、以及对检查耐受情况等,同时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了解相关的扫描知识。
评估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耐受程度、机体状况和病情等,有助于正确判定患者注射药量、检查范围和检查长度。
由于ECT骨显像检查耗时较长,因此了解患者的耐受能力非常重要,耐受能力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疼痛、幽闭恐惧症、焦虑症等患者应给与特殊关注,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3.1.2 心理护理①消除患者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恐惧感。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1ceca0ae2bd960590c6774f.png)
主要有助于骨髓炎的诊断
10
99mTc -MDP全身和局部骨显像技术
注射显像剂
静脉注射740-1110MBq(20-30mCi) 注射部位避开已知或怀疑有病的一侧或部位
显像前病人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多饮水 (10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取出衣袋内金属物品)
显像
49
骨转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化疗) 神经松解术 外照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50
治疗骨转移骨痛的放射性药物
SrCl
51
153Sm-EDTMP临床应用
适应症
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 骨痛 骨显像见多发性浓聚提示骨转移 近二个月不考虑化疗,近期不考虑放疗 化疗后二个月,放疗后一个月
26
过度显像特征(超级骨显像)
27
闪烁现象
某些肿瘤的病灶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但复查骨 显像可见病灶部位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 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
28
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
1. 骨显像的优缺点
敏感性高 较X线片早3-6个月发现病灶 一次成像可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可作筛选手段 特异性不高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 朱蓓玲
1
核医学的分类
2
骨显像的原理
将趋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 入人体,可使骨骼显像。
它不仅能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 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 作出定 位诊断。
3
常用的骨显像剂
1) 理想的骨显像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亲骨性能好 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5ad8fce89eb172ded63b795.png)
以均数 ±标 准差 ( ±S )表示 ,组 间 比较采 用t ,阳性率 比 检验
清 中PA的结果相符 。 S 表 1 核 素 骨显像 ( )和P A平均 值 例 S
目明显增 多 , 示内分泌治疗无效 。 提
1 S N定 .PA 3
采用化 学发光免疫法进 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为0 4 /。晨起抽 - gL u 取 空腹静 脉血 3 L m ,分 离血清 ,置冷 冻冰箱保存 。患者 在内分泌治疗 前后的每个季度末 (、6 、1个月 )行P A O 。患者 内分 泌疗法 3 、9 2 S  ̄定 治疗过程 中 ,经放射 性核素 全身骨显像 所示为C 型者 ,显像 所示治疗 效果不 明显或无效 ,并且经常伴有P A 上升 ,终止 内分泌治疗改行 S值
5 ・临 床研 究 ・ 2 2
A r2 1,o。 , o1 pi 02V l0 N . l 1 2
放射性核索骨显像对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的临床效果观察
胡 生 银
( 山西省大同市第 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 7 0 ) 3 0 6
【 要 】 目的 探 于 射 性核 素 骨显像 在 前列 腺癌 骨转 移 内 分泌 治疗诊 断 意 义。方法 对 6 例 前列 腺癌 患者 内分泌 治疗 前后进 行 P A检 测 摘 放 2 S 及 S E T骨 显像 。结果 ① 内 分泌治疗 后核 素显像 为 c型 P A平 均值 远 高于核素 骨显像 为 A、B型惠者 的 P A 平 均值 ( PC S S P< O 1 ;② 经 .) 0 内分 泌治疗 前列 腺癌核 素 骨显像 的 A、B 型 惠者 血 清 P A平 均值 同 治疗前 相比存 在显著 差异 ,明 显下降 ( < 0 1 。结 论 放 射性 核素 骨 S P .) 0
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e25f4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6.png)
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李永军;姚薇萱;徐兆强
【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李永军姚薇萱徐兆强包丽华柳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南京210029)关键词核素骨显像;前列腺肿瘤;骨转移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肿瘤,大多发生在高龄男性,易经血行广泛转移到骨骼。
骨骼的有无转移不仅可以辅助诊断...
【总页数】1页(P76)
【作者】李永军;姚薇萱;徐兆强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250.5
【相关文献】
1.利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鉴别鼻部骨折新旧程度回顾性法医学分析 [J], 李新奇;汪隽;甄大为;孙宗飞;张舒;靳永胜;韩文明;赵玲;杨威
2.正常下颌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分析 [J], 屈伟;丁石梅;李昂;王社教;李国辉;王景林
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叶海燕
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叶海燕;
5.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唐森林;李倩;饶洪英;刘琪;陈晓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16例恶性肿瘤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516例恶性肿瘤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9c5410ff00bed5b9f31d54.png)
t at re men pro t gra me pr m S ovi a i de n mpo rta va1 .Me nt ue tho ds
5l C 6 ases of pati ntS wi h e t
m l g a t u o s 。 T — D ( D ) b n S i t g a h . e u t 5 6 a e o c n e , i c u i g a i n n t m r 。 c M P M P o e C n irp y R s l s 1 c s s f a c r n l dn
中图分类号 :R ;R 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1 4 2 0 )2 - 0 1 0 7 3 8 4 7 O - 8 2 0 - 2 O 2 5( 0 5
5 例 恶性肿瘤核素全身骨显像 分析 1 6
张晓辉 彭祖 光 周 路 曹 贤 东
广东肇庆对恶性 肿瘤 患者 进行放 射性核 素骨 显像 , 以观察有 无骨 转移及 转移部位 ,为 恶性肿瘤 的分 期 、治疗方案 的选择 提供 重要 价值 。方 法 对 5 6例恶性肿瘤 患者进行 " T 1 m C一亚 甲基 二膦 酸盐 ( D M P)骨
显像 。结果 5 6例恶性 肿瘤 包括 鼻咽 癌 、肺 癌 、乳腺 癌 、前列腺 癌 、子宫 内膜 癌等 ,骨显 像有 2 1 6例 7 阳性 ,而其 中 多发 转移 者 2 3例 ,其转 移 灶分布依 次为脊 柱 、肋 骨 、骨 盆 、胸 骨 、肩胛 骨 、四肢 骨 、颅 5
核医学答辩
![核医学答辩](https://img.taocdn.com/s3/m/0f547cfe9e3143323968932b.png)
–MDP 灵敏度高 特异性低,假阳率性发生 骨骼吸收较慢 血本底较高
筛选条件
新型骨显像剂均为10年内制备的 经过临床或实验室研究证实有效的 符合新型显像剂标准的
①亲骨性好; ②血液清除快; ③骨/软组织比值高; ④有效 半衰期短; ⑤γ 射线能量适中
调查结果
1.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的骨显像剂(ECT) 99mTc -乙二胺四甲撑膦酸( HEDTMP) 153Sm -乙二胺四甲撑膦酸(HEDTMP) 99mTc -唑来膦酸( ZL) 99mTc-唑来膦酸衍生物(HEIDP) 177Lu -乙二胺四甲撑膦酸( EDTMP) 99mTc-HBIDP 99mTc-1-羟基-3-(2-丁基-1H-咪唑-1-基)-丙烷-1, 1-双膦酸(BIPrDP)
99mTc—HEIDP
与99mTc-MDP相比,99mTc-HEIDP的亲骨性更高、软
组织摄取更低。且达到骨吸收最高值所需的时间更短, 兔骨显像图质量更高,
177Lu
–EDTMP
非常受关注 较长的半衰期,6. 7 d 生产、产品的质控和远程供货提供了方便 放射性适中 泌尿系统排泄 骨靶向性 缓解骨癌疼痛的有效药物 有良好的前景
99mTc-HBIDP
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在60min内的骨摄取图中99mTc-HBIDP比99mTc-ZL
更多,说明99mTc-HBIDP是比99mTc-ZL更有前景的显 像剂。
99mTc-BIPrDP
相关实验室及临床运用比较少,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2010
健康志愿者的主要骨骼和肌肉比值
18F-NaF
可作为99mTc -MDP骨显像的补充 骨/软组织比值高 评价骨转移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假阳性及假阴性低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485b06ba1aa8114431d9ad.png)
中每个患者至少有 1 项在我院影像科进行 ;该 3项 周 的老龄 化 ( 尤其 伴 随着 骨 质疏 松 患 者 的增 多 ) 导致 检查 与核 素骨 显像 的 间隔 时间不 超过 1 。 , 骨折 的机 会也 在 明显增 加 。x线检 查 一 直是诊 断 骨 2 放 射 性核 素骨 显像
维普资讯
・
50・ 3
创伤外科 杂志 2 0 07年第 9卷第 6期
JTam ug2 0 V 19 N . ru aS r ,07,o. , o6
文章编 号 :09— 2 7 20 )6— 50~0 10 4 3 (0 7 0 0 3 4
・
论 著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折诊断 中的应用
叶 谦, 董海锋 , 王卫伟 , 腊芳 , 蔡 王 莉
(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 医院核 医学科 , 西 成 阳 7 2 0 ) 陕 10 0
摘要 : 目的
探讨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在骨折 诊断 中的临床 应用 价值。方 法
naf骨显像原理
![naf骨显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07ce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8.png)
naf骨显像原理
骨显像,也称为骨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骨骼中分布的特性来反映骨骼状况的医学检查方法。
而Nafion骨显像是一种基于Nafion薄膜技术的骨显像技术,它通过利用Nafion薄膜的特性,提高了骨显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Nafion是一种全氟磺酸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离子交换和质子传导性能。
在骨显像中,Nafion薄膜被用作放射性示踪剂的载体,通过将放射性核素与Nafion薄膜结合,使得示踪剂能够特异性地吸附在骨骼表面。
当患者接受Nafion骨显像检查时,示踪剂被注射到体内,并在骨骼中分布。
由于Nafion 薄膜的特性,示踪剂能够紧密地结合在骨骼表面,从而提高了骨显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同时,由于Nafion薄膜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性能,可以加速放射性核素的释放,进一步提高骨显像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与传统的骨显像技术相比,Nafion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骼的状况。
此外,由于Nafion薄膜的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等特点,使得Nafion骨显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Nafion骨显像是一种基于Nafion薄膜技术的骨显像技术,它通过利用Nafion薄膜的特性,提高了骨显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https://img.taocdn.com/s3/m/3add4c1beefdc8d377ee3223.png)
椎体上的不对称病灶 沿肋骨走行的条形病变 大团、块状病灶 颅骨骨缝外的圆形或不则形病灶 盆腔不规则形病灶
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显像表现*
4. 多发性放射性增高灶的鉴别诊断(可能性:大→小)
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骨髓炎、关节炎 创伤,骨质疏松不全性骨折 甲旁亢、肾性骨软骨病、Peget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 其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骨梗塞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常 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性 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将 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三、正常静态影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 运丰富和代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 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端,放射性聚集较多, 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 盛、成骨活跃,除骨骺部位呈放射性高浓聚外, 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亦见于非恶性肿瘤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软骨病 肾功能衰竭等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五、骨骼外的软组织异常影像 骨骼以外的骨化灶、钙化灶和磷酸盐异常聚集部位,
也因可以沉积99mTc-MDP等骨显像剂而显影,多见于结石、 心包钙化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其特点是影像不在骨骼上, 多体位或断层显像不难与骨病变鉴别。
35-40倍。 骨转移瘤按X线表现可分溶骨、成骨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四肢长骨较少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ALP检测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ALP检测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301706f4910ef12d2af9e7a5.png)
前列腺癌( PCa) 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男性的恶性肿瘤,我国 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PCa 极易发生骨转移,国外报道 骨转移的发生率为 50% ~ 80%〔2〕,PCa 转移的病变骨骼的血 流、代谢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寻找骨转移 灶方面有非常高的灵敏性,缺点是特异性较差,容易造成假阳 性,为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本文对 80 例 PCa 患者核 素骨显像、碱性磷酸酶( ALP) 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等 数据进行研究。
第一作者: 王 迪( 1981-) ,女,技师,主要从事核医学及医学影像学方 面研究。
的 96. 6% ( 56 /58) 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1) ; PCa 骨转移患者分布在 ALP < 150 U / L 时为 4 例,占 6. 9% ( 4 /58) , 与 ALP > 150 U / L 时的 93. 1% ( 54 /5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 0. 001)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级逐步增高,血清 ALP、 PSA 水平也随着增高,两者高度正相关,r 为 0. 998,各分级间的 ALP、PSA 水平差异显著,见表 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2005 年 6 月至 2010 年 6 月在哈尔滨医科大 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 PCa 患者 80 例,年龄 54 ~ 90 岁,平均 69 岁,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确诊,有完整的骨显像、PSA 和 ALP 等资料和治疗记录。 1. 2 方法 80 例 PCa 患者在行尿道内操作和直肠指诊检查 前 1 w,空腹采集静脉血 3 ml,分离血清后立即进行 ALP、PSA 测定。ALP 测定使用西门子公司 ADVIA2400. Dimension 全自 动生化分析 仪 及 配 套 试 剂,正 常 参 考 范 围 为 20 ~ 150 U / L。 PSA 检测使用罗氏公司 Abbott i2000. Roche601 进行放射免疫 检测,正常参考值为 0 ~ 4. 0 ng / ml。80 例 PCa 患者均采用美国 GE 公司 MPR 型 SPECT 进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经肘静脉 注射显像剂99m Tc-MDP 740 ~ 1 110 MBq,2 ~ 3 h 后行全身前位 和后位的扫描,必要时采集不同体位的局部静态图像。检查前 叮嘱患者排尽小便,减少膀胱对骨盆的影响。采用 Soloway 分 级标准〔3〕,根据骨病灶的数目和显影情况,将骨显像分为 4 级, 0 级: 正常骨显像; 1 级: 转移灶 1 ~ 2 个; 2 级: 转移灶 3 ~ 5 个; 3 级: 转移灶在 5 个以上。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数据以 x ± s 表 示,用方差分析; 率的检验用 χ2 检验; 相关性检验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33岁,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近一个月来出现两侧髋关节酸痛。
左股骨头缺损态
左股骨头“炸面圈”样改变
4、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病及骨关节疾 病;
Padget's病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T9压缩性骨折
5、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及成骨活性
6、骨髓炎的诊断及其与蜂窝织炎的鉴别
⑹由于显像剂经肾脏排泄,可见双肾和膀胱显影
正常全身骨显像(成人)
正常全身骨显像(儿童)
2、正常影像变异和伪影
⑴受检者自身因素 ① 体位不正 ② 排尿困难 ③ 金属异物遮挡 ④ 尿液污染 ⑵技术因素
① 注射点外漏
② 药物标记率降低 ③ 探头位置异常
3、异常影像 骨显像上出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与邻近 或对侧相应正常骨部位比较,呈现局部或弥散放射性聚集增 高(热区)或降低(冷区)现象即为异常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杨仪
解剖
• 骨是运动系统的一部分,全身众多的骨结成骨骼,构成人体的 基本轮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成人共有206块骨 按骨的形态分: – 长骨—分布于四肢 – 短骨—如腕部和踝部 – 扁骨—如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 – 不觃则骨—如髋骨、蝶骨
• •
单光子吸收法(SPA) 241Am,尺、桡骨,跟骨,精确性及准确性尚可。 双光子吸收法(DPA) 241Am,137Cs,腰椎、髋骨、精确性 及准确性较高。 骨 密 度 测 定 方 法
双能X线吸收法(DEXA) 仸何部位BMC及脂肪组织的百分比,性能优于 定量CT法(QCT) 唯一能区别测量小梁骨皮质骨的方法。 定量超声技术 无辐射。 跟骨、髌骨、胫骨、指骨等,价廉、方便、
⑶ 鼻咽部和副鼻窦区由于血流丰富,放射性的聚集相对较高 ⑷ 整个脊柱的放射性分布是不一致的,颈椎下段的放射性增高区通 常是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结果;胸椎椎间隙欠清,常通过相连接的肋 骨定位;腰椎椎体显影清晰
⑸ 儿童和成人的骨显像有显著的差异,相同采集条件下儿童骨显像 清晰度、对比度高于成人,骨骺部位生长区呈明显放射性聚集
9、关节疾病
胸椎结核
左肾病变
金属伪影
F-18 Bone Scan
X-CT引导下行第5腰椎活检,结果为甲状腺滤泡性癌转移灶; 甲状腺显像表现为左叶“冷”结节; 甲状腺切除手术后行131I甲状腺癌转移灶全身显像(右图),示第5腰椎异常 浓聚131I、部分甲状腺残余组织
甲状腺癌骨转移
骨密度测定
一、骨显像原理
• •
与骨组织无机成分(羟磷灰石晶体)进行离子交换或者是化学吸 附 骨组织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是未成熟胶原)相结合 骨质代谢的活跃程度 局部血流状况 交感神经状态
二、影响因素
• • •
三、显像剂
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99mTc-MDP 其它还有99mTc-PYP, 18F,85Sr等。
定量磁共振技术 可测量小梁骨网状结构密度及空间几何 形态改变,T2值是目前反映小梁骨结构岁年龄变化的最敏 感指标。
下课!
• 骨的结构 -骨质 -骨髓 -骨膜 • 骨的化学成分 – 有机质——胶原 – 无机质——钙盐,包括羟 基磷灰石结晶和磷酸钙
核医学的优势项目之一
骨显像是将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 通过显像仪器从体外显像,获得骨骼形态、血供和代谢状态, 以及病变部位与范围的情况。
骨 甲状腺 肾脏 心脏 美克尔 肺 其它
(二)骨静态显像(延迟显像)
1、正常图像
⑴ 骨骼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最重要的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①对比度、清晰度降低与年龄、肾功能受损及全身骨质疏松等有关 ②对比度、清晰度增高与骨代谢普遍加速、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原収或继収性甲旁亢及高钙血症 ⑵ 颅骨、胸骨等扁平骨的放射性放射性浓聚程度高于长骨,且分布是往 往是欠均匀的
⑤ 闪烁显像(flare phenomenon):骨骼的恶性肿瘤病灶经过治
疗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的好转,但复查骨 显像,可见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浓聚较治疗前更为明显,而经
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
⑵ 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较为少见,局部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 代谢减低,破骨活跃等,可见于骨坏死、溶骨性转移癌灶,骨 囊肿,缺血坏死等。 ⑶放射性分布呈混合性 甜面圈(或炸面包圈)型(doughnut):即在破骨性
病变造成的放射性缺损区周围存在放射性的浓聚,往
往见于股骨头缺血坏死 ⑷骨骼以外的放射性摄取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七、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1.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首选检查
转移性骨肿瘤的特点: • 全身骨骼多収散在的放射性浓聚灶,常位于中轴骨 • 单収的放射性浓聚灶或放射性缺损 • 同时存在放射性浓聚和放射性缺损区 • 弥漫性骨转移,超级骨显像
⑴ 放射性异常浓聚区(热区):最常见的异常影像,可见于多
种骨骼疾病的早期和伴有破骨、成骨过程的进行期。 创伤、 炎症、肿瘤、代谢、血管病、骨膜新骨形成以及关节炎等
① 多収性异常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大小形态不一,散在分
布 ② 多个点状放射性浓聚灶成现状或串珠样排列
③ 单収性异常放射性浓聚
④ 超级骨显像(super scan):全身骨骼的弥漫性放射性摄取增 高,而肾区几乎无放射性浓聚,其他软组织放射性也很少。 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等常引起超级骨显像,其 中以前列腺癌最为常见,此外还可见于甲旁亢、软骨病以及 纤维性骨结构不良等良性疾病
四、骨显像的特点—与X线骨平片比较
•
优点
–
功能显像,灵敏度高、早期诊断
– 一次显像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 • 不足 – 特异性较差 – 分辨率不如X线
五、骨显像的方法 1、骨动态显像
2、骨静态显像:全身骨和局部显像
3、骨断层显像
六、骨显像图像分析
(一)骨动态显像
1、正常图像 ⑴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 8~12 秒可见局 部大血管影,以及随后出现的软组织轮廓影,两侧影像基本对 称。⑵血池相:软组织影像更加清晰 2、异常图像 ⑴血流相:局部大血管位置、形态或显影的时间 改变,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病变部位血 流灌注异常及血管病变。 ⑵血池相:局部骨骼或软组织放射 性分布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局部是否有充血显像
乳癌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
超级骨显像
04.7.7
04.10.29
2、原収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
•采用三项骨显像辅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恶性骨肿瘤的分期和治疗后疗效评转移
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右股骨头缺血坏死
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右侧坐骨骨髓炎
7、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
前位
人工关节松动
右侧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明显,X线检查无异常。
后位
8、判定X线摄片难以収现的应力性骨折及某些细小的骨折
长跑运动员
长跑运动员,左小腿痛,2月后右小腿痛 棒球运动员
67岁,男性,有前列腺癌病史,最近感到腰背部痛,一个月前做做过心肺复苏。
肋骨多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