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平台风险不容忽视
互助被拒付?加入网络互助前不得不知的几大拒付理由
互助被拒付?加入网络互助前不得不知的几大拒付理由网络互助,是最近窜出的新型大病保障平台,用户加入后可以得到癌症、意外伤故等重大疾病的大病医疗互助保障。
由于它的入会门槛低成为很多人购买保险以外的另一种大病保障的选择。
但是,最也有很多关于网络互助不予赔付的新闻,说是加入平台后每月按时支付需均摊的互助金,但后来自己生病却得不到应有的互助。
到底被拒付的理由是什么呢?本文列举几个常见的网络互助拒付理由及加入前必须知道的事项。
1、带病加入不能获得互助很多人加入网络互助平台的时候觉得每月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的互助金,就可以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互助金保障,是个不错的风险投资。
其实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加入网络互助平台有一个健康告知的要求,就是加入前身体是健康的状态,或者不患有平台规则中所罗列的不予互助的疾病。
如果加入前就已患有某些已知或未知的疾病,而这种疾病是在平台规则中说明不予互助的话,平台是有理由拒绝赔付互助金的。
这是对平台其他会员公平原则的规定。
毕竟带病加入患病几率就会提高,获得互助金的几率也会提升,这也会增加其他会员对患病会员均摊互助金造成的负担。
所以,加入平台前最好做一次体检,检查自己符不符合加入平台的健康条件。
2、加入前需了解清楚平台互助疾病类别现在市面上互助平台种类繁多,有的平台是专门互助癌症疾病,有的平台专门互助意外伤故类事故、有的平台是互助大病重症疾病患者,每个平台互助的疾病类型都不一样,加入前应该要看清楚哪个平台的互助疾病类型是自己最需要的,或者可以针对自己已有的保险类型作为补充的,有针对性的加入适合自己的互助平台,使自己的健康得到应有的保障。
3、了解清楚互助平台相关规则就想买保险一样,虽然网络互助平台不是保险,但加入前也需要了解清楚平台的相关规则。
比如加入的年龄规定、加入流程和申请互助的时间和条件,都需要去了解清楚。
像e互助这个网络互助平台,是分中青老年版的,需要视乎自己的年龄和健康状况选择加入符合自己自身条件的互助计划,以免发生因在加入前未了解清楚互助计划而导致患病后不能获得互助的情况。
最新规定!网络互助平台将纳入监管范围
网络互助平台将纳入监管范围:共享互助受控引领新风潮近日,我国政府发布了一项重要规定,决定将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这一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共享互助领域的合规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网络互助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互助服务的平台,以群众自发互助为核心,涵盖了健康、医疗、教育、社交等多个领域。
此举将有效保障广大用户的权益,推动共享互助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将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在过去的互助平台中,存在着一些平台利用漏洞或者缺乏监管的情况,导致一些参与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例如,一些互助平台在用户遭遇困境时没有及时给予援助,甚至出现资金纠纷等问题。
而通过纳入监管范围,政府可以加强对互助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平台运行的透明、公正和稳定,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权益。
其次,监管范围的扩大将有助于规范共享互助行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共享互助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互助形式。
然而,在发展初期,互助平台的模式和规则并不完善,存在一些监管空白和灰区。
通过将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可以强化平台的约束力,使其在提供互助服务的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接受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互助行为的发生,减少潜在的风险,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纳入监管范围也为共享互助平台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监管的引入,能够使得行业竞争更加公平,有效防止不法平台的恶意竞争和不正当手段。
同时,监管机构的介入可以为互助平台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其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信任度。
这将促进互助平台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推动共享互助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是我国共享互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保障用户权益、规范行业秩序以及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共享互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共享互助体验。
网络互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41网络互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邵来泽 张盼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一、引言2020年5月7日蚂蚁金服研究院发布了《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这是全国首份关于网络互助行业的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约有1.5亿人实际参加到网络互助平台当中,预计到2025年将高达4.5亿人,届时网络互助将覆盖我国总人口的32%。
根据模型推算,2019年,我全国社会大病医疗费用(不含商业健康保险)约为7300亿,而大病网络互助金总额约为54亿元,网络互助金占比0.73%。
也就是说,在中国居民大病医保基础上,2019年网络互助将全国大病医疗费用平均保障水平从60%提升到了60.73%,贡献度为0.73%。
预计到2025年,网络互助的贡献度将增加至3%,即从60%提升至63%。
网络互助也极大提升了参与者的生活安全感。
77%的参与者认为,网络互助给自己带来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
为了提高保障,53%的参与者会为家人加入互助计划[1]。
可以说,网络互助用一种全新的,高性价比、高效率的方式让中低收入群体在医保外又获得了一份保障,提升了他们生活的安全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信任,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2020年9月8日,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指出,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与以往数次发文不同,这一次监管层明确将网络互助定性为非持牌经营。
这一定性引起网络互助行业的轩然大波,直接引发网络互助平台的信任危机,非持牌是不是就是非法?是不是监管层要对网络互助行业采取措施了?网络互助还值得信任能够参与吗?等一系列问题都引发了广泛讨论。
网络社交平台安全隐患与防范
网络社交平台安全隐患与防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社交平台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带来了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网络社交平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首先,网络社交平台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用户在注册和使用社交平台时,通常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钓鱼、诈骗等活动。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用户应该谨慎对待个人信息的填写,尽量只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
其次,网络社交平台也容易成为网络欺凌和虚假信息传播的温床。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匿名发布评论、消息和图片,这为网络欺凌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了避免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用户应该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也不要随意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此外,网络社交平台也存在着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威胁。
通过社交平台,用户可能会点击或下载来自不可信源的链接和文件,从而导致恶意软件的感染。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用户应该保持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和下载来历不明的链接和文件,同时及时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
另外,网络社交平台还存在着个人账号被盗用的风险。
不法分子可能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然后冒充用户进行各种欺诈活动。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用户应该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同时,不要随意点击和登录来历不明的链接,以免泄露个人账号信息。
最后,网络社交平台的隐私政策也是用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用户在使用社交平台时,应该仔细阅读并了解平台的隐私政策,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得到合理的保护。
如果用户对隐私政策有疑问或不满意,可以选择停止使用该平台或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
总之,网络社交平台的安全隐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用户应该保持警惕,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谨慎对待个人信息的填写和传播,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如定期更新密码、安装杀毒软件等。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众筹平台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公益众筹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出现了信任危机,让公众开始对这种模式产生了疑虑。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来重建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
1. 信任危机的表现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使用不透明。
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在募集到资金后,无法明确向公众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捐款人对资金的使用产生了疑虑。
第二,项目真实性难以验证。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众筹平台进行欺诈活动,虚构虚假的公益项目来骗取捐款,给公众带来了信任危机。
平台运营不规范。
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财务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整、管理漏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第一,监管不到位。
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特殊性,监管难度较大,监管措施不完善,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钻空子,进行欺诈行为。
公众教育不足。
部分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机制和项目真实性认识不够,容易轻信一些虚假信息,造成信任危机。
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重建公众对平台的信任。
第一,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平台运营的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
第二,完善平台制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完善内部制度,加强财务透明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项目审核流程,加强对项目真实性的验证,增强平台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加强公众教育。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平台运作机制和项目真实性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对平台的理性认知。
第四,建立信任机制。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信任机构,建立信任体系,对项目和资金进行信任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潮”事件评析及展望
2021年5月·上海保险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潮”事件评析及展望彭梦蝶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网络互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障机制,实现了传统的民间互助共济,即会员之间可以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协议的方式,实现风险共担。
凭借着入会门槛低、退出自由、审核简单以及保障范围广,吸引了大量白领、中低收入人群加入,同时也受到资本的加持,一些平台因此得到迅速成长。
网络互助平台近几年推出了许多互助计划如老年防癌互助、慢病互助等,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群的医疗健康保障问题,然而近期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宣告关停,曾经凭借诸多优势一度受人追捧的网络互助,如今已行至重要关口。
一、网络互助的发展历程(一)探索期——理念初成—理念初成、、序幕拉开网络互助最初是由民间组织首先发起,借助互联网发展起来的。
2011年,首个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康爱公社)诞生,引起国内公益互助创业热潮,提出针对癌症的小额互助计划,帮助患者筹集资金进行医疗救助,形成了网络互助的“众保模式”,就此拉开了网络互助的序幕。
(二)徘徊期——行业兴起—行业兴起、、监管整顿2014年开始,国内的互助平台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从寥寥几家激增至上百家,然而好景不长。
2015年,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网络互助的风险提示,其中为网络互助划定四条红线:一是网络互助与保险必须明确划分界限,即互助不是保险;二是平台不能向用户承诺刚性赔偿;三是不能违规宣传称平台由政府监管,更不能使用保险保障等字眼;四是重视资金池问题。
2016年,央行对网络互助进行专项整治,原保监会再次重51SHANGHAI INSURANCE MONTHLY ·MAY 2021申四条红线以划清保险与网络互助之间的界限,不仅如此,还要求各地保监局对网络互助业务进行风险排查。
2017年2月,全国网络互助平台排查整顿初步完成,保险监管部门将网络互助平台分为三类,对于没有合规经营的平台轻则约谈整顿,重则责令关停。
原保监会未对网络互助行业进行整改之前,网络互助平台数量超过120家,2016年经过专项整顿之后,数十家网络互助平台已经停止互助计划或停止平台运营,2017年后经整改留存下来的网络互助平台仅10余家。
2024年网络互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网络互助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网络互助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助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网络互助市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渠道,使得互助行为更加灵活和便利。
本文将通过对网络互助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网络互助市场的定义与特点网络互助市场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提供帮助为目的的一种互助模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化的互助服务:网络互助市场提供了各种多样化的互助服务,包括经济援助、心理支持、技术咨询等。
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互助项目。
2.高效的信息匹配:互联网平台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够将互助需求和提供者进行精准的信息匹配,提高互助效率。
3.开放和透明的平台:网络互助市场注重信息共享和交流,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实时了解互助进展和评价。
这种开放性和透明性提高了市场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网络互助市场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网络互助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网络互助市场的交易规模在过去五年内年均增长超过3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互助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互助领域逐步拓展起初,网络互助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救助、灾难援助等领域。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互助领域逐渐拓展到教育、公益慈善、创业帮助等更多的领域。
这为更多人群提供了互助的机会和渠道。
信任机制逐步完善信任是网络互助市场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市场的信任度,网络互助平台逐步完善了信任机制,包括实名认证、公示用户评价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恶意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升了用户对市场的信任度。
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互助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提供更广泛、更具创新性的互助服务。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创新模式也随之涌现。
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助平台,通过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的方式,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透明的互助环境。
互助保险是不是骗局
互助保险是不是骗局保监会高层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将互助计划与互助保险做了专业区分。
此次,文件里面重点提出,该项目可能侵害消费者利益,由于该组织资金的安全性、赔付的可靠性存疑,因此涉嫌非法吸收公众保费,不排除其非法集资可能性。
保监会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一些以“××互助”、“××联盟”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基于网络平台推出多种与相互保险形式类似的“互助计划”,警惕互助组织借保险名义骗钱。
“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
”他还表示,部分机构、网站或个人将虚设的“互助计划”包装成相互保险在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销售,采用低门槛、先收费、无服务的形式,可能诱发诈骗行为,由于传播速度较快,收费金额较小,容易给广大保险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先说点儿不同,互助保险跟平常大家谈论的互助保险的区别见图1。
概括起来:互助保险,其实是从供给方式上做了创新,以全新的独立主体来提供保险产品。
这与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保险确实不一样。
目前的这些互联网保险,还都是在原有的保险产业链上做效率提升、服务提升,这些创新有助于产业升级、提升效率,也一定会诞生一些很优秀的公司,但无法从根本上撼动原有的保险产业链条。
从这点上讲,互助保险有天然的基因优势。
但即便如此,互助保险也是保险,必须遵从保险的基本原理。
保险的本质是什么?保险公司从海量用户手里收取保费,然后用未遭受损失的人的保费来补偿遭受损失的人。
即:保险对用户的价值核心是帮用户转移潜在的风险。
徳叔太喜欢这张图了,所以又拿出来实际情况复杂很多,不然北美精算师也不会一证万金。
A处的风险,1元保费可以最多理赔100元,但B处的1元保费只能赔付4元,因为发生率就是25%. 保险产品的价格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必须尊重实际的风险价格。
两会专题系列(三)“网络互助”保险争议:平台良莠不齐,尚处监管空白地带!
两会专题系列(三)“网络互助”保险争议:平台良莠不齐,尚处监管空白地带!目前行业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相应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监督检查滞后。
快速增长的资金池和海量会员信息等事关公共利益,急需加强监管以保护公众利益。
本刊记者 邢莉|文7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近年来,网络医疗健康互助被大众所熟知。
发端于2011年的网络互助,近年来逐渐成为除全国医保和商业保险之外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丰富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据媒体数据显示,2019年网络互助平台加入会员1.5亿,2019年共帮助近4万人次,互助金额超过50亿元。
不过,目前这个行业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相应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监督检查滞后。
快速增长的资金池和海量会员信息等事关公共利益,急需加强监管以保护公众利益。
正因如此,网络互助也成为这届两会代表们关注的保险行业话题。
行业平台良莠不齐,应加快网络互助行业立法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表示,应加强对网络互助平台的监管。
孙洁指出,目前的网络互助行业,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监管缺位。
该行业尚属监管空白地带,尚无明确的主管单位,相应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监督检查等也滞后。
二是准入门槛低。
网络互助平台一般载体为科技公司,其有保险的性质却不属于保险公司。
三是行业平台良莠不齐。
部分网络互助平台可能存在会员规模无节制发展、平台自身稳定性差、退出随意等问题。
四是资金管理需规范。
针对相关问题,孙洁建议,首先,建议将网络互助纳入银保监会监管框架内。
网络互助与保险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与互补性。
银保监会对保险监管经验丰富,在银保监会的监督管理下,更有利于网络互助平台进一步法制化,落实公平竞争,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次,加快网络互助行业立法。
尽快以立法形式确定网络互助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包括对服务平台实行准入制管理,对合格的平台颁发证书并加以公示,对服务平台的运营进行监管等。
保监会严查网络互助 知名互助平台被约谈
保监会严查网络互助知名互助平台被约谈
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方案》后,保监会也开始着手互联网保险的整治工作。
昨天,保监会就网络互助整治发布答记者问,首先将监管触角伸向了网络互助平台。
已有互助平台被约谈
据了解,网络互助是以会员之间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提供的是健康风险保障,所有会员均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健康时利用几元零钱去帮助有需要的会员,当自己患病时则及时获得他人的回馈帮助。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企业未取得业务资质以互助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是本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已经对包括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虽然有的网络互助平台已经开始整改,但仍有部分平台还存在误导宣传、向社会公众承诺责任保障等突出问题。
上述负责人表示,民间的互助共济行为一直存在,对于救助社会困难群体,发挥公益慈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当前部分网络互助平台以互助共济的名义,公开承诺责任保障,公开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向公众收取费用并积累资金,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挂钩和比较,发布误导或虚假宣传,有的甚至还宣称有上百万会员,以上行为已涉嫌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
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于非法实际或变相从事保险业务的,我会将依法予以查处。
容易诱发金融风险
保监会方面表示,网络互助一方面严重误导消费者,承诺赔付难以兑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风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诱发金融风险。
众人帮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交平台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便捷沟通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近年来,一种名为“众人帮”的社交模式在网络上兴起,该模式以众人合力解决问题为特点,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针对众人帮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二、众人帮的定义及特点众人帮,顾名思义,是指一群人在网络平台上共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一种社交模式。
其特点如下:1. 互助性:众人帮的核心是互助,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2. 网络化:众人帮主要依托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广泛性。
3. 快速性:众人帮能够迅速聚集大量信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4. 隐私性:众人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求助者的隐私。
三、众人帮的法律后果1. 侵权责任(1)知识产权侵权在众人帮中,参与者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例如,在解答问题时,参与者可能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作品、图片、视频等,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名誉权侵权众人帮中,参与者可能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诽谤等行为,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侵权责任承担(1)连带责任在众人帮中,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连带责任。
例如,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若多个参与者共同实施了侵权行为,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2)按份责任在众人帮中,参与者之间也可能存在按份责任。
例如,在名誉权侵权案件中,若多个参与者共同实施了侵权行为,但各自的行为对侵权后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则需按份承担责任。
3. 众人帮的法律风险(1)信息安全风险众人帮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
若信息安全保护不到位,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参与者带来安全隐患。
(2)虚假信息风险众人帮中,参与者可能发布虚假信息,误导他人。
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导致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害。
保持警觉防范网络捐款诈骗
保持警觉防范网络捐款诈骗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滋生了各种新型的犯罪手段,网络捐款诈骗就是其中之一。
这类诈骗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爱心和信任,更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学会识别和防范网络捐款诈骗。
网络捐款诈骗通常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和动人的故事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和钱财。
比如,诈骗分子可能会编造一个身患重病但家庭贫困无法承担治疗费用的患者形象,或者描述一个遭受自然灾害急需援助的地区,配上一些虚假的图片和视频,让人们深信不疑。
他们还会利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广泛传播这些虚假信息,以扩大诈骗的范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网络捐款诈骗呢?首先,要留意捐款的渠道是否正规。
正规的网络捐款平台通常会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和监管措施,会对捐款的用途和流向进行公示。
而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个人账号或者一些不知名的小平台来收款,这些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资金的去向也难以追踪。
其次,要对捐款的信息进行仔细核实。
比如,查看求助者的身份信息、病情诊断证明、受灾情况等是否真实可靠。
如果这些信息模糊不清或者存在矛盾之处,就很可能是诈骗。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查找是否有关于该捐款活动的负面评价或者曝光。
另外,要警惕那些过度渲染悲情、一味催促捐款的信息。
正规的捐款活动会尊重捐赠者的意愿,不会给人造成强迫和压力。
而诈骗分子为了尽快骗到钱,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制造紧张气氛,让人们在冲动之下失去理智。
一旦不幸遭遇了网络捐款诈骗,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挽回损失。
首先,要尽快停止一切与诈骗相关的操作,比如不再继续转账、不再提供个人信息等。
然后,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详细说明被骗的经过和相关证据。
同时,联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尝试冻结涉案的账户和资金。
为了防范网络捐款诈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在网络上发布的求助信息。
类保险网络互助的性质厘定、风险识别与监管对策
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方案
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方案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互助平台在市场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网络互助平台以互助为核心,通过对用户进行互助金筹集、分配和管理,实现民间互助的目标。
然而,随着互助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平台的资金链断裂、违规操作等,给用户的合法权益带来了风险。
为了保护用户的利益,及时甄别违规平台,需要制定相应的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方案。
2. 涉及方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方案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x] 互助平台运营方•[x] 平台用户•[x] 政府监管部门•[x] 投资人3. 关停方案流程3.1 监测和甄别针对网络互助行业的风险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对互助平台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网络互助平台的合法经营要求,加强对互助基金的管理,以及设立举报渠道,接收用户和投资人对互助平台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3.2 风险预警和处置一旦发现互助平台存在违规行为或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情况,监管部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预警和处置。
通过加强与互助平台的沟通合作,了解运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化。
监管部门还可以设置风险补偿基金,对受到损失的用户进行合理补偿,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3.3 关停程序和清算如果互助平台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互助平台进行关停。
关停程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平台运营方进行处罚,并保护投资人和用户的权益。
在关停过程中,还需要对平台的资金进行清算,确保用户的互助金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分配。
3.4 公告和纠纷解决在关停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公告,向用户和投资人说明关停原因和处理方案,并指导用户和投资人进行相关纠纷解决。
监管部门可以协调各方共同参与纠纷解决,保证用户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4. 相关措施和建议4.1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网络互助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互助平台的运营行为,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防范网络互助医疗平台财务风险
防范网络互助医疗平台财务风险作者:施坤玉郭朗睿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1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重疾风险分担的需求催生了网络互助医疗平台的产生,这类平台近年内迅速发展。
一方面,此类平台的出现提高了中低收入群体在抵御重大疾病发生时候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互助医疗平台是一个新兴事物,还不完善,有诱发风险损失的隐患。
文章对现有网络互助医疗平台进行了财务方面的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地设计对策,以提高平台资金运作的稳定性,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改变。
在此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社交距离迅速缩短,便捷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为医疗互助的网络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提供了基础的医疗保障,但是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得其保障程度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于大部分群众而言,如果遇到大病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现有社会医疗保险依旧不足以填补费用所需。
而高额商业医疗保险又将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隔绝在外,因此,“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
中低收入群体对低成本买入大病医疗保险具有需求,而互联网的属性使得群众之间有条件得以连通,两者共同催生了网络互助医疗平台的产生。
网络互助医疗平台的风险分散机制确实减少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大病时高额医疗费用时的压力,避免因过高医疗费用增加而导致的社会生产中断,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再生产的实现。
作为一个新兴产物,現阶段网络互助医疗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医疗保险领域的不足之处,但也有其潜藏的风险所在,需要提高警惕对其进行识别并加以预防。
财产价值损失是风险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侧重分析网络互助医疗平台的财务风险,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促使平台健康持续发展。
二、理论介绍(一)理论内容简述本文将应用事故树法分析网络互助医疗平台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对相应对策进行探索。
事故树法的研究原理是将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故状态作为事故分析的目标,即事故树的顶事件(Top),然后找出直接导致这一事故发生的全部因素以及下一级因素,这些都是处于过渡的中间事件,并由此逐步深入分析,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事故树的底事件(Event)为止。
在线互助平台的风险与防范指南
在线互助平台的风险与防范指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互助平台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线互助平台通过连接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互助、分享和支持的机会。
然而,与任何其他在线交易一样,使用在线互助平台也存在一些风险。
本文将探讨在线互助平台的风险,并提供一些防范指南。
首先,虚假信息是在线互助平台中的一个常见风险。
有些人可能会故意提供虚假的信息,以获取他人的帮助或利益。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我们应该学会识别虚假信息的迹象。
比如,如果某个人的信息过于完美或者与其他信息相矛盾,那么很可能是虚假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对方进行多次沟通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或者要求对方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其次,个人隐私泄露是在线互助平台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在使用在线互助平台时,我们通常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
然而,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就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窃。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们应该选择可信的在线互助平台,并仔细阅读隐私政策。
此外,我们还应该谨慎地分享个人信息,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并避免将敏感信息发送给不熟悉的人。
第三,交易纠纷是在线互助平台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有时候,互助平台上的交易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双方产生纠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交易前仔细阅读平台的交易规则和用户评价。
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对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交易的细节和条件。
如果发生纠纷,我们应该及时与平台客服联系,并提供相关的证据,以便平台能够进行调解或解决纠纷。
最后,网络安全是在线互助平台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在线互助平台时,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全。
我们可以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和其他安全工具,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补丁,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入。
此外,我们还应该选择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虚假信息、个人隐私泄露、交易纠纷和网络安全是在线互助平台中的一些常见风险。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我们应该学会识别虚假信息,保护个人隐私,遵守交易规则,保护网络安全。
互助网络安全吗
互助网络安全吗互助网络安全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利用网络社区的力量,使个人和组织能够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提高网络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说明互助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势。
首先,互助网络安全可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参与互助网络安全,个人和组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互助网络安全平台通常提供各种培训教育资源,如线上课程、研讨会等,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最新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技术,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各种网络安全风险。
此外,通过与其他用户分享经验和故事,用户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和预防网络攻击的能力。
其次,互助网络安全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
互助网络安全平台通常提供一个开放的共享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和分享有关网络安全的信息、经验和解决方案。
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用户,包括专业的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研究者、企业和普通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分享,了解到其他人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同时,用户也可以自己发布有关网络安全的信息和解决方案,为其他用户提供帮助和指导。
通过信息共享和合作,用户可以共同面对网络安全挑战,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安全防御力量,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互助网络安全可以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和成本。
在互助网络安全平台上,用户可以及时发布和获取有关网络安全的信息,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技术,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通过及时的信息共享和合作,用户可以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快速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网络攻击和漏洞,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损失的发生。
此外,互助网络安全平台通常提供一些网络安全工具和服务,如漏洞扫描、恶意软件检测等,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和服务来帮助自己发现和修复网络安全漏洞。
相比于自己购买和维护这些工具和服务,参与互助网络安全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安全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互助平台风险不容忽视
□李晓林
近年来,部分互联网企业在公众的风险保障领域,以互助为名义建立了网络平台,开展了一些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的活动。
这些网络平台面对社会公众公开招募会员,约定了或早或晚的缴费义务,并公开承诺了保障责任,形成了事实上的保险保障。
这就必然让人们担忧,这些涉及社会公众的风险保障是不是可靠,相关的约定和承诺有没有约束力,以及平台违反约定后公众的利益如何保障。
联想到前一个时期部分网络P2P平台的诈骗案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自然会想到,对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保障怀有理想的社会大众,我们如何去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
当务之急是让广大群众尽早了解网络互助平台存在的风险隐患及相应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一、网络平台保障难以兑现
与特定非公开群体之间的约定相比,一旦一项约定涉及社会公众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其就需要评估约定的价值和成本,而且向公众披露;同时,需要主动安排可靠的机制以便能够保证其可靠性,而不是仅仅靠信誓旦旦的单方面承诺。
目前的网络互助平台,不仅没有针对相关的承诺安排社会公
众可以信任的兑现机制,而且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做出的承诺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使之难以兑现。
因此,所发布的信息和宣传口径,自然就存在严重的误导性、虚假性内容,通过误导来吸引消费者,更谈不上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了。
以疾病互助保障平台为例,假设承诺一旦会员得了大病,将会得到30万元的互助金,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种承诺的成本有多少。
我们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6病种经验发生率男表(CI1)为参照依据,可以做一个粗略的测算,比如,30岁男性的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八(),51岁男性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八十()。
很容易发现,30岁的男性群体每人分摊240元,才能实现患者的30万元互助金;而51岁的男性群体,每人需要分摊2400元,才能实现患者的30万元互助金。
这仅仅6种大病的疾病率,如果是25种或者更多的疾病,其疾病率会更高,分摊的钱会更多一点。
进入这个平台的人,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数字?大家做这个准备了吗?是不是有人误以为不超过十块钱就够了。
一旦人们发现要交的钱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选择退出这个平台,那一部分患病而真正需要这些钱治病的人,如何获得互助金呢!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有确保其偿付能力的资本金来保障这一切的,而对于机制不健全、约束性不强的网络互助平台,前期承诺的保障可能就变成镜中花、水中月了。
二、业务模式难以持续
负责任的承诺和约定,须有负相应责任的基础,其财务准备和机制是其中的必备要素。
然而,目前互助平台自身尚存在一定缺陷,所做出的承诺,缺乏可靠的保障,社会公众的切实权益难以保证。
一是服务机构的实力不足,其治理体系不够完整有效,无论是资本金,还是运营体系、风险控制体系等等,未达到监管要求,未获得相应的市场准入资质,不符合专业经营的条件。
二是所做的承诺或约定不符合逻辑。
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并不是基于保险精算相关原则进行的,责任准备金提取不够科学,等等,无法保证所做承诺或约定能够实现,平台无法长期稳定、持续良好地运转。
三是未对偿付能力进行有效管理,无法保证平台的偿付能力充足并实现持续经营;同时,对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控制不足。
四是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部分网络平台未明示是按照“预缴保费制”还是“摊收保费制”进行经营;如果采用“预缴保费制”,条款中还必须说明公司是否保留或放弃要求投保人在保费之外缴付追征金的或有义务。
互助平台在互助计划的存续人数及赔付情况方面披露不够充分、准确,使得平台内会员不能完整全面及时地掌握其所加入计划的运行状况。
三、操作风险巨大
完善、适度的约束机制,才能保证复杂的保险保障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互助平台面向社会不特定群体提供疾病保障等风险管理服务,其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且存在着诸多的脆弱性较大的环节。
一旦这些互助平台的风险控制的措施不完善,发生操作风险,就会严重伤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秩序。
而这些约束机制不完善甚至缺位的互助平台,其操作风险隐患较大,包括用虚构的事件恶意套现、会员制造虚假赔案等道德风险;非法建立资金池的资金安全风险;同时多数互助平台缺乏核保、理赔等保险技术,经营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很明显,诱发恶性事件的空间较大。
四、道德风险难以消除
许多网络平台自称将保险形态与互联网结合,动辄以互联网创新自居。
必须提醒平台运营方,金融保险业是涉及社会秩序的重要发展要素,并在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中扮演极重要角色,一旦无序,必然重创社会秩序,对其的约束和要求应当更加严格。
只有金融业稳定可靠,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保险保障服务,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阀,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于一切。
保险保障只有在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中,才能切实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
信息不对称对金融保险的运行有重大影响,也影响着互助计划的运行,突出表现之一就是道德风险难以消除。
在网
络互助计划中,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互助计划中的会员对彼此的健康信息并不了解,互助计划的管理者同样对于会员的健康信息不了解,互助计划中缺乏相对健全的健康筛选机制以保证同质的风险归类。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风险群体的加入提高了互助计划的整体赔付成本,而在互助计划会员的存续不存在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低风险群体有可能逐渐退出互助计划。
此时,互助计划将会由于会员人数减少且剩余的有效会员普遍风险偏高,导致会员对风险事故的分摊支出明显提高,因而会员留在互助计划的意愿迅速降低,互助计划容易随之瓦解。
互助计划中的信息不对称还体现在前文所提到的会员对于互助计划的运行状况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预判,因而影响会员面对风险时的应对措施。
由于互助计划给予会员较高的预期,当预期最终未能实现时,互助计划的会员将受到巨大影响。
试想一个依赖互助计划管理癌症风险的会员在罹患癌症后未能取得预期的“保障”时遭受的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这将造成具体会员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性的冲击。
相比互助计划,尽管保险公司同样不能够完全保证具体某业务长期存续,但是在监管体系下对于偿付能力、准备金等财务指标的约束使得保险公司破产的概率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由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能够在保险公司濒临破产时或清算时予以支持,而相应的保险业务在保险公司破产时能够被其他保险公司接管。
因此,由具有相当可靠性的保险公司负责社会公众的风险保障,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免除后顾之忧。
专业经营的保险业,才能在风险面前真正筑起保障经济社会的万里长城。
五、正本清源,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指数化增长的医疗支出,使我国的养老保障和健康保障双重困境,成为当今社会的巨大矛盾。
医养护理支出在个人资产中的占比将大大跃升。
健康和养老保障的供给重构工作将逐步进入关键性阶段。
此时,如果不能保证相关的保障形式的可靠性,必然无法迎接挑战。
目前,我国医疗养老资源紧张、医患矛盾突出,保险作为服务医养结合的重要手段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
人民群众迫切希望通过保险保障服务合理规划所需的医疗养老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然而,当前网络互助平台以“互助共济”的名义,公开承诺责任保障、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挂钩和比较,发布误导性、虚假性宣传,诱导社会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
如果对网络互助听之任之,不尽快结束鱼龙混杂的局面,人们有可能对于存在巨大风险隐患的互助计划盲目乐观,网络互助更有可能成为少数不法分子构建骗局的土壤,进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中,最终使得人们对本来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合法的保险保障形式也失去信心,必将影响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中国的大
计。
在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保险行业与大健康和养老产业共进,努力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客户细分的保险综合服务,包括专家会诊、绿色就医通道、健康行为干预等高质量的服务,构建着健康中国的路径。
伟大的事业中,难免有混淆视听者。
重要的是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志士豪杰自然就可以大显身手。
讲清真相,相信公众的眼睛。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