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1 2
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系统命名法
按照一定的规则给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方法。
3
俗名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得来的名称。
04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取代反应
总结词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 种反应类型,其中一个原子或基 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详细描述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被 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新 的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涉及电子 的转移和重排。
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01
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合成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链的构象和运动等。
02 03
纳米材料
有机化学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修饰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制备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等,并研究它们在能源、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 应用。
06
有机化学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合成路 线和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代谢
有机化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有助于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优 化药物设计。
药物筛选
有机化学在药物筛选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高通量筛选和 虚拟筛选等方法,发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药物。
详细描述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衣物、食品、建筑材料和交通工具等,都与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例 如,衣物中的纤维和染料、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建筑材料中的塑料和油漆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此外,许多医疗药物也是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课程大纲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40学时)一、课程目标1.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化学专业(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材料化学)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对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起着理论指导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对一些在本科阶段教学中未能深入或来不及介绍的重要内容做专题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对有机反应机理的认识,对立体化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还针对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拓展介绍。

总之,通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现代有机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有机反应机理及中间体结构与性质,从总体上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学习目标掌握有机分子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关系;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初步掌握有机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掌握取代基效应和线性自由能关系;掌握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和反应中间体的结构、产生和稳定性;掌握周环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理。

二、课程内容专题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理论(12学时)第一章:共价键理论:定域键和离域键第二章:取代基效应第三章:芳香性理论第四章:比共价键弱的相互作用专题2:立体化学(10学时)第一章:分子的不对称性和旋光性第二章:外消旋体的拆分第三章:动态立体化学及不对称合成第四章:构象与构象分析专题3:有机反应机理基础知识(12学时)第一章: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第二章: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第三章:取代基效应和线性自由能关系第四章:有机酸碱第五章:有机反应中的溶剂效应第六章: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第七章:卡宾和苯炔专题4:周环反应(6学时)第一章:电环化反应及其理论解释第二章:σ- 键迁移反应及其理论解释第三章:环加成反应及其理论解释三、教学方式本门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自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形式。

高等有机化学pdf

高等有机化学pdf

高等有机化学pdf
1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反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它在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分离方法、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新型有机物质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如药物、农药等。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的概念有以下几个:一是研究有机物质在反应条件下发生的既定反应;二是定量和定性研究有机物质的反应;三是研究新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四是研究有机结构的改变;五是利用物质的运动模式和定性或定量方法研究有机反应。

有机化学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有:熔点测定法、溶解度检测法、中和反应检测法、灰量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

它们能够有效的测定待测物质的性质,以及进行反应机制检验,有助于研究有机物质的合成路线、结构以及反应机理,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理解自然界或生物界的物质的种类的复杂性。

此外,采用高等有机化学方法可以制备新型合成有机物质,如新型小分子活性物质、纳米生物物质、光子学功能等,这些有机物质可以在各个领域服务于人们,如医药、农药、食品、化妆品、非金属材料等。

总之,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给科学家提供了深入理解有机物质的方法并探究一些没有解决的有机物质及它们的反应机理的可能性,给这些领域的开发带来了许多希望。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04 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
碳-碳键的形成
选择性反应
通过各种反应如亲核取代、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构建碳-碳键。
在多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地 活化或转化某一特定位置的碳-氢键。
碳-氢键的活化
利用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将碳-氢键转化 为活性中间体,以便进行后续的转化 。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解构
自由基反应
总结词
自由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 型,其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自由 基中间体。
详细描述
自由基反应通常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产生 自由基活性种,随后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快而连锁,常常需要在 无氧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例如,烷烃的裂解 反应中,高温条件下烷烃分子产生自由基, 随后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多种小分子。
亲电反应
总结词
亲电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反应类型,其特点是试 剂向反应中心的负电性较强部分进攻,通常发生在具有电子 缺口的碳原子中。
详细描述
在亲电反应中,具有正电性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进攻具 有电子缺口的碳原子,形成过渡态,最终形成新的碳-碳键或 碳-杂原子键。例如,在烷烃的溴代反应中,溴分子作为亲电 试剂进攻烷烃的碳原子,形成碳-溴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 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 的共享程度决定了键的类 型和强度。
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 和三键等不同类型。
键极性
共价键具有极性,可以分 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 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协同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高等有机化 学》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在整个受化学教育的过 程中,对提高化学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高等有机化学》内容多、理论性强,而在一些 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中又综错复杂,加之条件变 化影响,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水平,是很难理解 并正确认识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学的,因此要敢于 花时间和精力学好《高等有机化学》,让自己的 化学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高等有机化学
通过对一般典型有机结构的性质及典型反应
历程的研究,使有机合成化学家有可能运 用这些理性认识来推测未知有机物极其在 反应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设计具有 特殊性能的新化合物,考虑合成中的最好 原料和最理想的合成路线等。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学习方法介绍
•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四大基础课之一,因此,对 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非常注重他们有机化学基 础知识的认识水平,促使形成有机化学学科的思 维方式。
3.《物理有机化学》(上、下) 高振衡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4. 《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十页,共43页。
高等有机化学
• 高等有机化学又名物理有机和理论有机化学 • 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研究有机分子的结 构和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历程。 •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 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2023/5/1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43页。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1.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变 化,以及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

2024高中化学竞赛高等有机化学

2024高中化学竞赛高等有机化学

医药领域应用
1 2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 成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制备出 各种治疗疾病的药物。
药物分析
有机化学方法可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纯度检测 和含量测定等,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生物医学材料
有机化学还可以合成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材 料,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生物医学材 料。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醇、酚、醚具有多种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酯化反应、醚化反应等。其中,氧化反应是醇和酚的重要反应之一 ,可用于合成醛、酮等化合物;酯化反应是醇和羧酸的重要反应之一,可用于合成酯类化合物;醚化反应则是醇 和酚的重要合成方法之一。
醛、酮、醌
01
02
03
04
05
醛的分类和命名
酮的分类和命名
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学可以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如塑料 、橡胶、纤维等,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 交通、电子等领域。
功能材料
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的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光、 电、磁等性质,可用于制造显示器、传感器、电池 等器件。
复合材料
有机化学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 能和耐候性,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 器材等领域。
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 反应,如烯烃的加成、羰基加成等。
03
消除反应
从一个分子中消去两个基团或原子的 反应,如醇的脱水、卤代烃的脱卤化 氢等。
05
04
重排反应
分子内原子或基团发生重排生成不同 结构的化合物的反应,如频哪醇重排 、贝克曼重排等。
PART 06
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REPORTING
04

高等有机化学(书籍)

高等有机化学(书籍)

引言概述:《高等有机化学》是一本经典的有机化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反应机制和合成方法。

本文将对该书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涵盖化学键的构成、有机反应的类型、手性化学、杂环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等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一、化学键的构成1. 共价键的形成: 介绍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的过程,包括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优势。

2. 极性键的特点: 讨论共价键中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分子极性,以及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多重键的构成: 解释在化学键中存在的双键和三键,以及它们与单键在反应活性和空间结构上的差异。

4. 氢键的重要性: 介绍氢键在有机分子间相互作用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它们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二、有机反应的类型1. 取代反应: 阐述有机分子中取代基的进攻性和离去基的活性,以及它们在取代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2. 加成反应: 讨论有机分子中π键的活性以及它们与电子云的相互作用,解释加成反应的机理和条件选择。

3. 消失反应: 介绍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消失反应,如弱酸、弱碱环境下的甲酸脱水和光化学反应等。

4. 消除反应: 详细论述消除反应的机制和条件,包括Beta消除和酯醇消除反应。

5. 重排反应: 解释重排反应的原理和分类,涵盖环状重排、离子重排和分子重排等。

三、手性化学1. 手性物质的定义: 介绍手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手性物质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2. 手性中心的概念: 讨论手性分子中手性中心的定义和分类,并解释手性中心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3. 手性分离技术: 详细阐述手性分离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手性层析、手性色谱和手性合成等。

4. 对映体的描述: 探讨对映体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对映体间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5. 映像异构体: 解释芳香化合物中手性构象的特点和性质,并阐述双键对芳香环产物手性的影响。

四、杂环化合物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介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多样性,包括融合环、连接环和阶梯环等。

高等有机化学复习

高等有机化学复习

高等有机化学复习高等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深度和广度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来说,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和应对考试的关键环节。

在复习高等有机化学时,首先要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这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化学键、官能团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理解其性质和反应的基础,例如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理论、分子的几何构型等。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如共价键的极性、键能等,对于预测反应的方向和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官能团则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如羟基、羰基、羧基等。

反应机理是高等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反应的详细步骤和中间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反应会发生,以及如何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所需的产物。

例如,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常见反应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反应机理。

在复习时,要深入理解这些机理中的电子转移、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过程。

立体化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包括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需要我们清晰区分。

手性分子的性质和判别方法,如旋光性、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区别,在药物合成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有机合成是高等有机化学的综合应用领域。

通过掌握各种反应和方法,能够设计出从简单原料到复杂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

在复习有机合成时,要学会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合理选择反应步骤和试剂。

同时,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率和可行性等因素。

对于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反应,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反应条件和产物,还要理解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例如,在芳香族化合物的取代反应中,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会影响反应的位置;在烯烃的加成反应中,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决定了加成的方向。

在复习过程中,教材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资料。

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理解其中的概念、原理和例子。

同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课堂笔记,以补充和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高等有机第一章》课件

《高等有机第一章》课件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 应等。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炔烃的稳定性
炔烃的稳定性比烯烃差,因为它们具有不饱 和的三键。
炔烃的通式
CnH2n-2,其中n表示碳原子数。
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 应等。
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1 2
芳香烃的通式
CnH2n-6,其中n表示碳原子数。
中间体的结构。
常见有机合成反应类型
烷基化反应
酰化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通过碳-碳键将一个烷基 基团连接到有机化合物
上。
将酰基基团连接到有机 化合物上,通常用于制
备羧酸衍生物。
通过添加氧原子或氧基 团来改变有机化合物的
官能团。
通过去除氧原子或氧基 团来改变有机化合物的
官能团。
06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烷烃的通式
CnH2n+2,其中n表示碳原子数。
烷烃的稳定性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稳定性逐渐增加 。
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裂解反应。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烯烃的通式
CnH2n,其中n表示碳原子数。
烯烃的稳定性
烯烃的稳定性比烷烃差,因为它们具有不饱 和的双键。
芳香烃的稳定性
芳香烃具有稳定的苯环结构,因此其稳定性较高 。
3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等。
05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机理
有机合成简介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 简单的原料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OH
如今: 一个高年级本科生大概1天
★ 高效低毒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昆虫信 息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保证。
➢性信息素具有强烈的生理作用。一只雌蚕蛾交配前在 其尾部每秒钟释放出毫微克量的信息素,顺风扩散可 引诱几个km外的雄蚕蛾逆风飞翔到雌蚕蛾。由于检测 仪器的进步,50年代需几十万只、60年代需几万只, 而80年代后则需10只或更少就能准确确定性信息素的 结构。即便样品量很少(< 100g)也能获得确切的结 构信息。
药学 医学
有机化学对于社会进步以及其它学科的发展的贡献也 是巨大的:
例如:
★ 在对重要的天然产物和生命基础物质的研究中,有机化 学取得了丰硕成果。维生素、抗生素、甾体和萜类化合物、 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肽、核苷等的发现、结构测定和合 成,为学科本身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人类的医药 卫生事业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高等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高等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核心部分(core)
高等 有机化学
分子结构的 基本概念
含碳化合物的 反应性
化合物 中间体
结构
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反应机理
揭示反应的本质、内在规律,把有机反应有机地 联系起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目录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理论
9. 魏荣宝主编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一、有机化学
来源:
☆1784: T. Bergman 首次明确定义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chemistry of carbon compounds
☆ 1808: 瑞典Berzelius首次使用organic chemistry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CH3CONHNH2 HNO2 CH3CON3
CH3NCO
X
O
C=NOH
CH3NCO
X
O
O
C N O C NHCH3
乃春在芳环邻位是不饱和支链时,极易环化成五元环,这一 性质对杂环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AX B
H N:
A BX
N
H
第三节:自由基
自由基是共价键发生均裂,每个碎片各保留一个电子,是带 单电子的三价碳的化合物。
2004年1版 6、洪琳编《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第一版 7、斯图尔特.沃伦著《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丁新腾译,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年1月第一版 8、黄宪、吴世晖、徐汉生《有机合成》(上、下)
第一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在有机反应中,经常出现的活泼中间体是卡宾、乃春、自由基、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包括苯炔、叶立德)
第一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 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一节:卡宾(碳烯)(Carbene) 第二节: 乃春 第三节:自由基 第四节:碳正离子 第五节、碳负离子(Carbenion)(活泼亚甲基
化合物)和叶立德
第二章 官能团的选择性互变
第一节 还原反应 第二节 氧化反应
第三章 官能团的保护
第一节: 羟基的保护(醇、酚羟基的保护) 第二节:烯键的保护 第三节:羰基的保护(用醇保护) 第四节:羧基的保护-酯化 第五节:胺基的保护-酰化或成盐
(六)生物有机化学( Bioorganic Chemistry) (七)元素和金属有机化学(Element and Metal Organic Compounds Chemistry) (八)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应用研究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 随着技术条件和仪器设备的发展与提高,有机化 学也在探索多步骤反应中每一步反应的中间体结 构,各个能垒的高度以及各个反应分子中每个原 子在反应过程中空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动态立 体化学。
• 目前对于反应历程的研究,虽然发展很快, 但绝大部分是属于均相反应,而非均相反应 历程的研究,无论是从广度或深度看,其理 论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因此,这方面的 研究是目前极待加强的工作。
杂化
2s2 2px12py12pz0
2s1 2px12py12pz1
sp3
基态
激发态
109.5o
H
H CH H
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
乙烯 CH2=CH2 的结构
激发
杂化
2s2 2px12py12pz0 基态
2s1 2px12py12pz1 激发态
sp2
2pz1
sp2
p
HC H
CH H
HC H
CH H
HC H
CH H
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
激发
杂化
2s2 2px12py12pz0
2s1 2px12py12pz1
sp
基态
激发态
2py12pz1
sp
HCCH
苯的结构:
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面,其中六个碳原子均采取sp2 杂化,每个碳原子上还剩下一个与σ平面⊥的p轨道, 相互之间以肩并肩重叠形成π66大π键。
• 元素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随族数的增大而 递增,在同族中随周期数增大而递减,即愈 是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电负性愈大,-I效 应也愈强。
例如: -I效应:-F>-OH>-NH2>-CH3 -F>-Cl>-Br>-I -I效应: -N+R3>-NR2 +I效应: -O->-OR

【2024版】高等有机化学导论

【2024版】高等有机化学导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学时:34学时学分:2理论学时:30 讨论学时:4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大纲执笔人:张新明大纲审定人:商永嘉一、课程说明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实质为《高等有机化学》是化材学院高年级有机化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它是建立在主干基础课《有机化学》之上的课程(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它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有机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整个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物化学实践提供日益深化的理论基础。

2.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 对有机化学基础课大纲所要求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反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有机化学发展现状有较明晰的了解。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熟悉描述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重点掌握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应用,熟练掌握各类活泼中间体的结构、产生和有关反应,熟悉与理解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绪论(1学时)第1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学时)1.1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1.2电子效应(诱导效应与场效应、共轭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1.3 空间效应1.4取代基效应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诱导效应的影响、场效应的影响、共轭效应的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等)1.5 分子的共振(共振式、共振能)1.6 氢键1.7 芳香性(轮烯的芳香性、稠环体系的芳香性、带电荷环的芳香性及同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第2章立体化学(6学时)2.1立体化学基础(构造、构型、构象和构象分析;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对称因素、手性与对映异构;顺反异构和非对映异构;立体专一性反应和立体选择性反应)2.2 各类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协同反应的立体化学、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2.3 潜手性分子2.4 不对称合成简介 (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及非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第3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活性中间体(6课时)3.1 有机反应的分类3.2 有机反应中试剂的分类3.3 确定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产品的鉴别、中间体的确定、催化作用、同位素标记、立体化学研究、动力学研究)3.4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3.4.1 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形成、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反应和非经典碳正离子的形成及有关反应)3.4.2 碳负离子(碳负离子的形成、碳负离子的结构、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碳负离子的反应)3.4.3 自由基(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的结构、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的反应)3.4.4 碳烯(碳烯的结构、碳烯的形成、碳烯的反应)3.4.5 氮烯(氮烯的结构、氮烯的形成、Hofmann重排反应、Curtius等重排反应)3.4.6 苯炔(苯炔的形成、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第4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学时)4.1 几种典型反应机理(S N1、S N2、邻基参与、离子对历程、S N2′和S N i )4.2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S N1、S N2、S N2′和S N i反应)4.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的结构、试剂的亲核性、溶剂效应、离去基团和空间效应)4.4 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第5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2学时)5.1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5.2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5.3取代基的性质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5.4 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5.5 烯烃和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第6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4学时)6.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6.1.1 反应机理6.1.2 影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6.1.3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6.1.4 各种重要的缩合反应6.2 羧酸及其衍生物与亲核试剂的加成6.2.1反应机理6.2.2 结构与活性6.2.3 各类重要反应(酯缩合及有关反应)6.3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应)6.3.1 反应机理6.3.2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6.3.3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7章消除反应(4学时)7.1 消除反应的分类7.2 离子型消反应机理7.3 消除反应中的定向效应7.4 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7.5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7.6 热消除反应第8章分子重排反应(6学时)8.1 重排反应的分类8.2 亲核重排(碳正离子重排;瓦格涅尔-米尔文重排;碳烯重排;氮烯重排;缺电子氮的重排;缺电子氧的重排;)8.3 亲电重排(Stevens重排;邻二酮重排;Wittig重排;Favorskii重排;环氧丙烷重排)8.4 芳环上的重排反应(联苯胺重排;Fries重排;Claisen重排)8.5 自由基重排8.6 σ键迁移重排反应(Cope重排;脂肪族Claisen重排)8.7 重排反应的主要应用考核方法:开卷考试选用教材:傅相锴主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教学参考书目:[1] 汪秋安编著, 高等有机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恽魁宏等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3] [美]F.A.凯里.R.J森德伯格著,夏炽中译,高等有机化学,A卷,结构与机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俞凌编,基础理论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 荣国斌编著,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2版,修订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6] 王积涛编,高等有机化学, 1980[7] 高振衡编,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8] 沈世瑜、王炎编,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王银叶教案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又名物理有机和理论有机化学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研究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历程。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通过对一般典型有机结构的性质及典型反应历程的研究,使有机合成化学家有可能运用这些理性认识来推测未知有机物极其在反应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设计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化合物,考虑合成中的最好原料和最理想的合成路线等。

第一章化学成键作用和分子结构引言了解到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才能正确地掌握化学反应,实验是实施反应和验证理论的手段,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才有预期的效果。

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方有价值。

结构的知识在近代物理学方法帮助下已能比较搞精确地确定分子中各个原子(团)的空间位置,把人们的观察能力引到微观世界中去,量子化学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分于结构内在的作用力——化学键的本质。

化合价和化学键的理论是化学结构理论的核心问题。

前者解决元素的原子结合的数学问题,在有机化学中来说,就是碳为什么是四价的,后者解决原子之间凭什么力量结合的问题.具体地说,碳和碳结合的各种方式、键能、键长、键角,更重要的是电子在原子之间起着键合和这种键合作用力的奥秘。

两个问题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

碳的四价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方式有关,碳的各种化学键的种类也是和它的电子结合的方式,化学键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总之归结到一点,就是电子在化学键中的作用问题。

化学反应及其机理过去还是宏观现象的总结和推测.现在则和微观的分子结构理论联系在一起了。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就是把电子在分子中的运动规律解释分子起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结果,把过去属于定性的结论提高到定量的水平。

所以近代有机化学必须以结构作为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动态学讲述有机物起化学反应时的结构变化、能量变化、速度问题和反应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它既有物理化学的理论又有有机反应中的规律,这是一门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立体化学、结构化学等综合性成果的分支学科。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1.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1.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1 烷烃2.2 烯烃和炔烃2.3 芳香烃2.4 卤代烃和醇2.5 醚、酮、羧酸和酯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3.1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3.2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3.4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第四章:有机合成4.1 有机合成的策略和原理4.2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技术4.3 有机合成反应的控制和优化4.4 有机合成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关系5.1 有机化合物的构效关系5.2 有机化合物的构色关系5.3 有机化合物的构香关系5.4 有机化合物的构药关系第六章:立体化学6.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6.2 手性碳原子和手性分子6.3 立体异构体的构型和构象6.4 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7.1 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7.2 核磁共振谱和质谱7.3 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7.4 现代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动力学8.1 有机化学反应的速率定律8.2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历程8.3 影响有机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8.4 有机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和分子轨道9.1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9.2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9.3 π电子云和π键的形成9.4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轨道重叠和成键第十章:生物有机化学10.1 生物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0.2 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活性小分子10.3 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10.4 天然产物和生物合成途径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11.1 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基本原理11.2 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反应类型11.3 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分析方法11.4 电化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和可持续性12.1 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和处理12.2 有机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12.3 有机化合物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12.4 环境和可持续性在有机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技术13.1 有机化合物的材料科学应用13.2 有机化合物的能源应用13.3 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医学应用13.4 有机化合物的其他应用领域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实验技术14.1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术14.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方法14.3 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14.4 有机化学实验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第十五章:高等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15.1 有机化学的新反应和合成策略15.2 有机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5.3 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新进展15.4 有机化学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高等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芳香化合物?A. 环戊二烯B. 环己烯C. 苯D. 环戊烷答案:C2. 在有机合成中,哪个试剂常用于羟基的保护?A. 乙酸酐B. 硼烷C. 碳酸二甲酯D. 三甲基硅烷答案:D3. 以下哪个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A. 羟醛缩合B.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C.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D. 烯烃与溴的加成答案:D4. 哪个化合物不是手性分子?A. 2-丁醇B. 3-甲基-2-戊醇C. 2,3-二甲基丁烷D. 2-甲基-1-丙醇答案:C5. 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非共轭二烯?A. 1,3-丁二烯B. 1,3-环戊二烯C. 1,3,5-己三烯D. 1,3-环己二烯答案:C6. 在有机化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空间排列?A. 构型B. 构象C. 异构D. 同分异构答案:B7. 哪个反应是自由基反应?A. 弗里德尔-克拉夫茨反应B. 威廉姆森醚合成C. 卤代烃的光解D. 格氏试剂与醛的反应答案:C8. 下列哪个化合物是芳香性的?A. 环戊二烯B. 环己烯C. 环戊烷D. 环己烷答案:A9. 在有机化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不同排列方式?A. 构型B. 构象C. 异构D. 同分异构答案:C10. 下列哪个化合物是手性分子?A. 2-甲基丁烷B. 2,3-二甲基丁烷C. 2-甲基-1-丙醇D. 2,2-二甲基丙烷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芳香化合物的一个特征是它们具有______芳香性。

答案:共轭12. 在有机合成中,保护基团的去除通常需要使用______试剂。

答案:脱保护13. 亲电加成反应中,亲电试剂首先攻击的是______。

答案:双键14. 手性分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具有______。

答案:光学活性15. 非共轭二烯化合物的两个双键之间至少相隔______个碳原子。

答案:两个16. 弗里德尔-克拉夫茨反应是一个______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1.2 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4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2.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2.4 系统命名与习惯命名的转换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4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4.1 加成反应机理4.2 消除反应机理4.3 置换反应机理4.4 氧化反应机理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5.1 碳碳键的5.2 碳氢键的5.3 碳氧键的5.4 有机化合物的其他合成方法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6.1 醇的结构与性质6.2 醚的结构与性质6.3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6.4 酸和酸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金属化学7.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7.2 有机金属反应机理7.3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领域7.4 有机金属合成的方法第八章:立体化学8.1 手性碳原子与手性分子8.2 立体异构体8.3 立体化学的反应机理8.4 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九章:有机合成策略9.1 碳骨架的构建9.2 官能团的引入与转换9.3 立体化学的控制9.4 有机合成策略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0.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0.2 生物活性与构效关系10.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鉴定10.4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意义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11.1 光谱分析法11.2 色谱分析法11.3 有机化合物的其他分析方法11.4 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合成反应的条件与选择12.1 反应溶剂的选择12.2 反应温度和压力的选择12.3 催化剂的选择12.4 有机合成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应用13.1 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3.2 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13.3 有机化合物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13.4 有机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绿色有机化学14.1 绿色有机化学的概念14.2 绿色有机化学的应用14.3 绿色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14.4 绿色有机化学在高等有机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高等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15.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实验15.4 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与事故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个高等有机化学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中分子碰撞到分子激烈振动发生断裂、成键在10-13sec。因此,
跟踪能力至少为10-14~10-15sec的观察手段。而IR为10-12sec。这个问题有 待解决。
47
1. 研究手段由宏观向微观观察发展
该图为美国能源部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国 家加速器实验室研究人员首次通过X射线激光观测观测 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渡状态。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分子 (左边,由一个碳原子(黑)和一个氧原子(红)构 成)和它右边的一个氧原子。它们附着在钌催化剂表 面,催化剂让它们彼此靠近,更容易反应。当发射一 束光学激光脉冲,反应物振动并互相碰撞,碳原子和 氧原子形成一个过渡状态的键(中间)。生成的二氧 化碳分子脱离催化剂表面飘走(右上)。
35
在掌握“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创造”有机化合物,
进行有机合成。 发现新的反应
研究反应机理
新的合成方法
制备特定功能的复杂分子
设计有效的合成路线
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三就是制造新分子。
其目标是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为此,需要了解各种有机反应,在机理层面上预测反应产物, 发展新的合成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合成“目标”分子。
①官能团的种类; ②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 影响; ③分子中直接相连、不直接 相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
决定
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和反 应性以及同类有机物中 各个化合物性质和反应 性的差异——各类反应 构成
有机化学的词汇表
熟练使用
①转化的类型;②所用试剂; ③反应条件;④每种类型的 逐步熟悉 局限性
分子和官能团的 相互转化
28
有机化学研究内容: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
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化学的研究中心 精细化学品化学 绿色化学
中心学科
工业有机化学 有机材料化学
有机化学 边缘、交
药物化学
量子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环境有机化学
农药化学
有机分析化学 海洋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
• • 研究手段由宏观观测向微观观测发展。 由静态立体化学向动态立体化学发展。

• • • •
注重从头计算(计算化学和量子化学的应用),
由定性至定量方向发展。 研究由简单体系向复杂体系发展。 由经验性科学至理论性科学发展。 由单学科至综合性学科方向交叉发展。 新理论的不断建立和充实。
46
1.
研究手段由宏观向微观观察发展 1920年代化学键电子理论 ;1960年代有机结构电子理论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尼乌斯提出。 瑞典,(1879-1848) 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 。 1845年,葛美林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
德国,Gmelin L
7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利用天然有机 化合物 (18世纪中前) 分析天然有机化合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分离天然有机化合物 (18世纪末) 人工合成有机物 (19世纪初) 各分支学科 的形成 (20世纪以后)
活性中间体或过渡态的结构问题,包括对已知中 间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现新的活性中间体。
43
• 反应机理部分
(1) 运用反应的能量概念阐述反应途径及控制。
(2) 研究机理的方法。
(3) 各中间体的产生、结构、稳定性、性质。 (4) 环境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如溶剂效应。
44
近年来,高等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26
27
学 科 建 设
(1) 制备近三千万种的化合物(1990年,1000万种)。 (2) 建立了一套系统鉴定和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3)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有机化学的理论。
学 术 成 就
诺贝尔化学奖(1901-2002,92届,70届与有机化学有关)。 二十世纪(46项重大发明,8项与有机化学有关)。
二者的区别
键的可极化度
共价键断裂的难易
化合物 反应活性
32
官能团决定有机分子的反应性。 决定 结构 反映 近代结构理论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为结构的探索和确定 提供线索和依据。——有机化合物的构效规律。 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和掌握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3
性质
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前沿轨道理论
能量转移
激发态配合物 猝灭
机 理
有机 光化学
化学激发
激 发 方 态 法 化 学 反 应
周 环 反 应
2、课程内容体系
分子结构 反应机理
• 分子结构理论
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
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如芳香性、酸碱性、 取代基效应 、Hammett方程、 稳定性等。
48
2. 静态向动态立体化学发展
40-50年代:任一种非刚性多原子分子呈现一
个或一个以上较稳定构象。
时常构象不同的差别远远大于构型(不随分
子中原子摆动而产生的变更)不同表现的差别。
构象分析应用到了反应历程中去,50年代的
定性到60年代定量。
49
3. 量子化学的应用
量子力学和薛定谔(Schrödinger)方程的建立,理 论上很多化学问题,如: 分子的大小、形状:电磁和热力学性质; 基态和过渡态的能量以及激发态分子性质——可以解 决,但因多电子分子中相互作用复杂,运算艰巨。除双原 子、三原子外,均作近似进行半经验计算。 从头计算分三类: ①已知化合物电子结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 ②对未知和尚未分离的化合物作相应计算、预测 ③位能表面图计算,说明化学反应过程的细节 目前:激发态分子与紫外光源——热门。 系列分子结构→宏观物性(荧光颜料、炸药、医 药等等)
36
37
二、高等有机化学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高等有机化学 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
物理有机化学是高等有机化学的主体,此外还包括
理论有机、立体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有机
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以及之间的关系。
理论基础 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化学
9
生命力论的终结,有机化学的诞生

生命力(Vitalism)与早期的有机化学
(1828年之前)
有机化合物
最早的有机化合物 来自于动植物体 (有机体)
10

Friedrich Wö hler 的实验 (1828 ) (German)
由腈酸铵(无机物)制得尿素(有机物)
O Pb(OCN)2 + 2 H2O + 2 NH3
1


第一章 基本有机结构理论 第二章 有机反应的研究
第三章 立体化学原理
第四章 碳正离子的反应
第五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
第六章 自由基反应
第七章 分子的重排反应
第八章 周环反应
• 教

《高等有机化学》 魏荣宝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参 考 书
1)《物理有机化学》,袁履冰主编,大连理工出版社,2004; 2) 《中级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吕萍等编,高等教育出版
采用: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近似理论模型 计算机计算 反应物实验 三者结合进行研究;另外,利用仪器分析和同位素对过渡络合物 的微观结构已能作出一定判断。 /s?__biz=MzA5NDQ2NzQyMg==&mid=2062229 63&idx=1&sn=71ca642fddd3c49779b5e22ea17cf5b6&scene=0#rd
4
课时:32学时
又称物理有机化学 或理论有机化学,是基 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 高,着重论述有机化合 物结构、反应机理及合 成艺术之间的关系。
5
“有机化学” 术语是怎么来的?
“有机化学” 主要研究内容?
6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 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又称碳化合物的化学。
经典 价键的电子理论的 有机化学时期 引入。 近代 逆合成原理的引入 有机化学时期 前。 现代 有机化学时期
从1916年到1967年, 有机化学快速发展阶段。发现了大 量的新型有机化学反应。同时,有 机结构理论逐步建立,使有机化学家能 理的引入到现在。 够研究分子内部的运动,使结构测 定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过去用宏观法:研究结构和反应条件(T、P、C、重力、电磁场等)对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研究针对反应的最慢步骤,但往往不是决 定产物产率的步骤。 微观方法:分子性能数据(光谱数据)考虑有机物结构,有机反应历程 、速率和状态。 了解多步反应中每一步的中间体和过渡状态络合物的微观结构。 各能垒的高度,各反应分子(催化剂和溶剂)内每一原子在反应历 程中随时间的推移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方法的限制及解决的方法:
O HO N H
O
HO CH3 OH CH3 OH
OH CH3 CH3 O O CH3
HO OH
OH OH
HO HO OH OH
HO HO
OH
Y. Kishi
24
25
有机化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有机化学 萌芽时期
从 19 世 纪 初 到 1858 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 年,提出价键概念 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 之前。 认识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从1858年到1916年, 有机化合物在结构测定以及反应和 分类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
20
21
22
实验检测技术
23
分子式:C129H223N3O54
有 64 个手性中心,
可能的异构体 271 。
H2N O
岩沙海葵毒素 (palytoxin,PTX)
OH O O HO OH O OH CH3 HO OH OH OH OH H2C OH OH OH HO OH OH O OH OH OH OH OH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