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为何要设置闰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为何要设置闰月?
目前我们所用的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2天。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天。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它的日期既能显示月亮的盈亏变化,又能与公历的四季保持同步。

农历一年按12个朔望月计算,只有354.4天,比阳历回归年少10.9天。如果去年不安插闰二月,那么,去年春节就会出现在2005年1月10日。再过几年,农历就会出现“六月飞雪”的现象。为了协调阴历与阳历的季节关系,我国在春秋时代就采用“十九年七闰月”,即在19个回归年(6939.6天)中,农历要安插七个闰月。19个农历年有228个朔望月,再加上七个闰月,就有235个朔望月(6939.7天)。因此,农历19年安插七个闰月,就能使农历的寒暑变化与公历基本一致。

闰月怎样安插最恰当?

闰月怎样安插才最恰当呢?这要从24个节气谈起。24个节气,我国在汉朝就有了。它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从立春数起,逢单数的称为节气,逢双数的称为中气。农历月份是以中气作为标志的。一年中,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四个中气为最重要。我国从1645年起就在没有中气的月份安插闰月,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19个回归年中共有228个中气和235个朔望月,朔望月比中气多七个。因此,有七个朔望月没有中气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闰月。去年农历闰二月,就只有“清明”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

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

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2004年是公历“闰年”,2月为29天,比平年2月28天多一天。古代埃及人及我国春秋时代的历法家都测算出一年为365天。实际上,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即阳历的一年)为365天5时48分46秒。这样,4年时间就要多出23时15分4秒,接近一天(24小时)的时间,于是,历法家便规定每四年置一个“闰年”,即在这一年的2月增加一天,这一天也称“闰日”,后来又规定每400年置97个闰年。

2004年是农历甲申年,也是闰年,农

历称“闰月”,即一年中多出一个月,为13个月。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太阴(月亮)历,是以月圆的周期为一个月,单数月为大月30天,双数月为小月29天,一年为354天,这就比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3年就少了33天多,于是历法家规定逢3年置一个“闰月”。为精确起见,又规定在19年中置7个“闰月”年














最近几个太阳活动周的起止时间如下
---------第22太阳活动周
开始 1986.9
结束 1996.5
峰值 1989.7
---------第23太阳活动周 、
开始 1996.5
结束 2008.12
峰值 2000.3
---------第24太阳活动周
开始 2008.12
预测峰值 2013.5
更多请搜索 "list of solar cycle"

如果想做点科学研究的话,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全的黑子数据,
http://sidc.oma.be/sunspot-data/

如果想在线观察太阳的话,目前有三颗主要的拍摄太阳的卫星,你可以在它们的官方网站上找到大量最新的太阳图片。

但是一定要看好官方网站的说明,以免发生把恒星、行星彗星误认为是新的天体或者UFO的情况。如果真的发现新天体,请报告国际天文联合会(用google搜IAU即可找到网址),得到承认的话也是给中国人争光了。

另外注意图片和数据是两码事,图片上的颜色一般都是伪彩色,真正的科研分析的话还是的用数据的,当然官网上也有数据的下载,仔细看说明就好。

这三颗卫星是,

SDO,每天至少出1.5T的数据,可以填满3个500G硬盘,据对够看的
/
这卫星今年2月发射,目前还在校正和调试中,图的话可以先看这里
/data/

STEREO卫星,一对绕太阳转的卫星,每天也有很多图
/browse

SoHO卫星,经典的观测太阳的卫星,每天都有图,可以在这里找到
/cgi-bin/soho_movie_theater

Good luck!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本次太阳活动周的预报,出自《光明日报》专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首席研究员王华宁。

记者:太阳活动的第24个周期,是不是太阳活动的强周期?

王华宁:早在第23个周期之内,也就是1996年到2008年之间,科学家们就在积极预测第24周期的情况。就该周期内太阳黑子数量的高峰值能达到多少、大概会出现在哪一年等关键问题,中外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对太阳黑子数量高峰值的预测出现了严重分歧。

2009年之前科学家预测第24周峰值大概会出现在2012年。但是,2008、2009年以及今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数监测表明,这段时间内太阳黑子出现频度处于低迷状态。这意味着第24周峰值出现时间还要推迟。目前我们倾向于认为峰值会出现在2012年下半年

或者2013年上半年。当然,考虑长期预测的误差,峰值出现在上述预测时期之外也不奇怪。

就峰值大小预测而言,2009年之前有一部分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是第24周期可能是太阳活动的强周期。他们采用太阳发电机理论模型并结合黑子观测数据,预测第24周峰值比第23周期高40%。但是这一结论遭到了另一部分科学家的反对,其中包括提出这个理论模型的印度科学家。这位印度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联合,用同样的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第24周期的峰值比第23周低30%。出现这种严重分歧的原因在于如何看待已经过去的周期对未来周期的影响,本质上是如何判断太阳内部的运动状况,如何获取太阳内部磁场(黑子)产生区域的真实状态。综合近三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情况,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活动的第24周期不会是强周期,而是弱周期。预测峰值高低的争议告一段落最近几个太阳活动周的起止时间如下
---------第22太阳活动周
开始 1986.9
结束 1996.5
峰值 1989.7
---------第23太阳活动周 、
开始 1996.5
结束 2008.12
峰值 2000.3
---------第24太阳活动周
开始 2008.12
预测峰值 2013.5
更多请搜索 "list of solar cycle"

如果想做点科学研究的话,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全的黑子数据,
http://sidc.oma.be/sunspot-data/

如果想在线观察太阳的话,目前有三颗主要的拍摄太阳的卫星,你可以在它们的官方网站上找到大量最新的太阳图片。

但是一定要看好官方网站的说明,以免发生把恒星、行星彗星误认为是新的天体或者UFO的情况。如果真的发现新天体,请报告国际天文联合会(用google搜IAU即可找到网址),得到承认的话也是给中国人争光了。

另外注意图片和数据是两码事,图片上的颜色一般都是伪彩色,真正的科研分析的话还是的用数据的,当然官网上也有数据的下载,仔细看说明就好。

这三颗卫星是,

SDO,每天至少出1.5T的数据,可以填满3个500G硬盘,据对够看的
/
这卫星今年2月发射,目前还在校正和调试中,图的话可以先看这里
/data/

STEREO卫星,一对绕太阳转的卫星,每天也有很多图
/browse

SoHO卫星,经典的观测太阳的卫星,每天都有图,可以在这里找到
/cgi-bin/soho_movie_theater

Good luck!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本次太阳活动周的预报,出自《光明日报》专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首席研究员王华宁。

记者:太阳活动的第24个周期,是不是太阳活动的强周期?

王华宁:早在第23个周期之内,也就是1996年到2008年之间,科

学家们就在积极预测第24周期的情况。就该周期内太阳黑子数量的高峰值能达到多少、大概会出现在哪一年等关键问题,中外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对太阳黑子数量高峰值的预测出现了严重分歧。

2009年之前科学家预测第24周峰值大概会出现在2012年。但是,2008、2009年以及今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数监测表明,这段时间内太阳黑子出现频度处于低迷状态。这意味着第24周峰值出现时间还要推迟。目前我们倾向于认为峰值会出现在2012年下半年或者2013年上半年。当然,考虑长期预测的误差,峰值出现在上述预测时期之外也不奇怪。

就峰值大小预测而言,2009年之前有一部分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是第24周期可能是太阳活动的强周期。他们采用太阳发电机理论模型并结合黑子观测数据,预测第24周峰值比第23周期高40%。但是这一结论遭到了另一部分科学家的反对,其中包括提出这个理论模型的印度科学家。这位印度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联合,用同样的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第24周期的峰值比第23周低30%。出现这种严重分歧的原因在于如何看待已经过去的周期对未来周期的影响,本质上是如何判断太阳内部的运动状况,如何获取太阳内部磁场(黑子)产生区域的真实状态。综合近三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情况,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活动的第24周期不会是强周期,而是弱周期。预测峰值高低的争议告一段落












人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已经有几千年了。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届时会对地球的磁场和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产生损害。在开始的4年左右时间里,黑子不断产生,越来越多,活动加剧,在黑子数达到极大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在随后的7年左右时间里,黑子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黑子数极小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然后顺序排列。1999年开始为第23周。

---怎么算年份么
上一个高峰年是2000年,下一个高峰年是2011年
参考资料:/view/953.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