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日本灾后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各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让我们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其他国家的动态,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一场9.0级的大地震,接踵而至的是日本两座核电站的5个机组停转,随之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

这一空前的灾难夺取了世界的眼球,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影响幅度。

另外,于4月8日,日本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升至7级,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级相同;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它。

日本现状分析:
虽然地震重灾区并非是日本经济繁华的区域,但却是日本工业的集中地。

制造业、核电业、钢铁业、石化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的主要企业在这里设有大型工厂。

此外,地震和海啸造成沿海道路和港口等设施的损害,直接影响运输、物流、物资调配等,致使企业出口能力下降,生产的损失能力受损。

地震灾害还导致日本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急速上升。

为稳定国内金
融市场,日本央行连续4天向市场注入紧急流动性,截至3月17日总额已高达55.6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还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从35万亿日元扩大至40万亿日元。

与此同时,为应对股价暴跌,东京证交所推出了禁止券商卖出股票用于自身套利交易的暂时性限制规定。

据日本财务省测算,2011财年末日本国家和地方的长期债务总额将达891万亿日元,公共债务相当于GDP 的184%,居发达国家之首。

日本此次受灾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导致的进出口中断将给产业链条上的其他经济体形成负面影响。

从出口来看,根据市场分析公司IHS iSuppli的调查,2010年日本供应商在全球半导体、消费电子设备以及世界液晶面板生产中所占份额大约为24%、16.5%和6.2%。

此外,日本还在玻璃、彩色滤光片、发光二极管等液晶面板生产所使用的零部件供应中占据较高份额。

随着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关闭灾区工厂,以上产品的供应可能将出现暂时性短缺,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体制造商将面临核心部件供应不足的风险,相关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的价格或将明显上扬。

此外,日本汽车、化工企业的停产也将对全球汽车、化工品等市场造成冲击,引发部分产品价格上涨。

在进口方面,日本炼油、炼钢等原材料加工企业的关闭,其对原油、铁矿石等生产型原材料需求大幅下降,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下行风险。

而由于日本部分炼油厂和其他石油行业相关的基础设施被地震和海啸破坏,对于原油进口需求预期的下降对国际原油价格冲击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日本也是铁矿石需求大国,钢铁产量占全球第二,2010年粗钢产量达1.1亿吨,约占全球的7.8%。

在地震与海啸中日本钢厂停产,其短期内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将大幅减少,国际铁矿石价格面临短期下行压力。

在这次灾难面前,如何开展灾后重建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但各个专家对此并未持相同意见,这似乎很好地体现了[美]罗杰.B迈尔森《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的相关理论,因为他们不可能相对独立地作出“最佳”的选择。

虽然目前市场对日本经济受本次地震影响程度评价不一,但对未来灾后重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提振效应保持乐观情绪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不在少数。

通过百度检索得知周永生认为,震后重建会使基建等行业产生大量的需求,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国家对日本的出口。

野村证券指出,来自政府、保险、私企、个人等多领域的资金将投入到重建过程中,这将创造就业,地震中受到重创的能源、建筑领域会得到极大提振。

近期,摩根大通下调对日本2011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GDP增幅的预期值至1.7%和0.5%后,将第3季度和第4季度GDP增幅分别从2.5%和2.0%上调至4.0%和2.5%。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道一则不主张重建太快,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因为主震之外还有余震,未来的强余震有没有,是发生在海里还是在陆地,都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跟踪。

的确,这一预测得到很好的验证,震后余震不断,时至7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里氏7.4级地震,日本首都东京也有较强震感,日本气象厅向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发出了海啸警报。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高额的财政赤字始终是人们共同的忧虑。

据日本财务省2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人均债务负担已增至721万日元;同时预计在今年4月1
日开始的财年中,政府债务还将增长5.8%,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达到230%。

此次灾难对日本而言,到底是一次机遇,还是一次挑战,实在是难以评定,只能说是喜忧参半。

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影响:
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生活上受到其影响。

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上说,我们都不能不把国际经济的影响作为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部分产业或因为替代效应以及日本重建需求,而面临中期利好环境。

另一方面,灾后重建需求与宽松流动性注入叠加有可能令中国经济未来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从外贸结构上看,日本目前是
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占到中国出口的8%,中国进口的14%.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和交通工具、纺织品、农产品以及资源性产品;而中国从日本进口较多的则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汽车、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生产链上的关键零部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键零部件在我国经过加工后会再出口,因此一旦这些零部件紧缺,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势必会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受大地震以及核泄漏的影响,中国对日本进出口短期内都面临下行风险。

不过考虑到日本与我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一定替代性和互补性,我国的部分产业或将迎来结构性机会。

日本震后的重建将对钢铁、建材类产品存在大量需求。

但是,由于地震、海啸损毁了部分工厂,而日本的电力供应由于受核泄漏事件影响难以完全恢复,所以日本的基建类产品产能短期内将受到显著影响。

因而,我国在钢铁和建材产品上对日本的出口将会增加。

此外,由于受到地震及核泄漏的影响,日本水产行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供给,此消彼长之下,我国的水产业出口份额将会有所增加。

日本作为当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一举一动也影响着全球的资本市场,这一点从3月15日全球股市的普跌中可见一斑。

而日本央行在灾后被迫向资本市场注入51.8万亿日圆的资金,此举或将对我国后续的货币政策走向产生一定影响。

从短期来看,日本很多企业停产后,对一些原材料的需求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铁矿石、煤炭以及其他有色金属的价格短期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这也有助于缓解欧美、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但是从长期来看,日本版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加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而随着日本重建进程的逐步展开,日本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显著回升,甚至可能超越灾前水平。

考虑到当前的纽约原油价格已经稳定在100美元以上,而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又使得石油供应短期内恐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因此,一旦日本重建需求开始释放,石油供需将更加紧张,那么原油价格恐将进一步上涨。

届时,我国将不得不再次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威胁。

另一方面,日本央行投入市场的流动性一定不会完全仅限于灾后重建的投资。

在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又将不得不面对“热钱”的问题。

一旦“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我国的外汇占款将大量增加,国内的货币流动性或又将面临泛滥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将成为政策的主要目标。

在此逻辑下,央行货币政策恐将继续保持紧缩态势。

日本日后核发展趋势分析:
其实,不少报道称,日本地震最根本的原因是核设备老化,那么对于灾后的日本会继续发展核电吗?对此,不少学者给出了看法。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认为:核电是目前日本一个很尴尬的政经问题。

首先,日本的核电方向不会变,也没法变,核电是日本目前最好的选择。

日本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发电,由于其资源匮乏,这种发电模式依赖进口,是日本所不愿见的。

但与此同时,这次核辐射泄漏的事故,又加大了舆论、民众对核电的恐慌和反对,所以政府面临一个如何解释和应对的问题。

另外,此次地震暴露了日本核电设施老化的问题,核电设施的更新,又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而且解决这个问题还交织着民众和部分在野党反对核电呼声的增加,以及大规模的更新所涉及的预算怎么通过。

菅直人政府必须在这个夹缝中穿过。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认为:核电问题是现在政府面临的重大棘手问题。

一方面危险很大,处置必须非常谨慎和消耗时间,另一方面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必须消除民众的恐慌。

现在,我们能看到是,政府信息披露的频率是很高的,但是披露的是否充分和是否准确,现在还没法判断,必须假以时日观察。

菅直人内阁现在关键就是要应对得当,
争取民众支持,一旦有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善,就会被在野党抓着把柄。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人认为日本此次受灾将是改变其经济模式的良好契机。

我则认为,日本暂时不会改变其发展模式,也不可能实现,一次大的全面的变革需要非常充足的条件,很显然,就目前伤痕累累的日本而言,条件并不充分。

重建的日本虽然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去的市场体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要想彻底抛开过去的模式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体制和发展模式,我个人觉得是不现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