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经验借鉴——以日美为例

合集下载

国外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经验借鉴——以日美为例

国外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经验借鉴——以日美为例

国外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经验借鉴——以日美为例(一)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后新奥尔良的重建规划:1. 前期调研制定方案:卡特里那飓风过后,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 )马上在新奥尔良灾区做了一份调查,显示50%的灾民愿意重返新奥尔良。

城市土地学院(Urban Land Institute )义务承担重建规划任务,并根据布普金斯学会的调查结果,编制出短期和长期规划方案。

但是”外来的憧憬者”的宏大理想很难匹配城市自身的恢复力,城市土地学院的规划方案遭到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原先支持城市土地学院方案的市长Ray Nagin 于2006年初组建以当地商业和居民代表组成的新奥尔良重建委员会(Bring New Orleans Back Commission),广泛征求社区意见,提出居民自己的重建理想、目标和政策。

以此为基础,市政府推出《市政府社区重建方案》(City Council's Neighborhoods Rebuilding Plan),又叫《兰博特方案》(Lambert Plan )。

《兰博特方案》专门针对新奥尔良73个社区中的49个受灾最严,的社区提出规划设想,并详细罗列实施项目,方案于2以场年10月递交市政府审批。

2. 重建方案的确定:2006年底,路易斯安娜州重建署(Louisiana RecoveryAuthority)——负贵包括新奥尔良市在内的整个路易斯安娜州飓风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各行政区规划应该涵盖整个行政区域,而不仅仅是受灾地区。

无奈,新奥尔良市政府又花5个月时间,在以前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出《新奥尔良整体恢复和重建规划方案》(Citywide Strategic Recovery and Rebuilding Plan),在编制过程中,曾召开三次社区大会、四次规划区大会、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和居民充分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2007年4月此方案被路易斯安娜州重建署批准通过,成为指导新奥尔良重建工作的最终文件。

日、美、中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日、美、中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观测 、 震灾分析与预报 、 防震减灾宣 传等等环节都做得不 是 很 到位 , 效率比较低下 。
出了高度的组织性 。美 国有诸多志愿者组织奋 战在救灾前 线, 有条不紊 , 且与政府 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第二 , 志愿 者专业性强 , 技术性 突出。参与公共救援 的志愿者基本上都 能娴熟地运用 自己的技 能 , 例如 , 来 自地理信 息协会 和 G I S
大地震 。 这次地震之前 . 日本 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主要是 “ 公 助” 和“ 自助 ” 相结合 的模式 . 而该 次地震对这种管理体 系造
巴哈马、 佛 罗里达 、 阿拉 巴马 、 路易斯安那 、 密西西 比等几个
州, 新奥尔 良受 灾尤其严重 。 此次造成的损失高达 8 1 2美元 , 该次飓 风被认为是美 国历史上最严重 的 自然灾害之一 。 当时
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 第一 , 美 国公 民在参 与救 灾过程 中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消息 的滞后 和不 准确 , 以及应对措施失 当 , 直接导致 政 公 职人员 临阵脱逃 。
于应付 。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 政府方面被过度依赖 , 政府机动 力 量、 自卫 队以及各个部 门的配合被过分看重。但 由于政 府 力量 的有 限性 以及抗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 日本政府在震灾

3 1・
连续与稳定 。 ( 三) 2 0 0 8年 中 同 汶 川 大地 震
日本、 美 国、 中国都在不同时期 、 不 同程度地 受到过大规
模自 然灾害 的侵 袭 , 由于灾情 和本 国国情 的不 同 , 三 国在 救
灾方面的表 现各不相 同, 政府 和民众的表现也各具特 色。 ( -) 1 9 9 5年阪神大地震 。 1 9 9 5年 1 月1 7日。E l 本关西地 区发生 了 7 - 3级的阪神

借鉴日本经验,走科学重建之路

借鉴日本经验,走科学重建之路
借鉴 日本经验 ,走科学重建之路
日本是个多震灾的国家 ,在地震灾后重建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借鉴 日本的先进经验 ,做 好 5・ 2 1
地震灾 区的科学重建 ,中 日两 国政府和 民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2 0 0 8年 ,我国共派遣 2 0 0
人次赴 日本接受 “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培 训” 。本文记述 了去年 7 、8月期间参加 培训J 学员的学习情况。
迫 的任 务 。
20设部 、 国家外 国专家局 等单位举办 了汶川地震 灾后恢
复 重 建 专 题 培 训班 。 自四 川 、 肃 、 来 甘 陕
西等 3 0个灾情严 重的市 ( ) 州 、县 的党
政 负责 同志共 4 名参 加 了此 次培训 。中 4 组部 、 国家 发改 委 、 住房 和城 乡建设部 、
建工作; 提出构建 “ 人与 自然 、 人与人、 人
中共 中央 政 治局 委 员 、 中央 书记处 书 与社会和谐的 ‘ 共生社会” ’的理念 ,在制
先在 中国 国内学习 3 然后到 日本学 习 记 、中央组织部部 长李源潮对此次培训寄 定和实施重建规划时 ,把重建家园与产业 天, 考察 5 。百闻不如一见 ,培训期 间,学 予厚望 ,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 复兴、 天 基础设施重建、 废弃物循环利用、 生 员们在 日本实地考察 , 更直接 、 深入地学 话 。 从人 口密度 、 文化和建筑风格 来讲 ,日 态恢复等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依法重建 , 习了 日本 灾后重建 的成功 经验 ,取 得 了 本与 中国比较接近 。 E本政府和人民十分 修改完善 耐震 改修促进法》 受灾市街 t 、 良好的效果。回国后 , 学员将所学成果汇 重视地震灾后的总结和反思 ,形成了比较 区复兴特别法》等法律法规 ;建立地震灾 集成册 , 出版 了 《 习借鉴成功 经验 走科 科学的灾后重建理念、重建法规、重建规 害复兴基金 ,包括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本 学 学重建之路》 一书 , 书已由当代世界出 划 、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在阪神地震 灾 基金和商业化运作的投资基金 ,还通过发 该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防灾减灾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施各种防灾减灾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跨界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许多国家通过分享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加强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案例为例,探讨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一、韩国与日本的联合演练韩国和日本都是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国家,面临着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为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两国决定展开一系列的联合演练活动。

这些演练涵盖了地震预警、紧急疏散、损伤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提高相关部门和民众的应急反应能力。

通过这种跨界合作,韩国和日本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经验。

例如,韩国参考了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经验,加强了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日本也借鉴了韩国在紧急疏散和损伤评估方面的经验,提高了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二、中国与尼泊尔的科技合作中国和尼泊尔是邻国,都面临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加强合作,两国共同推动了一项科技合作项目,旨在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在这个项目中,中国专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震监测设备,帮助尼泊尔建立了一套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和洪水等灾害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民众发送预警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尼泊尔的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欧洲联盟的政策协调欧洲联盟是一个由多个成员国组成的跨国政治组织,成员国间的灾害风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加强合作,欧洲联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借鉴。

在这个框架下,欧洲联盟通过组织各种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为成员国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各国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最佳实践,向其他成员国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欧洲联盟还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帮助成员国改善防灾减灾设施和能力。

四、多边机制的合作除了上述案例,国际社会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多边机制,推动各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合作。

灾后重建政策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灾后重建政策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整合性 的重建机制
各 国 的住 房重 建方 式 主要有 三
用 , 国政府迅速启动过渡安置房机 种 :公房重建 、个人 自力重建 、社区 各 经济情况分不 同档次给予补助 , 对于 用 , 兴建住 房 , 并以较低价格 出售或 出租给受灾居 民的一种重建方式 。 在 日本阪神地震后 , 这种重建方式发挥 了重要作用 , 在神户及大阪兵库县 两
国是 一个注 重保险制 度的国家 , 受灾 灾区偏远地区 8%的房屋被毁 , 0 援建
个人 自力重建较 为普遍 , 大 多数 自 而 策, 通过设计简易住房 , 地取材 , 就 降
变化; 建造公营住房造成社会资金所 居民可以获 得大额 保险理 赔金 , 因此 者 在 当地 实施 了永 久性 简易住 房政
印 度 古吉 拉 特 大 地 震 、 0 3 土 耳 其 20 年 宾格 尔 大地 震 和 伊 朗 巴姆大 地 震 至 今
只是 建造 住房、解决居住 问题 , 而是

重建。在 日本、美国、印度等国灾后
个 新 社 区 的 建造 过 程 , 政 府 重 建 在
重建 中积极推动 的社区重建、 合作重 计划 的支持 下 , 有效率地统 筹社会各 方 力量 , 建设 兼具 美好居住环境与和
E 。 f & 。。 。 。 。 i B。 。 i 。。
l; l圈 I l
汶 震大群大命财 产成当失的房倒 J 给地众生和 I 巨损, 屋 l 造 t g 量
塌 、损 毁 , 灾 居 民迫 切 地 需 要 重 建 受 家园 , 而 , 对大地震的严重破坏 , 然 面
地区主体性 与综合性 。 地区主体性 以 民的需求 ,协 助居民制定重建计划 , 重建区居民生活为 中心 , 尊重居民的 与居民共同巡视社区 , 商讨重建需要

国外救灾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救灾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救灾体系的借鉴与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外救灾体系的借鉴与启示,详细分析了各国救灾方式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了其中的可借鉴的优势和需要突破的空白。

研究表明,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外国的救灾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完善的救灾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天气和自然灾害。

关键词:救灾体系、优势、学习、启示正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救灾方面。

本文调研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的救灾体系,总结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

在美国,重点以一级响应;欧盟重点以预防和减灾;日本主要采用监测预警和技术救灾;而中国重点在于保障民众和动物的生存和快速恢复。

结论指出,从国外救灾体系可以学习到立法政策机制的安排,如美国强调分层管理,欧盟注重救灾和预防减灾,日本使用科技产品和服务,中国努力保障民众和动物生存,以及优化救灾体制。

同时,应当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突破当前不足,加强自然灾害的金融支持,加强国家和社会的救灾能力,以及加强生态恢复和重建。

我国在救灾体系建设方面,应当从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并优化本国的救灾优势。

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国外的学习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参观考察活动,分享国外的经验,以激发本国救灾模式的创新思维。

其次,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规范组织救灾资源,避免出现重大的资源浪费和不合理的分配。

此外,还需要加强灾害防治研究,为救灾准备充分的物资,以快速应对突发灾害的发生,确保灾害的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置。

最后,还可以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上来完善救灾体系,减轻民众抗灾负担,加强社会资源调度,促进生态和社会恢复,以及加强救灾组织人员的素质提升,这些都是能够成功应对突发灾害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研究国外救灾体系,总结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发现了我国救灾体系改善的方向和要点,并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国外的经验,形成完善的本国救灾体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学习。

要提升救灾体系的防护能力,除了充分利用国外的经验外,还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科学把握气候变化的特征。

各国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经验借鉴

各国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经验借鉴

各国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经验借鉴各国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经验借鉴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面对此类突发灾害,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以中国、日本和美国为例,介绍各国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中的经验以及在借鉴中互相学习的意义。

二、中国经验分享1. 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国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成功之处在于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通过各级政府、媒体和社区广泛传播,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中国还借鉴了日本和美国的预警模式,在当地推广了短信、手机APP和电视台播放等多种形式的预警手段,以便及时向大众传达灾害信息。

2. 预防措施的强化中国在极端天气灾害预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减少城市内涝。

其次,加强防灾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的能力。

此外,中国还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优化气象预测模型和监测手段,提高灾害预报准确率。

三、日本经验分享1. 生活习惯的改变日本人在面对极端天气灾害时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了防灾、应急的习惯。

例如,日本人常常备足食品和水等生活物资,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活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

这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为日本人在灾害发生时提供了更强的自救能力。

2. 公共设施的强化日本作为常年面临地震、台风等灾害的国家,注重公共设施的强化和灾害防范。

他们设有密切联系的民间组织和政府机构,加强了对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同时,日本还在公共建筑、学校和医院等场所设置了紧急避难所,提供给灾民避风和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公共设施的强化,为灾民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四、美国经验分享1. 跨部门合作的模式美国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方面注重跨部门合作,建立了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多级责任体系。

各级政府之间充分协调,共享信息和资源,加强了灾害应对能力。

借鉴国外经验 灾后重建家园

借鉴国外经验 灾后重建家园
发生 了巨大的改 变 。
尼 莫利 村 2 0 0 4年 底 遭 印度洋 海 啸袭 击后 , 民家里 的东 西几 乎 居
都 被 卷 走 了 。海 啸 过 后 , 多 国 际 许
组 织 和 当地 政 府 机 构 前 来 调 查 灾
情, 尼莫 利村 的境 况得 到 了越来 越
4 《 07 0 *充2 . 0 8
美 元 , 能还 要 花上 三 四十亿美 元 可 来 加 强这 一项 目,这 是 第一 阶段 ; 第 二 阶段 我们 要 发 展 这 个 城 市 的
基 础设 施 建设 ,包括 水 资源 供应 、 下 水 道 、 路 , 这 些 设 施 可 以长 公 让
久持 续下去 。 ”
落妇 女福 利协 会 ” 作开 展 妇女 健 合 康 和儿童教 育等方 面 的发展项 目。
个 大 的 临 时 暂 避 地 点 , 有 用 来 灾 还
后 自救 的地 下储 水池 、 物储存 室 食 和其 他设施 。这 样 的防灾公 园在兵
库 县 内有 1 6处 。
印度:海啸后游牧部落得 以定居
印 度 泰 米 尔 纳 德 邦 首 府 金 奈 往南 s 3公 里处 ,从 此 处 国家 公路
10 。 0年
但它并未 阻止人们 继续生活 。在地 震 、 啸 、 风 过 后 , 很 多地 方 , 海 飓 在 新 的城 市又蓬勃 发展起来 。
将近 1 O万 亿 日元 ( 合 6 0 约 7 0亿 元
人 民币) 。但在这 个过程 中 , 日本 的 相 关 法律 体 系 和地 震 应 对 机 制 都 得 到进一 步完 善 , 为直 接 的是人 最 们加 强 了对地 震 研究 、 市建 筑 防 都 震工 作和交通 防震 的重视 。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灾害,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地震、洪水、飓风还是火灾,都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全球化的今天,防灾减灾不再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孤立事务,而是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跨界合作在防灾减灾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享经验和相互借鉴,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带来的危害。

一、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重要性国际防灾减灾合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汇聚全球的智慧和资源。

不同国家在应对灾害方面积累了各自独特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合作交流,这些宝贵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

其次,有助于提高全球的灾害应对效率。

当一个地区遭受重大灾害时,其他国家能够迅速提供援助和支持,包括物资、人员和专业技术等,从而加快救援和恢复工作的进程。

再者,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防灾减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各国共同投入研究和开发,能够更快地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提高灾害预测、预警和应对的能力。

二、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成功案例1、印度洋海啸后的国际救援与重建2004 年印度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场灾难之后,国际社会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多个国家派遣了救援队伍、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援助。

在重建阶段,各国共同分享了建筑抗震、海岸防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使得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日本地震后的国际互助2011 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事故。

在应对这一复杂的灾害过程中,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的支持。

各国不仅提供了紧急救援物资,还在核辐射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与日本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为日本的灾后恢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在灾害中的作用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它们在灾害发生前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在灾害发生时迅速组织救援行动,提供食品、药品和住所;在灾后帮助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防灾减灾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研究

防灾减灾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研究

防灾减灾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研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破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防灾减灾政策,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研究国际上的防灾减灾政策,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长期与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灾害预防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内发出警报,为民众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此外,日本还注重建筑抗震设计,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在教育方面,日本从小就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培养他们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定期组织地震演练,让民众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和方法。

美国在应对飓风等自然灾害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其建立了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灾害的预防、响应和恢复工作。

在灾害来临前,通过气象预报和预警系统,及时向民众发布灾害信息,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准备。

同时,美国还注重社区层面的防灾减灾工作,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制定和执行防灾计划,提高社区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在灾后恢复方面,美国政府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澳大利亚在应对森林火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防火法规,限制在特定季节和区域的用火行为。

同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如消防通道、蓄水池等。

在火灾监测方面,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此外,澳大利亚还注重国际合作,与周边国家分享森林火灾防控的经验和技术。

这些国家的防灾减灾政策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首先,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先进的监测技术和准确的预警信息能够让民众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震减灾工作?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震减灾工作?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震减灾工作?2023年了,地球上的各个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也成为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许多国家都已经取得了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些成果。

比如,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变得越来越完善,提高了民众对于地震的意识和安全等级。

而在美国,利用现代技术开发的地震波监测系统,可以在地震前几秒钟内发出预警信息,提前通知民众。

另外,土耳其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区,也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一系列强烈的地震灾害。

但是,这些国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严峻后果。

他们利用先进的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及时疏散民众并组织救援队伍,快速展开救援工作。

此外,在发生地震灾害之后,一些国家也提供了大量的防震建筑和工程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受损程度,并且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比如,中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就在大规模地震灾害后广泛开展地震灾后重建和防震建筑技术研究。

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有效防震减灾措施和技术,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因此,国际合作也成为了有效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互相取长补短,促进防震减灾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可以共同开展防震减灾研究和建设一系列国际配合机制。

在预测和预警方面,可以建立地震信息共享机制,并成立地震预警中心,共同研发和应用高效的地震预警技术。

在防震建筑方面,可以共同研究开发新的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同时,在国际援助方面,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救援行动,在人员和物资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世界各国可以成立相互援助的灾害救助中心,及时提供救援帮助和物资支持。

这样可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相互之间提供帮助和支持,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和痛苦。

总之,防震减灾工作是各个国家必须重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寻求更加有效、高效的防震减灾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抗震减灾能力,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

跨界合作国际防灾减灾经验分享与借鉴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可能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界合作在防灾减灾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享和借鉴国际防灾减灾的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灾害,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一、国际防灾减灾的成功案例1、日本的地震应对策略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但在长期的应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内发出警报,为民众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此外,日本的建筑抗震标准非常严格,从设计到施工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监管,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日本还注重民众的防灾教育,定期组织地震演练,使民众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2、美国的飓风应对机制美国经常受到飓风的侵袭,为此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飓风应对机制。

在飓风来临前,政府会通过各种渠道向民众发布预警信息,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并组织民众疏散到安全区域。

在应对过程中,政府会协调各方力量,包括军队、警察、消防、医疗等,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同时,美国还建立了灾害保险制度,帮助受灾民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3、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防控澳大利亚在森林火灾防控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他们建立了先进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通过卫星、飞机和地面监测站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在火灾发生时,澳大利亚会调动大量的消防资源,包括专业消防队伍和志愿者,进行灭火工作。

此外,澳大利亚还注重森林火灾的预防,通过控制火源、清理易燃物等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二、跨界合作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1、整合资源防灾减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通过跨界合作,可以整合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科研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企业可以提供物资和设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人力和服务。

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及其启示——以美国、日本为例

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及其启示——以美国、日本为例
以美 国 、 日本 为例
胡红霞
( 云 南 师范大学历 史与行政 学 院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 摘 要 ]发达 国家尤其是美、 日 在档案 自然灾害防治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 ,给我 国带来的启示是 :高度 警醒的 防灾意
识是 灾害防治的基本前提 ;健全的组 织机构和法律 法规是 灾害防治的基本保 障;充 分细致 的防灾准备是降低 灾害损 失的必要条
i t ge n n e y p l a n s ,d 0 i n g w e l l i n a r c i h v  ̄’ v a l u e j u a s m e n t a n d c l ss a i i f c a i t o n t O e n s u  ̄t h a t k e y a r c iv h e s r e c e i v e p i r o i r y t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ev r a i r ,p r o mo t i n gt hew o r k o f a / c iv h e s r e mo t e b a c k u p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i g t n h e c o n s t r u c i t o no fi n ra f st r u c t u r e o f B / C iv h e s ,e t c ; Mu l i- t
DoI : 1 O. / j . i s s n. 1 0 o 8一O 8 2 1. 2 O 1 3. 0 9. 0 2 8
[ 中图分 类号 ]6 2 7 3 . 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0 8 2 1( 2 0 1 3 )0 9— 0 1 4 0— 0 5

国外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成功经验

国外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成功经验

国外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成功经验
日本——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瑞士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普及活动,开展一系列灾害预防教育,使民众具有较高的防灾意识和正确的防护知识,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可能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瑞士联邦民防局负责制定全国民
防教育训练计划,领导各州、区民防局和民防司令部的民防教育训练工作;各州、区民防局和民防司令部负责本区民防教育训练工作,并领导城市民防厅组织民防教育训练。

地震灾害恢复案例:全球范围内的重建经验

地震灾害恢复案例:全球范围内的重建经验

地震灾害恢复案例:全球范围内的重建经验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地震带来的毁灭力量难以预测,一场地震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摧毁城市和人们的安全感。

然而,即使灾害发生,人类始终在努力恢复生活,并且积极采取行动来进行重建。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的地震灾害中选取一些案例,分析并总结各国在地震灾害恢复和重建中的经验和教训。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地震对日本的影响相当显著。

2011年3月11日,一场强烈的地震和海啸袭击了日本的东北部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毁灭。

然而,日本政府和社会迅速做出反应,展开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在重建过程中,日本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规划,不仅修复了受灾区的基础设施,还加强了地震预警系统和建筑抗震能力。

日本通过这次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地震灾害恢复经验,为未来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尼泊尔地震后社区重建2015年,尼泊尔遭受了一次强烈的地震,数万人丧生,数以百万计的房屋倒塌。

尼泊尔政府在灾后迅速展开了重建工作,但受限于国家财政和资源的限制,部分灾区未能及时得到恢复。

在此情况下,一些NGO和国外援助机构介入,积极帮助灾区社区实现重建。

这些组织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重建灾区的学校、医疗设施和公共空间,提升了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尼泊尔地震灾后社区重建经验表明,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对于地震灾害恢复至关重要。

智利地震灾后城市规划智利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在应对地震灾害。

智利在灾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提高城市的抗震能力。

通过修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和规划城市疏散路线,智利有效减少了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

智利通过对城市规划的重视,有效提高了城市抵御地震的能力,为全球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结语地震灾害给全球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但在灾难面前,人类展现出了坚强和团结。

各国在地震灾害恢复和重建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各国自身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总结

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总结

海地大地震灾后重建情况
有媒体分析认为,在海地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几百个非政府组织存在意 见不一和内部分歧,这导致海地震后重建工作缺乏统一、有序的指挥和部署, 从而极大干扰了海地政府的重建努力和重建计划,并直接影响到海地重建的 进度。具体表现在以前六个方面: 其一,政府陷入瘫痪,应急机制全无。 其二,国库空虚,只能苦等外援。 其三,救灾体系不全,重建无处下手。 其四,交通中断,灾区生命线脆弱。 其五,缺医少药,防疫严峻。 其六,治安混乱,重建难启。
美国 美国也是一个地震易发的国家,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的发生,造成了 62人死亡,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 ,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毁坏或倒 塌使水、电系统毁坏,最终造成300多亿美元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 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了印记救援机制,并派出特别小组前往灾区 处理善后赈灾事宜 ,同时组织大批专家进行受灾房屋可行性鉴定;美国 红十字会通过设立避难点来帮助灾民。美国主要的抗震思路是“防”, 即做好建筑的抗震、道路桥梁官网鞥都有一系列的抗震防倒塌措施,另 外,对次生灾害的防治也有系统的方案。对于灾后重建经验,主要表现 在①政府承担救灾及重建财务责任,②充分利用民间组织,③建立心理 危机干预系统,④注重科普教育等方面。
(二)国内其他重建研究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多次七级以上的地震灾害,其中破坏最严重,影响 最大要数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中,以住宅建设为重点,增强抗震设防标准,开创了我国住宅 结构抗震之先河,同时着重对城市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使唐山在废墟上 重建了一座“宜居城市”,然而在那个时代重建也有诸多遗憾:重建选址没 有避开地震断裂带;急于让灾民住上房子,规划水准不高等问题,也为今天 的重建提供了教训和参考。 台湾921大地震 台湾是地震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因此,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体系较为 完善,从行政系统与组织,资源筹措与资源配置,民间参与重建团体,法 令体系,规划与执行体系等多个角度进行灾后重建,其中主要强调民间团 体组织的作用,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外重大自然灾害区域重建规划的理念和启示

国外重大自然灾害区域重建规划的理念和启示
国外重大自然灾害区域重建规划的理念和启示1159强化居民防灾意识能力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支持生活乍产恢复加快福利设施修复加快基础设施修复提高社会服务能力niiii1ii支援居民乍活和产业恢复推进地区间重建协作加快人型基础设施修复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快l临建殴施建设加快福利殴施建设11ini1iiiiiii稳定社会治安继续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加快居民和企业产能外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临建设施建设加快福利设施建设快灾后恢复重建进度慢新奥尔良市灾后重建政策区域划分和阶段性工作重点fig6recoverypolicyareasworkingfocusdifferentareas资料来源
医疗站,组织大批“老年人家庭生活辅助员”开展心
理干预和生活辅助;调整老年人集中居住模式,通
过实现不同年龄层家庭杂居,促进各年龄层之间交
流和互帮互助;设立“老年人自立支援所”,为老年
人家庭开展生产自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支持。
《高龄者自立支援、生产生活氛围恢复推进方案 2007》
总体评估
《阪神淡路震灾复兴计划最终 3年间推进日程》
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的恢复重建,以及进一步完 善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战略提供借鉴。
2 日本阪神地震冰库县灾区重建
1995 年 1 月 17 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附 近的里氏 7.3 级地震,造成了兵库县东南部、淡路 岛、大阪府北部等广大地区受害严重。根据日本消 防厅资料[10]显示,阪神地震造成 6434 人遇难,累计 受灾人数 31 万人以上。造成经济损失约 1000 亿美 元,相当于当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 1%~1.5%。 2.1 根据实施效果调整完善规划
第 29 卷 第 10 期 2010 年 10 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经验借鉴——以日美为例(一)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后新奥尔良的重建规划:1. 前期调研制定方案:卡特里那飓风过后,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 )马上在新奥尔良灾区做了一份调查,显示50%的灾民愿意重返新奥尔良。

城市土地学院(Urban Land Institute )义务承担重建规划任务,并根据布普金斯学会的调查结果,编制出短期和长期规划方案。

但是”外来的憧憬者”的宏大理想很难匹配城市自身的恢复力,城市土地学院的规划方案遭到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原先支持城市土地学院方案的市长Ray Nagin 于2006年初组建以当地商业和居民代表组成的新奥尔良重建委员会(Bring New Orleans Back Commission),广泛征求社区意见,提出居民自己的重建理想、目标和政策。

以此为基础,市政府推出《市政府社区重建方案》(City Council's Neighborhoods Rebuilding Plan),又叫《兰博特方案》(Lambert Plan )。

《兰博特方案》专门针对新奥尔良73个社区中的49个受灾最严,的社区提出规划设想,并详细罗列实施项目,方案于2以场年10月递交市政府审批。

2. 重建方案的确定:2006年底,路易斯安娜州重建署(Louisiana RecoveryAuthority)——负贵包括新奥尔良市在内的整个路易斯安娜州飓风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各行政区规划应该涵盖整个行政区域,而不仅仅是受灾地区。

无奈,新奥尔良市政府又花5个月时间,在以前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出《新奥尔良整体恢复和重建规划方案》(Citywide Strategic Recovery and Rebuilding Plan),在编制过程中,曾召开三次社区大会、四次规划区大会、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和居民充分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2007年4月此方案被路易斯安娜州重建署批准通过,成为指导新奥尔良重建工作的最终文件。

方案获得包括公众,专业人士和政府的多方认可。

在以前规划和各社区规划基础上形成《新奥尔良整体恢复和重建规划方案》○1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制定融资框架,然后开始实施,方案实施周期是10年。

图1是新奥尔良,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流程图。

3. 重建资金来源联邦政府提供救灾和重建拨款,其中包括104亿美元社区开发整体补助金(CDBG: 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Grant )、14.4亿美元减灾补助金(Hazard Mitigation Fund )、70亿美元大堤防护资金、35亿美元交通基础设施资金、20亿美元教育资金、63亿美元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 )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和设备修复、140亿美元税收优惠和减免,还有60多亿美元小型商业贷款(SBA Loan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oan )。

这些资金下拨到路易斯安娜州,州政府成立路易斯 ○1需要指出的是《新奥尔良整体恢复和重建规划方案》的有效辖区只是新奥尔良市。

卡特里那飓风的整个受灾地涵盖路易斯安娜州东南部.超越新奥尔良辖区和能力范围的重建项目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编制和执行重建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联邦紧急救援署公共援助和减灾资金计划》《美国陆军工程兵团防洪改替计划》《小型商业局贷款和补助计划》《路易斯安娜州整体海防规划方案》《路易斯安娜州公路住房及其他补助方案》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各司其职.联动部.和负资卡特里那咫风灾后重建工作图一 实施融资计划制定和落实新奥尔良市整体重建规划 前期调研和社区安娜州重建署(Louisiana Recovery Authority),协调全州各地方政府的重建计划。

此外,还有一些非公共项目吸引私人投资。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协调并投资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奥尔良市重建办公室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奥尔良市。

他们花费了1.17亿美元用于市内投资,包括学校、图书馆、娱乐设施和社区服务、道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就业计划、防疫、住宅补助、社区恢复、土质检测和恢复,以及减灾计划。

4.卡特里娜飓风灾后重建规划的借鉴意义美国政府的三级治理结构(联邦一州一地方)和地方自治方式在新奥尔良重建规划上没有显示出效率,显得滞后而紊乱,这是事后政府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

中国自上而下的集中治理结构能短时间内调动大,资深和采取一致行动。

这种制度上有效动员资源的能力在处理救灾等危机事件上是一种优势,尽管这种优势的体现更需要技术和专业上的支撑。

中国制度上的高效在汶川大地震救灾上已经充分表现,在灾后重建上也会同样如此。

但是,高效有时也意味粉高风险。

速度和质量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难的取舍,6月1日,国务院宣布成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主要负责组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计划用3个月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基本任务,整个灾后重建任务的完成计划需要8年。

仅仅是完成物质上的规划一一主要指基础设施和房屋等——这个时间表依然紧张。

如果完成包括物质规划、社会规划和经济规划等内容在内的综合规划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至少需要一年左右。

囿于受灾地区固有的恢复力和弹力,“异地憧憬者”的宏大理想和热情往往难以实现,如果能恢复到灾前水平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功,如此再逐步累进发展则比较务实可行。

公众参与是保证重建规划成功的关键,同样,这一点上新奥尔良重建规划做得很好。

公众应该参与到规划制定、实施和监督的每一个过程中。

这里的公众包括民间机构、社区网络和居民等。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用多种方式获取灾民的信息和意见——他们是真正的重建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

前文已经提到,灾后重建规划中容易犯“异地的憧憬者”常犯的错误--他们热情,依赖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容易忽略受灾地居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这种错误在美国城市土地学院给新奥尔良制定的规划和历史上其他地区的灾后重建规划中都曾经出现。

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门户网站上开设“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政府也表示积极通过网络征求国内外有关灾后,建规划的意见,这是一个好的举指,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应该被忽略:真正需要听取其意见的大部分灾民暂时还没有条件或者能力上网。

对于很多农村和村镇地区的灾民来说,网络并不是他们习惯的表达工具。

而广大其他地区的人民在过于关心和热情的同时不了解灾民的真正而求,他们的建议也许会犯下“异地的恤保者”们同样的错误,而真正需要听取的意见则没有受到重视,在灾区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访谈、开展交流会、方案公示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公众参与的手段。

(二)日本的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应急资金保障体制1.危机管理组织体制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建立中央防灾指挥系统。

该体制包括首相召集的中央防灾会议与安全保障会议以及负责协调与实施具体措施的内阁官房组成,对首相负责。

官房副长官(事务官)下的3名候补副长官之一出任内阁危机管理总监督。

其中“中央防灾会议”起决定作用。

日本在地方则建立了知事直管型的全政府式危机管理组织体制,相应也有地方防灾会议。

当然在遇到非常紧急事件时,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处于机能瘫痪状态时,日本的灾害对策法也规定了跨级报告、实施救援等相应内容。

在日本,地方政府自制程度很高,而在面对危机时,地方政府难以独自面对;因此日本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采取地域政府间缔结互助协定的方式来更有效地预防和处理紧急事态。

(例如,2003年东京首都圈八县市设立了首脑会议和防灾危机管理委员会,在《首都备法》下,缔结了灾害时应援互助协定。

)2.灾后重建的资金保障重建需要的大量资金是政府拨款。

作为灾害预防的措施之一,日本的地方政府层面建有复兴基金。

正常年度地方政府的财政盈余、平常投资或贷款的收益、个人和居民的捐款等均作为资本金进入,基金运作产生的收益,作为事业金留存。

一俟灾害发生,地方政府可用于应急响应、灾民救助和灾后重建等。

中央政府对此则予以税收方面的支持。

如果发生巨大灾害导致灾后重建资金超出防灾预算,日本法律规定,一方面各级政府都可发行专门的灾后重建债券,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向地方提供各类长期性质的重建贷款。

可以看出,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建有自己用于灾害管理的准备资金,财力保障到位,事权范围清楚。

此外日本的地震保险机制也是资金保障体制中的一个特色日本的灾害管理并不限于灾害发生后的响应与恢复重建,而是积极寻求风险在时间与主体上的多点、多维分散,《地震保险法》即为事前向企业、家庭和市场分散风险的措施之一。

日本《地震保险法》出台于1966年。

总的来看,日本的地震保险采用的是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财政的支持在其中至关重要,但方式又极精巧。

整个地震保险体系中,从投保人、商业保险公司到再保险公司和政府,其间共有四层保险关系。

第一层是住宅所有人直接向各财产保险公司购买地震保险;第二层是各财保公司就所承保的地震保险业务,全额向日本地震再保险株式会社(Japan Earthquake Reinsurance Co.,JER)再保;第三层是JER在扣除政府应负担之额度与自留额后,剩余部分全额转再保于各财产保险公司,形成两者之间复杂的再保与转再保关系;第四层是JER与政府签订地震保险超额的转再保合同,当地震保险超过JER的保险责任时,由日本国会承认在一定的责任限额内由政府负担。

3.日本政府对灾害管理相关的民间组织的支持日本社会存在大量的NGO组织。

通过日常运作和灾害发生后的专项募集,这些为政府分担了大量的责任,并灵活、多样、积极地照顾到了政府统一政策下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各类特殊需要,是灾害管理中的一支生力军。

对于它们中的大多数,日本各级政府主要是通过税收减免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进行财政支持的,但对于其中一些规模较大、职能重要的NGO,日本政府甚至直接拨入财政资金供其运作和实施项目。

我们以“日本平台”为例简介之。

日本平台(Japan Platform,JPF)成立于2000年8月。

其使命是协调、整合日本NGO、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参与国际、国内的紧急救援任务。

JPF现有32家成员单位,范围所及,几乎涉及紧急救援时所需要的资金筹集、交通、物资、专业人员、各类服务、志愿者等方方面面。

从2000年到2010年,已执行了545国内外援助项目。

JPF的工作程序大体如下:紧急状况一旦发生并确认需要行动,平台一方面征召能满足灾区需要的NGO组织、志愿人员执行救援行动,另一方面启动筹资机制,为行动募集专项资金。

因此,JPF在紧急救援中兼具信息、协调、指挥、筹资、监督等功能,类似于一个、NGO中的“政府”,有力地整合了分散行动的各方,最大限度地将各方优势配置在一起,提高了救援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