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概念、现状、原因、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校概念
一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按地区划片招生,有的学生为了到某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就读而择校;
另一种是高中或大学达不到该校的统招分数线想进该校而择校。
这里我们主要讲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
择校热现状
我国教育中的择校现象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并于80年代末在全国迅速蔓延,当即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社会话题。时至今日,伴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择校现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己愈演愈烈,甚至在一些地方盛行成风。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教育部反复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与招生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和“共建费”,并对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作了“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规定,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高中阶段违反“三限”规定的择校行为也时有发生。“择校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择校与教育公平、择校高收费以及择校低龄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以及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热点话题。
分析择校就是一些家长基于对我国目前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差别的认识从而通过
自己的努力如找关系等为子女寻求更好的学校就读的一种教育选择行为。它是学生及其家长不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而是跨学区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入学就读的现象。这种行为违反了现行就近入学政策,表现为以分数择校、以权利择校、以金钱择校等不正常现象。
以分数择校。考核的依据是分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使分配规则客观公正便于操作把握;分数体现着学生个人的潜力和主观努力程度,按分数分配优质教育机会体现着“付出与回报”的“贡献原则”。因此从形式上看分择校是最接近教育公平的一种择校形式。但是分择校带有明显的精英教育色彩,易于导致“惟分是举”的应试倾向,加剧学生间的应试竞争,不利于少年儿童提高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以权利择校部分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人员便利用职务之便,凭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垄断,以出卖优质教育机会为代价,向需要择校的学生家长收取高额好处费,允许学生择校并将择校费留作私用,这样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择校就变成了部分特权人士“寻租”的工具。权择校的出现是教育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的结果,是教育腐败的表现,是极不公平的择校方式。
以金钱择校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择校依据,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处于不均等的竞争起点上,使本身作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学生希望借助教育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转移的希望破灭。这就把教育系统之外的不公平引入教育领域内部,并加剧了这种基于经济不平等的不公平,既不符合义务教育免费性的特点,又损害了教育公平,不利
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稳定。
择校的弊端
择校问题映射出的其他问题
有关择校问题,国内也有一些调查,例如,西安市城调队2004年调查发现,30%的中小学生有缴纳择校费和赞助费的经历,人均支出7620元;广州市城调队调查显示,为了让孩子人读更好的学校,有47.5%的家长表示愿意缴纳择校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5所中学初一家长就小学升初中择校问题的调查发现,52.79%的家长赞同进行学生择校。
对于学区房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这回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另外,一些重点中学附近的房产也会收到学生家长的青睐,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居住,将有利于家长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区房成为一些房地产商的一个促销手段,好的学区房普遍高出其他房源的20%,尽管价格不菲,但往往广受关注。
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像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在南京,
目前的学区房价格是10年前的三倍还多。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家长们不惜自己作出牺牲,要么放弃大房子选择小房子,放弃新房子选择旧房子;要么宁可自己上班绕远路,也要孩子上学方便。但是,即使上百万的付出,家长们可能最后也难以如愿以偿地把孩子送进希望中的学校。
举个例子: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的两栋楼房,两者相距20多米。虽然外墙粉刷颜色和
新旧程度看似不同,但两栋楼房都建于1988年,建筑风格和楼层结构也完全相同。两楼之间仅仅隔着一道铁栅栏和树木。但是,作为二手房,在交易市场上,相距只有20多米的这两栋楼房,它们的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东南小区927号楼,它的价格单价是两万五到两万六,而另一栋大泥湾小区的房子市场价大概是一万五到一万六。
建设年代、建筑结构和地理位置几乎没有差异,为何中关村927号楼的二手房价格要比大泥湾2号楼的价格每平米高出9000到1万元呢?因为这个小区这个楼它是学区房。
择校原因
就是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
着客观的差异。
不公平体现在
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国家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向大中城市,
尤其是京津沪地区。大中城市占有国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设施、
一流的人文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却常常被遗忘,师资
匮乏,国家补助也往往是“杯水车薪”。
二是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如城市里的孩子基本实现了义务
教育,而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却没有实现义务教育。
第一,三是考试招生制度严重不公。特别是表现在名校省际配额制度上、表现在高考招生标准不统一的制度上等等。北大、清
华每年在北京地区的招生名额往往等于几个省的总和,一个
贵州省户口的学生要上北大,高考分数却要比北京户口的学
生多几十分甚至一二百分。
一.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是根本原因。
二教育政策中长期的城市取向和不均衡发展策略是择校出现的制度原因。
三教育部门的人才观、教育观没有更新,办学背离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择校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教育领域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是择校行为产生的温床
五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升高是择校出现的主观原因
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思想是择校产生的思想基础。
七旧的人才评价和用人制度的误导,造成家长对学校愈来愈重视是择校产生的必要条件。
解决择校的措施
第一个就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或者说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总而言之就是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师资、设备、教材、校舍、图书这几方面达到基本上的一致。一致并不是完全一样,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大体上差不多。焦点访谈曾采访一个地方的学校,两所学校离得很近,一所学校标准化的教室很好,另外一所学校里面教室里还升着火炉子,学生也很少,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存在。同时还得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不是说均衡以后两个学校完全一样,就跟一个模子刻划出来的,办教育绝对不是流水线。所以这是第一,就是把硬件条件大体一致,该有的教室、该有的图书、该有的设备在占有上大家基本均衡,不可能是特别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