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教案: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

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

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

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创设

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我紧扣本

课教学目标,由古诗《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将军,通过引导学

习第二自然段,对“飞将军”李广作简单介绍,初步形成李将军神

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军形象。再将古诗与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

结合,让学生掌握文包诗的特殊写作体裁和古诗所蕴涵在文章中的

意思,激发学生对李广将军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习、理解

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可采

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

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学生朗读拖拉,应相机

教会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题材的课文,在上学期学过《每逢

佳节倍思亲》,因此这种题材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文

包诗的课文如何有效教学,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之前教《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采取由诗及文,诗文对应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最后再回到诗。本篇课文由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全文由诗开始,诗是文头,文是诗身。本节课教学,我从文入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3、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在教学开始,我让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的李广是个什么样人?”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人。接着,我抓住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时的主线,让生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通过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让生展开想象,并结合文中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说到哪就品哪。例如当生说到“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此,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深深地”“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并让生关注将士们的神情展开想象说话:当时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对李广说些什么?并通过朗读体会当时将士们对李广的敬佩之情。但是,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时,我的引导还不够,以致于学生的朗读也不到位。当课文学完,回到古诗《塞下曲》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意思,此

时我发现学生对“平明”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存在以下问题:

1.本节课重文轻诗,先学文再学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文包

诗的课文还是应该文诗对照着学。

2.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拨、引导还不到位,学生的朗读训练还要加强。

3.课堂评价语过少,这是我课堂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注意课

堂评价与的运用。

《李广射虎》

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到底射在哪里?

苏教版第六册第8课《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文

章通过描绘卢纶的《塞下曲》一诗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

内容和意境。

诗的后两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课文对诗末句对

应的描述是“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

不出来。”课文作者把“没在石棱中”解释为“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从表现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来说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如果

要帮助学生理解原诗却不妥当。“石棱”的“棱”在

新华字典

上有两个解释:一是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接连的部分;二是

物体表面上的条状突起:如瓦棱。诗中的“棱”字显然应取第一种

解释,是石头的面与面的相交处,国画中有山石纹理一说,这里的

石棱就相当于山石的纹理处。

当堂教学时,我直觉地感到文中的解释不妥,因为一支靠人力

射出的箭硬生生没入顽石中且使训练有素的将士也拔不出来,这是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描写,不是流传有绪的历史故事。当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书上说箭深深地扎进石头

我觉得不妥,我们把它改成石缝吧(因为我怕学生不理解什么才是

石头面与面的相交处),学生很支持我,就按我的改法把句子重读

了一遍。

课后,我再细细一想,才感到我的改法比原文还差,如果是

“石缝”则必然有大有小,且李广即使射进很小的石缝也让人感到

少了几分神力。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课文的句子改为“那白羽箭

深深地扎进了石棱里”,然后老师再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让学生

理解何谓“石棱”,它与“石缝”有何不同。这样既未改变诗句的

原意,又让学生多积累了一个很有用的词--石棱,它简洁而准确

地表达出了石头某一部分的位置,简直找不出第二个同义词了。

做语文老师的也许就要在这些小处着力,才能用智慧点燃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