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

1.1信息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进展过程

我国的中小学运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上海的小学作为校外活动启动了运算机教育。

1982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东师大附中进行运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开创了校内运算机教育的历史,这年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

1986年,在福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运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进展运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了《一般中学电子运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据此,还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教材。

1991年10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事业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4年,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带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

1997年,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进展,从此奠定了运算机辅助教学新的进展方向的理论基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运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时期。

此后,我国计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真正走向了繁荣进展的时期。其意义,不仅是名词的变化,而且是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要紧方向。

1.2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进展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国外提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较早的是美国。美国闻名的“2061打算”则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然而1997年4月才开始提供第一批教材和资源。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成效。

日本也于1998年7月,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差不多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求:第一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时期的各个学科中

都要积极利用运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英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也紧随美国之后。

1.2.2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刻,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过式的进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各地如火如茶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同时不断搜索出新的实验研究成果。据了解,全国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试验校,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几乎全是关于“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和“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是二个国家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项目。2003年12月,在江苏无锡召开“全国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教学整合”第一届研讨会。

2001年12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联合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重点项目—“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并于2004年1月在海南的三亚召开了研讨大会。其中也有一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目前,课程整合的提法已差不多取代了原先的运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进展重点。

1.3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目前有关于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流派里,建构主义学习论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指导和最要紧的依据。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瑞士闻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的“认识结构论”为基础,通过科恩伯格(O.Ke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iz)等人的进一步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深化。建构主义认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关于世界的明白得和给予的意义却是由个体依照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构建出来的。

(2)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

(3)认为“情形”、“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构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从以往强调“教”变为强调“学”,即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关心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纳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维。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和广泛应用,采纳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新型教学设计制造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1.4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定趋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新知识新观念的不断引入,教育教学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局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改革也在各方面作出新的调整。在教材方面,现代教育教材改变了单一文字教材的状况。声像、可视光盘、CAI课件、网络课程等电子教材进入了教学领域。从教学模式方面看,突破了过去听录音、看录像的传统方式,显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教学现代化的进一步进展。

为了补偿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从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弊端,阻碍了化学教学质量。例如:(1)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无法完成;(2)一些实验反应速率过快,实验现象不易观看;(3)有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的时刻来完成,但课堂的教学时刻有限,不能及时观看到实验结果;(4)有关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用肉眼无法看到,以致于学生难以明白得;(5)有些实验药品有剧毒,或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易造成环境污染;(6)具有高危险的实验,专门难在课堂保证其过程的安全性。假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堂上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就能从全然上解决上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2.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心理学说明,爱好是从事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庞大动力,学习爱好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直截了当动因。因此,“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爱好,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把握知识的志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需要制造和谐、适宜的学习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