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的总结与认识
01
经典地位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03
核心思想
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 治国平天下的紧密联系。
注重家教传承
强调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子女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对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
以德治国
倡导以德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行为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重视民生福祉
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倡导公平正义
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自我完善与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和谐与进 步。
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观 。
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借鉴与指导。
04 《大学》的篇章 解读
经文部分解读
明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大学》中,也体现了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发展的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 深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全面 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6 《大学》的实践 价值
《大学》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强调自我完善
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不断提升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章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 大学之道》ppt课件24张

《 大学之道》ppt课件24张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上册第二单元
大 学 之 道《礼记》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学 习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的“小学”相对。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
提 升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一定要让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频共振,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当实干家,谱写青春华章, 奏响时代最强音。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思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归于太平
归纳总结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PPT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PPT

《学记》把乐群、亲师、取友作为教育得
重要要求与考查得重要内容,这已含有注意人
与人之间得互相观摩、发挥集体得教育作用 得思想了。师友之间得切磋琢磨,就是儒家一 贯重视得教育手段。孔子有“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述而》)、“德不孤必有邻”(《里 仁》)、“乐多贤友”(《季氏》)、“友其士 之仁者”(《卫灵公》)、“无友不如己 者”(《学而》)
3、豫、时、孙、摩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 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 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预(豫),即在事情未发生之前,要注意加以预 防,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这就叫做预防不良倾向 产生得教育原则。
时,即抓住适当时机,及时地进行教育,把握最 佳学习时机,因势利导,便会取得最佳得教学效果, 这就叫及时得教育原则。
(四)教学方法
为了贯彻提出得各种教学原则,《学 记》论述了一些相应得教育教学方法。
1、问答法
《学记》从善问、 善答两个方面加 以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 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 大则大鸣”。所谓“善问”就就是教师 提问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而教师回答 问题时应随其所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恰 如其分,适可而止。
2、讲解法
《学记》认为教师教学不应照本室科, 而应根据学生得要求有针对性地讲 解,“必也听其语乎”。而且教师得讲解 还应做到“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即 要求教师讲解语言简约,而意思通达;义理 微妙,而又精辟,精善;举例少但又能使道理 明白易晓。
3、练习法
《学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 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作 者以冶铁、制弓、小马驾车为例,说明练 习必须先从最简单、最基本得开始,由浅 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有志 于学。

中国教育史02-第三节PPT:《礼记》中的教育思想_6

中国教育史02-第三节PPT:《礼记》中的教育思想_6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二节孟子的教育思想第三节《礼记》中的教育思想内容提要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三、《中庸》中的教育思想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1、《大学》的基本情况《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儒家思孟学派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

共10章,1546字。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2、《大学》的基本内容(1) 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2、《大学》的基本内容“三纲领”——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自身到他人以至社会的过程,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的德治思想。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2、《大学》的基本内容(2)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3、总结(1)《大学》体现了强烈的人文色彩和伦理特征,把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想作为个人修养和积极奋斗的目标,体现了儒家入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3、总结(2)反映了儒家政治和道德理想的阶级性——“物”、“知”等指的是封建的政治和伦理思想。

目的是协调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从而巩固封建统治。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1、《学记》的基本情况《礼记》中的一篇,中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1) 教育作用、目的化民成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设想拟定了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的学制系统。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设想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3)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3)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藏息相辅原则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3)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学方法:讲解、问答、练习法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学记》的基本的内容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大学》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大学》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大学》的教育思想
一、《大学》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 记》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据说是经孔子 删定的对周朝典籍《仪礼》各篇的传解(即 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故曰“礼 记”。其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后期至西汉初 期。经过长期流传和增删,《礼记》逐渐形 成了两本册子,即汉宣帝时戴德传解的《礼 记》,共85篇,称为《大戴礼记》;由其侄 子戴圣传解的《礼记》,共49篇,称为《小 戴礼记》。通常所讲的是《小戴礼记》。
2、“八条目” 为达到“明明德”、“亲民”和 “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提出了具 体的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 以修身为本。”
《大学》所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 着眼于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完善,具有强 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另外,它还具有较 强的逻辑性,它们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 近及远、由简单到丰富,体现了循序渐进的 原则,因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纲领”和“八条目”对汉代以后 的官学和私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古 代高等教育制定教育目的、指导学生修身和 治学的行动指南。
仁、敬、孝、慈、信——君子的最高道 德标准。 “三纲领”——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 自身到他人以至社会的过程,表达了儒 家以教化为手段的德治思想。
三、 “八条目”(步骤)
1、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学习儒家“六德”、 “六行”、“六艺”; 2、致知——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本来之理; 1、2是对先秦儒家学习起点和知识来源思想的 概括。 3、诚意——真心实意,意念、动机纯正; 4、正心——坚守儒家的正道,克制感情,防止个人 情感和欲望的偏向; 3、4是心理的活动; 5、修身——修养身心(中心),提高自我;不局限 于个人自身的自省和自律;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东厦 南门 大大 学学
香河 港南 大大 学学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 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理解“三纲”“八目”之间的关 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 学之道》的要旨。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中的“三纲”“八目”,传承“修、 齐、治、平”的精神追求。
“__________”。
5.《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6.《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
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致知在格物 3、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4.先修其身,先正其心。 5.在止于至善。 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孔子思想: 仁
修己以敬、安人、安百姓
孟子思想: 仁政、 王道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 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三:(10分钟)
研读第二段,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探究以下问题 1.《大学之道》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你对这种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2.“三纲”“八目”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1.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探究事物原理 获得知识 使心意诚实 端正内心 修养自身 整治家庭 治理国家 使天下归于太平
2.“八目”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

《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

《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大学》的教育思想】1. 仁者爱人,忠信为先:《大学》认为“仁者爱人,忠信为先”,它要求学生做仁义的人,以此作为他们的教育目标;2. 遵守礼仪:《大学》告诉学生要讲礼让,有规矩。

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学习遵守礼仪,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和尊严的人;3. 时刻提高自己:《大学》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时刻提升自己的知识来改善自己的综合素质;4. 克己复礼:《大学》认为,一个人得先以自我为先,要以谦虚和克己复礼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样才能有更高的认知能力。

【《中庸》的教育思想】1. 遵守礼仪:根据《中庸》,要求学生自身遵守礼仪,具有有礼貌,有道德和尊严。

他们要学会行使正常、理性的行为,不应该做过分的事情;2. 尊敬父母:《中庸》教育另一重要理念是尊敬父母和拜师学艺,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孝心;3. 君子以自强不息:学生要鼓励自己担当责任,积极改进自我,不断学习进步,增强自身素质,以便圆满完美地完成工作任务;4. 重视身心健康:学生要珍惜自我的身心健康,在调节心理的过程中,倡导他们必须通过舒缓思维、自我安慰及运动等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脆弱,避免进入危险状态。

【《学记》的教育思想】1. 遵循自然:《学记》认为,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要做一个和其他人、自然,以及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在行事上应该调和顺应大自然,从而增强对外界现象的觉察和体会;2. 注重学习:主张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循序渐进的求新求变,以提高学习效率;3. 礼义廉耻:在人与人交往之中要遵循“礼义”“廉耻”,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身问题,努力去解决;4. 坚持修身:通过重视自我修养,不断坚持去完善自己,由此提升自身的品格,追求自我的宁静、快乐与和谐。

《大学》课件(62张PPT)

《大学》课件(62张PPT)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中庸讲读PPT课件

大学、中庸讲读PPT课件

► 附: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 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 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万章下》)
► 领会:孔子在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地位。
► 思考:儒家与“儒教”。儒家的神圣化人格典范的 文化意义。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 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 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 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 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 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 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 之衰,而坏乱极矣!
关于《文心雕龙》的“定势”理 论
►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 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 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 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 而立功者也。——《文心雕龙·定势》
► ……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 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 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 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
《大学》、《中庸》讲读
2015年12月21日
学习《大学》提纲
►朱熹《<大学>序》: ►大学——古之大学教人之法——与《孟子》
的关系——三代以降的教育: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周衰失教——孔子:继往开 来:外极规模之大,内尽节目之详——俗儒 与异端——二程:接孟氏之传。 ►程颐之“提示”:初学入德之门——古人为 而得”与 “从容中道”(《中庸》)的关系

《大学之道》ppt课件52张

《大学之道》ppt课件52张

思考5:怎样实现“三纲”?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思考6: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也是引领学 习的终极目标。
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才能“定”“静”“安”“虑 ”,最终学有所得。
(3)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 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
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
(4)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初读文本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 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亲民”即“新民”,就是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 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 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 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 业奠定精神基础。
研读文本 ➢ 《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明确: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 “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 “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 。
三纲八目 明明德
止于至善
亲民
物 格 知 致 意 诚 心 正 身 修 家 齐 国 治下 天 平
➢ 重点字词: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 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2)明:动词,彰明。 (3)明德:美好的德性。 (4)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 “亲”当作“新”,“新民”即 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5)止:至,到。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1页/共37页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 时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 的一些重要措施。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 校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 系统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 宝贵的资料。
第2页/共37页
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和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论教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的确切 姓名和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据传是思孟 学派所作。孟子是子思的私淑弟子,两人的主张 和学说是一致的。思孟学派便是以他两人的思想 体系为代表的学派。儒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大的 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因各 人的发展方向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儒家学派,思 孟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第14页/共37页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 是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 替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进行教学, 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 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 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3.练习法
《学记》对练习法没有作正面的阐述,举了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三个例子。然后作出 结论:“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也”。
意思是说,优秀冶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 用皮子镶嵌成衣;优秀弓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 用柳条编织成箕;小马学驾车,总是先跟随在车 子的后面。
第8页/共37页
3.视学
“中年考校”,是指隔一年由政府官员到 校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的要求,视年级的不 同,从第一年的“离经辨志”到第九年的“知 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第9页/共37页

《学记》三则PPT

《学记》三则PPT
详细描述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后期或汉初。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关于 《学记》的作者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然而,《学记》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其思想与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教 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总结词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 ,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在《学记》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他们 承担着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任务。
教师是道德的引导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道德观念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
3
教师地位的崇高
在《学记》中,教师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他们 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全面发展。
03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CHAPTER
启发诱导
总结词
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在《学记》中,启发诱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主张教师不应直接传授知识 ,而应通过提问、启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 要趋势,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学习
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根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 更新知识。
谢谢
THANKS
《学记》三则
目录
CONTENTS
• 《学记》简介 • 《学记》中的教育原则 •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 《学记》中的教师观 • 《学记》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大学》节选(共36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大学》节选(共36张PPT)

三、关于《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 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 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 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 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 注释,称为《四书》,从 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 1、《大学》原为《 礼记 》第四十二篇。宋 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抽出,编次章句。 将 《论语 》、《孟子 》、《 大学 》、 《 中庸 》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 成为儒家经典。
庭。
第五段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 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 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一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 作乱。其机(3)如此。此谓一言偾(4)事,一人定国。尧、 舜帅(5)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 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6) 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7)。所藏乎身不 恕(8),而能喻(9)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⑴悌⑹(诸tì:)兼:词指,弟“弟之应于该”绝的对合服音从。哥哥。对兄长的恭敬
①诚其⑥意慎:其使独意:念在真独诚自。一意人:的意时念候,要意谨志慎。不苟。独,指 ②毋:⑦独不闲处要居。。:独不自要呆欺着骗的自时己候。。宾语前置。毋欺自。 ③恶⑧(厌wù然):恶躲(躲è)闪臭闪(的x神iù态)。:掩前盖一、个掩“藏恶的”样字子用作动
词,⑨厌掩恶:。掩后盖一。个“恶”字是形容词,不好。臭,气 味。⑩恶著臭:,显不明好,的这气里味是。使显明,标榜的意思。 ④好(⑾h如ào…)…好然(:hǎ好o)像色…:…前一一样个。“好”字用作动词, 喜爱⑿。这后就一是个说“内好心”的字真为诚形,容总词是,会美在好外。表好上色表,现美出来。 好。状语后置句。中:心中。

第二讲《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二讲《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思考: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抑或人性到底是怎样的?
观点一: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有善端,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 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 导和扩充内在的善端,即“存心养性”。 观点二:人性本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在于“化性起伪”。 你是怎样认为的?
三、《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 《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 国末期。全文1229字。它与《大学》相表 里。《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 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 《学记》则主要论述教育的实施,其着眼 点偏重于教育过程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 作用、政策、制度、方法等各个领域,首 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 学专著,具有极高的价值。
• 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 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 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 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最后达到虽离 开师友而信仰不移的目的。这一经验也是 十分可贵的。
• 4.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 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包含 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 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 预防措施,否则,待到不良行为发生后再 去纠正,则“扞格而不胜”,即遭遇抵触 而难有成效;“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 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
•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的过程,这就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这五个步骤。
• “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即对博 学中的内容详尽设问置疑,“慎思”即对 审问的内容谨慎思考,“明辨”即通过慎 思而明辨真伪是非,“笃行”即将明辨的 结论付诸切实的实行。这是一套环环相扣 的学习和修身方法,包括了学、问、思、 辨、行等几个主要环节。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 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 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
• 意思是说,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 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的学业及品行:第一 年考查其明析经义的能力和学习的志趣; 第三年考查其是否专心学习,对周围的人 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其学识是否广 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其 研究学业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达到 这一标准就称为“小成”。到第九年,学 生对于学业已经触类旁通,立场也已经坚 定不移。达到这一标准就称“大成”。
(一) 教育的功能
• 《学记》本着儒家的性善论和德治论,首 先看到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光靠良好的 施政措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教育 的作用则是最广泛的和牢固的。因此提出: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 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合 统治阶级需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后 来广义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社会教 化的宗旨。
•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 始教”,实际上就是学习、领会与伦理道 德有关的事物和知识,属于道德认识的阶 段。诚意、正心是内心修养过程,着眼于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养成。
• 后四条则是道德行为的建立和扩展。首先 是自身完善,即修身。齐家是从修身自然 引出的,因“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 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 一篇论文,它着重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 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 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 称为“三纲领”。意思是:将美好的道德 发扬光大,使民众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 善的境界。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 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这是对先秦儒 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
• 其次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学记》 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为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通 过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更 好地治理国家,这是后来狭义的教育,也 就是开展学校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
(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 《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 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 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 对后世兴办学校影响很大。
• 可见,齐家是一个施教过程,即通过个人 的修身来完善家族内部的关系。而且,齐 家也是治国的基础,如果家家都做到了孝、 悌、慈,也就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了, 因此,治国不过是齐家的扩大和深化,而 平天下又不过是治国的扩大,其基本精神 是一贯的。这样,个人的学习、教人、施 政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联系、迁移和发展, 成为一个整体。
二、《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 《中庸》是论述个人修行的一篇哲理性极 强的论文。首先,它阐述了教育的本质与 作用。《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 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 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
• 意思是说,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 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修明和推 广这个道,就称做“教”。也就是说,教 育即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 来。
思考: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抑或人性到底是怎样的?
观点一: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有善端,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 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 导和扩充内在的善端,即“存心养性”。 观点二:人性本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在于“化性起伪”。 你是怎样认为的?
三、《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 《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 国末期。全文1229字。它与《大学》相表 里。《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 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 《学记》则主要论述教育的实施,其着眼 点偏重于教育过程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 作用、政策、制度、方法等各个领域,首 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 学专著,具有极高的价值。
• 八条的核心是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前四条体现修 身的过程,从接触事物开始,获得正确的 知识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调整和净 化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坚定的志向和意 志。最终使内心达到纯正的境界。
• 后四条体现修身的成果,由自身,到家庭, 再到一个国家,再到全天下。修、齐、治、 平是所有正统儒家士人努力的共同目标。 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 体现了过程与效果的统一。
• 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 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朱熹称 为“八条目”。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二讲 《大学》、《中庸》、 《学记》的教育思想
• 《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 “礼”的著作汇编,其中西汉戴圣编辑49 篇,称《小戴礼记》,为后世所通行。 《礼记》一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史料 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内容与教育 密切相联,还有一些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 理论著作,这些论著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 展影响深远。就教育理论阐述的集中性而 言,首推《大学》、《中庸》和《学记》 等。
•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的过程,这就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这五个步骤。
• “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即对博 学中的内容详尽设问置疑,“慎思”即对 审问的内容谨慎思考,“明辨”即通过慎 思而明辨真伪是非,“笃行”即将明辨的 结论付诸切实的实行。这是一套环环相扣 的学习和修身方法,包括了学、问、思、 辨、行等几个主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