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 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 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
• 意思是说,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 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的学业及品行:第一 年考查其明析经义的能力和学习的志趣; 第三年考查其是否专心学习,对周围的人 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其学识是否广 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其 研究学业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达到 这一标准就称为“小成”。到第九年,学 生对于学业已经触类旁通,立场也已经坚 定不移。达到这一标准就称“大成”。
(一) 教育的功能
• 《学记》本着儒家的性善论和德治论,首 先看到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光靠良好的 施政措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教育 的作用则是最广泛的和牢固的。因此提出: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 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合 统治阶级需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后 来广义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社会教 化的宗旨。
•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 始教”,实际上就是学习、领会与伦理道 德有关的事物和知识,属于道德认识的阶 段。诚意、正心是内心修养过程,着眼于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养成。
• 后四条则是道德行为的建立和扩展。首先 是自身完善,即修身。齐家是从修身自然 引出的,因“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 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 一篇论文,它着重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 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 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 称为“三纲领”。意思是:将美好的道德 发扬光大,使民众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 善的境界。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 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这是对先秦儒 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
• 其次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学记》 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为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通 过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更 好地治理国家,这是后来狭义的教育,也 就是开展学校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
(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 《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 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 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 对后世兴办学校影响很大。
• 可见,齐家是一个施教过程,即通过个人 的修身来完善家族内部的关系。而且,齐 家也是治国的基础,如果家家都做到了孝、 悌、慈,也就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了, 因此,治国不过是齐家的扩大和深化,而 平天下又不过是治国的扩大,其基本精神 是一贯的。这样,个人的学习、教人、施 政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联系、迁移和发展, 成为一个整体。
二、《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 《中庸》是论述个人修行的一篇哲理性极 强的论文。首先,它阐述了教育的本质与 作用。《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 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 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
• 意思是说,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 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修明和推 广这个道,就称做“教”。也就是说,教 育即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 来。
思考: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抑或人性到底是怎样的?
观点一: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有善端,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 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 导和扩充内在的善端,即“存心养性”。 观点二:人性本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在于“化性起伪”。 你是怎样认为的?
三、《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 《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 国末期。全文1229字。它与《大学》相表 里。《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 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 《学记》则主要论述教育的实施,其着眼 点偏重于教育过程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 作用、政策、制度、方法等各个领域,首 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 学专著,具有极高的价值。
• 八条的核心是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前四条体现修 身的过程,从接触事物开始,获得正确的 知识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调整和净 化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坚定的志向和意 志。最终使内心达到纯正的境界。
• 后四条体现修身的成果,由自身,到家庭, 再到一个国家,再到全天下。修、齐、治、 平是所有正统儒家士人努力的共同目标。 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 体现了过程与效果的统一。
• 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 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朱熹称 为“八条目”。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二讲 《大学》、《中庸》、 《学记》的教育思想
• 《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 “礼”的著作汇编,其中西汉戴圣编辑49 篇,称《小戴礼记》,为后世所通行。 《礼记》一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史料 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内容与教育 密切相联,还有一些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 理论著作,这些论著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 展影响深远。就教育理论阐述的集中性而 言,首推《大学》、《中庸》和《学记》 等。
•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的过程,这就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这五个步骤。
• “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即对博 学中的内容详尽设问置疑,“慎思”即对 审问的内容谨慎思考,“明辨”即通过慎 思而明辨真伪是非,“笃行”即将明辨的 结论付诸切实的实行。这是一套环环相扣 的学习和修身方法,包括了学、问、思、 辨、行等几个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