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 经典课件 (共61张PPT)
《大学》课件(62张PPT)
▪ 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学生要明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 3.《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 以理解,学生要通过分析、讨论, 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第一段(3)
▪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 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一章,“传”十章。
▪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
▪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 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 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 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2.课题释疑
▪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 文。
▪ 1.大人之学 ▪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 和礼节。
▪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 学问。
▪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人教版语文选修《大学》节选ppt课件
研读第一段(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 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一律。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重视。 薄:疏远。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宾语前置。没有这样的 道理(事情、做法等)。
《大学》节选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 “修齐治平”的基本思想, 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弄清《大学》 “三纲”“八目”的逻辑关 系。 三、积累文言词句修养。 齐: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家族。 治:治国,治理好国家。 平: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修身需要“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 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 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 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心奠定基础。
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 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 达到修身的目的了。
研读第六段(2)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 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 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统治者道义上获得民众拥护,就能取得 国家,失掉民心,就会丧失国家。因此 君子首先要慎修德行。拥有了美德就拥 有了民众,拥有了民众就拥有了土地, 拥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拥有了财富就 可以用于各种用途。美德,是根本;财 富,是枝叶。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精品PPT课件
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1、。宗旨,原则。
2、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彰明美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
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使天下人去旧 更新。
4、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 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 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 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 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 安邦的“大学”。“大学”是 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 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 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 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第二段(1)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1),毋
(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 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6)。
【注释】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2)毋:不要。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 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òu) 味的含义宽泛。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修: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 齐: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
庭、家族。 治:治国,即治理国家 平: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
《大学》课件(62张PPT)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举一反三
详细描述: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的境界,表示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更多 相关的知识。
论为人处世
01 总结词
君子和而不同
02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为人处 世的准则,表示有德行的人与 人相处应该和谐友善,但在原 则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 张,不随波逐流。
提高自我修养
引导个人不断自我反省、 修正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内在潜力
鼓励个人发掘自身潜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
对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德育教育
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才。
提倡人文教育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 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详细描述
这句话是《大学》中提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因为自满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强 调学习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认真 思考,明辨是非,以达到全面、深入 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节选三:论儒家教育观
总结词
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
详细描述
该节选选取了《大学》中关于儒家教育观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儒家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节选的意义与影响
0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大学》课件(节选)
《大学》课件(节选)《大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本课件节选部分将重点介绍《大学》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修身之道《大学》开篇就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意味着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为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
二、齐家之道《大学》认为,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在家庭中,我们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遵循家庭伦理道德,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
三、治国之道《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在于选拔贤能的人才。
国家领导人应该以公正无私的态度选拔人才,使国家治理得以顺利进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推动选拔贤能的机制建设。
四、平天下之道《大学》认为,平天下的关键在于遵循天道,实现天下的和谐与安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国际关系的发展,推动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五、诚信之道《大学》中提到,“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诚信更是企业和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坚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以诚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六、礼仪之道《大学》强调,礼仪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礼仪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体现一个人教养和修养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注重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以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展现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七、教育之道《大学》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教育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大学》节选ppt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八目
《大学》节选ppt24
《大学》节选ppt24
八目关系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目的
修身
基础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节选ppt24
《大学》节选ppt24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 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 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 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 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 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 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 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 是“兼善天下”。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 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 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 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 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 《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 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 安邦的“大学”。“大学”是 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 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 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 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它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 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 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讲 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 思想的全面体现。
《大学》节选优秀PPT
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下了功夫的却落了
空,不努力的却有了成效,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2020/4/28
涟源市行知中பைடு நூலகம் 龙堂文
11
研读第二段(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 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毋:不要。
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 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 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 (hǎo)色,美女。 谦(qiè):通“慊”,满足。 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一律。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重视。 薄:疏远。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宾语前置。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2020/4/28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0
翻译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2020/4/28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5
研读第一段(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明明德: “明” 使动用法,“使……彰明,发扬、弘
扬。 “明”,形容词,明德指美德。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
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 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 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 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大学》节选上课版PPT课件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021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 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 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 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 “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2021
第三段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①者,身②有所忿懥 ③,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 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 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021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2),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3)。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4)。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5),未之有也(16)!
【注释】 (11)庶人:指平民百姓。 (12)壹是:一切。本:根本。 (13)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4)厚:重视。薄:轻视。 (15)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 情、做法等)。
2021
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 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掩盖的样子。 (9)掩:遮掩,掩盖。(10)著:显示。 (11)中:指内心。下面的“
2024版《大学》节选上课版ppt课件
2024/1/29
5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6
原文朗读与注释
2024/1/29
原文朗读
播放或现场朗读《大学》节选部分的原文,使学生熟悉文本内 容。
字词注释
对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义词等进行注释,帮助学生 理解文本。
7
逐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句子解析
对每一句话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句 子的结构、语法现象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节选中所学的知识和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经验和故事,促进彼此之间的 交流和启发。
2024/1/29
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探讨如 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
21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9
11
道德伦理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实现个人和社 会的和谐。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道德伦理观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拓展阅读视野,关注相 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实 践案例
2024/1/29
25
2024/1/29
谢谢聆听
26
2024/1/29
22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概述
作者、成书背景、主要 内容及影响
节选文本解读
重点段落、名句赏析、 思想内涵
《大学》节选ppt
03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认为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 个人和天下大治的具体步骤。
02 《大学》节选内容解析
节选段落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总结词:修身养性
详细描述:这一节选强调了通过修身养性来彰显内在的光明德性。它主张通过自 我修养,摆脱私欲和偏见的束缚,以实现内心的清明和智慧。
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约束
通过《大学》中的“诚意、正心、修身”等理念,我们可以学会自我约束,控 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达到更高的道德标准。
自我管理
学习《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管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追求卓越
通过学习《大学》节选,我们可以理 解到追求卓越的重要性,不断挑战自 己,超越自我。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如志愿者活动、慈善捐赠等,让他们在实践中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大学》节选对个人成长的指
05
导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
通过《大学》节选的学习,我们可以 理解到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和意义,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
价值观
在《大学》中,强调了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有助于我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
在《大学》中,家庭教育是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中,家 校共育同样重要,家长和学校需 要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家长和学校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 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 和学习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大学》节选课件
②毋:不要。
③恶(wù)恶(è)臭(xiù):前一个“恶”字用作动词,
厌恶。后一个“恶”字是形容词,不好。臭,气味。恶臭,
不好的气味。
④好(hào)好(hǎo)色:前一个“好”字用作动词,喜
爱。后一个“好”字为形容词,美好。好色,美好。
⑤谦(qiè):同“慊”,满足、满意。
⑥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独,指独处。
⑦闲居:独自呆着的时候。
⑧厌然:躲躲闪闪的神态。
⑨掩:掩盖。
⑩著:显明,这里是使显明,标榜的意思。
⑾如……然:好像……一样。
⑿中:心中。
《大学》节选课件
【翻译】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
就像厌恶臭味,就像喜爱美色一样,[好恶分 明],这就是说要使自己满意。所以君子独处 时,也要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小人在别人 看不见时做坏事,无所不为。看见了君子就 躲躲闪闪,把不好的德行掩盖起来,故意标 榜自己好的德行。人们看他就像看透他的肝 肺一样。这样做法,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 说,内心真诚的一定会表露在外面,所以君 子独处时,也要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
《大学》节选课件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
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 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 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 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 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 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 规律、原则等。
《大学》节选课件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
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 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 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大学》节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尧、舜用仁义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 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民众 就跟着凶暴。统治者形式上的命令与他们实 际的嗜好相反,那么民众是不会听从这种命 令的。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 然后才能要求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 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假如自己不能做到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 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恶的道理,这是完全不可 能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前提在于整治好 自己的家庭。
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身
不能齐家。
是
反面论述
齐
修身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
家
的
正面论述
前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提
硕”。
引用论证
【读解】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 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 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 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 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 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 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 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 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 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 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 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第一段(3)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 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 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 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 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生要明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3.《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 以理解,学生要通过分析、讨论, 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 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 作用,应当领于 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 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 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 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 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 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 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 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 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 宏观图式。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 在一起,
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 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三、课文研读
1.疏通文义 2.理解内容
第一段(1)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 (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 旨。
1.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 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 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 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 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 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 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 的篇章。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 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 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 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 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 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 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 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 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 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 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 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注释】“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
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 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 思。
【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 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 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 (5)得:收获。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重庆忠县中 学 谭道忠
一、单元简介
修: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 齐: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家族。 治:治国,即治理国家 平: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
二、单元目标
1.《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 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 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其中 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 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段(2)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